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职业倦怠防范路径的选择

2016-02-13俞贤辉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辅导员思想

俞贤辉

(常州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职业倦怠防范路径的选择

俞贤辉

(常州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本文分析了预防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必要性,指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强化了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从社会、高校和辅导员自身等方面对预防辅导员职业倦怠进行路径研究。

新媒体;辅导员;职业倦怠;防范路径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最为亲近和联系最紧密的群体,是大学生最直接的教育、管理和服务者。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无论对辅导员自身职业发展,还是思想教育对象——高校大学生个体,或高校健康发展,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都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电视、手机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和互动构成了新媒体环境。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快速、大范围普及,极大地拓展了当代大学生的话语权、主动权和信息空间,对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挑战,无形中强化了辅导员的职业倦怠。

一、高校辅导员学生教育管理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重在与时俱进。当今的新媒体时代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需要辅导员自身不断加强学习,及时掌握新媒体运用技术,提高自身信息素养,主动更新观念,积极利用新媒体优势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当前,部分高校和辅导员尚未找到学生教育管理进“新媒体”的方式和路径,尚未深刻认识到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微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处于一种集体“失语”和功能“障碍”的窘境。

(一)高校辅导员思想教育主体权威性受到挑战

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多来源于正统、官方的渠道,以树典型、立榜样、正面教育、赏识教育等为主。传统教育内容具备权威性、感染性和可控性,辅导员为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有意识地选择特定的内容对教育对象进行持续和集中教育,以期达到既定的教育目的。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丧失了教育内容的优势。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和双向性特点,为各种思想文化传播提供便利和更大空间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大学生选择和比较信息的可能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言论导师”,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选择性和可能性大大增强,高校教育思想往往不能直接、迅速、有效地被大学生接受,增加了高校思想教育的难度。相反,高校辅导员处于相对信息劣势的地位,有时很难把握教育对象的真实需求和想法,教育内容和教育信息与新媒体中信息的不对称现象,容易引起高校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的困惑和低效。

(二)高校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导向效果受到影响

教育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高校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传播单向性,传统受众同时可能也是传播者,带来的结果是教育信息繁杂无序、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辅导员如果无法对一手信息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教育内容中就容易出现不良虚假信息,这给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由于这种负面影响的存在,以及信息发布传播的迅速、随意和无障碍性,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难免受到削弱,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导向的效果大打折扣。在新媒介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处于复杂的信息环境之中,大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特性愈发明显。他们个性鲜明,易于接受新事物,乐于运用新媒体自主学习和个性娱乐。各种社会思潮、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社会文化和娱乐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相互交错、相互融合和渗透,高校大学生受辨别和认识能力的限制,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甚至误导,而导致有限的思想教育信息很难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产生影响。

(三)高校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方法方式受到冲击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高度交互,教育双方接受信息同时制造信息,传播双方地位平等,信息相互沟通感染,信息传播变成双向和多向的交流和传递,相互在广泛参与中找到自身位置。同时,就当前高校网络舆情与教育管理而言,新媒体基础建设都小成规模,但局限于教育内容的单方面发布,缺乏活动与双向沟通。这种固有的教育模式已很难与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相适应。“微博”背景下的大学生具有显著的求新、求变的特征,他们不受传统思想观念约束,思想解放,喜欢主动学习了解新鲜事物,易于接受丰富多样的教育内容和形式。高校辅导员在现实思想教育工作中,只有善于学习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并及时更新教育内容,时刻保持教育内容的新颖性,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防范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路径选择

新媒体环境下解决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问题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纯依赖辅导员自身是无法实现的,它的工作实施和目标实现需要辅导员自身、高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全社会构建公共信任氛围,对辅导员职业角色建立合理期望,为其创造良好工作生活环境

构建防范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社会支持系统。首先,想方设法调动辅导员的社会责任感、职业使命感和荣誉感,全社会来共同努力构建良好的教师职业公共信任氛围,让其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生追求的事业,从而对教育产生积极、肯定的看法。其次,建立对辅导员职业角色的合理期望,不断改善社会教育的大环境,减轻辅导员职业压力。辅导员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无论社会、家庭、大众和学生应对其抱有合理的期望,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辅导员投入工作的积极性,积极支持、配合辅导员工作,减少其职业倦怠。最后,社会舆论关注度、职业专业化程度和经济收入是影响高校教师职业社会价值和声望的重要因素。通过深化教育模式改革,全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切实维护高校辅导员的合法权益,减轻其心理负担,减少心理失衡和职业倦怠感。

(二)高校更新管理理念,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岗位职责,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和发展机制

研究表明,组织上影响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涉及工作岗位性质、工作压力、工作量和满意度等。高校教育管理趋势是加强人文关怀,实施人性化管理,树立“教育发展,教师为本”的学校发展理念。辅导员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主体,高校在注重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和有序化同时,尽可能地为其提供再教育培训机会和发展晋升空间,重视其心理和人性需要,主动为其排忧解难和解决后顾之忧。同时,为满足其社会需要和自我完善需要,让辅导员更多参与到高校管理和社会服务中去,激发其工作潜能,达到提高辅导员职业满意度和忠诚度的目标。

高校需合理量化评判标准,改变传统固有的简单考评机制,不断完善工作绩效评判机制和发展体系,注重辅导员身心、能力、素质和综合条件等隐性因素考评,考察其德、能、勤、绩、廉各方面表现,达到柔性管理目标,以促进辅导员综合素质提高、能力提升和教育效果改善为最终目的。工作绩效评价标准应符合辅导员工作实际,客观性强且易于衡量,弱化评价结果的评判与评比作用,重心落在改进决策上,建立起科学合理且便于操作的量化考核指标。高校教育管理以学生特点出发,结合高校学生工作性质,进一步解放辅导员的时间和空间,将责权利进一步分解落实,实事求是,释放辅导员的时间和精力。绩效评价体系是否公平高效、是否突出其对辅导员自身发展状况和工作进展的评价功能、是否有助于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增强辅导员工作实效性、是否能让其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是高校教育管理现实面对和必须思考解决的问题。

(三)辅导员转变教育观念,正确认识自我和职业倦怠,善用新媒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提升完善自我

职业倦怠是由长期的工作负面情绪累积而成,是从业者对工作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反应,是一种“亚健康”的情绪心理状态。作为个体而言,辅导员主动减少其职业倦怠的根本是自身调节认知系统,主动积极适应个体身心内、外环境,关键在于认清产生职业倦怠的自身个体、心理和环境因素,积极地进行调控,进而降低或缓解职业倦怠。

辅导员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提升是一项长期复杂工程,涵盖政治素养、道德修养、人文知识、工作能力、人际交往、心理状态、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高校辅导员需经过系统、长期和优质的培训,积累学生工作经验,新形势下积极应对新问题,适应新环境,掌握学生新需求,树立新理念新方法,实现心理上的安全感,进而寻求新的发展。辅导员应热情地投入工作,并善于发现工作的价值和快乐,努力提高灵活运用和管理新媒体的力度,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把握在大学生中的话语权,使教育管理在有序、快乐、和谐情境下进行,增强自我效能感。一个自信自强和抗压能力强的辅导员,自身本能能够承受住各种压力,能够从根源上减少职业倦怠感。职业倦怠根源于辅导员需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和内省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决策、处理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问题研讨、案例解析、沙龙活动和观摩示范等形式提高职业的自我发展能力。高“自我”的教师,倾向于以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能够准确地、现实地领悟他们自己和所处的世界,对他人有深切的认同感,具有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自我价值感。

[1]杨立淮,徐百成.“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J].中国青年研究,2011(3).

[2]俞贤辉,李燕.地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与成因分析[J].林区教学,2015(2).

[3]俞贤辉,许文婷.新媒体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实证分析[J].文教资料,2014(10).

[4]俞贤辉,李燕.职业倦怠视角下辅导员领导力研究[J].科教文汇,2012(4).

[5]陈春莲.职业价值观维度的教师职业倦怠探析[J].教育探索,2009(9).

G718.5

A

1673-0046(2016)7-0056-02

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媒介环境下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3SJDFDY027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辅导员思想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思想与“剑”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