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16-02-14郝美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3期
关键词:脑外伤芬太尼麻醉

郝美玲

(内蒙古乌海市人民医院手麻科,内蒙古 乌海 016000)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郝美玲

(内蒙古乌海市人民医院手麻科,内蒙古 乌海 016000)

目的分析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诊脑外伤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对患者进行舒芬太尼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患者气管拔管时间、意识清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麻醉维持时间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且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脑外伤手术麻醉的过程中,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相比,可控性较好,患者镇痛评分低,安全性较高,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且苏醒较快,值得进一步加强临床推广。

舒芬太尼;瑞芬太尼;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效果

在各种交通事故、工伤中,脑外伤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已经成为外伤的主要死亡原因,相关资料显示,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手术治疗,会有超过50%的重症脑外伤患者死于伤后的24 h内[1],因此对患者进行及时手术有着重要的意义。良好的麻醉效果是保证急诊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对于急诊脑外伤手术而言,通常使用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进行麻醉,为了探讨二者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选取镇痛效果高、可控性好的麻醉药物,我院选取了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共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诊脑外伤患者共60例,入院后均经过MRI或脑颅CT检查证实,在所有患者家属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采取不同的麻醉方式进行手术,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36.4±1.7)岁,观察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36.7±1.6)岁。在致伤原因调查中,高空坠落共16例,打击创伤共21例,交通事故共2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手术前均采用监护仪对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一般体征进行监测,给予患者吸氧15~20 min,监测患者动脉压,并以0.10 mg/kg维库溴铵和1.80 mg/kg异丙酚进行诱导插管。在麻醉过程中,对照组对患者进行0.1~0.2 mg/(kg·h)瑞芬太尼麻醉(国药准字:H20030199,2毫克/支),观察组对患者进行舒芬太尼麻醉(国药准字:H20054172,2毫克/支)初次给予0.4~0.7 mg/kg,输注速率为0. 003~0. 006 mg /(kg·min),患者硬膜关闭后停止输注,手术结束后立即拔管,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观察指标包括气管拔管时间、意识清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四个指标,采取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术后疼痛进行评估,满分10分,数值越高,疼痛感越强烈,评分结果与疼痛程度成正比[2]。此外,观察指标还包括麻醉后不良反应的统计,包括恶心呕吐、低血压和寒战等。

1.4 统计学分析:将对照组与观察组得到的评测数据导入统计学软件SPSS 14.0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及百分数表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在患者气管拔管时间、意识清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麻醉维持时间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且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急性脑外伤是指患者脑部受到严重创伤,大多病情严重,进展迅速,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抢救,极易导致出现永久性功能障碍,严重时还会造成死亡。脑外伤手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这种手术操作精细,过程复杂且手术时间长,因此具有较高的麻醉要求,不仅需要提高充足的麻醉时间,还要求能够使患者及时恢复清醒,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目的,选取60例患者进行分析,探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效果。瑞芬太尼是常见的短效镇痛药物,具有可控性强、代谢快、作用时间短的特点,但相关研究资料表明,瑞芬太尼大量应用,会诱发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严重时会造成患者呼吸抑制[3]。舒芬太尼属于芬太尼的一种,是新型阿片类药物,与瑞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亲脂性较强,可以有效结合患者血浆蛋白和血脑屏障,起效更迅速,且镇痛效果更长,通过合理调整舒芬太尼的输注剂量,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帮助患者术后恢复,此外,舒芬太尼能够更好的对血流动力学产生作用,使其稳定,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在患者气管拔管时间、意识清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麻醉维持时间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且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对患者进行脑外伤手术麻醉的过程中,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相比,镇痛效果和可控性较好,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且苏醒较快,稳定的血流动力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加强临床推广。

[1] 王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4):70-71.

[2] 林山,蒋晓芳,徐涛.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应用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4,34(4):350-352.

[3] 付饶.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应用于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比较[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1):1391-1393.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麻醉指标对比(min)

R614

B

1671-8194(2016)33-0100-01

猜你喜欢

脑外伤芬太尼麻醉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早期介入认知训练改善脑外伤后抑郁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