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
2016-02-13徐芬无锡开放大学江苏无锡214011
徐芬(无锡开放大学,江苏无锡214011)
论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
徐芬
(无锡开放大学,江苏无锡214011)
[摘要]有关资料显示当前高职生占总毕业生人数达50%,其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自身发展,还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及社会的稳定繁荣。本文对校企合作与高职生就业竞争力关系问题进行研究,阐述校企合作对高职生就业竞争力影响的理论意义,对我国高职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进行分析,以便进一步探索如何利用校企合作提升高职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生;就业竞争力;现状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转变为“大众化”,而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高职教育迅速发展,高职毕业生人数也随之迅速增长,从近些年的就业数据来看,就业对口率和就业质量明显不高,对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威胁。为了改善高职生的就业现状,高职院校必须设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践证明,高职院校只有跟企业合作,才能培养出让企业更加满意、适岗能力更强的技能型人才。
一、校企合作与高职生就业竞争力的关系
高职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学校对人才培养的思路和目标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未来的高度,因此需要探索最佳的人才培养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深度的校企合作能从社会需求的角度从根本上提升高职生理论与实践的能力。
1.校企合作与高职生就业竞争力的含义
受经济发展及就业压力的影响,高职院校纷纷为了自身发展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校企合作,以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笔者以为校企合作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发展的特殊的合作形式,利用校企双方不同资源双向参与、交互融通,在课程开发、师资培训、实习就业等环节达成共识,培养具有全面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这种合作模式对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均有促进和激励作用,能为企业输送适岗能力强的学生,为学校解决高质量就业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学习即就业的机会。
就业竞争力是毕业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获得和保持工作,并在工作中得以提升和应对各种变化的能力。笔者根据高职生近年来的就业现状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将高职生就业竞争力分为四方面:一是由专业知识、行业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组成的知识结构;二是包括品德意识、人生态度、社会责任感、抗挫抗压能力等在内的个人素质;三是实践技能及政策掌控能力;四是包括实践操作、学习创新、危机处理、策划协调、外语和计算机运用等综合能力。
2.校企合作与就业竞争力的关系
就业竞争力不但能帮高职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增加优势,提高求职成功的几率,还能帮其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而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竞争力的最佳途径,培养出的学生发展潜力、岗位适应及转岗能力也将优于其他同学,职场升迁的机会也将增加,对提高就业对口率和就业质量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从办学源头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娴熟实践能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实现“招生——培养——就业”三联动的良性循环。
二、校企合作对就业竞争力影响的理论意义
1.人力资本理论的运用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最关键,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的提高,人口质量和知识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未来的前景,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关注人的发展,而企业则要更加关注高职生的职场发展,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而不是培养“廉价劳动力”。
2.需求层次理论及期望理论的运用
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五种需要按层次逐级递升,只有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才会向更高一层次需要发展,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期望理论认为: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可以带来既定并具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就会采取特定的行为,而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主要取决于努力、绩效、奖赏。该理论的核心是双向期望,即管理者期望员工的行为,为员工设置最有吸引力的工作目标;员工期望管理者的奖赏,努力完成工作要求的绩效,从而达到共赢。基于这两种理论,校企合作中企业和学校应该慎重思考如何使用激励手段,在人才培养上更关注人性需求和期望,在培养未来员工上能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工作氛围。
3.就业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的运用
失业源于高素质人才供给不足,要想解决失业问题,国家需要对就业市场进行有效干预,通过刺激需求的方式扩大就业。就业理论认为在实际生活中确实存在一部分人虽然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非自愿性失业现象。由于各方面原因,高职生就业竞争力不强,无法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就业理论的出现为这部分高职生“毕业即失业”作出了合理解释。而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企业在行业中占有优势源于企业在产业竞争中采用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等成功的战略思想。对高职生而言,掌握竞争优势理论,可以让其从自身出发,借助校企合作平台,着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让自己具备强劲的竞争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校企合作对高职生就业竞争力影响的现状
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以来,高职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对口率均有所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校企合作对高职生就业竞争力的正面促进作用,总体而言,校企合作对高职生就业竞争力影响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高职生职业规划意识有所增强
从研究资料看,一部分高职生没有明确目标、欠缺规划意识。而高职生能进行职业规划、树立职业目标,就能逐渐清楚自己的就业优势和劣势,明确就业努力的方向,在学习生活中注重提升某些素质和能力。校企合作让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研究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从学生入学起签订三方协议,致力于目标人才的培养,即:企业和学校努力通过课程体系培养高职生的职业意识,帮助其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实践,而高职生通过校企合作清晰定位,严格要求自己,制定奋斗目标、明确职场规划,将自己培养成学科技能型人才,既具有理论学科背景,又具有专业技能水平,高职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不断增强,时刻为就业做好准备。
2.高职生理论知识结构有所完善
一部分高职生进校以后自我松懈,认为专业学习与就业无关,享受大学时光的同时不以就业为目标,成天与网络、手机、游戏为伍,以致专业理论学习不扎实,学业荒废,毕业时一无所获;加上高职人才培养课程过于理论化、大众化,专业针对性不强,很多学生无法静心学习,专业理论无法满足工作实践。校企合作专业的学生所学的理论课程均为企业和学校共同研讨制定,“量身打造”,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更强,与工作实践挂钩,学生往往会为了今后更好地就业,向企业需求人才的方向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更具就业竞争优势。
3.高职生实践上岗技能有所提高
校企合作致力于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对技能性不强的专业而言,意义非常重大,对技能性强的专业而言,意义更毋庸置疑。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毕业生就业的情况来看,合作深入且就业前景较为乐观的专业,学生从事本专业及本行业的较多,源于学生在校企合作中,对本专业工作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并对专业产生了特殊的感情。另一方面,因为校企合作的缘故,高职生有了更多接触职业环境的机会,通过实习与实训,实践技能增强,对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更加熟悉,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与尚未形成校企合作机制专业的学生相比,直接上岗技能突出,就业竞争力更强。
4.高职生综合素质能力有所提升
目前,越来越多的“90后”高职生走向社会各个岗位,由于长期接受个性教育,一些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时刻强调自己的感受,团队合作意识不高,择业时也会倾向于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忽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一些学生不注重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自恃清高,使得企业产生高职生综合素质普遍下滑的印象,就业质量和就业对口率必然不高。因此,高职生理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机会,提高自己包括人际交往、组织协调、写作策划、动手操作等在内的综合能力及团结协作、阳光心态的素质涵养。从校企合作的现状看,学校和企业都愿意主动帮助高职生认识到提升能力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而这部分高职生也在学校和企业中证明了自己的成长,就业竞争力自然会强于他人。
参考文献:
[1]徐芬.基于校企合作影响的高职生就业竞争力研究[D].苏州大学,2014:13.
[2]郭书贤,路瑞峰,丁伟,王丽,周凤谨.校企合作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J].中国冶金教育,2013(2).
[3]江涛.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1):84- 87.
[4]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520.
[5]张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63.
[6]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宋韵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2- 13.
[师资培养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0046(2016)1- 0028- 02
*基金项目:本文是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青年专项课题“基于校企合作影响的高职生就业竞争力研究”(14SEW- Q- 043)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