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习动力问题探究*
2016-02-14夏博艺
夏博艺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习动力问题探究*
夏博艺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当前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学习现象表现为学习内容选择的多元化、学习思维方式的碎片化和学习目标实现的功利化。他们的学习动力困境集中于近景直接动力和远景间接动力等两方面,造成的原因是学生个体对学习行为的狭隘认识、社会支持系统对学习认知的引导缺失、“反智主义”思潮对学习价值的消解否定。对此,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应当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加强学业发展规划指导工作、开展常态化学风建设活动入手,以期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学习动力问题。
应用技术型本科;大学生;学习动力
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是高层次的职业技能教育,它不仅要求受教育者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工程应用技术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当下经济社会转型的人力资源需求。培养合格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离不开良好的学习行为方式。学习动力是受教育者发生学习行为的行动力,充足的学习动力有助于受教育者产生相应的自我效能感,保持稳定的学习行为。学习动力不足会导致学习行为发生迟缓现象,降低受教育者的学习频率,同时弱化高校教书育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对此,在应用技术性本科院校中,深入探究大学生学习动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生学习表征调查概述
为了客观获取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中大学生学习行为数据,课题组于2016年4-5月在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展开“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习动力问题”问卷调研工作。共计发放450份问卷,回收417份,回收率为92.7%,其中男生286人,占比68.6%,女生116人,占比27.8%,“95后”学生共有328人,占比72.9%。整体而言,“95后”大学生群体日益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他们的家庭成长环境、学习行为习惯、思维模式、朋辈群体关系等因素共同造就了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中大学生群体的学习现象,主要表现为:学习内容选择的多元化、学习思维方式的碎片化、学习目标实现的功利化。
(一)学习内容选择的多元化
从高中阶段过渡到大学阶段,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元,不只是课本知识、应试技巧的训练。在他们看来,学习除了课堂学习外,还包括兴趣爱好学习、技能学习、职业发展学习等。在“你认为大学中的学习包括哪些”的多项选择中,60.3%同学选择专业学习,32.1%的同学选择兴趣爱好学习,如学习小语种,36.4%的同学选择技能学习,如考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证书,27.6%的同学选择职业发展学习。可见,时代背景环境为其全面发展提供了多元的渠道和平台,虽然专业学习是大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但他们对于其他学习内容的选择范围也日益丰富。然而,由于学习内容信息量的日益膨胀,学生群体还无法独立完成学习内容选择的正确判断,以至在一定程度上多元的学习内容削弱了专业学习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你是如何看待学校开设的课程?”,52.1%的同学认为“有用的课程,要认真听”,33.6%的同学认为“一般的课,可以适当放松下”,只有13.4%的同学认为“都应当认真对待。”
(二)学习思维方式的碎片化
“95后”大学生群体成长于互联网兴起的大数据时代中,他们的视野更加宽广,也更依赖网络来获取信息。沉迷于手机一代的“95后”大学生,他们的学习思维方式被深深地打上了碎片化的时代印记。“网络视域下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代青年大学生交流沟通、娱乐休闲、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生活、学习、娱乐等产生重要影响。”[1]一方面,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的信息内容更多以碎片化形式呈现,误导学生只注重知识点的获取,而忽略知识面的建构。另一方面,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又过于依赖网络搜索引擎。网络搜索正逐渐取代自我思考过程。“不懂问度娘”,成为他们的口头禅和行为习惯。在“当你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你会选择”的多项选择中,21.7%的同学选择“向老师求教”,13.7%的同学选择“向父母求教”,73.9%的同学选择“求助搜索引擎(如百度)”,还有32.4%同学表示“自己解决”。
(三)学习目标实现的功利化
在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中,大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凸显功利色彩,学习行为被视为实现个体利益的工具。这种功利心理具体表现在学习目标的自我认知、学习目标的结果期望方面。在学习目标的自我认知上,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中的学生更倾向于专业技能型课程训练,而相对忽略思维方式训练、知识探索等领域的学习。在“你在大学中学习的主要原因”选项上,40%的同学选择“增加就业筹码”,38.1%的同学选择“提高自身竞争力”。在学习目标的结果期望上,大学生群体更看重学习行为的结果期望,但相对弱化对于学习过程的思考和探索。这种结果期望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大学校园中火爆的“技能培训热”现象。“你报名参加哪些技能培训项目”的选项中,38.6%的同学参加了“升学培训”,17.2%的同学参加了语言类项目培训,5.4%的同学参加了其他项目培训,27.3%的同学持观望态度。
二、学生学习动力困境
学习动力是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指向学业目标的一种行动力。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一般可以分为近景直接动力和远景间接动力。近景直接动力是形成远景间接动力的基础,任何个体的学习行为都始于近景直接动力。远景间接动力是近景直接动力的升华,近景直接动力只有转化为远景间接动力,才能保持学习行为发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一)近景直接动力存在的困境
近景直接动力一般指与近期学习行为直接联系的、即时性的学习行动力。例如“期末考试前的强化复习”。近景直接动力是个体激发学习行为的源动力,与个体的学习行为的产生保持最直接的关系。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中,在近景直接动力层面,大学生学习动力困境主要有两个部分。一是大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整体认识不足。他们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他们会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课程价值的自我判断选择性地分配学习注意力。然而,由于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自发性,他们根据个体成长经验、朋辈群体影响,产生对专业学习的刻板印象,无法科学把握课程教学中知识点的衔接关系,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对于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兴趣不高,课堂状态表现不佳,制约其相应专业学习。如“你在课程学习中的学习状态是”的问题中,42.1%的同学认为“感兴趣的课程就听”,36.3%的同学选择“看情况”,18.9%的同学坚持认为“认真听好每节课”。可见,只有对课程教学安排形成正确的整体性认知,把握课程知识点的衔接关系,大学生个体才能更为理性地分配学习精力,适时地激活近景学习动力。二是大学生对学习目标成就感获得层次偏低。学习目标的成就感是激发个体学习近景直接动力的重要诱因,两者相辅相成。一方面,成就感的获取有助于增强学习动力的刺激感应性,强化学习行为;另一方面,强化的学习行为又会引导个体产生更高层次的成就目标。在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中,大学生个体的成就感获得层次偏低,影响了个体学习近景直接动力的生成与持续。“你对自己的成绩要求”的选项中,47.8%同学认为“及格就好”,33.5%的同学认为要“拿到奖学金”,还有13.3%的同学选择“顺其自然”。此外,在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中,大学生群体中日益凸显的“弱成就心态”,即在他们看来,学业成绩的合格就能获得个体自我满足感。这种现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个体的近景直接动力。
(二)远景间接动力存在的困境
远景间接动力一般指与学习长远目标间接联系的,长期性的,带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学习动力。例如“改变家庭条件而努力学习”。远景间接动力是个体维持学习动力的稳定剂,是个体保持长期学习过程的强大精神力量。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中,在远景间接动力上,大学生学习动力问题陷困于学业发展规划和榜样典型示范两个部分。一是大学生缺乏长期的学业发展规划素养。学业规划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认同和价值选择过程。学生个体的学业规划必须要树立明确的价值导向。从调研数据可知,学生对于专业培养计划了解的程度效果不理想,12.2%的同学“完全不清楚”专业培养计划,47.7%的同学仅表示“听说过”,“全面了解”的同学仅占2.9%。同时,在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中,学生尚未养成制定学业计划的良好习惯。在受调研对象中,23.3%的同学没有制定学业计划的习惯,38.4%的同学表示“偶尔会”,仅有7.7%的同学会选择经常性地制定调整学习计划。二是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中,榜样示范者的社会理想角色扮演,更凸显专业技能价值地位,却抑制理论知识的价值地位。在学生看来,院校中榜样示范者所传递的社会成就期望,一般以创业能力、人脉资源、专业技能、个人魅力等形式展现出来,而较少以专业成绩、文凭证书的形式呈现。调研中“你认为以下哪个因素是你未来成功的最重要因素”的选项上,只有11.5%的同学选择“专业知识”,28.8%的同学认为是“人脉资源”,43.2%的同学认为是“自身技能”,仅有4.8%的同学认为是“文凭学历”。由此可见,对于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学生,远景间接动力还未形成有效的精神力量去激活个体的学习行为,制约着学习行为发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容易造成学风建设“运动式”的尴尬局面。
三、学生学习动力问题的根源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中大学生学习动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学生的应然认知与实然认知的冲突。认知冲突是个体反映的客观世界信息与自身内部认知结构的不协调。它包括学生个体对学习行为的狭隘认识、社会支持系统对学习认知的引导缺失,“反智主义”思潮对学习价值的消解否定。
(一)学生个体对学习行为的狭隘认识
调研数据反映,学生对于学习行为的狭隘认知表现在三种情况。一是缩小学习概念的辐射范畴。在学生的自我认知中,大学学习行为仅限于学习成绩、专业知识、兴趣爱好等行为活动中,而缺少对自主学习、交流学习、探索学习行为的认知。同时,由于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中的专业以工科应用型为主,学生缺乏对于相关人文知识的学习认识,从而在一定意义上扩大了工具人的角色扮演意识。在“你对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中学习的认识”选项中,8.6%的学生选择“学习成绩”,19.9%的同学选择“不挂科”,36.7%的同学选择“专业知识”,只有32.1%的同学认为学习包括“本专业知识和相应人文知识”。二是缺失学习内容的宏观视野。一方面,在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中,大学生保留了高中时期不良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浅尝辄止的浮躁心态,不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反思;另一方面,大学生未对所学专业形成整体性认知。他们不了解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关系,人文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关系,跨学科领域的交叉知识点等。他们对于学科知识更多以零散知识点的形式存在,而未对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系统建构。三是突出学习意义的个人色彩。学习行为主要是个人行为,当前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中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较长时间处于发展个人主义精神而非集体主义精神的状态。“青年的社会化所包含的形成个人认同性的因素越来越多,而形成集体认同性的因素越来越少,青少年陷入孤立隔绝的个体化进程中”。[2]片面的学习意义认知导致远景间接学习动力的价值地位下降,学习行为的社会意义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压。
(二)社会支持系统对学习认知的引导缺失
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大学生社会化过程,是社会塑造个体和个体融入社会的双向互动过程,他们的成长成才活动离不开社会支持系统的正确引导和有效灌输。调研数据表明,社会支持系统对于大学生的学习认知缺乏必要引导和及时干预。这里涉及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为家庭支持系统、学校支持系统和同辈支持系统。首先,在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中,学生的家庭支持系统较弱,父母学历层次和职业特性决定了其认知大学学习的深度不足。在调研中,受访学生的父母文化程度主要为“高中以下”,其中父亲学历占83%,母亲学历占85.6%。且父母职业主要为农民和个体经营者,学生生源地以来自农村及小城镇居多。其次,学校支持系统建设有待完善。一方面,高校学风管理工作者是站在管理角度开展工作,而高校专业教师站在教书育人的角度去开展教学工作,两者间尚未找到形成育人合力的有效机制;另一方面,由于学校正处于应用技术型本科建设的转型探索期,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不稳定、相应的学习激励措施有待完善,未能有效地针对学生开展学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多处于被动茫然状态,缺少明确的学习价值导向。最后,同辈支持系统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激活环境中个体的学习感应性,激发学习近景直接动力。但是,在调研中发现,同辈支持系统更多起到干预学习行为的作用。“你的寝室室友一般在寝室做”的多项选择中,69.8%的同学选择“上网娱乐”,36.5%选择“聊天”,42%选择“睡觉”。随着大学生在同辈支持系统中的共同性不断增多,家庭支持系统、学校支持系统的影响力在日益相对减弱,他们会去寻求虚拟网络渠道来获得学习动力不足的补偿情结,寻找所谓的“自我认同感”。
(三)“反智主义”思潮对学习价值的消解否定
“反智主义”主要是发生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公众对知识分子本身的价值和意义的怀疑和否定,而且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倾向性。它不是单一的社会思潮,而是表征于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事件中的社会公众反映。“反智主义”是在知识权威的失落和市场经济价值迷失的时代背景下生成的,并逐渐获得了一部分人的关注和认同。它“在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中,主要体现为‘泛工具化’、‘泛兴趣化’、‘泛情感化’等倾向。”[4]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反智主义”具有极大的危害,消解否定了大学生的学习价值和知识地位。当下“反智主义”在高校中主要会催生两种错误认知倾向。一是知识权威的消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后现代主义思潮更为便捷、快速地涌入高校校园,扩大了认识相对主义影响范围。一方面,大学生能够借助互联网媒介发声,自主地创造所谓的“知识”,例如网络语言。大学生的角色扮演发生改变,从原来的知识接受者变为知识的生产者;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打通了知识获取渠道的壁垒,传统的“前喻文化”正在转向“并喻文化”、“后喻文化”,以往的知识权威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从而导致大学生对传统学习模式的排斥,贬抑其学习价值和意义。二是学历无用论。在他们看来,学历与往后人生的成功没有必然联系,相反人际社会关系及个人能力才是成功的根本。在对受访学生的调研中,28.8%的同学认为未来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脉资源,43.2%的同学认为是“自身能力”,而选择“专业知识及学历”是成功因素的同学仅有11.5%。不难发现,在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中大部分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知识观,学习的价值受到较大程度的消解否定,学生群体中存在不尊重知识、不努力学习的风气,“学历无用论”在大学生群体中受人推崇。
四、解决学生学习动力问题的对策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应以大学生学习动力问题为抓手,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明晰育人方向,强化“大服务理念”,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同一性,顺利度过个体精神成人的关键期。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正确的理论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和世界的物质力量。正确的思想是指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阶级统治需要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掌握就是要达到符合社会要求的认知行为。可见,只有价值观念得到有效认知,才能形成学习动力,激活和维持学习行为。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期,新兴产业和制造工业等领域对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技能要求、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解决好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是关乎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问题。研究表明,在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中,大学生学习动力问题还比较突出,他们对学习行为的认知过于狭隘,社会支持系统也缺乏有效地引导干预,再加上当前高校中“反智主义”思潮的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中还存在较多不良的学习风气现象。对此,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性地改变当前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尴尬局面。
第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要推动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必须解决好认识活动自身的矛盾,并通过解决认识活动自身的矛盾来促进实践与认识的矛盾的解决。”[5]正确的学习观在个体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价值导向作用。有什么样的学习观,就有什么样的学习认知,从而产生什么样的学习行为。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就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科学内涵,拓宽学习的认知范畴,将被动式学习转变为更多的自主学习、分享学习和探索学习,有效抵制“反智主义”思潮的错误影响。同时,引导学生注重知识学习的运用,通过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其中的规律和联系,并在实践中检验自我的学业水平和应用能力。
第二,加强学业发展规划指导工作。学业发展规划指导就是通过特定的教育活动环节,灌输符合院校人才培养要求的学习价值观念,指导学生由“自发性学习”向“自觉能动学习”的角色转变。因此,开展学业发展规划指导工作,一方面要拓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环节,如在新生始业教育活动中,举办大学学习行为的专题报告、组织安排优秀学长的学习经验交流会、参观优秀毕业生成就展,增加实训环节的走访参观活动,引导新生形成有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整体印象。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设置学业生涯指导环节。让学生正确认识课程教学安排设置、学科课程的价值存在,提高学生对理论基础教育的重视度,强化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开展发现学习、探索学习活动。
第三,开展常态化的学风建设活动。常态化的学风建设就是要将传统“运动式”的学风活动转变为体系化、科学化的学风运行机制。从高校管理视角出发,常态化的学风建设既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活动方案,也离不开学风育人合力。其一是要完善院校奖学金管理办法,提升奖励额度以强化榜样示范作用,同时拓宽奖学金的覆盖面,可考虑设置综合类奖学金和单项奖学金,让丰富的奖学金体系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共同致力于提高学生完成学业质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二是建构学风育人合力。高校学风管理工作者、课程教师和学生家长应当建立学业沟通反馈机制,管理工作者负责学生学习态度不端、学业失范行为等教育管理工作,以寝室、班小组为单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程教师要做好教学工作,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与班级学风管理工作者保持密切沟通联系;学生家长需要适当激活子女学习动力中的父母期望因素,常态化地接收子女在校的学业信息反馈,并协助院校参与到学业行为管理活动中,以期增强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力度。
[1]高莹.新媒体与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北京青年研究,2015(2):68.
[2]廉思.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列部,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程亮.教育中的反智主义及其超越[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3):
[5]倪愫襄.思想政治教育元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邱旭光)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Learning Motivation Problems in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echnological College
XIABo-yi
(Zhejiang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Hangzhou,310018,China)
Currently college students'learning performance in application-oriented technological college shows phenomenon as diversified learning content selection,fragmented way of learning thinking and utilitarian achievement of learning objectives.Their learning motivation dilemma has focused on two aspects,that is,direct motivation and indirect motivation.The reason is that the individual narrow understanding of learning behavior,lack of social support system to guide learning cognition,the learning value negation caused by anti-intellectualism.Therefore,application-oriented technological college should educate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learning view,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lanning guidance,carry out normal learning style activitie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learning motivation.
application-oriented technological college;college student;learning motivation
G641
A
1672-0105(2016)00-0080-05
10.3969/j.issn.1672-0105.2016.03.018
2016-09-10
2015年浙江水利水电学院高教研究课题“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大学生学习动力问题研究”(XGJ-201504)
夏博艺,法学硕士,助教,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机械学院辅导员兼团总支书记,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事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