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匠人精神 树百年精品——评《中国蚋科昆虫》
2016-02-13熊兴平
□文|施 雯 熊兴平
创匠人精神 树百年精品——评《中国蚋科昆虫》
□文|施 雯 熊兴平
作为医学昆虫中的一个世界性分布的重要类群,蚋科昆虫的危害不仅是袭扰吸血,而且是人类和禽畜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与人类的关系甚为密切。我国既是蚋虫重要分布区,也是蚋害严重地域,虽然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有“小虫似蜹”的记述,但就蚋类的现代科学研究而言,却明显滞后。
自20世纪80年代起,陈汉彬先生和他的研究团队,就对我国蚋类开展了多学科、多层次的系统研究,而《中国蚋科昆虫》(贵州科技出版社2016 年1月出版)正是首部反映这30余年我国蚋科昆虫研究结果的著作。代表了我国蚋类研究的当代水平,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陈汉彬先生长期从事医学昆虫的基础研究,尤以蚊科、蚋科见长。他为了获得一手宝贵资料,30余年来走遍祖国20多个省(区、市),采集标本上万份,先后编著了《贵州蚊类志》《贵州虻类志》《中国黑蝇》等专著,发表论文百余篇。他还被英国首席昆虫学家怀特教授推荐为英国皇家热带病和卫生学会会员。可以说,陈汉彬教授是享誉国内外的医学昆虫学家,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对蚋类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学者。正是陈汉彬先生坚守以匠人精神潜心科研工作的这种执着、坚守和责任,使得《中国蚋科昆虫》对蚋科的横向、纵向研究更为深入,提出符合科学规范的新见解。
从时间纵向的角度看,一是该书是陈汉彬先生领衔的研究团队历经30余年对我国蚋类所进行的研究成果,囊括了我国蚋类分布的新成果,记载蚋类333种(包括24个新种),较之2002年记载的209种,增幅达59%。截至2014年年底,全世界已知蚋类达2163种,而我国已知蚋类达333种,已经超过全世界已知蚋类种数的15%,说明蚋类在我国的栖息地保持完好。二是填补了我国蚋类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即有关蚋类生物学、生态习性、疾病关系和防治等研究相对滞后,论文寥寥无几,江苏、上海等地的分类区系研究缺失的情况。
从研究水平横向的角度看,该书对蚋科进行的是多学科、多层次的系统研究,对蚋虫进行了开拓性的系列研究,不但涉及分类学,还涉及生物地理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蚋类系统发育、蚋类组织学、蚋类生物技术等学科,尤其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已深入到亚细胞水平。据了解,目前在全世界尚未有系统的关于蚋类分子生物学的著作。
从分类来看,该书在沿用阿德勒(Adler)和克罗斯基(Crosskey)分类系统的基础上,参考鲁布佐夫(Rubtsov)分类系统,根据我国蚋类分布状况及特征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变更,提出了符合科学规范的新见解,有助于澄清传统分类学中的某些混乱问题。
另外,该书结构清晰,对蚋虫的描述规范严谨。虫种记述包括鉴别要点、形态概述、生态习性、地理分布和分类讨论,有医学重要性的,亦作摘要介绍,符合国际标准;24个新种还附有英文描述,便于国际交流。除个别虫种外,多附有两性尾器、蚋和幼虫的形态特征图共327幅图版,包括其他附图59幅等。
总的来说,《中国蚋科昆虫》无论是站在纵向还是站在横向的角度,它都堪当造福后人的百年精品,是传承古今匠人精神的完美体现。不仅是首部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的“我国蚋类昆虫系统研究专著”,而且也是从事昆虫学、病原生物学、畜牧兽医学研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检验检疫工作人员的权威参考,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实用性和前沿性。
作者单位:(贵州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