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探究
2016-02-14贵州任明霞
贵州 任明霞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探究
贵州任明霞
【摘要】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意识,以实践体验和独立探究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探究了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文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它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表达和交流的基础。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并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研究性学习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教学是师生思想感情交流与独立意志创造的图腾。语文教材的内容的不断更新使绝大多数语文教师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语文教材的改革往往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该方法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将起很大的作用。
二、合做性学习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需要教师字探究性学习中做好一个引领者。首先是要为学生营造探究氛围,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敢于表现和创造,老师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培养能在未来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人,不仅要掌握探究事物的思考方法,而且还要注重发现问题的过程;其次是创设探究情境, 语文课程的探究内容是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但语文学习是对课本中已知结论的再探索,给探究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展开。如:利用语言文字,声情并茂地虚拟情境,虚拟情境的手段和方式要多样化,可以是学生的参与性表演、汇报性表演等,也可以是学生在达到内化、积累、创造性地运用已有语言文字的能力,或者是利用问题创设情境,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预知的结论变成探究性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再次是教师要赏识探究成果,学生探究学习的结果要形成结论,老师要让学生觉得他们所干的事情是十分受老师重视的,老师对学生探究学习的要求要适合学生的智力特征、体力特征,有利于实现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改造,使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欢乐,有助于他们态度、情感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
三、自主学习性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改革中已经明确指出,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进行教学活动中的关键,所以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主动的把学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的参与者,同时教师还应挖掘更多的课外材料,采用灵活的额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成为了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尊重和热情。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都很少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所以导致学生只是在听教师讲课,而对所学的内容却表现出漠然的态度,长期下去就会使整个语文课堂失去了生气。因此,教师应该把自己的丰富的情感与语言教学相统一,并通过问题设置、情境再现等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创作力。例如在阅读课文《春》的时候,教师应该首先进行整体性的去感受一下春天的美丽,并组织学生一起讨论春天的美体现在那里。紧接着教师可以配乐并一起朗读课文,也可以向学生展示出春天里的美景图片,在课堂的最后,教师也应积极的启迪学生应树立自己未来的理想。在课后,教师也可以安排一些任务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学找寻到一些带有丰富情感的阅读材料,并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进行表演,同时也要把这种感情与其他的同学相互的分享。
四、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多媒体手段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先进的理念,提供了科学的手段,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它可以将课本上的文字转化成可听可感可视的形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很多教师在还没有真正吃透新课标要求下的多媒体手段运用的要求,导致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着种种困惑。如:多媒体展示与黑板板书的优势互补关系,一些教师几乎运用了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他们太依赖于多媒体,在黑板上却几乎没有板书,从而失去了教师书写的示范作用;解决课堂上的“突发事件”问题,在运用多媒体手段上课时,由于教师已经事先做好了课件,把普遍认同的几种观点都想到了,学生和教师的思维与讲解都被多媒体控制了,整个课堂的灵活性被禁锢了。而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倡导的是非常灵活与开放的。面对困惑,我们要针对问题认真反思,最终在走出困惑的过程中得到进步。
首先,教师要知道多媒体是服务于教学的,它不是板书的简单替代品,展示的内容不能喧宾夺主。多媒体手段是用来增加课堂知识量,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自己动手制作课件让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课件达到有机结合。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也应让自己更快的融入到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肖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2
[2] 邢瑞霞.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D]. 西北师范大学 2004
作者单位:(贵州省湄潭县浙大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