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课前预习 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2016-02-14江苏祖茂辉
江苏 祖茂辉
抓好课前预习 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江苏祖茂辉
所谓“预”乃事前,“习”乃习练,结合起来就是事前习练。这里的习练不是在老师亲自引导下的习练,而是由学生独自地去习练。此为预习。做好预习,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好预习,引发学生去质疑,可以活化课堂。做好预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众所周知,预习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在预习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结合《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一、做好预习,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所谓“预”乃事前,“习”乃习练,结合起来就是事前习练。这里的习练不是在老师亲自引导下的习练,而是由学生独自地去习练
布置学生预习,以往要求学生抄几遍生字,读几遍单词。诚然他们会“不打折扣”地完成,检查后也听到老师的几句赞扬的话语,结果师生皆大欢喜。欢喜之余,再细琢磨一下,这样预习学生真的能把字记在心里吗?不能!因为这里学生是“机器”!只能在教师操纵下被动地去运转,如果改变一下,学生在预习中注意每个字的结构特点,自己想想能用什么方法来记住?遇到新的词语,自己通过什么方法来理解?这样一来预习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便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喜欢想象,善于创造。他们会想出、编出让人吃惊的好法来学字学词。如本课中的“恒”字,一个学生通过联想是这样记的:一横短,一横长,中间夹个红太阳,左边有个竖心旁,小朋友一看心欢畅。另一个学生说出“恋”字的字诀:一点一横长,两竖夹中央,两点分两边,心底不能忘。一个学生根据形声字表意特点来识记“铭”,名字刻在金子上,永远不能忘。诸如此类,枚不胜举。在学生预习新词时要求他们能说出词的大意即可。检查时发现学生都积极主动的释义。比如“持之以恒”一词,有些学生是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的;有几个学生是通过询问知道的;更多的学生是通过读文时用文中的句段来解释的:太极洞里的水滴能“接连不断地……总是地在一个地方。”,并且“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终于滴出“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就是“持之以恒”……此一词却让学生把课文读活了。学生完全靠自己所得,他们学的兴趣盎然。
布置学生预习,引导他们思考:你认为本文哪些地方写得最精彩,为什么?此“石”一出,便会激起学生自主思维的千层波浪。课堂上学生都想表现自己预习的成果,竟然出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如有的同学说:“我认为文中写李时珍的那一部分最精彩,李时珍‘翻山越岭’,可以看出他能吃苦。”
有的同学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可以看出他走的地方多,见得广。”
有的同学说:“‘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可以看出他用的时间长,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才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读来体会感悟,学生怎么能读不到位呢?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无需演独角戏,喋喋不休地讲解;也无需设死套子,让学生钻;更无须为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而焦躁了。当然,学生的理解有时不深刻、不全面,这样需要教师进行及时地点拨。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层发展。
二、做好预习,引发学生去质疑,可以活化课堂
古人云:贵在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在学生预习读文时,可以尽量地引导学生去思考,激励学生去发现问题,赞扬学生敢于见疑,献疑。”在预习《滴水穿石的启示》中,学生提出:起初,石头被穿成小洞,小洞里有水,水再滴进水坑就砸不到石头了,怎么能滴成书上插图那样的小洞?此题一出,我还未有任何表示,学生已经开始讨论了,接着有同学开始读书了。经过几分钟的读书讨论,许多同学站起来,给他帮忙:“书上不写了吗,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虽然水滴在后来砸不到底了,但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把它那微不足道的力量传给小洞的水,小洞里的水再撞石头,时间一长,不就成了书上那样的洞了吗?”此时,课堂成了一潭“活水”。
学生提出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尽管离奇,但切记不可压制,更不可信口开河,搪塞学生。应该睡着学生思维把问题在课堂上解决。学生提出预习《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中遇到的问题:爱迪生未受到正规教育,能拥有1093次发明专利权,我们还要上学吗?此时,老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去读课文,由于问题提的较尖锐,学生也格外用心读,很快学生找到了答案:文中写“但他迷恋……毕生孜孜不倦……才成为世界发明之父”。学生不单单是回答了一个个疑点,更重要的是给众多同学一个启示:问题的答案应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找。学语文离开文本是不足取的。此一举使学生尝到质疑的甜头。
三、做好预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这样说过:“我们的教育其目的不应是教给他多少知识,而应当让他们在头脑中获得敢于创新的精神。”理解了它的内涵,我在鼓励学生预习《滴水穿石的启示》的课后作业4,即“熟读课文,记住课文内容,练习当众演讲。”同学们学演讲时,可用书上的例子,并鼓励学生选择课文以外的例子。学生在预习时,许多同学谈古论今,旁征博引:什么王献之苦练书法:什么古人头悬梁,锥刺股;什么陈景润演草纸得两麻袋,终摘数学皇冠的明珠等等。真是内容充实,异彩纷呈。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施展了自己的能力,其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地发展。
在预习中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维,对敢想敢为的学生,给予热情地支持,激励他们拿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学生在预习中竟然大胆地给范文进行“挑刺”,认为文章中的一节“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这句话中“滴穿”用的不太确切,与事实不符。“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应改为“终于在这块石头上凿出了一个小洞。”此言一出,立即把同学们引到了文中,经过同学们反复读书思考、讨论,被认可了。随之,有的同学提出,那后面几处“滴水穿石”用得对不对。又经过一番读书思考、讨论,最后形成共识:后面是对的,因为说的是“滴水穿石”这种精神。相信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地滴下去,终有一天会“穿石”的。事后细想,十岁的孩子竟敢如此“创新”,真是不简单,这就是预习中的创造思维所起的“神奇”力量。
学生整个人的素质在创造思维中得以发展,学习方式也得以根本性的转变,这不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课程改革中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吗?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后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