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探讨
2016-02-14湖北徐小平
湖北 徐小平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探讨
湖北徐小平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计算机的运用的普遍化,高校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也被逐渐纳入了考核体系。对高校计算机课程基础的改革和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的建立健全可以促进高校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培养,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市场需求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原动力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是旺盛的,这是由国家和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所决定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定位是为区域经济服务,其中提出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中的重要作用。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不仅需要高级研究设计型人才,也需要大量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有关调查统计,用人单位迫切需要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践能力、尽快掌握新技术和新应用的技能型人才。这就为高职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虽然就业前景看好,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民办高职生仍然会感到前途渺茫。信心的树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逐步培养。除了对就业形势进行客观分析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和训练,使每个学生在毕业时都能找到自己合理的定位。
高职信息服务类专业培养的是技术服务类人才,而不是一线的技术开发或系统设计型人才。由于中小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规模都不大,结合业务特点本着“够用为度”的原则选择教学模块和教学内容是必要的,而不必要求每位学生都掌握程序设计或系统开发,避免造成埋没学生个性特长,打消其学习积极性的不良后果。
为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信息化人才,学校不仅要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其人才培养方案,还要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策略
所有担任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老师都必须在统一的教学大纲基础上统一授课计划、统一授课进度、统一授课内容、统一实验内容、统一使用教学测试软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控制,并经常通过教研活动讨论研究授课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学过程中强调基本技能训练,具体为:打字要求50字/分钟,Windows, Word, Excel, PowerPoint, Internet的使用等都用教学软件测试,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
1.编写特色教材。以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本,着重于实践环节的指导,是一本可用于高校专科各专业和文科研究生的公共计算机教材。内容主要是针对操作系统基础与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多媒体技术基础、网络应用基础和计算机基本结构为教学内容的实验指导和学习指导。书中的所有的上机实验和题目中的素材以及教学用的课件,都可以在计算中心的服务器上下载(拷贝),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方便。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
2.精心备课,突出教学内容的信息化与完整性。高校学生在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上良莠不齐,有的同学比较喜欢学习,有的同学比较喜欢钻研,有的同学喜欢操作。如果按统一模式去开展教学会存在很多的弊端,最终会导致学生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甚至会出现厌学。可以按照人才类别来进行分类,就是把学生分成操作型、技术型、应用型、科研型等几种类别,不同类别的要求也不同,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按不同类型进行教学。
在课程的教学当中,不同的班级、或者同一个班级当中不同的学生,其智力、性格、及能力差异较大,学生对项目的理解与认知存在不同,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很好地认识到这一点差异,就不能处理好学生之间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难以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实际情况进行区分,每个项目都应当有具体的完成目标,给予不同的学生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的空间。通常教师可根据班级人数分成若干小组,布置项目任务,同时明确组织纪律、成绩评定方法以及分组的原则等。
3.实验方法由教师演示过渡到学生自我设计。实验方法采用析因实验、对照实验、模拟实验相结合。由教师的演示过渡到学生自我设计实现,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际实验设计,是从知识接受到知识应用的质的飞跃,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它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主张在“用中学”.这与当前教育“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的要求是相一致的。 先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设计和布置任务: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和完成任务;实验最终的目标是,在相关的实验设备和实验装置提供的模块基础上,开展系统设计,使实验对象能按设定的方式实现并正常运行。最后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和小结。实践中,信息化知识的相关联性得到真正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这种实验模式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较强的优势,更好地锻炼了学生商务信息化知识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贤友.论新课改下高师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当代教育论坛,2008-9
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黄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