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弹幕文化在电视形态中的延展性

2016-02-13诸蔚冰周梦清

中国传媒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亚文化弹幕受众

■文/诸蔚冰 周梦清

浅析弹幕文化在电视形态中的延展性

■文/诸蔚冰 周梦清

近年来,“弹幕”俨然成为了国内的一个热门话题,在ACG视频网站平台上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青年亚文化后,又将“弹幕之火”燃烧到电视媒介的平台上。但是电视究竟能否成为下一个弹幕文化的生产引擎,仍值得存疑。本文从网络视频弹幕的文化内聚力谈起,分析了视频弹幕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并分别对应电视的受众特点和媒介特点,浅析了弹幕文化在电视媒介上寻求落脚点的可能性。

弹幕文化;ACG网络视频网站;电视

近年来,“弹幕”俨然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电视、话剧、演唱会、游戏、电子阅读甚至是淘宝的双12活动,都纷纷与弹幕进行嫁接。这其中,以电视与弹幕的融合尤为引人关注。以湖南卫视为例,2014年10月,湖南卫视在直播金鹰节互联盛典时,首次引入了弹幕模式;2015年2月,湖南卫视在全球华侨华人春节联欢晚会直播中又一次融入弹幕形式。

随着“弹幕文化”进入人们视野,电视台开始尝试弹幕直播方式,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弹幕究竟能否与电视形态完美融合,与弹幕视频分享网站一样固化成一种稳定的文化现象,还是最终将被商业利益消解,仅仅流于电视制作吸引受众注意力的营销形式?以及电视媒体应该如何尝试拥抱弹幕文化?这将是本文探讨的论题。

1.弹幕现象的源起

从字面解释,“弹”(dàn)即“子弹”,“幕”即“幕布”,意为子弹过于密集以至于像一张幕布一样。弹幕原是军事用语,后也指代射击游戏。弹幕形式最先衍生到网络分享视频网站中,即指在网络视频播出的同时,开设用户即时评论功能,大量评论从右至左,快速从屏幕上飘过时效果看上去就像是飞行射击游戏里的弹幕,因此被称为“弹幕视频”。

弹幕视频分享网站为舶来品,弹幕的形式创始于日本的 NicoNico,是日本NIWANGO公司提供的线上影片分享网站。2006年12月12日上线初,它将YouTube平台上的影片资源加上即时留言字幕功能,使现实世界里用户输入的评论在视频中以时间为主轴串联。

国内的弹幕起源于AcFun(以下简称A站),网站开设于2007年6月,2008年3月开发出了类似NicoNico一样带有弹幕功能的播放器。2009年6月,由于不满A站的长期不稳定,原A站网友徐逸创办了Mikufans,之后2010年1月24日更名为bilibili,被称为B站。

目前,除A站与B站,弹幕视频网站还有吐槽网、miomio等。优酷网、爱奇艺、土豆网、PPTV、乐视网等专门性视频网站,也逐渐尝试将弹幕融入网络视频播放。尽管网络视频巨头和互联网大佬都纷纷涌入,但在人气和用户黏性等方面仍与A站和B站有所差距,因此下文将重点分析A站和B站上的用户群体凝聚力,为分析电视弹幕文化的可能性打下基础。

2.网络视频弹幕的文化内聚力

2.1宅系群体背后的社交需求

A站与B站的使用者,多为足不出户,生活在自我设计的网络虚拟空间并对此乐此不彼的一族 ,这也是使用A站与B站的群体常常被人称为“御宅族”的原因。

然而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对于“宅民”阶级而言,社交渠道的缺乏使得他们更迫切希望能够有一种新的形式改变孤身相处的现状,但又能保证自身的独立性和自我空间,同时又能够参与他人表达意见。因而,弹幕网站风靡,反映了当今视频社交化的大趋势。弹幕的本质是一种互动形式,仅仅通过简单的敲击键盘,就消弭了阅听体验的时间与空间阻隔,营造了一种共时性,加强了内容的趣味性,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进而在视频网站内容同质化的竞争中杀出重围。

2.2 ACG爱好者寻求的社区归属感

ACG即英文Animation、Comic、Game的缩写,也就是动画、漫画、游戏的总称,ACG爱好者也被称为二次元。ACG爱好者可以说是宅民的一个分支,整体来说属于小众群体,A站与B站以及其他一些热门的弹幕视频网站,都是ACG的内容提供商,为其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社区平台。

A站与B站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社区形态,建构了一种青年亚文化。一方面,A、B站设立了严格的准入机制,以B站为例,会员注册需提供其他会员给予的邀请码或通过答题形式。另一方面,社区生态下,上传视频资源的UP主们等成为社区的意见领袖,以收获其他用户的称赞弹幕为归属;同时也存在发表各种“灌水”弹幕的用户,这些用户以获取与他人共同看剧的氛围为归属,弹幕的实时性使不同的受众产生了在一起看剧的群体氛围,因而在共同的阅听实践下,产生了共同的意义。

3.电视形态中的弹幕发展问题

3.1多层次受众多样化的价值观

3.1.1“人群区隔”理论

弹幕文化从青年亚文化的形态发端,对其在电视媒介上的延展也应从亚文化视角考察。格林1946年使用“高度组织化的各类亚文化群体”的表述,来讨论个体在现代社会所承受的种种人群区隔,如性别、年龄、阶级、职业、宗教和种族团体以及这种区隔所导致的精神困惑问题。

A站与B站等弹幕视频网站以ACG社区的形式,吸引了大部分年轻的御宅族与ACG爱好者,形成了这样一个具有特殊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圈子。而电视媒介受众广泛,具有不同的阶级、性别、年龄、性取向、消费方式等,不同层次的受众群体使得受众的兴趣点和关注点有所区别,人群区隔被消解,不但原先在互联网上热衷弹幕族对此会失去兴趣,也无法形成新的区别于其他群体的圈子。

3.1.2“问题解决”理论

1955年,美国社会学家科恩在《越轨男孩:帮伙文化》一书中,较为系统地探讨了亚文化问题。他提出“问题解决”理论, 即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在试图解决自己在社会中遭遇的各类麻烦问题。 在他看来,美国的下层阶级出身的青少年所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地位挫败的苦恼,而这些青少年形成的亚文化就是他们解决地位挫败问题的特有方式。

在中国,ACG视频网站上聚集了大量年轻的“宅”系人群,特别是“90”后甚至“00”后,在这个以物质资源为衡量成功标准的社会中,处于社会等级末端的他们,得以在ACG视频网站找到了认同感,如成为Up主获得声望得到赞同感,参与吐槽获得观点共鸣。而电视的大部分受众为中年人,在中年一代面前,金钱、学识匮乏的挫败问题突出,因而电视媒介无法为青年一代提供一个问题解决的空间,无法形成ACG视频网站的高凝聚力青年亚文化。3.2多样化内容基因中不同的弹幕适应性

弹幕在发展过程中也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化内涵,即吐槽文化。可以看到,在弹幕兴盛的ACG视频网站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动漫和游戏视频,这些视频以一种二维的方式,完成对现实世界的解构和吐槽受到弹幕族的追捧。而以B站为例,更是在其栏目设置中,单独开辟“三次元”板块予以区别。

同样地,电视作为一个大众媒介,包含了繁多芜杂的频道资源,而不同的频道下又有不同的类目区分,不利于弹幕生态的营造。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内容资源都适合受众吐槽的,时事类、国内赛事类或风格严肃的节目等,本身就流淌着与吐槽相悖的基因,这大大缩小了弹幕在电视上的生存空间。可见,弹幕的形态很难在电视媒介上得以复制,无法做到模式化,因而也决定了弹幕与电视的融合将很难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受众基础的流行文化。

3.3共时性的缺场瓦解社区氛围

电视作为一个大众媒介,受众基数大,受众群体多样,是一个极具商业价值的平台。很有可能会吸引大量的商业性组织、广告公司,甚至有江湖骗子等利益相关人士,甚至还可能出现各种邪教的违法宣传等,而并不一定是热爱弹幕的青年,因此电视弹幕势必要引进审查制。

A站与B站由于具有强烈的社区性质,已经形成了一套由社区会员控制弹幕质量的规范。对于弹幕网站上一些不规范及违法的弹幕内容,将由社区会员共同清理。相对于电视节目来说,由于多层次的受众人群与多样化的节目内容,缺少一种文化向心性,很难确定由谁来与电视节目负责人分担监管的职责和权力,由此将减缓审查的效率,形成延时,共时性被消解,很难营造出弹幕网站上共同阅听的社区归属感。

4.未来电视形态中的弹幕延伸

弹幕文化的火热和发展,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在ACG网站的弹幕文化火热之下,这种新的文化形式也成为一种新的受众使用需求。目前,移动端的视频播放软件多自带弹幕功能,如爱奇艺、搜狐、芒果TV等。2016年最热的现象级应用,移动直播平台也都引入弹幕功能,满足受众的互动需求,适应新媒介时代的受众使用习惯。

根据上文所述,可以看到电视形态与弹幕文化的结合点,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多层次价值观、内容适应性,以及电视节目负责人审核制可能导致的弹幕社区共时性消解等问题。但电视形态在未来的发展中,抓住弹幕文化这一热点,吸引受众关注,尤其是青年群体的关注,依旧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4.1电视形态下的弹幕模式发展

在目前弹幕文化与电视形态上的多层次价值观、多样性内容的问题下,电视与弹幕最开始的尝试应从小领域开始。尽管传统的电视节目形式无法完成ACG网站的弹幕文化模式移植,如新闻类、专题类节目,但是在娱乐性较强或小众文化领域的节目中,都可尝试加入弹幕形式。特别是综艺节目、动漫节目,甚至是一些直播节目中,都可以采取弹幕,满足受众在以往弹幕文化体验中的互动感。或者采取一些分时段的方式,如首播不支持弹幕,而重播则满足受众的吐槽需求,支持弹幕讨论等。

在新的文化形式出现之际,电视形态不应一味地拒绝弹幕,应该寻求与弹幕的最好结合点。从小范围的节目形式引入弹幕,逐步进行试验,从而总结经验,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出一套适合电视形态的弹幕模式。

4.2新媒介的弹幕受众需求分析

如今,除了传统的电视终端之外,人们往往也会采用移动终端通过直播或者重播的方式观看电视节目。除了电视自己推出的央视影音、芒果TV等,爱奇艺、乐视、搜狐、腾讯互联网企业的视频终端也在市场占据大量用户。

而这些移动端的视频播放器基本都迎着弹幕文化的大潮,开通了弹幕功能。但是目前各大视频平台的弹幕功能使用情况参差不齐,而用户的使用热度也远远不及弹幕起源的ACG社区。

电视在寻求与弹幕的结合点过程中,分析目前的弹幕受众需求尤为重要。不论是移动终端上的弹幕使用情况,还是移动直播中的观众的弹幕互动,都值得进行深一步的挖掘,通过已有的受众情况,了解目前使用弹幕的受众群体的心理需求与使用习惯。在了解受众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弹幕在电视形态中的延伸。

5.结语

新媒体的诞生,使得在新语境下,弹幕文化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不再如伯明翰学派CCCS理论所述,与商业利益势不两立。在很多情况下,商家从不断创新的亚文化类型中萃取个性化的创新符号,投入使用到商品的生产和传播中,而亚文化群体则从商业利益中获取足够的资助和经费,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和帮助展开亚文化实践活动。

然而,上述情况显然并不适用于弹幕文化。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弹幕电视节目只是吐槽和电视的简单嫁接,缺少更深刻的链接,这种融合生命力十分脆弱。不过,亚文化研究具有较大的复杂性,未来弹幕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通过特定电视节目和移动载体的试水,能否能成为电视发展提供路径,依旧值得关注。

[1]李智,顾正虎.“御宅族”心理探析及“出宅之道”[J].青年研究,2010 (10).

[2][英]保罗·杜盖伊,斯图尔特·霍尔,琳·简斯著,霍炜译.做文化研究——索尼随身听的故事[M].背景商务印书社,2003.

[3]孟登迎.“亚文化”概念形成史浅析[J].外国文学,2008(6).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G220

A

诸蔚冰(1992-),女,汉,硕士,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传播学;周梦清(1993-),女,汉,硕士,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学。

猜你喜欢

亚文化弹幕受众
亚文化视角下青年干部懒政现象危害与治理路径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HOLLOW COMFORT
亚文化,不可怕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弹幕”防御大师
一大拨弹幕正在向你袭来……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当四大名著遇上弹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