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四教”中的职业教育特色
2016-02-14刘康声欧阳碧蕾
刘康声,欧阳碧蕾
(1.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编辑部,吉林 吉林 132021;2.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职业教育出版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3)
孔子“四教”中的职业教育特色
刘康声1,欧阳碧蕾2
(1.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编辑部,吉林 吉林132021;2.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职业教育出版中心,辽宁 大连116023)
摘要:孔子从事的是以培养从政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强调技能培养,注重道德教育、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同步进行。分析孔子的教育内容,认为孔子的教育活动具有职业教育特色,堪称我国古代比较系统的职业教育。
关键词:孔子;职业教育;道德教育;知识教育;技能教育
孔子从30岁开始创办私学,设教收徒,开展以培养从政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春秋时期虽无狭义的“职业教育”之名,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取得官职就像现在考公务员,是为国家出力,更是谋生手段,取得官职后就有了稳定的职业和收入。因此可以说,孔子开展的“从政教育”已经具备广义的职业教育之实,堪称我国古代比较系统的职业教育。
孔子开展从政教育过程中,提倡德才并举,注重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同步化。“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引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第1版,下同))意思是说孔子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文、行、忠、信”4个方面。“文”的指向比较明确,就是文献,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可以归结为知识教育。关于“行”,宋元之际金履祥在《论语集注考证》中说:“文者,诗书六艺之文,所以考圣贤之成法,识事理之当然,盖先教以知之也。知而后能行,知之固将以行之也,故进之于行。”他认为“行”就是行为、行动,带有实践的意思。简单说,“行”就是“做”, 要想做,并且做得好,必然需要以能力为支撑,没有实践技能就做不了,更做不好。可见“行”是指技能教育。“忠”是忠诚,“信”是信实,《论语》中二者多数情况下是并用的,如“主忠信”(《论语·学而》)、“言不忠信”(《论语·卫灵公》)、“必有忠信如丘者焉”(《论语·公冶长》)。“忠”与“信”同是道德教育的要求,属于同一教育内容,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说,“德行实际上已经包括‘忠’‘信’在内,不宜分开讲”。
孔子还说过这样一句话:“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论语·泰伯》)意思是,狂妄而不正直,无知而不老实,没有能力又不讲信用,我不知道该拿这样的人怎么办了。又一次强调了知识、能力、道德等3个方面对于“行政专业”人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孔子培养从政的专业人才是为了使其成为国家的贤臣良吏,即高素质技能人才;孔子的教育内容与职业标准实现了对接;孔子的教育内容具有明确的专业性。简而言之,孔子的“四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职业教育特色。
1道德教育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由此可知,道德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在“四教”中突出了道德教育的重要地位,具有一定的职业教育特色。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论语·述而》)孔子用道德自勉,体现大无畏的气概。在他心中,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孔子还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孝”“弟”“谨”“信”“爱”“仁”都是道德的表征,这些方面都能做到的前提下,如果还有余力,就应该去学习文化知识。由此可以看出,在教育内容中,孔子是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的。道德教育成为孔子最基本的教育内容。因此,他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视道德教育和道德训练为主要任务和内容。“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除四恶,斯可以从政矣。’”(《论语·尧曰》)子张向孔子请教怎样才能参与政事,孔子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尊崇5种美德,摒弃4种恶行。孔子说:“知及人,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论语·卫灵公》)他认为,凭聪明才智可以谋得官职,但如果不用仁德去保护它,即使得到了官职也终将会失去。只有通过道德自我建设,具备了各种美德,才能从政,因为当官的在各方面都会起引领作用。“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当官的不能进行道德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学坏,因此说,有德者才可从政。
对将要从政的学生,孔子进行了充分的道德教育;对已经从政的学生,他仍然坚持进行道德教育。孔子有很多学生在从政做官以后仍然跟随他继续学习。子夏做了莒父宰以后还经常向孔子请教从政之道,孔子曾告诉他:“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意思是,做事情不要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求速成,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贪图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贪图小利,就会忘了大义,成为小人,就会失去道德底线,做出有悖道义的邪恶之事。另一个学生仲弓做了季氏宰以后向孔子请教如何更好地从政,孔子说:“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论语·子路》)表面上看孔子没有提及道德,其实这里暗藏了一个道德的推论,因为能不计私利为国家“举贤才”的官员,往往也是道德高尚的官员,无德者必计私利,计私利者怎会出以公心地“举贤才”。这两例只是个案,在道德上,孔子对学生还提出过总体要求,即在工作上要“执事敬”(《论语·子路》)、“事思敬”(《论语·季氏》),即严肃认真,兢兢业业,“这恐怕是我国最早的职业道德理论”[1]236。
孔子开展从政教育,不仅是为了输送一批“职业当官”的人,还从“服务行业”的角度和道德的高度出发,要求弟子既服务于君王,又服务于民众,成为以身作则的“贤臣”“良吏”。他对弟子明确提出,要“修己以敬”,更要“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表明孔子十分注重从政教育过程中个体的职业素养培养。
孔子也认识到懂得“德”的人并不多,他曾对子路说:“由,知德者鲜矣。”(《论语·卫灵公》)从政者,上侍君,下事民,因此必须对将要从政和已经从政的弟子进行道德教育。
2知识教育
孔子的教学内容都是为“行政专业”服务的。在知识教育方面,主要是通过典籍讲做人和从政的道理。这些典籍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即“六经”,它们成为孔子教习弟子的重要文献教材。
“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孔子认为,学《诗》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有助于从政,因此,孔子强调学《诗》,其目的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更好地从政。“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孔子用这段话提示弟子,学了《诗》,要能随机应变地运用,若单是死记硬背,而不能据以处理国政,不能独立地运用去办外交,背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1]291?可见孔子的教学内容具有非常明确的专业指向性。
学《书》是学“上古之书”,知道前代的政治历史经验,有助于学《礼》和学成后参与政事[2]20。通过阅读《论语》可以发现,孔子3次引用《书》中的话,都是以古喻今,讲解如何从政、行道的。孔子设教的目的是培养从政人才,而《书》是最好的政治课本,他怎能不利用这个课本进行教学[1]347?
《礼》是一种文献教材,依托《礼》可以传授“礼的仪式技能”[1]293。孔子之所以把《礼》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因为在孔子的思想中,“礼是各种执政行事的规矩准则,同时也是个体为人做事的尺度”[3]244。孔子认为:“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就是说,恭敬但不懂礼,就会疲劳;谨慎但不懂礼,就会懦弱;勇敢但不懂礼,就会盲动;直率但不懂礼,就会伤人。为官从政,既要以礼调节、制约自身行为,又要以礼平衡、协调人际关系,礼是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所以孔子才会提出“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的观点。
《乐》也是孔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他把学习《乐》作为修身立德的一种手段,他对音乐在教育及个人品德修养上的巨大作用和意义给予高度肯定。他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即《诗》有助于振奋精神,《礼》有助于立身处世,《乐》有助于完善情操。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孔子认为“乐可治国”,理由是“治乐以治心”,可见“乐”教的最终目的仍是为从政服务[1]293。
《春秋》是一部史实的记录,其中充满了“微言大义”[1]332,被孔子作为现代史教材进行教学。
《易》传说是周文王所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讲的是宇宙、社会、人生的宏观道理[4]68,为孔子传授人生大道及培育“行政专业”人才提供了适宜的载体。
3技能教育
因为主要是培养“行政专业”的人才,所以孔子特别强调身体力行。李泽厚先生认为:“孔子一贯重视实践,强调力行,书本知识次要。”说明孔子对技能教育的重视程度甚于知识教育,这与现代职业教育强调动手能力、突出技能培养的方向是一致的。钱穆先生总结道:“赐之达,由之果,求之艺,皆能也。学以成德,亦必各有其能。贵德贱能,非孔门之教。”[5]369只注重道德教育而轻视技能教育,那不是孔子的教育。孔子曾说:“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泰伯》)君子要担忧没有技能,而不必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他告诫欲从政的弟子:“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论语·里仁》)不要担心没有自己的职位,应该担心有没有获取职位并立于不败之地的技能。
孔子曾自我评价:“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关于“学”的对象,一般人倾向于文献知识,但综合孔子的人生经历看,他“学”的内容不仅有文献知识,还有很多技能。如果没有学到很多技能,他就不会出仕鲁国先后任职中都宰、司空和大司寇了。孔子不仅身体力行学到很多技能,还把这些技能传授给学生。
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六艺”的教育传统,把“六艺”作为主要技能教育内容。“艺”基本上是指技能、技艺。所谓“六艺”就是指“射”“御”“礼”“乐”“书”“数”6种技能、技艺。钱穆先生用一句话指出了“六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作用,即“当时士族家庭多学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以为进身谋生之途”[6]8。鲍鹏山从“六艺”的必要性指出:“如果要进入国家政府机构谋职,就必须具备这6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7]20
古代教“射”有5种方式,与其对应的标准也有5项:一是白矢,重在训练开弓的臂力;二是参连,重在训练射箭的速度;三是剡注,重在训练杀伤力;四是襄尺,重在训练射箭时的礼仪;五是井仪,重在训练箭法的精准度。可见当时射箭教学已经相当精细。“御”即驾车。关于驾车,古代有“五御”:一为鸣和鸾,可称为驾车的入门课程;二为逐水曲,训练车手在路况较差时驾驭车的能力;三为过君表,训练车手的心理素质和准确的估算能力;四为舞交衢,是展现综合能力的课程;五为逐禽左,是指实战训练。由此可见,“射”和“御”均是技能、技艺。
古代“礼”“乐”都有十分复杂、繁琐的程序要求,需要进行反复演练才可熟练掌握,因此孔子进行的“礼”教和“乐”教均重在实践。他在“去曹适宋”的间歇,还不忘记“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史记·孔子世家》),这里的“习”是练习,就是说,孔子经常率领弟子们进行“礼”的仪式技能训练。孔子说:“礼之所至,亦乐至焉。”(《礼记·孔子闲居》)就是说,古代的“乐”与“礼”常合为一体,关系紧密。从某种意义上说,“礼”“乐”也是技能、技艺。
一般人认为“书”即识字,其实“书”还包括 “铸鼎象物”之类自然博物知识教育和甲骨刻文等技术教育[8]。“数”也不只是计算,《广雅》对“数”的解释是“数,术也”,即技术、方法、技能等。“数”的内容包含天文、历谱、五行、占卜等,其中多有技巧、技术[9]。
孔子十分重视对学生“艺”的培养,并认识到“艺”之于当官从政的重要性。他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钱穆先生对“游于艺”的理解是:“人之习于艺,如鱼在水,忘其为水,斯有游泳自如之乐。”李泽厚先生做出了更加具体的解释,他认为“艺”即“射”“御”“礼”“乐”“书”“数”。实际上,孔子的“游于艺”表达了一种职业教育的观点,只有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技能,取得谋生本领,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挥洒自如,如鱼得水。这表明,“艺”也是为从政服务的。孔子的学生子牢说:“子云:‘吾不试,故艺。’”(《论语·子罕》)意思是孔子曾经自我表述说:“我做不了官,从不了政,所以就多学了些技能、技艺。”这相当于变相地说,有些人之所以不能从政做官,原因就在于缺少“艺”,或者“艺”之不精。
参考文献:
[1] 匡亚明.孔子评传[M].济南:齐鲁书社,1985.
[2]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李泽厚.论语今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4] 何伟俊.《论语》里住着的孔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5] 钱穆.论语新解[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6] 钱穆.孔子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7] 鲍鹏山.孔子传[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8] 郑承军.职业生涯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应该早开[EB/OL].(2015-12-11)[2015-12-21].http://sike.news.cn/statics/sike/posts/2015/12/219487537.html
[9] 石美珊.孔子有无职业教育思想[N].中国教育报,2007-08-18(3).
〔责任编辑: 卢蕊〕
收稿日期:2016-03-30
基金项目:2015年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ZCY201)
作者简介:刘康声(1964—),男,吉林吉林人,教授,编审,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职业教育研究;欧阳碧蕾(1977—),女,湖南邵阳人,编辑,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图书出版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8148(2016)03-0011-03
Vocation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nfucius “Four Teaching”
LIU Kangsheng1, OUYANG Bilei2
(1.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Jilin Technology Colleg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Jilin 132021, China;2. Publishing Center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 Dalian 116023,China)
Abstract:Confucius was engaged in politics in order to cultivate talents as the goal of education activities, emphasizing skill training, simultaneously focusing on knowledge education, skil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The analysis of the thought of Confucian educational activities shows that they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y can be called systematic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ancient China.
Key words:Confucius; vocational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knowledge education; skil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