高中作文教学中读与写的重要性
2016-02-14四川祝启勇
四川 祝启勇
高中作文教学中读与写的重要性
四川 祝启勇
读写结合是高中作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同步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而且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但是纵观目前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阅读”与“写作”貌合神离的缺陷依然严重,如何有效促进两者结合是当前语文课堂需要探索的一大难题。
读写结合 高中语文 作文教学
“作文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个问题,我们探索了几千年,“人情练达即文章。”可是真实生活中的人情练达除了当时的几句对话,剩下的就全是动作和表情了,没有一个文字的文章,该如何下笔。这个也许就是当前作文教学的困境出现的原因,虽然说文章来源于生活,可是学生却不知道该怎么把生活搬到纸上。
一、作文教学困境出现的原因分析
1.缺少鲜明的生活实例
由于高中学生课业繁重,学生基本处于教室、餐桌、寝室的三点一线状态,对于周围的生活事件较少关注,所以学生下笔之前实例的缺乏,就导致了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闭门造车现象。只能生搬硬套作文的套路,缺乏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知。学生下笔之前脑中无物,写出的东西必然缺乏生活感,显得生涩空洞。就算是有一些感触颇深的生活实例摆在那里,可是如果脑中词句匮乏,写出的文章也缺乏应有的感染力。
2.知识的储备量限制了能力的发展
说高中学生不愿意写好作文,那绝对是冤枉孩子们的,你可以去看看他们桌子上面的那一堆书,其中最少两到三本都是关于作文写作技巧的指导书。可是问题是这么多的指导书,真的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多看作文指导书就可以写好作文的话,哪还需要努力去读书。技巧的作用就是对于已经熟悉的事物可以提高完成的速度,所以技巧也需要在大量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之上才会显得有作用。
3.写作过程缺乏目的性
现在作文教学的形式一般有两种,教师命题或者给出话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素材和要求来进行写作,还有一种就是欣赏课类型的教学,这种教学普通高中涉及比较少,一般在名师讲堂涉及较多,而且起点很高,学生未必能够全然消化。对于第一种教学容易出现的一个致命问题就是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作文,作文缺乏必要的目的性,行文过程中没有推敲与思索,拿出某一句话或者某个段落来研究很有可能上下不通,因此成文之后根本谈不上艺术可言。
综上,学生作文课开展的效果不尽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内在外在的原因都起作用,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过程是逐渐而缓慢的,要想在短时间内提升作文教学的方法,唯一可行的途径就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读写结合。
二、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读写结合策略
1.语文来自于生活 行文来自于思索
说到写作素材,相信大家都会觉得没有素材可发挥,其实我们忽视了一个理念“语文来自于生活,行文来自于思索”。就拿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来说,这篇文章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 他能够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矫揉造作,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情和丝丝的怀念,深深感动着每一位读者。这篇文章描述的其实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几乎可以被我们忽略,可是就是这样一件小事,经过朱先生的思索和加工变得感人至深。所以来自于生活的只是语言和文字,来自于心底的才是文章。
2.多位学生提供一些观点鲜明 逻辑性强的读本
大量研究都表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但是应该给学生提供什么样的读本呢?有人做了一项实验,选出三组学生,一组给他们提供很多情感读本,感人至深;另一组给他们提供很多说理性评价性读本;对照组则是按照学生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读本。三个月之后给他们题目开始写作,结论是:阅读情感读本的学生字句表达有所提高,但是整体行文思路不清;对照组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说理性读本组的学生,从论据提出,到观点论证都是逻辑清晰行文流畅,写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因为说理性读本,本身在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中容易与学生引起共鸣,指导学生的逻辑修辞;同时里面的很多观点,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辨和反驳,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学生脑子里已经有了一篇新的论证。因此,在遇到写作问题时,自然行文更加流畅,内容和论据也更加复杂,没有了初写时的浮躁,心中多出一份信心和平静。
3.写作可以教 但是作文不可以仿
关于写作有些方面的技能是可以教的,但效果有限。文章形式和组织方面的最普遍和明显的特征是可以教的。好的作文不是单纯的说明文,每个观点的背后都有支持他的例子和话题,教会学生构建习作的框架,并把他们变得丰满。在形式方面诸如运用例子支持观点,清晰地陈述话题或文章的主题,以及段落结构,这些都是可取的。但是这些技巧仅限于在写作之前进行传递,真正写作的过程中,不可以生搬硬套。在作文起草的过程中,就需要指导学生有没有跑题和偏差,等到学生构思完成,下笔的过程中只能去纠正他们的错字,等到写完之后,如果老师再去跟他说这篇文章可以参考哪些去改,那就徒劳无功了。教师对于草稿的评价和订正对高中生的写作质量有积极作用。可是让学生的顺着你的评价去修改,对于他能力的提升意义不大。文章的起承转合体现在他的整体构思和呼应,成型之后的修正仅限于枝叶,而不会改变它的主干。
小结:人的记忆中储存着许许多多从书本和生活中获得的图式,这些图式只是构成了基石,万丈高楼还得从头而起。如果说阅读教会我们框架,那么文章的血肉则完全来自于我们心底。因此,“读写结合”的最佳状态就是:通过阅读获得素材,在阅读中体会思辨;通过写作强化意识,把思辨的文字呈现。
[1]朱建军.中学语文课程“读写结合”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2]杨泉良.写作中的读者意识与自主表达[J]. 应用写作. 2015(09)
(作者单位:四川省凉山州宁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