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可·波罗游记》与《徐霞客游记》异同对比解读

2016-02-13杨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波罗马可徐霞客

杨明

(华东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马可·波罗游记》与《徐霞客游记》异同对比解读

杨明

(华东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和我国的徐霞客都在中华的大地上留下了各自游历的著作。通过对《马可·波罗游记》与《徐霞客游记》著作的异同点的分析,可以帮助我国读者更好地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及其发展,同时通过一个外国人的眼光我们也可以了解中西文化的异同,为我们认识西方国家的文化提供了一个窗口,这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可·波罗游记》;《徐霞客游记》;文化;游记;差异

13世纪后期马可·波罗来到了中国,在中国的十多年时间里,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很多地方。后来在自己口述的基础上再加上其他人的整理,就形成了世界上有名的旅游著作《马可·波罗游记》。在17世纪的前期和中期,明朝直隶人徐霞客认真地考察了我国的很多地方,范围涉及到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留下了60多万字的游记著作,这就是《徐霞客游记》的由来。通过对《马可·波罗游记》与《徐霞客游记》两部著作的异同点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这对于中国的改革开发和对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两部作品创作者的背景

要想分析作品之间的异同,首先应当分析两位作者之间的背景差异。马可·波罗和徐霞客都有着非常传奇的人生经历,这也是他们能够各自留下一部著名的关于中国游记著作的主要原因。这两部著作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且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因为之前从来也没有一个外国人或中国人明确地以中国的地理为落脚点来留下相关的著作,而其中更加重要的是两位作者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意志,这种态度也打动了很多人。

马可·波罗和徐霞客的人生经历都非常传奇。1254年,马可·波罗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的一户商人家庭,其叔父和父亲在中亚布哈拉区域经商,曾跟随一名波斯使臣来到中国,偶遇当时我国最高长官忽必烈,同时受忽必烈委托折返至意大利,邀请罗马教皇派遣教士来中国传教。马可·波罗叔父和父亲于1271年会同两名教士,并带着年仅十七岁的马可·波罗从意大利踏上来华的漫漫征程。两名罗马传教士由于不堪旅途险阻而在中途告退。马可·波罗因为对神秘东方充满着憧憬和好奇,所以以非凡的勇气和坚强毅力克服穿行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翻越帕米尔高原的重重艰险和疾病折磨,与叔父、父亲历时三年,于1275年抵达元上都,并觐见元世祖忽必烈。夏季忽必烈避暑之地就是上都,名作“夏宫”,元朝首都被创建于距离上都数百公里的北京,时称“大都”。元帝国是多民族共处的一个开放型国家,忽必烈委任马可·波罗在元朝任职。因为马可·波罗聪明好学、年轻能干,而且办事谨慎,所以不久就对中国环境与习俗了如指掌,同时还掌握了波斯文、蒙古文以及突厥文等语言,因此深得忽必烈器重与赏识,并多次被忽必烈委派各地核查盐税,同时考察民情。忽必烈还安排马可·波罗至印度与东南亚等领域置办皇室宫廷的珍宝与进口香料,以及委派马可·波罗处理若干外交事务。该传奇般的经历为马可·波罗提供了可以在中国各区域旅行的良好机会。马可·波罗在华居住了17年,先后五次在中国内地旅行,其足迹遍布现代的内蒙古、新疆、山西、宁夏、河北、山东、浙江以及江苏等省市。1291年,马可·波罗受忽必烈委托,护送阔阔真公主出嫁当今的波斯,才离开中国返回故乡。之后的不久,马可·波罗参与对热那亚的战争,兵败入狱,在狱中他以口头的方式叙述在东方的见闻,狱中难友鲁斯蒂谦诺执笔,创作出举世闻名的著作——《马可·波罗游记》。

徐霞客出生于公元1587年一个江南的一个名门望族,在徐霞客出生的时候已经家道中落,但是由于家底雄厚再加上他母亲持家有方,徐霞客仍然过着比较富庶的生活,这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基础。从年幼开始徐霞客就非常喜欢读书,特别是关于地理方面的舆图方志、《山海经》等。在成年之后,徐霞客就放弃了科举,选择了考察祖国的名山大川作为自己的人生事业。他先后去过浙江、湖南、河北、陕西、云南、广西等地区,他在个人的旅途过程中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并把自己的旅途见闻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形成了《徐霞客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与《徐霞客游记》都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元明两个朝代的历史,是中国当时朝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但是,由于他们的个人身份和对中国地理的感情不同,使他们在描述中国社会生活时的语言和角度都大相径庭。

二、两部作品的异同分析

(一)山水风景描写的不同

在《徐霞客游记》中,作者对于看到的山水、草木等,对其大小形状,甚至来龙去脉等都进行了详细的刻画和描述。而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作者则经常只是从大体上描写某个城镇、某个事件,或者某个地方,其细节、过程非常的简略,这导致其书中的记述和现实生活中存在较大的偏差。这应该和二者记述的背景不同。《马可·波罗游记》是在监狱中回忆并且由其他人来记述的,而《徐霞客游记》则是徐霞客本人坚持做日记记录下来的,后者可以把自己当天的经历比较准确地记录下来。

例如,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描写杭州市内的情况时,说到“河渠的大小不一……行人可以通行城中各地。街渠宽广,车船甚易……人谓城中有大小桥梁12000座”。根据有关杭州市的地方志的记载,在当时杭州市内确实是河道交错,桥梁随处可见,但是对于桥梁的数量记载则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根据文献可以查到的资料,其中的桥梁大约有1200座,这和马可·波罗的记述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又如,在《马可·波罗游记》中称杭州为“天城”,苏州为“地城”,但是在中国的典籍中却从来没有出现这些名称,应当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误记,这种常识性的错误在《马可·波罗游记》中非常多。

而在《徐霞客游记》中对于中国的河道的源头、山脉的走向等记述都非常的具体准确,就像是一份真实的勘察记录。例如,在描写云南腾越火山地热现象时,对于瀑布的壮观景象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其水从左峡中透空平坠而下,崖深十余丈,三面环壁。水分三派飞腾……”对瀑布一分为三的状态进行生动的描绘,同时也对瀑布的宽度进行了具体的表述。在对腾越地区的热泉的描述“泉孔随地而出,其大如管,喷窍而上,作鼓沸状,滔滔有声……”中,其语言描述有动有静,用词准确、谨慎、小心。这种描写方法在《徐霞客游记》中非常多。

造成两部作品这种比较明显差异的原因,既有客观性的,也有主观性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对于自然景物的描写,大部分是作为一个政府官员的所见所闻,没有表现出深厚的感情,对于中国的自然历史文化,也没有深入的体会和个人感悟,而往往表现出了比较浅显的个人兴趣。例如,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对于地方上的人文古迹的描写就非常少,或者态度淡漠,这和他本人的文化修养和个人的地位有着很大的关系。他在记述中往往关注到某个地方的神秘性的传闻、地方上的罕见的物品、民众的个人信仰,以及地方上富人们豪华的住宅和工商业的繁盛。他个人主要抱着猎奇、好奇或者仰慕的心态来观察这些事物,在他的心中归根结底关注的是货币和工商业。

(二)旅行方式和聚焦对象选择的不同

在对个人旅行方式的选择上,两个人也有非常大的差别。徐霞客的方式是不计时间,不顾艰难,甚至忍受饥饿,冒着生命危险,披霜露宿,备尝艰辛。而对于马可·波罗来说,由于他担负着国家的职务,虽然也长年累月地出行,但是其旅行的条件比徐霞客好得太多了,他们旅行方式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

在对待中国的山川时,二个人则有着非常大的异同。徐霞客是抱着对祖国山川的喜爱,怀着兴奋的心情走进大自然,在游览考察自然景观时怀着个人无限的热情,常常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付出了自己个人的精力、智慧。他甘愿冒着个人生命的危险,不怕虎狼,忍受饥寒病痛的折磨,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马可·波罗的旅游过程则难以达到徐霞客的精神境界。再加上中西文化的不同,他们的落脚点也大大的不同,马可·波罗的旅行过程中难以有冒着生命危险的记述和体会,他常常抱着考察的态度来观察各个地方的风土民情,对于山水常常是一笔带过,他往往更加关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则无暇关注。

而徐霞客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则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徐霞客由于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对于名胜古迹等常常抱着仰慕和保护的心态。例如在江西贵溪县,徐霞客夜访南宋思想家陆九渊的遗迹,登上象山仰止亭的时候,发出了“仰高峰而俯幽壑,令人徙倚往返”的个人慨叹。在湖南永州,他拖着自己生病的身体,访遍了其中的名胜古迹,而且也深情地凭吊了唐朝诗人柳宗元,感叹他忧国忧民的心。徐霞客对于环境的保护也具有超越时代的先进性,在《徐霞客游记》中关于这方面的描写非常多。例如,和徐霞客一起游行的静闻和尚,在广西的时候患上了痢疾这样的疾病,但是为了不污染江水,宁愿个人处于污秽的环境中也不清洗自己的身体,却使整个船上都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也不顾,徐霞客对于静闻这样的行为大加赞叹和肯定。

(三)游记写作过程、风格的不同

马可·波罗与徐霞客写作过程也存在很大不同之处,这也是导致两位游记格局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旅行过程中,徐霞客逐日记录每日的见闻,不管旅途多么疲劳,徐霞客都会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一部长达六十万字的巨著《徐霞客游记》其实就是根据这些旅行日记所整理出来的,所以,徐霞客可以确保对描绘对象的精准性。而马可·波罗在实际旅行过程中,尽管也简单记录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然而他在当时并未有将该见闻编写成书的打算。回到故乡威尼斯后,由于热那亚战争被俘,变成一名囚犯。为打发在监狱中无聊、漫长的时间,马可·波罗才逐渐回忆起当年在亚洲特别是在中国各地旅行生涯中的所见所闻,并由同监狱的一位难友帮其记录,因此《马可·波罗游记》是经他人之手加工形成的一部往事回忆录,所以风格粗狂、叙事简略在所难免。

此外,徐霞客和马可·波罗在中国旅游的不仅客观背景存在根本性区别,其主观因素差异性也较为明显。尽管马可·波罗也描述了自然景观,然而他很难总结出其热爱大自然的客观结论,对于环境保护观念意识更是毫无踪影。对于一位外来旅行者来说,一般难以准确、深切感悟一个国家的深层历史文化。马可·波罗游历过中国很多地区,但各地名胜古迹均不入其视野,其骨子中的文化意识之浅淡非常明显,他的神经兴奋点主要在壮丽的都城宫殿、统治者的威仪,以及所到城市富贵官邸的华贵、各地稀有植物和神秘传闻等方面。马可·波罗主要是以猎奇与羡慕心态去观察与瞩目所看到的事物,所以他的意识深处依旧为货币与商贸。

三、两部游记相映生辉

虽然马可·波罗与徐霞客的两部游记佳作存在风格和内容的差异性,然而这恰恰就像是一位学者对此所作出的比喻:若将《徐霞客游记》视为一卷有着细腻笔触的“工笔画”,《马可波罗游记》则相当于一卷写意的“印象画”,尽管两部作品在风格和内容方面差异性非常明显,然而都是对某一段历史或者某一片地区所做出的生动、真实的记录,因此其历史人文价值都极为重要。

而事实也是如此,因为马可·波罗是首个横跨亚欧大陆,向中国内地深入并四处旅行,同时做出详实记录的西方人,他对中国元代的内地、首都以及边疆区域各个阶层与民族的文化经济活动、社会政治状况和不同地区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奇闻异事以及土特产品等均一一书之于笔,所以其认识价值非常重要。《马可·波罗游记》著作问世后,在短时间内就被辗转传抄,同时不断地被再版,到目前为止,《马可·波罗游记》已经被翻译为数十种不同文字语言,其版本大约有143种。《马可·波罗游记》问世后,可以说为中世纪西方人打开中国大门,为了解中国架起了一座非常好的桥梁。该著作甚至对欧洲航海探险事业具有很大催生、推动作用。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15世纪熟读此书,并深深被马可·波罗所描述的神秘东方世界所沉迷,于是萌发环球航行的惊人探险之旅,由此引发欧洲人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而徐霞客是我国有史至今消耗毕生精力考察国土资源和实地踏勘山川地貌的第一人。徐霞客对我国溪流洞穴与名山大川的旅游资源和地质地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与记录,同时探寻了我国大江大河的源头和山脉主要走向,对以往舆图中所记载的错误现象予以了纠正,所以是我国近代地质学与地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徐霞客游记》创作出来后,就被我国民间辗转传抄,至清代乾隆年间问世徐镇刊本,在民间有抄本种类十几种。清代康熙年间,云南礼部尚书、总督杨名时所整理抄录的《徐霞客游记》成为我国当时皇家所编辑出版的标准版大百科全书,即《四库全书》。《徐霞客游记》以其在旅游学、地质学、民俗学以及地理学等领域的重要价值,而被明确升级至世界文化史中“千古奇书”的特有位置。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于17世纪中叶将《徐霞客游记》传至西方,并将其当做对《中国新国志》进行编制的关键依据。此后,《徐霞客游记》被翻译为不同文字语言,欧美很多国家的学者与研究者对《徐霞客游记》展开了深入研究。甚至有西方研究者将该作品视为了解中国明代民情国土的重要著作,而近代中国研究者也将研究《徐霞客游记》视为一门学问,被后世称为“徐学”。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和我国的徐霞客都在中华的大地上留下了各自游历的著作,但由于马可·波罗和徐霞客个人的旅行目的的不同,导致他们的作品的描写角度也相差甚异。徐霞客之所以要游历中国,就是因为热爱中国的大自然,热爱中国的大山名川,对于中国的名胜古迹怀着敬仰,对于中国的地理有着独特的热爱,同时也希望能够纠正前人在地理描述上的错误。而马可·波罗的著作则反映了一个外国人对于东方文化的好奇心理,同时其政治目的也非常的明确,那就是要了解地方上的动态信息,为统治者服务,再加上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差异,两部作品的差异非常明显。

[1]陈光照.东西方两位大旅行家笔下的中国——徐霞客与马可波罗游记之比较[C].徐霞客与丽江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4:112-116.

[2]陈庆江.相同与差异——徐霞客与马可·波罗之比较[C].纪念徐霞客诞辰4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110-117.

[3]向东.马可波罗留下的谜团[J].科学大观园,2007,(18):50-51.

[4]李星明,李健,姚伟钧等.《徐霞客游记》的旅游文化观探析[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34-36.

[5]李林蔓.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的历史价值[J].兰台世界,2011(31):47-48.

[6]陈艳秋.《徐霞客游记》经济史料研究[D].安徽大学,2011.

[7]陈敬芝.《徐霞客游记》中的民俗记载及启示[J].兰台世界,2012(18):41-42.

[8]杨中焕.旅游文化视角下的《徐霞客游记》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0.

I06

A

1673-0046(2016)8-0197-03

猜你喜欢

波罗马可徐霞客
徐霞客在这棵树下说再见
麦恩是条多情的狗
马可 时光の味道
马可的音乐遗产
《徐霞客·游五台山日记》
小熊波罗不想睡觉(二)
小熊波罗不想睡觉(一)
马可·波罗来过中国吗?
徐霞客志在四方
2013年波罗车充电指示灯异常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