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干预对普通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
2016-02-13史伟
史伟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朔州 036000)
1 前言
青少年身体健康状况一直以来都是党和国家重视的问题,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有关政策和体育锻炼标准。随着我国学生肺活量、身体素质、体质综合评价水平连续20 年的持续下降,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了解普通高校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分析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存在的差异,探索通过运动干预为手段改善和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可行性,并根据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提出运动干预策略,分析运动干预对学生身心健康改善的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以期为今后用运动干预手段改善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提供运动干预领域的参考和依据。
2 运动干预概述
通过对相关运动干预研究认为,运动干预定义界定较多,各方面研究的侧重点不尽相同,运动干预主要集中在对被试者身体和心理影响两方面。在运动干预的研究中集中在两个范畴,一方面是运动干预对肥胖、高血压及抑郁等被试者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的身体和心理产生不良后果影响的研究,另一方面是运动干预对中小学生或大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身体和心理影响。运动干预是通过事先设计好的干预方案和手段,借助体育运动对被试者进行一定时间的身体练习,在练习中主动控制练习的量和强度,使被试者出现预期的有目的、有计划干预效果过程。
运动干预方案是干预过程中重要的内容和环节。随着高校学生体质测试成绩逐年下滑以及学生越来越轻视体育锻炼的现状,依据学校体育课制度和体育锻炼场地设施等现实条件、现阶段普通高校针对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现状以及结合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通常干预方案的制定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一是有氧运动,包括20 分钟慢跑、50 米趣味接力游戏及篮球、足球比赛等,这部分内容安排在下午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二是身体各关节及韧带的拉伸练习,这部分内容安排在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前段时间;三是身体素质练习,包括俯卧撑、二级蛙跳及跨步跳等练习项目,这部分内容安排在体育课后半段的身体素质练习时间。运动强度的控制对练习效果的影响非常重要,根据科学的有氧运动强度要求,每周应达到3~4 次,每次20~60 分钟,采用50%~80%最大吸氧量(或60%~90%最大心率)的强度进行。运动强度的控制主要通过对学生一次练习之后的即时脉搏数、一周练习后次日的晨脉以及学生主观疲劳感觉情况来掌握练习。
3 运动干预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分析
3.1 运动干预对普通高校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
学生的身高和体重一直是青少年体质测试的重要指标,在大学生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8周岁以上,人体形态发育基本完成,除部分体重偏重的学生通过专门减肥,体重会出现较大变化。在运动干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身高、体重变化不是很明显。BMI 是评价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是通过学生的身高和体重数据计算得来。胸围也是反映人体上体围度的一个重要数据,体现人体经过体育锻炼后的身体形态变化的指标。运动干预对学生的BMI 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经过高考后身心得到放松,很多学生开始追求自己外在的形态,尤其是女大学生,很多男生也希望通过体育锻炼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健美,改变自己的身体形态是很多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之一。运动干预对学生的身体形态的影响较小,很多干预运动的内容没有专门针对学生身体形态改变的练习,在今后的运动干预方案的制定中要考虑和体现改善学生身体形态的练习内容。
3.2 运动干预对普通高校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
身体机能是指人的整体及其组成的各器官、系统所表现出的生命活动能力。身体机能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呼吸系统能力和血液循环系统能力都能得到明显提升,能够促进大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对身体机能的测试是通过肺活量指标数据反映的。肺活量是反映人体身体机能的重要指标,是青少年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重要的测试指标,通过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学生的肺活量指标,有氧运动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肺功能。运动干预方案的制定要安排一定的有氧运动时间来改善学生身体机能状况,同时要考虑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和防止运动损伤的出现。运动干预运动强度要适宜,但是过小的运动强度对学生的心率刺激较小,学生的心率变化并不明显,所以要达到运动干预的效果应循序渐进地适当提高运动量,延长有氧运动时间来持续对学生的机体进行刺激,以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
3.3 运动干预对普通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青少年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人体健康的外在表现,测试内容包括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50 米跑、800 米和1000 米跑。立定跳远是反映身体协调能力的测试项目,尤其需要具有较好的下肢力量和爆发力,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要求上下肢要有良好的协调配合能力。立定跳远项目的成绩男生相对普遍要比女生的好,这是由于女生先天就缺乏爆发力而导致成绩相对较差。在运动干预过程中,我们应重视女生的关节韧带的拉伸练习,让女生也积极参与到运动中来,激发她们的青春活力。坐位体前屈是所有体质测试项目中女生成绩相对高于男生的项目,它主要反映人体的柔韧性,柔韧性是女生固有的优势专利,女生在这方面明显优于男生。在运动干预过程中,经常进行全身各关节韧带的拉伸运动,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柔韧性,包括男子在内柔韧性也有普遍的提高。
50 米跑是反映人体灵敏性和快速跑的项目,在体质健康测试中是女生和男生测试的共性指标,很多学生尤其是女生由于小学阶段没有进行过专门的田径运动练习,导致其快速跑的能力很弱。在运动干预的练习中,针对学生短距离跑进行了专项训练,可安排学生进行短距离趣味接力赛,使学生们能够在愉快的运动过程中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奔跑能力,经过一定时间的有计划的训练,学生的50米成绩可明显得到提高。耐力跑是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最困难的项目,国家在制定体测标准的过程中,在经历了短暂的台阶实验测试后最终还是实行了耐力跑测试。近年来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断下降,主要体现在很多学生的心肺功能较差。耐力跑是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主要手段之一。很多学校在耐力跑的测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顾虑,担心在测试过程中出现伤害事故,致使学生课上和平时练习量都不够,甚至出现没有练习量,因此出现恶性循环现象。运动干预是通过各种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坚持体育锻炼,让学生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心肺功能就能得到有效加强,耐力跑成绩自然也就得到提高。
3.4 运动干预对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现阶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相对而言,身体健康一直是学校教育关注的重点,而在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很多学生进入高校后由于所处环境与中学时代有着截然不同的思维定势,导致部分学生不能顺利转变角色,长期以往将严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运动干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精心安排的游戏和娱乐性比赛逐步提高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随着同学间的交流日益增多,感情自然得到流露和升华,通过游戏和比赛活动,使学生的抑郁之情和心理压力得到充分释放,心情舒畅,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同时由于体育的竞争性特点,敌对因素变化不大,这也是学生在体育比赛中求胜欲望作用的结果。运动干预对改善学生的焦虑、抑郁心态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4 实施运动干预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对策
4.1 运动干预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
大学生运动干预有别于其他人群,普通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很多,中国应试教育导致大部分学生在高考前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化课学习上,很多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体育锻炼。进入大学后,学生的身心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但是很多学生不能也不会进行体育锻炼,大学体育课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运动干预是必不可少的。但对于庞大的学生群体,小范围的运动干预作用和效果不明显,只有将体育课教学与运动干预相结合,把运动干预纳入到体育教学中,形成特色的大学体育课,才能广泛促进普通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2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运动干预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运动干预的目的是通过有效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种短时间、有针对性的体育运动手段能够有效地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但是全面提高学生体育运动能力仅仅依靠这种运动干预远远不够,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的提高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体育教师、学校及学生自己共同努力才能扭转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已经成为社会和学校的共识,只有学生从内心热爱体育锻炼,并且能够长期坚持进行才能真正改善整个国民的体质健康水平。所以在进行运动干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4.3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健康一般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不能算健康的学生。近年来,普通高校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得到空前的重视,党和国家也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推进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心理健康也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也不少。但在高校尚未给予具体实施和全面指导。运动干预在改善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应通过不同的运动形式和手段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使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尽情地释放内心压力,缓解平时生活和学习中的困惑和烦恼,促进学生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