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强省须“智”取

2016-02-14本刊评论员

浙江经济 2016年22期
关键词:大省智造浙江

本刊评论员

制造强省须“智”取

本刊评论员

在制造强国的征途中,浙江要成为先行者,就必须在“智造”二字上做好文章、做深文章,走出一条独具浙江特色的制造强省之路

从“浙江制造”到“浙江智造”,浙江正在编织一个以“智”取胜的制造强省之梦。

多年来,浙江省制造业规模居全国前列,但大而不强,仍是“浙江制造”的现状。进入“十三五”时期,浙江制造业正逐渐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制造业增长动力正逐渐从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制造业结构正逐渐从中低端为主向中高端为主转变,制造业生产方式正逐渐从传统生产方式向智能制造、协同制造、绿色制造等先进生产方式转变。新时期,浙江向制造强省迈进的步子更大,也更有力了。

近期出台的《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瞄准“创新驱动、融合互动、开放包容、绿色低碳”,勾勒出浙江将在2020年建成国内领先制造强省的新蓝图。浙江的制造业“十三五”规划,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主攻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现代制造服务业,重点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智能制造、产品升级与工业强基、绿色制造等11项工程,加快形成新型产业体系。

谋篇布局新蓝图,“智造”强省是关键。早在2012年底,浙江就作出了全面推进“机器换人”的决策部署;2013年10月,国家工信部正式批准浙江为全国第一个“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2015年10月,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浙江省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行动方案(2015-2017)》,3个月后省政府印发了《浙江省“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一路的轨迹足以显见,智能制造已成为浙江制造业提升的核心所在。

如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能制造?必须把握“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即抢占智能制造大发展的先机。2015年,《中国制造2025》印发,为中国制造业指明了突围路径,各省市陆续开启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制造业革命。面对群雄逐鹿的新环境,浙江必须先行一步,以创新为动力,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现浙江制造由大变强。所谓“地利”,即立足浙江实际、突出发展优势。作为制造大省,浙江无疑具备建设制造强省的良好基础。必须把握这一先天优势,将浙江大批传统制造企业引上转型之路。同时,利用好浙江作为互联网大省的优势资源,以“互联网+”推进浙江企业向智能化转型的进程,培育一批智能制造标杆型企业。所谓“人和”,即建立健全“智造”强省的人才战略。一方面,要推动企业与高校、社会资本联动,加速培养智能制造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壮大紧缺专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要重点引进一批智能制造领域的高层次人才,通过持股、技术入股、高薪、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政策措施,持续不断进行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为智能制造长远发展储备力量。

从制造大省走向制造强省,除了要牢牢把握“智造”强省这一内核,还需要积极培育走向制造强省的优质土壤。一则,要调动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动性。对于正处于转型中的浙江传统制造企业而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就是说,在推动企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的过程中,政府与其提供各类资金和政策扶持,不如从培养其自觉转型的意识、培育其创新能力入手,成为市场主体顺利从传统、落后制造转轨至先进、智能制造的“幕后军师”。二则,要发挥创新载体的作用。云制造小镇、物联网小镇、硅谷小镇、信息港小镇……各类以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为主题的特色小镇已成为承载浙江制造业转型的重要平台。小镇的发展,不仅成就了小镇之内的制造业新气象,也带动了周边产业链的整合发展。未来三年,浙江将着力培育50个智能制造特色小镇,10个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浙江必须发挥好这些特色小镇和示范试点的作用,为“浙江智造”创造出更多的新模式、新样本,加速浙江向制造强省跨越的进程。

在制造强国的征途中,浙江要成为先行者,就必须在“智造”二字上做好文章、做深文章,走出一条独具浙江特色的制造强省之路。

猜你喜欢

大省智造浙江
蓝月谷“智造”幸福生活
“山东智造”闪耀冬奥会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传统农业大省如何走现代化道路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视角下黑龙江边疆文化大省建设研究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中国智造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3D打印智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