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2016-02-13花良凤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载体政治思想

花良凤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8)

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花良凤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8)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载体的概念和意义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对策,即开展参观学习类、志愿服务类、社会实践类等主题活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

主题活动;载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健康稳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大学生的思想、性格和价值观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因此,积极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载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新时期,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学校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社会热点和学校的工作重点,较少考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需求,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空洞,与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缺乏创新,基本以灌输式为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强。目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谈心谈话、主题班会、专题教育活动等形式,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谈心谈话等理论说教,还是主题班会、专题教育活动等集体活动,大学生都是作为受教育者被动参与,被动接受教育,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自我教育作用被忽视,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需要加强。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习惯于提要求、讲道理、灌理论,忽视了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和主观能动性,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这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致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生机和活力,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为此,高校要根据时代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努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载体概述与作用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个性张扬、思维活跃、信息丰富,有着较高的知识水平,但他们缺乏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热情,厌倦“满堂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高校要积极构筑有效载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载体的概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载体的涵义是指为了实现育人的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活动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使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并内化为良好的行为。这里的“活动”主要指的是除大学生课堂学习活动以外的其他社会活动,如志愿服务活动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载体是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易于被大学生接受和喜爱,能够激发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让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接受教育、提升素质。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载体的作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载体是培养、教育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合到一系列活动中,通过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如通过参观革命纪念馆、瞻仰烈士陵园等活动,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通过结对帮扶、公益环保等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志愿精神,传播“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积极理念,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通过义务支教、社会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简而言之,通过主题活动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载体为大学生提供了锻炼能力、拓展素质的实践平台和机会。在参观学习红色资源的活动中,其所蕴含的历史、人文和现实价值,是对大学生进行做人、做事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吃苦精神和抗挫折能力;在“服务社区”活动中,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会有所提升;在“尊老敬老”活动中,大学生的服务能力和社会能力会有所提高;在“义务支教”活动中,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得到了锻炼;在“企业实习锻炼”活动中,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得到提升;在“社会调研”活动中,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会有所加强等等。通过主题活动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经受锻炼、磨练意志,提升综合能力,不断完善自我,逐步成长成才。

3.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载体因其“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效果显著”而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青睐,因其“形式多样、内容充实、过程生动”而被大学生所喜爱,它突破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形式,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既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紧密结合,又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灵活多样,能够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乐于接受教育,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大大增强。

三、积极开展主题活动,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载体形式灵活多样,有传统的讲座报告类载体、团日活动类载体、庆典活动类载体等,也有新型的参观学习类载体、志愿服务类载体、社会实践类载体等,这些主题活动载体的内容、主旨、作用等也不相同,高校要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求选择恰当的载体形式,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开展参观学习类主题活动,加强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水平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爱党、爱国、爱人民,拥护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但也有少数大学生存在社会责任感缺失、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因此,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等红色资源地所承载的革命内涵、体现的历史文化及蕴含的奋斗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资源,为高校开展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实践平台。如组织大学生参观学习博物馆、展览馆,通过陈展的文物和图片等资料,让大学生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对他们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大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让大学生了解历史和革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帮助他们树立爱国爱党跟党走的坚定信念。通过参观学习类主题活动,引导大学生把加强思想政治修养作为人生必修课,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

(二)开展志愿服务类主题活动,培养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一部分人变得越来越浮躁,急功近利、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等思想泛滥,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高校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高校可利用校内外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平台,组织他们开展灵活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如组织大学生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关注特殊儿童和留守儿童;组织大学生开展尊老敬老活动,关爱孤寡老人;组织大学生开展绿色环保活动,保护城市环境,倡导绿色生活;组织大学生走进社区,开展专业维修活动;组织大学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尽自己所能帮助身边的人等等。通过志愿服务类主题活动,引导大学生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服务和奉献中实现人生追求,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

(三)开展社会实践类主题活动,培养责任意识和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社会实践类主题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高校可指导大学生开展多样的、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农村、革命老区做社会调研,使大学生了解社会和自然,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和社会知识,萌生社会责任意识;或组织学生去山区义务支教,让大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帮助需要的人,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进而产生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等。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大学生接触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体验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领域,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国情、民情、社情,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开阔视野、提升素质。通过社会实践类主题活动,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把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主题活动载体为高校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时期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活动载体传递特定的教育思想,让大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中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此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1]邓军,莫诗浦.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的思考[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60-161.

[2]宋娟.奥运志愿者活动的精神内涵与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09(12):97-98.

[3]何其鑫,向国华.湘西红色资源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优势[J].科教论坛,2013(4):101-102.

[4]陈昭昭.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6):P192-193.

[5]韩子轩.切实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构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平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3):37-40.

G641

A

1673-0046(2016)8-0033-03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载体研究”(2015SJD263)

猜你喜欢

载体政治思想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