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的思考与实践
2016-02-14吉林颜笑丽
吉林 颜笑丽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的思考与实践
吉林颜笑丽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我越来越认识到“大量阅读”才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最有效的途径,而针对学生无书读和在家不愿读的现状,抚松县不仅启动了语文主题学习计划,又把大量阅读定位在了“实现课内大量阅读上”,这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语文教育场景:学生们在学校内与书籍为伴,教师们在闲暇之余与书籍为友;语文课上,师生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师生们成了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并潜移默化影响着乡村精神文化建设!
这是一条语文教学改革的康庄大道!
“实现课内的大量阅读”的时间从何而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阅读提速”策略,即对人教版教材在处理上进行提速,当然这种提速是基于目标完成下的提速,是在牢固的掌握基础上的提速,是“保底不封顶”的提速,归根结底,还是对原先文本深抠细挖、详尽分析学文方法的一次颠覆、一次革命!
的确,一个学期一本书、三十几篇课文,这是何等的低效?又是对学生生命多么无谓的消耗?学生们怎么可能喜欢语文课呢?这样的语文教学现状真的是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和重视了。
语文课怎么上?在实际工作中,我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并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和认识,在这里仅和大家探讨:
一、对人教版教材要勇于取舍
为什么一定要每篇都要讲呢?对于经典的美文我们不妨细细品味,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浸染华夏文化之露,激发沉浸心中之爱!而有些文章浅尝辄止,未尝不可,而有些文章甚至可以不讲,只让学生们读读即可;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想通了,其实道理真的很简单,而且不会影响整体目标的达成,毕竟我们要让学生品读更多的文章;
二、精讲课文要让学生们“一课一得”
要精讲的课文确定之后,一定要明确:这篇课文到底承载着怎样的任务,这篇文章究竟对学生的成长有什么样的帮助?我们要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来完成任务?这是教师备课时一定要关注的问题。目标很多,面面俱到必然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课堂似乎很热闹,可是孩子又有什么样的收获呢?必须集中力量攻其一点才为上策。比如我在讲《月光曲》时确定的两个问题1.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兄妹听?而且一曲又一曲?2.默读第九自然段,说一说听着琴声,兄妹俩好像看到了什么?再谈谈读后的体会与感受。第一个问题关注的是贝多芬的心理世界,体现出贝多芬“我的音乐为穷人”的主题思想,尤其是为什么“弹了一曲又一曲”,更能折射出贝多芬遇到知音的喜悦以及触景生情的“灵感迸发”!第二个问题关注的是写作方法及《月光曲》的产生;在阅读提速的背景下,这两个训练点如果平均用力只会导致学习过程中的蜻蜓点水而影响总体目标的达成;教学中,第一个问题,我让孩子们通过自学、交流以及我的点拨轻松突破;我把重点放在了第二个问题上,学生通过读体会《月光曲》的旋律变化特点,通过读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通过读感受“联想”写法的美妙,在充分的读、说基础上,让学生们再闭上眼睛,聆听《月光奏鸣曲》,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既突破了教学重点,也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想的能力,所谓“披文以入情”不就是这个道理吗?原本两课时学习的文章一课时即可完成。也许有的老师会担心基础知识该如何处理,其实很简单,毕竟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学会生字,读顺文章”的要求学生们是能达到的,一个单元学习之前的预习,学完之后再利用一课时的时间进行检测巩固即可;
三、人教版教材与主题丛书的有机融合
如何融合,我在实践过程中尝试了三种融合模式即:x+1读多篇学一篇、1+x学一篇读多篇以及x+y一节课同时学几篇文章的方法。x+1是在实现课内多篇阅读,背景性知识得到充分的补充后,精学一篇课文,从而使主题文章的学习水到渠成,如我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之前,让学生通过两课时时间阅读主题丛书《俯首甘为孺子牛》并进行交流,然后再进行文章的学习;1+x是在精讲一篇课文的前提下,针对某个训练点进行多篇的补充理解与体会,并进行及时的练笔,实现读写的结合。如我校的颜笑丽老师上的《白鹅》一课,师生在利用一节课时间充分品味文本及作者的写法的基础上,第二课时重点学习《白公鹅》、《猫》、《母鸡》来体会写法的不同,第三课时则运用学到的方法写喜爱的动物,从而实现了读写的有效结合;x+y则是利用一定的课时进行多篇文章的同步学习,达到某个主题理解与训练的目的。比如说六年级上册独立阅读课文《松鼠》,我们再补充两篇文章《猫》和《野兔》,一节课三篇文章,采用我校的交流读书感悟、品享精彩段落、书写心中感受三步读书法来进行教学,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三种融合模式,使教材、主题丛书两种教学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让我们的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逐步体味着语文学习的快乐,我坚信,语文主题学习,一定会实现他们语文素养质的提升,迎来语文教改的春天!
(作者单位:抚松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