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语文主题学习 夯实学生习作基础——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践与探究
2016-02-14辽宁李国权
辽宁 李国权
推进语文主题学习 夯实学生习作基础——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践与探究
辽宁 李国权
背景介绍:2015年辽宁省朝阳市教育局下发文件,要求全市推进语文主题学习,并制订了实施方案。为此朝阳市教师进修学院组织部分骨干教师编写了《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精读选文》作为补充教材。朝阳街小学对此高度重视,在教育局及教师进修学学校的指导和带动下,学校掀起语文主题学习探究活动的热潮。一年来,学校也积累了诸多经验。以下粗浅认识与读者共勉。
一、对语文主题学习的几点粗浅认知
1.怎样理解语文主题学习
对于语文主题学习这项实验,倡导者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的初衷很明确:阅读、课堂阅读、课堂自主、自主阅读、课堂足量自主阅读。参与实验的郭莹老师这样理解:“语文主题学习”就是要把语言文字转化成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再把语文定位为一种知识的教学,而更多的是一种生命的体验、生活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
从语文学科的特点上看,本身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性。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训练才能完成。但现在存在用学数学的方法学语文的现象,即往往通过对一篇文章的剖析与理解达到对一类文章的解决,也就是举一反三法。这其实不符合学习语文的规律。
学语文应更多应用反三归一的方法,即通过量的积累来达到质的变化。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曾说他是“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好读书”也就是广览博读,正是学好、用好语文的必由之路。而当前语文教学恰恰存在不“好读书”而好“求甚解”的现状。教师希望把一篇课文挖深抠透。甚至刨出火星。真像小品里说的,唯恐刨得不深,一心往祖坟那刨,结果对提升语文素养意义并不大。深挖造成教师教得累,学生干遭罪,读书读得少。学完全忘了。在这里打一个比方,比如说有人说你家的一块地下埋有一个古董。你就去深挖,不见古董。你换一个地方又去深挖,可能还是没有找到,也可能找到。但如果换一种方式,浅浅地挖,挖遍整块地。虽然不可能找到古董,但却使土地变得松软,土质变好了。秋天一定会有好的收成。连续几年甚至更长时间都会有好收获。远比得到一件古董的价值多得多。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曾说过“读书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也是说大量阅读的好处。因此语文主题学习首先是指倡导大量阅读。
那么,如何把大量的课外阅读与课文进行衔接,把课外阅读引入课内。就需要有一个衔接点,这就是主题。这个主题是文本推敲的着力点,也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催化剂,更是链接课文与阅读材料的媒介。
基于些,我认为语文主题学习就是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的单元主题,教材本身的特点,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从一篇课文中提炼一个主题,通过对课文的推敲与感悟,使学生感受这一主题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围绕这一主题引导学生走进广泛的阅读空间,阅读与主题相关、相近、相似或相对的多篇文章,进行主题阅读的拓展。在大量的阅读中丰富学生的认识,情感和体验,创造与文本交流与对话的氛围与条件,形成思维的碰撞,产生情感的升华,价值的提升。
2.怎样理解语文主题学习和现行语文教学的关系
其实“课改”以前我们许多语文老师在教学时,常常根据教学要求,在学习一篇文章后,也常常安排一篇文章做为拓展延伸的环节,有时也布置课后阅读相关文章或书籍,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实现阅读能力的迁移。“课改”之后的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是按一定的主题编写的。特别是现行的S版语文教材还都配有《语文同步读本》,这本身就是在进行主题阅读的引领。只是没有把阅读任务引入课内,没有对主题加以强调,致使主题有时还显得模糊 。另外放在课外,绝大部分学生根本就不去阅读,让课外阅读成为一种形式。现在强调语文主题学习,是把“主题”和“阅读”加以强调和重视。
因此从这个方面看,“语文主题学习”只是强调一种学习方式而已。倡导语文主题学习,就是通过抓住主题来感悟文本,腾出时间把课外阅读引入课内。实际是对现行语文教学改革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改变。如果摒弃现行语文教学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另搞一套,另立炉灶,造成邯郸学步的后果。这真是对语文主题学习的曲解。
语文主题学习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改革和创新。不是教师语文教学方法的改变,因此“语文主题学习”不能称为“语文主题教学”
3.怎样既能压缩有限的教学时间,又要保证完成课标要求必须完成的任务?
(一)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明确各年级的重点任务。把握好度。防止目标“过”,又要防止“不及”。
小学语课程标准反复突出“语言文字的运用。”“语用观”是语文界的共识。学校开设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以便在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运用。而这种能力当然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因此在语文课上必须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完成课标要求的任务。
低年段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字词训练,引导学生会认、会读、会写,理解的基础上会用。
中高年级段要加强对朗读的指导,对内容的把握,对文章叙述的关注,学习文本表达方式,品味作者“语言特色”。实施语文主题学习,务必以这些训练做基础。这是语文教学的指挥棒。如果抛弃这些最根本的训练,盲目的追求主题阅读,那是舍本求末,得不偿失的。达到的效果是丢了西瓜捡芝麻。
(二)目标明晰,一课一得,为主题阅读保证时间
确立的每课时的教学目标时,要围绕“课标”要求,要做到明晰、精当、 切忌多而杂,大而空。如郭莹老师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会认“魅,绅、姗、辰”等4个字,会写“魅、黎、丐、牌”等8个字。掌握“魅力、乞丐、绅士、无动于衷、良辰美景、心酸”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3)学习1-5自然段,抓住关键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是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优良品质,初步感受语言魅力。这一目标就比较明确。可操作性极强。要明确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科共同承担的教学目标并不是语文的本职任务。
另外要一课一得,确立的主题要“小”。俗话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把时间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精讲才能做到惜时,惜时才能做到海量阅读。如四年级《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文章是通过父与子的动作、语言、外貌等表现人物的了不起,四年级组在集体备课时,认为仅抓住如果这一点该不够,还过于宽泛。他们就抓住文中的一些细节作为主题来领悟文本。如文中的外貌中的“眼中布满血丝”衣服上的“点点血痕”,“我知道你永远和我在一起”三次反复出现,“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的时间罗列。引导学生透过细节理解人物的了不起。远比面面俱到的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外貌所得要多。主题过于宽泛,训练点乱,眉毛胡子一起抓,才真是乱弹琴。
(三)课前充分预习,为主题阅读预留时间
既要完成课标要求的语言文字训练,又要进行大量阅读。如何节省出充足的时间,除了在课堂上摒弃不分重点,泛泛细究外。抓课前预习也十分重要。特别是中高年段的学生,要教给学生预习课文的方法。对扫清课文阅读障碍的字词,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等,要放到课前预习来完成。如郭莹老师就注重预习方法的指导。课上通过检查预习的方式进行了初读的感知。为学生理解课文节省大量时间。当然对于不同年级段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初读,不让初读成为课堂内的额外负担。
(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为主题阅读节省时间
抓好第一课时,要夯实基础。这里再次强调目标必须明晰,你到底想要学生学会哪些新知识,阅读课文到底读到什么程度。既要防止没完成基础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任务,又要防止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起抓。如王瑞静老师在执教第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学写生字。而郭莹老师在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抓住填字前后老人与行人的变化感知课文。她们都在夯实基础之后提出的统领全文的问题进行导读,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同时又为第二课时的主题推敲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要切中主题。第二课时先要围绕确定的主题,对课文进行推敲与感悟,使学生感受这一主题的内涵。王瑞静老师第二课时以“春雨没有颜色,为什么三只小鸟说有颜色”这一问题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通过指导读文,展开想象,欣赏美景去感受美、欣赏美。时时切中主题。而郭莹老师以“为什么填上几个字就会有那么大的魅力”为题导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并由此探究最后一段。通过引读感受,范读激情,观赏联想,拓展感知多种方法体会语言的魅力所在。可谓是时时处处切中主题。在此基础上进行主题阅读的衔接。就显得水到渠成,顺其自然。这样一方面避免了泛泛分析课文。为主题阅读节省出时间。另外,通过主题的推敲,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语文主题学习中主题如何确立
怎样确定恰当的主题对于语文主题学习至关重要。确定主题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课标要求是指针
课程标准对各年段都提出明确的要求,在确立主题时,要以课标的要求为指南。不要提出超过课标要求的主题。根据年龄段的特点,我们认为作为字词训练为重点的一二年段应更多地以情感主题与丛书进行衔接比较恰当,而中高年段就以语言能力训练点为主题进行衔接比较恰当。
2.单元主题是参考
现行的语文教材,都是按一定的主题编排的,其中一部分是按情感主题或内容主题组合的,如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鸟的天堂》《鲸》《麋鹿》《小狮子艾尔莎》。这属于从内容主题来组文的。还有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提到“什么是快乐,劳动是快乐,创造是快乐,帮助别人也是快乐……让我们快快乐乐地生活,快快乐乐地成长。”这就属于从情感主题来组文的。有一部分是按语文能力训练点编排的:如四年上册五单元,导读中提到“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体会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人类的朋友动物这一单元。虽然表面来看是按内容组组文的,但导读明确提出,要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的,并把动物的特点写具体的。这都是语文能力训练点。
在确立主题时,要参考单元主题。对于单元多个主题的,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人类的伙伴》导读中提到:阅读本组课文,要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的,并把动物的特点写具体,又是怎样真实地表达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的。这实际是包含三个主题。在单元的主题确立时,要把几个主题分别分解到《猫》《珍珠鸟》《老人与海鸥》之中比较恰当。对于单元主题过于笼统的,如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巾帼英雄》导读中提到:学习本单元课文,要注意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因为描写人物,表现精神的方法是多种形式的,所以在《黄道婆》《提灯女神》《居里夫人的三克镭》几篇文章主题确立时要根据文章特点进行主题细化。对于内容为主组文的,又没有提出语文能力训练的要求的,如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读中提到:春天在哪?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闻一闻美丽的鲜花,摸一摸小树的绿叶,瞧一瞧可爱的笋芽,读一读春天的诗。就需要教师根据文章特点及教者对文章的解读去确立。
3.教材特点是关键
在参考单元主题的基础上,要恰当的确定主题,还要根据文章自身的特点来确立,这是非常关键的。如四年级下册6课《桂林山水》一文在描述桂林山水的特点时分别运用几个排比句式,语句结构类似,语言流畅,特点清晰,可以此为主题。3课《钓鱼》一文,人物感情变化是本文的主要特点,因此以抓人物感情变化体会蕴含的哲理为主题比较恰当。
4.教师解读是根本
俗话说,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就是说由于背景不同,经验水平不同,读文章时的感悟也不同,因而难说谁对谁错。因此根据教者对文章的解读来确定主题是根本。比如谁郭莹老师执教的《语言的魅力》一课,可从感受语言的魅力来解读。如果从诗人让.彼浩勒同情弱者的美好品质来解读也是可以的。从开始对老人的询问,到掏出仅有的钱,悄悄地填字,匆匆地离开,再到晚上询问,满意地笑了,处处体现这一点。如果从对比这一表达方式为主题也未尝不可。
三、课本与补充教材结合使用的具体步骤
抓住一个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重要资源的挖掘,便能悟出主题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走入阅读才更具目的性,更能激起阅读兴趣,那么怎样衔接两部分哪。
我们主题学习的流程大致是:单元导读——以文带文——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综合性实践活动。
第一环节——单元导读
单元导读就是进行单元整组导读,目的在于使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学的知识形成连接。初步感知本单元学习内容,明确本单元主题,了解本单元学习目标及重难点,激发深度阅读期待,从而为学生主动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打下基础。
具体做法,建议在备课前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中的单元导读内容,了解本单元训练重点及阅读的着眼点,并把重点部分做上标记,这样有助于课本与补充教材的有利结合。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导读的主题是:阅读本单元课文,用心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认真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动物的。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部分用横线标记上。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本单元课文和补充教材的文章时,就可以抓住这个着眼点作为单元主题确立的参考去进行阅读探究。
第二环节——以文带文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们进入精品阅读、以文带文环节。也就是1+3或1+X的主题学习模式。目前阶段,我们探究的主要是这种模式。这一环节中,要把精读课文教得更“精”、略读课文教得更“简”、补充课文教得更“活”,这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理念和教学智慧都是重大挑战。
精读课文讲的精,就是要围绕主题:通过自主阅读、小组交流等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通过细细品味词句来理解感悟主题,习得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主题链接。
略读课文的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利用学习精读课文的阅读方法去自主阅读课文,适当的教师加以引导和点拨。然后再进行主题链接
补充教材课文的阅读,就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可以结合主题抛出一个大问题,然后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注意要把阅读要求降低,让学生在宽松的阅读氛围中,汲取营养。
第三环节——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主要借用补充文章来引荐与教材配套的系列阅读材料。
例如在学习关于童话一单元时,在阅读补充教材的基础上,可再补充《小狐狸买手套》、《灰姑娘》、《小海鸥的第一次起飞》、《木偶奇遇记(节选)》、《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等5篇童话。让学生在课后去自主阅读,在此基础上,做到了主题学习的阅读相机向课外拓展。
第四环节——阅读整本书
叶圣陶先生明确提出“把整本书做主体,把单篇短章做辅佐”的主张。短篇的快速阅读永远替代不了整本书的阅读给人的感受,深刻的、有质量的阅读是整本书的阅读。所以我们在主题学习过程中不要忽视阅读整本书的引导。这个任务可以布置为作业,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增大学生阅读量。要是在一个班级中,有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学生积极阅读整本书那就是收获。
今年我校开展了书香班级的评比,就是要把主题学习与读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语文主题学习,引领孩子自主阅读,激发自主阅读的兴趣,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通过大阅读课及课余时间的读书活动,把课内迁移到课外。长此以往,才能做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在日积月累中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
第五环节——综合性实践活动
综合性实践活动就是在围绕主题学习开展一系列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最为重要的是整个学习活动都以学生为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的方式,在探究活动中获得对阅读的直接体验。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讨论,自主选择、可以确定如下主题活动:(1)为课文中的故事配音或者配插图。(2)讲一讲我们喜欢的故事。(3)演一演我们喜欢的故事(排课本剧)。(4)续写或重新创作故事等。这些成果的展现,既有内容的结合,又有能力的综合,融聚了学生的智慧和心血。
四、怎样使用主题学习的补充教材
1.在阅读要求方面要做到:降低要求,区别对待
无论低年段还是高年段,尽量降低阅读起始的期待,不带或少带附加条件。要围绕主题采取比较阅读,多篇并重。要求低了,兴趣也就高了。低年级可以画画句子,读一读。比如王瑞静老师,提出你认为美的句子画一画,然后美美地读出来。中年级可以画画句子,谈一谈自己的感受。郭莹老师在使用补充教材时,提出从哪些地方体现语言的魅力,谈谈你的感受,就体现这一点。高年段可以围绕主题画画句子,简单写一写感受。
2.在补充教材的选择上要做到:创造使用,灵活处理
对于阅读速度较快的高年段学生,可根据补充教材的篇幅适当加一加。这就需要根据主题去补充阅读材料。
对于阅读速度较低的低年段学生,可根据补充教材的篇幅选择使用 ,适当减一减。如王瑞静老师执教的《春雨的色彩》一课,课后的三篇补充教材,篇幅较长,另外第一篇《春雨》与主题体验美,感受美并不适合,因此教师在使用时,就去掉了第一篇短文。因为毕竟低年段字的教学还是第一位的。
对于和自己确定的主题不相符的补充教材,就需要换一换。郭莹老师执教的《语言的魅力》一课,她确定的主题是恰当运用语言,会得到非凡的效果。而补充的三篇短文与确立的主题不十分相符。于是郭老师大胆调换。这里不是说编者选文有问题,而是编者在解读时角度不同,因而选用那几篇文章。
3.在补充教材运用的时机上要做到:灵活穿插,适时而用
补充教材的“阅读材料”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有益补充。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时机,把“补充教材”阅读与课本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为学生深入地解读文本起到辅助作用。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把海量阅读拉进课堂落到实处。
(一)课始穿插,激发兴趣
许多“阅读材料”是新课导入的极好材料。上课伊始,教师应善于穿插这些“阅读材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读书欲望,收到“课未始,情已动”的教学效果。
例如:学习《嘎子夺枪记》课文时,我们可以把补充教材的文章中提出一篇《鞭炮记》到课前阅读。引导学生快速读完,谈一谈嘎子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再去接触课本《嘎子夺枪记》中描写的嘎子,更能深刻的了解人物的特征。从而激发了学生迫不及待阅读课本的课文和补充的其他几篇课文的欲望。
(二)课中穿插,深度体验
“补充教材课文”与课本课文内容有着紧密的关系,它紧紧围绕着课文阅读主题的,或是课文内容的补充说明,或是在写法上的再次印证,或是课文表达情感的深化等。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时机适时插入,以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三)课尾穿插,迁移学习
这种方法普遍使用。一般是在阅读课本课文后,引导学生阅读几篇与课文同主题的文章。这样的安排是为了迁移学习,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和方法,去阅读“补充教材”的文章。这样一是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地。
要认识语文主题学习的重要性,语文主题学习不是“旁门左道”,而是学习语文的“正道”;不是一条“羊肠小道”,而是一条具有广阔空间的“康庄大道”。她不会是一现的昙花,会是极具生机的迎春花。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跨越不可逾越的心理鸿沟,真正悦纳语文主题学习。只要踏上语文主题学习之路,这时你会发现语文主题学习,想说爱你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也只有踏上语文主题学习之路,才会引领学生推开学习语文之门,打开学习语文之窗。长此以往,日积月累,才会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时你会感受到,语文主题学习,想说爱你其实是一件幸福的事。老师们让我们背起行囊,向幸福出发吧。
(作者单位:辽宁省凌源市朝阳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