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困境与对策

2016-02-13葛崇勋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服务项目志愿志愿者

葛崇勋

(宿迁学院,江苏 宿迁 223699)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困境与对策

葛崇勋

(宿迁学院,江苏 宿迁 223699)

志愿者服务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高校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为大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都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同时,高校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与服务,有利于更进一步地了解学生,有利于进一步地提升学生工作管理水平和高度,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志愿服务;责任感

2012年初,教育部等中央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各高校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实践育人全过程,把实践育人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正是有效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其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高校在志愿服务工作中仍在诸多问题。

一、志愿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困境

(一)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志愿者服务工作是一种积极主动性的行为,自愿为前提,注重奉献精神。同时,志愿服务种类多、项目全,有的志愿服务需要专业能力,有的志愿服务只需要奉献爱心,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即可。所以参与的门槛较低,人人都可以成为志愿者,人人都可以帮助他人。但是低门槛不代表着高积极性。据统计,高校低年级同学参加志愿服务工作的积极性远高于高年级的同学,导致部分学生志愿服务变成了不自愿,志愿服务活动浮于表面,严重影响了志愿服务的服务效果。

(二)志愿服务项目的创新性不够

高校的志愿服务项目往往依托社团或者学生组织进行,通过社团等学生组织的志愿服务可以将志愿服务活动得以持续、稳定地进行,也很好地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活动有组织、有保障;但是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志愿服务项目存在滞后性,缺乏创新性。很多的志愿服务项目一做就是好几年或是十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热点也在不断地转移,如果不创新,我们的志愿服务工作就会缺乏活力,发展也会失去动力。有的志愿服务项目即使有变化,也只是服务内容或者形式的变化,缺少质的变化,这样的志愿服务项目缺乏创新,难出成绩。

(三)志愿服务项目的效果不显著

目前,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项目效果往往不够显著,有主观原因,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一是因为时间有限,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往往都是利用课余的时间,志愿服务时间不能完全保障,导致部分服务项目浅尝辄止;二是因为能力有限,大学生处于通用能力、专业能力最重要的学习阶段,对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成熟。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志愿服务项目,因为有的志愿服务项目专业性强,学生需要较长的时间去了解、学习、实践,比如消防演练、普法宣传等志愿服务项目,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去掌握。这些都导致了我们志愿服务项目的效果不够显著。

(四)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不健全

大学生志愿服务固然是学生自愿,但是作为学校,作为组织者我们必须要认真慎重考虑我们每一次志愿服务活动,要考虑我们志愿者的出行安全问题、人身安全问题。同时还要更多地考虑到志愿服务项目的安全问题,比如有的志愿服务活动项目有一定的危险系数,这需要我们去实地考察、去评估,确保学生们的安全。另一方面,我们保障志愿者的精神奖励也不够,学校对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认可度需要进一步提升,同时要加大对志愿者的表彰力度和范围,提高志愿服务工作的地位及影响。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办学美誉度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大学生的志愿服务项目范围往往涵盖了校内到校外,从关注农村发展到关注城市建设,从关爱留守儿童到关爱孤寡老人,从关注生态文明到关注交通安全等各个方面都有大学生志愿服务者的身影。同时这些志愿服务项目或多或少对我们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提供了帮助,送去了温暖,也展现了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乐人向善的风采,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升华了自己,从而达到了心灵美及心灵的丰盈。同时,大学生走出校园、服务社会,让更多的群众了解高校,了解高校大学生,一个个志愿者就是一张张充满正能量、充满道德美的名片,传递给社会,让社会充满了和谐之美。同时这也会极大地提升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学校管理的认可度,提升了高校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志愿服务项目往往都涵盖了扶危济贫、弱势群体等等,大学生志愿者帮助一些处于困难以及社会的一些弱势群体,增强了当代大学生对民情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增加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有利于提升大学生与社会、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时代使命感。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我们高校教育管理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第二课堂的有力的活动载体。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能够使大学生们倍感社会责任的沉重,有利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对社会的了解,能够促进其在大学期间奋发向上、加倍努力,这也是我们教育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的形式。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通用能力、实践能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各样的志愿服务项目能够提升其综合素质,大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涵盖了科技、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有利于大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同时很多的志愿服务项目不仅需要志愿者去做、去说、去组织,更需要志愿者去思考如何把这项工作做好,提高了志愿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大学生的通用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可以让理论与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志愿者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在实践中成人成才。

三、推进志愿服务活动的对策和建议

(一)抓好关键点,强化志愿服务在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首先,高校应该提高志愿服务工作在学生管理中的认识,把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到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来,辅导员老师在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处于关键地位。只有辅导员老师认识到位,学生才能认识到位,志愿服务工作才能有序、有效地开展。其次,各高校应该完善志愿服务工作的保障机制,不仅是活动的安全、应急等保障机制,还应该加强志愿服务工作的奖励与宣传。只有制度有保障,我们的志愿服务工作作用的发挥才有保障。最后,志愿服务工作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有效阵地,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主要手段,同时志愿服务工作可以使我们全面地了解学生,评价学生。在组织发展、评优评奖等重要环节,志愿服务工作可以作为我们重要的参照标准。同时要加大对志愿者表彰的力度和范围,树立典型,充分利用榜样的作用,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时尚、一种风气,有利于提升高校的学生管理水平和高度。

(二)培育闪光点,鼓励志愿服务项目的改革与创新

高校志愿服务项目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有的志愿服务项目需要彻底地改革,重新立项,有的志愿服务项目需要内容与形式上的变化。只有这样,志愿服务项目才能保持源源不断的动力,发展才能有活力。同时,志愿服务工作需要品牌化、专业化,高校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培育闪光点,找好切入点,大力进行品牌化建设。高校对志愿服务工作要进行顶层设计,不仅要从学校层面去培育创新项目,更要大力支持创新项目,不仅要有相应的资金保障,还需要有相关的制度保障。鼓励志愿服务项目与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相结合,鼓励志愿服务项目参加国家、省、市级的志愿服务创投大赛,提高志愿服务项目的影响力。

(三)找好结合点,明确学生成人成才为最终目标

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专业化、规范化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的要求。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要找好结合点,一方面志愿服务项目要与专业相结合,打造专业特色的志愿服务,专业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提升专业学习的实践能力,比如法学专业的普法下乡、普法进社区志愿服务项目,让同学们学以致用,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提升志愿服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志愿服务工作要与大学生的兴趣相结合,高校应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个性培养,鼓励其个人参加的志愿服务与个人兴趣爱好相关。同时也鼓励学生自发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增加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1]韩晶.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障碍研究[J].山东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3(2).

[2]曾雅丽.比较视角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化与专业化[J].高等教育研究,2012(3).

[3]张晓红.高校志愿服务教育课程化路径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2011(5).

G45

A

1673-0046(2016)8-0060-02

猜你喜欢

服务项目志愿志愿者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使用存在问题及建议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为志愿者加油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制定和落实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基于互联网地图语言的实时路况信息服务项目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