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语文课程体系衔接之思考

2016-02-13蔡榕滨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3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职业化衔接中职

蔡榕滨(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3)



中高职语文课程体系衔接之思考

蔡榕滨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3)

[摘要]随着教育部改革方向的明确,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作为职业教育一环的中高职教学体系衔接问题也日益得到重视。本文主要以福建省为例,从中高职语文课程体系衔接可能性、衔接点及关键点等方面探析中高职语文课程体系的衔接与构建问题。

[关键词]中职;高职;语文课程体系;衔接;职业化

随着2014年5月教育部改革方向的明确,职业教育体系得到不断完善,作为职业教育一环的中高职教学体系衔接问题也日益得到重视,这从近年来所发表的相关论文便可窥见一斑。笔者以“中高职教学体系衔接”为关键词在知网上查阅,2009年为5121篇,2014年为10369篇,而此五年间所发表的相关论文呈逐年递增状,此外,仅2015年前6个月发表的相关论文即有5274篇,超过2009整年发表的文章总数(5121篇)。而且这其中,针对中高职整体课程体系建设进行分析研究,及对中高职某一专业课的教学衔接问题进行研究的占多数。前类文章,如陈在铁的《3+3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唐艳的《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后类文章有黄秀珍的《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以广东省为例》,黄佳佳的《终身教育背景下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研——以计算机专业为例》等。而针对中高职语文课程体系的衔接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章则不多,笔者以“中高职语文课程体系的衔接”为关键词在知网上进行查阅,2014至今竟未有一篇。本文主要以福建省为例,从中高职语文课程体系衔接可能性、衔接点及关键点等方面探析中高职语文课程体系的衔接与构建问题。

一、中高职语文课程开课情况

虽然学界普遍认识到了人文教育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语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却没有明显改观。至于国内各高职院校语文课的开设情况普遍不理想的原由,学界已经多有研究,比如有论者提出主要是由于“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并未有明确的定位”。诚然,大语在高职院校开设情况不乐观,但是大语课程群在各高职院校却得以普遍开设。仅以福建省为例,课题组于2014年5月对省内13所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反馈情况显示,尽管各院校所开设的课程不同,定位各异,且课时不一,然而却均开设有语文类课程,如《世界文学名著鉴赏》《普通话》《国家职业汉语》《应用文写作》等。相对而言,尽管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大纲》历经了多次变化,总课时量也几经更变,然而相对于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开课多且呈现各自为阵的情况;中职院校统一开设《语文》,并由教育部统一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其作为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的地位,有着相对充分的课时,甚至有相对统一的教材。尽管在国家规划教材内,各校可以自行选择适合于本校的教材,但是福建省各中职院校的《语文》教材目前主要使用的是人教版、高教版、外研社、语文社等四种。

为了高职语文教师们能更好地进行教学,科学地设计、安排教学内容,也为了让学生们能在高职语文类课程中确有所获,那么,针对如何更好地完成中高职语文课程体系的衔接而进行的研究则是必要与重要的。

二、从中高职语文教学任务见衔接可能性

正如上文所述,如今各中职院校的语文课程开设情况相对稳定,而各高职院校则一般开设课程性质各异、课时不一的语文类课程,尽管如此,两个阶段的语文课所担负的教学任务的相承性是毋庸置疑的。

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2015)所规定的中职语文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而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4年9月制定的《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大学语文>》(征求意见)则规定了职业院校语文的任务是“以提高人文素养为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使高职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形成自然、健康的表达习惯;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丰富知识,拓展视野,陶冶性情,在价值体系的感悟中增加学生的精神内涵,形成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独立、自由的个性心理品质;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应用写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专业发展,为未来人生发展做好准备。”

从以上两份教学大纲(标准)对中高职语文任务规定的引文中可以看到,两个阶段的语文课程目标有着一脉相承的连贯性,都是以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训练为基础,通过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其文化素质,从而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在同根同源目标一致下,探索中高职语文课程体系的衔接就有着绝对的可行性。

三、从中高职语文教学内容见衔接的切入点

探索中高职语文课程体系的衔接有着绝对的可行性,那么问题即在于实践中该以什么作为中高职语文课程体系衔接的切入点。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2015)中,将语文教学内容分为基础、职业和拓展三个模块。虽然每个模块的课时安排不尽相同,但是每个模块又都切分为“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含口头表达与书面写作)“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个部分;而在《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大学语文>》(征求意见)中则将教学内容切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以及“应用写作”三个部分。

从以上两份大纲(标准)的内容安排来看,明显重合的部分为“阅读鉴赏”(或“阅读与欣赏”)“表达交流”部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似乎为中职学校较高职院校语文课程多出的内容,这固然可见中职语文教学对于语文实践能力的强调与重视。然而在某个层面上,这也与课时多少是极为相关的。《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大学语文>》(征求意见)中将总课时数定为72,各部分分别为26、24、22课时;而实际上,据本课题组的调研,福建省62.5%的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平均课时数为30- 40;而中职语文仅必修的基础性部分就有160~180学时,限定选修职业模块内容也有32~36学时,故有较为充分的课时保障。但是即便如此,在笔者看来,实践内容的教学也可以在课堂的教学中得以呈现。

在比较了中高职语文课程大纲(标准)之后,可知“阅读鉴赏”(读)与“表达与交流”(说与写)部分即可成为中高职语文课程体系衔接的切入口,由于“听懂”是“说好”的基础,“说好”是“听懂”的验证,故实际也已将听包含其中了。退言之,语文能力主要就是指听说读写的能力。

那么读什么、怎么读,写什么、怎么写,说什么、如何说,听什么、如何听便是极为关键的了。为了避免涉及面过大,以下仅以读、写为例。在笔者看来,笼统而论,“读”即读文本,不论是《诗词鉴赏》还是《中外名著导读》,又或者是《文学欣赏》等语文类课程,都绕不开对文本的解读;至于写作,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学习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而今高职院校亦侧重教授具有实用性质的文书写作,如《请假单》《申请书》《求职信》《求职简历》等,并非文艺文创作。

既然如此,中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就有了衔接的切入口,尽管在笔者看来,在探讨中高职语文课程体系衔接时未必就得以某一课程进行对应,比如在读与写的教学上,但凡涉及文本阅读与应用文写作内容部分即可考虑其对接的问题,但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在此笔者即以与中职语文最相近,而且相较其他语文类课程开设率较高的两门课程,即《大学语文》与《应用文写作》为例加以说明。

四、从教材建设见中高职语文课程体系对接的关键

高职《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如何与中职语文教学进行衔接,怎样才能让学生们不再觉得是在上“中职四语文”,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是至为关键的。

教学内容的选择,某种层面上先是要落实在教材上的。教材是教学的蓝本,是教学成败、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虽然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历程不算长,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相对滞后,但是随着高职院校办学的定位和特色不断凸显。语文教学和教材的问题越来越凸显,近几年来出版的高职语文教材颇多,但是由于对大学语文的性质定位之不清,对大学语文范畴规定不明,市面上针对高职院校的大语教材也是体例不一、五花八门。此外,由于没有具体规定大学语文统一的教学内容,各高职院校在选用教材时也是各自为阵。

所以在笔者看来,高职语文教学确实也未必使用统一教材,甚至每个专业都可以有自已独有的教材,因为不同的专业在选取文本时是可以有所偏重的。以茶学系为例,据《全唐诗》不完全统计,涉及茶事的诗作就有600余首,诗人达150余人,李白、杜甫、元稹、皎然均留下极为优秀的诗篇;此外,晋时左思,宋时苏轼、陆游亦都是爱茶之人,也同样留下众多相关诗文;再到现代周氏兄弟鲁迅、周作人也留有同题为“喝茶”的文章,更有老舍经典话剧《茶馆》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写尽半个世纪的世事变化。

另外,即便同自《红楼梦》的选文,也可因专业之别而有所偏重,如商贸系可选择“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建筑专业可选“林妹妹进贾府”,而茶学系则可选“贾宝玉品茶栊翠庵”等。目前市面上已出版了如喻峰主编的《实用旅游语文》等力求体现出专业、行业与职业的特点及高职院校的自身特色的教材。不过值得注意的,即便是对于同一文本的讲解,在教学重点的把握上也可以尽量结合专业特点,比如同教法国文豪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建筑专业或可就多涉及巴黎圣母院的建筑风格之介绍,而传媒专业则可就小说的传播接受现象进行延伸,美术专业则或可就小说中人物的塑造特色等多做分析。

当然,教材的建设对于《应用文写作》教学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些年来高职应用文写作教材的出版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延袭本科教材,理论阐述过多,有实际意义的训练较少。尽管《应用文写作》在教学上未必能如《大学语文》那么灵活,毕竟同一文种的格式是相对固定的,但是在教授的内容即文种选择上,以及在说明每个文种时所使用的例文上也是可以有所偏重的,即不但要关注其普遍性更要注意其与专业结合的可能性,目前市面上同样也出版了如朱国奉、王宏伟主编的《高职财经应用文写作》、张涛主编的《高职体育应用文写作》等力求与专业相结合而设计的应用文写作教材。

在笔者看来,而今部分高职《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教材尽管注意了适用对象的专业性区别,但是能真正体现专业特色的教材并不多,甚至有些所谓的高职高专院校的教材与本科院校的相比,特色亦是不明显的。但不论如何,这确是一个趋向。

要实现语文学科与职业的相结合确实并不容易,这势必会增大高职语文教师们的备课量。在笔者看来,只有与职业相结合,高职语文才能不仅与中职阶段的相较强基础性内容的语文课程区分开来,而且也才能与研究型本科院校的母语教学得以区分,真正体现高职语文自身的特点。也只有这样,原本在高职院校中不被重视的语文类课程才能被重视,一直处于边缘化的高职语文教师们才能慢慢进入中心,更好地服务于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陈嫣嫣.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杨定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3]蔡榕滨.试论“大学语文”的实用性与包容性[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4]姜瑾.唤醒耳朵开启双唇——论职高语文听说教学[D].西南师范大学,2001.

[5]杨建波.大学语文教学论[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4:81,21,26.

[6]王爱玲.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探讨现代语文[J].教学研究版,2011(9).

]7]邹旗辉.关于高职院校专业语文教材建设的思考——以喻峰主编《实用旅游语文》的修订为例[J].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学报,2013(3).

[8]徐晓村.中国茶文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73.

[9]王艳霞.对高职高专应用写作教材编写的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0046(2016)1- 0103- 03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中高职(本科)语文学科课程体系衔接与构建的案例研究(2014 JAS14494)

猜你喜欢

职业化衔接中职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