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提高新生入学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2016-02-13张甲田
张甲田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1816)
民办高校提高新生入学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张甲田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1816)
新生入学教育对于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十分重要,对于大学四年乃至今后人生道路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然而,民办高校学生自控力较差、学习基础薄弱,如何切实加强民办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思政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传统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弊端,就入学教育模式的创新性、内容和形式作进一步探索,提出解决民办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一系列措施。
民办高校;入学教育;有效性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将对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涯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其所达到的效果也将直接影响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和成效。民办高校的学生在行为习惯、学习态度方面有着不同于普通公办高校学生的特点,自我约束力差,同时,思想比较活跃,个性较为张扬,有着较强的心理需求等。这就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用唯物辩证的角度来对待新生入学教育,因人制宜地创新方式方法和内容,从而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夯实基础。
一、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目前存在的不足
(一)教育的模式单一化
一般而言,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都是从学生开学报到后开始,各高校会安排一至两周的“新生入学教育周”,有些高校持续到军训结束,时间集中而短暂。这个时期,各高校各项工作正紧张开展,辅导员还要兼顾各项事务性的工作,很难将全部身心投入到新生教育工作中去。新生身处陌生的环境而产生心理迷茫和不适应,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信息量很难吸收和消化,当他们在开课一段时间后真正遇到问题时,入学教育周已全部结束了。
(二)入学教育内容形式化
目前,许多高校入学教育的内容主要有校史校情介绍、校纪校规介绍、专业介绍、学校相关学籍学分管理制度介绍、入党程序介绍以及安全卫生教育。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式化,大部分在《学生手册》中能找到详尽的成文规定,这对学生的吸引力明显不足,无法取得预想中的效果。
(三)入学教育的方式陈旧化
在入学教育的过程中,基本上是以“老师讲、学生听”的讲座或宣讲的形式,缺乏形象的、直观的方式和方法,这样的灌输式、填鸭式教育方式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互通,无法激发学生兴趣。
(四)入学教育组织者固定化
辅导员一直以来在高校入学教育过程中唱“独角戏”,而大一新生在入校之前从未接触过辅导员的角色,对新生来说,辅导员缺乏一定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所取得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二、新生入学教育创新模式探析
(一)合理安排入学教育时间,采取三段式入学教育模式
新生入学教育不应仅仅是一个疾风骤雨的过程,还应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做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从原有的一周时间的“新生入学教育周”,向前拓展到从寄发录取通知书开始,延伸至大一结束。
第一阶段,从寄发录取通知书至入学前。通过前移新生入学教育,为入校后的教育作铺垫。学院可以在寄发录取通知书时,附寄致新生和致家长的一封信,包含校(院)介绍、所学专业的基本介绍、现状、发展方向和前景以及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让家长和学生一起研读,便于入校后的沟通和教育。
通过验收测试的机器人丁达向喵星飞鼠大使提出了释放幽之谷居民的请求,而喵星飞鼠大使则用影态狙击枪扫射居民,以警告丁达不要有非分之想。镜心羽衣怒不可遏,命令丁达一脚踹掉喵星飞鼠大使的枪械。飞鼠群见状,开始疯狂报复。壶天晓为了给丁达争取恢复战斗力的时间,与飞鼠展开了激烈的正面对决。喵星飞鼠大使用大口径超级狙击枪,掳来壶天晓和镜心羽衣的队友当人质。镜心羽衣陷入深深的自责中。
第二阶段,从入学后至军训结束。这个阶段由于时间紧张、信息量大,入学教育力求精简扼要、简单明了,使学生对学校历史沿革、地理环境、校风校训有一定了解,从而保障学生大学生活、学习顺利进行。通过军训,培养新生严明的纪律性、较高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好的生活习惯和集体归属感。
第三阶段,从开课后至大一结束。正式开课后,大学生活才算是步入正轨,新生会对大学的学习、生活等从心理上产生直观的认识,此时着重对新生从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进行引导,及时开展专业思想和学习方法教育,通过专业介绍,让学生尽快了解所学专业、就业前景,制定自身的学习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和节奏,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以新生实际问题或案例为背景,开展环境适应教育,尤其是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以实际工作为依托,因时制宜地开展理想信念(入党程序)、学生资助、学籍管理、安全防范等方面的教育,一方面使新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和认识,另一方面也解决新生的实际问题和疑惑。
(二)整合各方力量,鼓励全员参与新生入学教育
1.充分发挥辅导员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作用。辅导员工作在学生工作第一线,既是学生的思想引领者,又是管理者和服务者。通过深入宿舍和课堂两大阵地,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需求、解答学生疑惑,在思想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采取点面结合的管理方式,既要通过开大会的传统方式进行教育,更要注重新生干部的培养和成长,依托主要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带动班级共同进步。充分抓好和培养主要班干部,及时了解新生动态,关注“特情学生(特殊才能、经济困难、心理问题)”,分类引导开展工作。
2.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充分利用新生报到日,家长送新生到校这一契机,与家长建立充分联系。首先在报到当天,在新生报到处旁边设立家长报到(咨询)台,向家长发放辅导员名片,以便及时沟通学生在校情况。组织召开家长咨询会,院领导向家长们详细介绍专业发展、设置、就业方向、学生教育管理队伍状况及辅导员和班主任的配备情况,邀请优秀的老生家长作报告交流心得体会。设立“家长委员会”制度,每学期初,学院组织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就学校情况、学生的学习以及学院的工作布置和计划等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3.建立专业教师“人生导师制”。通过加强和专业老师的联系,定期组织各专业的任课教师开展专业介绍、说明和咨询会,不断加强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专业兴趣,为新生答疑解难。通过建立本科生“人生导师制”,使专业老师全员参与学生的培养,在课余,对学生进行专业辅导和引领,参与学生人生理想信念、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其权威性和专业性必将为新生建立足够的专业信心。
4.积极发挥同伴教育的力量。充分发挥兼职辅导员、助理班主任和党员的作用,辅导员通过经常性的沟通交流,对“小班”进行正向引导,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工作的价值,提升能力感和荣誉感,增强工作热情和责任心;充分挖掘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的才干,对新生进行学涯、生涯规划和业务辅导等,为班级建设出谋划策;老生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好榜样的同时依托支部活动,在宿舍、食堂等处设立“党员服务站”,为新生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解决实际困难。
(三)创新教育方法和形式,优化教育内容
1.采用符合“90后”大学生心理需求的教育形式。改变以往新生入学教育的讲座式PPT集中教学形式,将核心内容贯穿到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院通过开展微电影征集,以真实大学生活为素材创作,将枯燥的规则条例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表现出来,开展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促进师生互动,引发深层思考;邀请优秀的学长、杰出校友、各行业社会成功人士举办经验交流及讲座,为新生的人生理想和规划提供启发;搭建各类活动平台,将规章制度、理想信念教育融会贯通其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联系高校所属地方公安机关领导亲临学校为新生举办安全教育,以真实的案例警示学生。举行新生入学教育考试,将成绩纳入到行为考核体系中,用以评测入学教育效果,发现不足并寻求改进方案。
2.教育内容上,注重新生的养成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严格新生的请销假制度、晚自习制度和课堂考勤,定期在全院进行反馈公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深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辅导员职业化和专家化队伍建设,增强理论素养和业务知识,组织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测试,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认清现实,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助以专业导师的指导、专家学者的讲座,帮助新生及时筹划未来,明确奋斗目标。
3.贴合学生实际,采取分类引导的方式方法。在新生入校一段时间后,帮助新生根据自身能力和定位,树立相应的学习目标,实行分类引导。对于绩优生,鼓励他们以国家奖学金、省三好优干的荣誉为目标,多参加学科及创新类竞赛,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对于成绩平平的学生,一方面,鼓励努力争取综合奖学金;另一方面,在公益类活动、志愿服务方面多加引导,培养社会责任意识,提高综合素养。针对学习困难生,加强学籍管理教育,使其明确毕业的最低要求,努力弥补自身“短板”,在保证拿到学位证、毕业证的前提下,发展自身兴趣特长,并注重这部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新生在开学伊始就明确自身定位,制定贴合实际的合理目标。
(四)营造良好校园“软环境”,注重校风、学风对新生最直观的教育作用
校园“软环境”包括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校园文化等,通过参观校史馆、开学典礼等形式激发新生的爱校热情,宣传校风校训并使之深入人心,让学生真正领会到大学的真正意义和精神。抢抓学风建设,积极指导学生组织开展各种学习竞赛和评比活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通过不断开辟第二课堂,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好大学文化氛围对新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1]欧阳珒晶,许红星.关于国外大学入学教育问题研究的述评[J].黑河学刊,2013(1):163-165.
[2]张玉敏.大学精神教育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及延续途径[J].成人教育,2011(1):98-99.
[3]王智广,鲍震宇.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创新性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2-113.
[4]贾丽红,白彦民,刘爱萍.独立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的思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19):77-78.
G718.5
A
1673-0046(2016)7-0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