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中小企业创业生态调查

2016-02-13纪宇宋畅

河南科技 2016年20期
关键词:孵化器创业者融资

文/纪宇 宋畅

河南中小企业创业生态调查

文/纪宇 宋畅

2016年7月起,创富工厂针对省内100家小微企业展开了“2016创业企业生态系列调查”。摸底中小创业企业,了解他们真实的生存状况,探访他们的创业需求,以下为创业企业调查数据及相关分析。

中小企业一夜入冬生存艰难

2016年秋天,楼市疯了,实体经济却愈加疲软。

中秋节的前几天,创业者王先生扔下自己的公司,一个人蹲守在黄河边的某小区门口,等着向去年借他80万元的“创业伙伴”要账。

“追了几个月了。我自己也是个创业者,都知道今年难过,但是逃避不是办法,有哪些困难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当时想帮助救活她的企业,可现在我的企业也要死了。”王先生说。

而这位被追堵的女老板,也是一位曾经拥有光环的创业企业家。她的企业去年刚刚在上海股权交易所挂牌,注册资本1亿元,“消失”之前,她因为公司的运转和扩大生产规模,在银行贷款,押上了自己的几套房子,还向亲戚朋友借了款。

“去年环境好,有不少投资人和机构都联系我们要投资,也有支持我们建立生产基地、铺设销售渠道的,满心欢喜以为春天来了,新建了农庄和研发基地,谁知道竟一夜入冬。”在之前的几次沟通中,女老板也曾讲述自己的困境,请求借助创富工厂的平台帮助融资。

在她看来,自己创业近十年终于迎来了“风口”,不料刚插上借来的翅膀,就突然折翼。借债数百万,团队离散,产品滞销,研发停摆,这样的初创中小企业在2016年,并不鲜见。

另一位创业者则逢人便感叹:“你说前几年我要是不创业,拿钱买了房,今年还用吃这个苦,最悲惨的莫过于卖房创业啊!”

楼市的火热已经不用过多描述。然而,一边是火焰、一边是海水,实体经济却遭遇资金短缺、产品滞销的困境。最能感受到寒意的当然还是创业者,大多数创业公司因找不到资金来源输送“粮草”,面临困境。2016年进入尾声,悄然死去的创业公司就像秋天的落叶跌落枝头。“去年是排队注册,今年是排队注销”,采访中,一位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说:“今年各行各业都不好赚钱,除了房地产,大家都很迷茫,不知道该去哪里,不知道该怎么办。”不少企业转到金融行业,希望在金融业里博点机会。但是一个市场中金融业越旺盛,恰恰证明了实体经济越不好。

“其实我们现在根本不敢借钱,为什么?实体经济不景气,哪怕有资金在手也找不到赚钱的机会,所以我们不会选择去借钱,因为借钱是要还的,目前的市场没有信心稳赚。”创业者王先生说。而已经融资的小微企业,目前的状况是不借钱就活不下去,必须依赖不断的融资再运转,一边“躲债”,一边发展。

孵化平台同样面临生死考验

在2015年之前,多数小微企业并不知道自己可以借力于一个叫做“孵化器”的机构。虽然国家级、省级创业基地、孵化器一直都存在,但之前的孵化器多是围绕专项产业进行人才聚集、集中研发的政府产业园,普通的创业企业很难进入或者享受到创业服务、政策支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来临之后,投入建设和运营孵化器的主体迅速增多,从投资机构的投后增值服务机构,到为创业者提供免费场所的地产商,加上社会运营机构、媒体等等,孵化器的数量增加,创业者也开始在创业之初选择孵化器进驻。

无论是提供与投资相关孵化服务的“投资型孵化器”、还是为创业者提供物理空间的“地产型孵化器”、以及为初创企业提供政策帮扶的政府园区,都在一个或者几个方面解决了小微初创企业的设立、生存、融资等问题,对于创业者来说,有了自己的“家园”。从此方面而言,孵化器的出现和发展,对于创业者的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然而进入2016年,“孵化器”、“众创空间”也同样面临着“生死淘汰”。除了政府自办的孵化园和院校、投资机构所属孵化器之外,社会力量创办的创业服务平台也和创业者一起面临难题。很多小型孵化器承受着资金和投入的压力,一旦维持不下去就只能默默关门。

据统计,仅2015年一年,国内就新增各类创业孵化器4 000多家,而在2015年之前,国内28年来的孵化器数量总计还不到1 600家。但自2016年春节过后,国内掀起了一股孵化器倒闭的浪潮,民营孵化器自身同属创业企业,同样面临“洗牌”和重新整合。

调查显示,2016年孵化器发展现状中,缓慢发

展状态的占16.7%,亏损状态占9.6%,面临破产倒

闭状态占1.8%,剩下的71.9%还处于投入阶段。

既有外部大环境因素也有自身因素

创业环境在2016年“入冬”虽有大环境的影响,但初创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是该现象突出的重要因素。对于企业来说,发展的关键就是资金,尤其是初创企业,对于资金使用的无规划和缺乏经验,是导致他们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在2016年,有以下3种创业企业的失败案例较为普遍:

(一)以“烧钱”为目标的创业企业

2015年,由创富工厂所组织的创业项目路演当中,不乏此类创业者。“先拿到钱我才能开始创业,互联网项目都是要靠烧钱推广的,没钱干不成”。于是出现了一批“专业路演者”,在各个孵化器、众创空间穿行,讲述自己的商业计划书。风口之下,会讲故事的部分创业者拿到了种子投资,迅速招兵买马开始“烧钱”。

其实,早期的创业公司没有大量现成的用户或者顾客,创业者变成“老板”,出入各种场合,创业者精力多放在社交活动和人脉维护上,研发和业务板块搁置,是“烧钱”之后公司迅速死亡的重要原因。

(二)未能提前融资,掌握节点的企业

创业成本和门槛的降低、政策鼓励等原因造就了大批创业者。但在创业过程中,融资是很考验一个创业者的能力的,懂得未雨绸缪的创业者通常在账面上还有钱的时候就会去寻求下一轮融资。

2015年投资市场的异常火爆,给很多创业者造成融资不难、烧钱有理的错觉。进入2016年,“资本寒冬”到来,创业者的融资难度加大,只能接受现实,甚至钱已烧完关门大吉。如果创业公司一心忙于商业模式的改进,忽略了提前布局下一轮融资和保障公司生存的现金流,不把握节点,非常容易陷入僵局。

(三)发展实体环境难以支撑项目的企业

IDG资本与Ripple Works合作的全球性调研《Human Capital Research Report》的数据显示:超过77%的参与调研企业表示,今年融资难度很大。

初创公司靠着新奇的概念,大胆的设想,以及迎合了当下资本环境的浮躁、急功近利、盲目相信概念化、不切实际的心态,往往前期较容易获得融资。然而在新创企业运营过程中,很容易就暴露出运营者不懂运营、无法控制成本、无法维持资金链、企业迷失在消费者伪需求中、总体企业无法盈利等问题。

现在,VC(风险投资)筛选项目的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去年最火的O2O(线上线下电子商务),今年乏人问津。很少有机构再相信商业模式的创新,而投资科技、环保和实业成为主流,因为即使这些项目倒掉,至少还能留下点专利和固定资产。但是对于今年流行的VR/AR、人工智能等项目,机构也多是谨慎投资,抱团取暖。

逆周期投资经验的匮乏让投资人过度反应,提前入冬。创业者获得融资的难度大幅上升,创业失败率也会随之大幅提高。

另外,中小创业企业人才资源匮乏。我们在调查中发现,100家企业中,71%的创业公司在成立时团队成员在5人以下。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一个“好点子”就开始了创业,缺乏前期的市场调研和人才支撑。而且,很多小微创业企业对政府相关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也未能很好地利用。100家企业中,仅有38%的创业者享受到了国家相关创业政策补贴,62%的创业者未接触到相关政策信息和具体服务。

对于社会力量运营的孵化器大量倒闭的现象,究其原因也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外部因素,创业企业大量倒闭,孵化器的日子自然也不好过。还有外部融资环境日渐艰难,也导致孵化器难以帮企业融资,自身资金也成问题。第二个原因就是内因,是由于孵化器自身创业服务能力不强被企业抛弃。创业服务包括两个方向,一个是孵化营、训练营、导师培训等服务。另一个则属于知识投资孵化,目前我省涉入这一块市场的服务机构还不多。加之传统孵化器运作机制落后,一些传统孵化器并未真正重视管理和服务,虽能生存但孵化能力低,被孵化企业得不到有效服务,“转会”现象出现。

因为,创业企业入驻孵化器不仅仅是为了寻找一个创业场所,这只是其需求的一个很小的方面,最重要的是寻求咨询服务和经验指导,绝大多数创业企业入驻孵化器,还是为了寻求在创业中的知识和资源帮助。但真正能满足创业企业这些核心需求的孵化平台,在我省是少之又少。

创富工厂孵化平台在2013年成立,那时没有“双创”口号,也没有各种“风口”,从一开始就踏踏实实地寻找市场上合适的企业提供孵化服务。对于孵化器来说,真正的难点不在于提供一个办公空间和做些创业活动,而是拥有专业的服务团队,深入服务对象的生命周期,做创业者的“经纪人”长期跟踪服务,在企业关键节点可以起到作用。

建议:减少“借力”遵循企业发展规律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一次针对创业者的演讲中给创业者提出建议:“2015年政府这么大的支持力度,一年出现了太多的创业项目。我们今年可以看到很多项目面临着很大的困境,有的已经是没有了。我估计2015年创业的公司,在2016年将会有60%到70%死亡。但是留下来的公司就会慢慢变得有活力,这些有活力的公司,成功的例子,会带来下一批的创业浪潮。”

投资者给创业者的具体建议是:现金为王,盈利为王,生存为王。先活下来,慢慢才能看到希望。

附:【调查问卷数据】

1.您的创业公司成立时团队成员多少?

71 %的创业公司在成立时团队成员在5人以下。

12 %的创业公司在成立时团队成员在5至10人之间。

17 %的创业公司在成立时团队成员在10人以上。

2.是什么引发创业行动?

52 %的创业者是因为喜欢本行业。

19 %的创业者是因为想要完成自身的梦想。

29 %是因为其它因素。

3.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势下,是否享受到了相关政策和社会服务?

仅有38%的创业者享受到国家相关创业政策补贴。

62 %的创业者未接触到相关政策信息和具体服务。

4.有否进入孵化器或产业园、科技园?

24 %的创业者已入驻

33 %的创业者期望入驻

43 %创业者自行租用办公场地,对于物理空间的提供并不是最急迫的需求。

5.对于孵化器或者政府创业指导部门、社会创业服务机构有哪些需求?

14 %的创业者期望得到税务、宣传、策划包装等的相关服务。

29 %的创业者期望能够等到融资及对接资金的渠道。

57 %的创业者不清楚或未能提出具体需求。

6.2015年经历了创业热潮期,您的公司是否迅速发展?

90 %的创业者在2015年进入高速发展,但在2016年开始有所回落,部分面临停滞。

10 %的创业者未有增长。

7.公司经营过程中是否有融资?债权、股权?

33 %的创业者目前没有融资,期望下一步会有融资打算。

14 %的创业者已经拿到投资。

53 %的创业者对于资金的规划不足。

猜你喜欢

孵化器创业者融资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倾力打造资本市场孵化器
互联网创业者
5月重要融资事件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中国首家孵化器如何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