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7714—2015参考文献新标准的重大修改及疑点
2016-02-13■余丁
■余 丁
科学出版社,北京市东城区东皇城根北街16号 100717
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1](本文称为新标准)于2015-05-15发布,并于2015-12-01实施,替代了已经实施了10年的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2](本文称为旧标准)。参考文献标准对于著者和编辑著录参考文献、规范内容和格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高效利用信息资源,推广智力成果,提升精神文化产品的通用性、协调性、一致性等。可见保证标准的准确和完备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已经有研究者对新标准进行了论述,但主要议题限于以下三类:第一,宣传、推广和贯彻新标准,侧重于对新标准的条款进行详细解释[3];第二,分析新标准中可能产生歧义之处,纠正使用中不符合新标准的做法[4];第三,侧重理论研究,对标准的历史发展、现实问题等作分析[5]。本文不囿于以上的常规论述方式,在给出新标准总体评价的基础上,强调新标准相对旧标准的重大修改,不再重复解释新标准的具体条款,同时找出新标准的疑点并且给出修订建议,以期推动新标准的进一步完善。
1 总体评价
1.1 非等效原则
新标准与ISO 690:2010[6]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即非完全一致,这说明新标准不完全照搬ISO 690:2010,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笔者仔细研究了ISO 690:2010,发现其中存在大量不完备、纰漏甚至自相矛盾之处。新标准不照本宣科,而是本着去粗取精、洋为中用的态度进行借鉴和改良,体现了新标准的灵活性、科学性、创造性、客观性。
1.2 起草单位
新标准的前言中指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可以看出,起草单位为两类:学术研究单位和期刊编辑部。然而在文献整理方面,出版社的规模、影响力、专业程度等都很具代表性,不应该被排除在外,希望在今后的修订工作中能让出版社也参与,以更加体现标准的权威性。
1.3 示例
相对于旧标准,新标准增加了大量示例,示例比条款直观,利于使用者掌握和实施。尤其是旧标准中关于电子资源的示例不多,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新标准增加了大量的电子资源示例,为使用者接受新事物提供了方便。
1.4 修订周期
国家标准的更新年限一般为5年,超过年限后就应该修订,以跟上国际同类标准的变化,顺应国际化趋势。从 GB/T 7714—1987到 GB/T 7714—2005经历了接近20年,再到GB/T 7714—2015又经历了10年,可见参考文献标准的更新速度较慢,今后应该根据实际需要缩短修订周期。
1.5 推荐性原则
GB/T 7714—2015的标准代号为GB/T。GB/T中的“T”说明该标准是“推荐性”国家标准,不是强制性的。推荐性国家标准是指在生产、检验、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自愿采用的国家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一经接受并采用,或经各方商定同意纳入行业规范中,就成为各方应该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具有某种程度的约束性。可见,推荐性国家标准既有一定的约束性,又有灵活性,在遵守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允许个性化发展,这就造成形形色色的企业惯用标准。GB/T 7714—2015也具备“推荐性”特点,这在具体条款中明显体现了,如采用了“应”“可”等字眼的表述方式。所以不同出版社在基本原则相同的前提下,都有自己特有的参考文献著录习惯,甚至著者和编辑也有自己的个性化著录方式。这虽然是允许的,但是笔者认为应该尽可能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以推进精神文化产品的通用性、协调性、一致性等,利于文化产品的传播。
1.6 国际化
新标准参考了 ISO 690:2010[6]和 ISO 4[7]等国际标准,为国际权威检索机构和科研机构承认和利用我国文献提供了便利,对于推动文化产品国际化、提升我国学术科研的国际影响力具有促进作用。
2 新标准对旧标准的重大修改
2.1 名称
名称由《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变为《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名称形式的变化体现了内涵的延伸:第一,新标准增加了“信息与文献”,表明新标准涵盖的范围更广,更具通用性和普适性;第二,新标准删除了“文后”,表明新标准不仅仅适用于文后文献,还可应用于文中文献。此外,全文将“电子文献”改为“电子资源”,更能准确反映数字化、网络化的趋势。
2.2 术语与定义
、主要责任者、专著、连续出版物、析出文献、电子资源等6项重新定义;删除了旧标准中的并列题名;新增阅读型参考文献、引文参考文献、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DOI)。
2.3 著录项目
(1)将旧标准中的“文献类型标志(电子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修改为“文献类型标识(任选)”,这就意味着文献类型标识可以不列出。笔者认为这一改动十分恰当:一,文献类型(包括电子资源)很容易由其他著录项目判断出来,无需专门标注。二,按照旧标准,如果其他文献没有列出文献类型标识(因为是任选),而电子资源列出了文献类型标识(因为是必备),则造成了体例不统一,这是编辑工作的大忌;但是如果按照统一原则全部文献都添加文献类型标识,在造成工作量大增的同时,极易引入错误。
(2)将旧标准中的“引用日期(联机文献必备,其他电子文献任选)”修改为“引用日期”,这就意味着无论何种类型的电子资源都必须列出引用日期。
(3)将旧标准中的“获取和访问路径(联机文献必备)”修改为“获取和访问路径(电子资源必备)”,这就意味着无论何种类型的电子资源(磁带、磁盘、光盘、联机网络等)都必须列出获取和访问路径,不仅限于联机文献。
(4)适应网络发展的需要,新增“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电子资源必备)”。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引入可以说是新标准的一大亮点,满足了网络发展的需要[8]。在过去,电子资源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如网页变化、链接失效等,同时存在著录方式不统一的问题,故许多出版单位明确提出“首选引自公开出版的纸质出版物”[9]。以笔者的经验,超过两年的电子资源,按照原来的路径是很难找到出处的,所以作为编辑,笔者过去在处理参考文献时的一项重要事务就是让作者尽可能删除或者更换电子资源,尽可能引用出自纸质出版物的参考文献。数字对象唯一标识与书号和刊号一样具备全球性、唯一性、永久性,消除了不稳定性隐患,使电子资源永远可追溯。
此外,新标准在8.7节中给出了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著录细则:“获取和访问路径中不含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时,可依原文如实著录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否则,可省略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可见,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只出现一次即可,不重复出现。
2.4 著录用文字
著录用文字规则中增加了“必要时,可采用双语著录。用双语著录参考文献时,首先用信息资源的原语种著录,然后用其他语种著录”,如:
[1]熊平,吴颉.从交易费用的角度谈如何构建药品流通的良性机制[J].中国物价,2005(8):42-45.
XIONG P,WU X.Discussion on how to construct benign medicine circulation mechanism from transaction cost perspective[J].China price, 2005(8):42-45.
2.5 著录用符号
(1)每一条参考文献的结尾可用“.”号。这就意味着,每一条参考文献结尾处的“.”号为选择项,可用可不用,但是必须统一。
(2)旧标准中规定专利文献的“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前使用“.”号,在新标准中没有约定。但从专利文献著录格式以及示例可以看出,新标准仍然推荐使用“.”号。
(3)旧标准中规定科技报告号前使用“,”,在新标准中没有约定。但从附录“A.3报告”的示例可以看出,新标准推荐使用“:”号。
(4)旧标准中规定著者-出版年制中的出版年前使用“.”,顺序编码制中的出版年前使用“,”,而新标准规定无论顺序编码制还是著者-出版年制,出版年前均使用“,”,这是尤其需要注意的大改动[10]。按照旧标准,计算机对著者-出版年制的参考文献表进行排序时,不同著者的文献排序是没有问题的,但出现多篇第一著者相同的文献时,就会出现下列情况:
Rennedy W J,Garrison R E.1975.……
Rennedy W J.1975.……
Rennedy W J.1976.……
这是由字符编码规则引起的。当计算机比较完“Rennedy W J”后就比较“,”和“.”,由于字符编码中“,”比“.”小,所以排在前面。因此多著者的文献就会排到少著者文献的前面,这显然不是文献的排序原则。如果将出版年前的“.”改为“,”,就会得到以下期待的正确结果:
Rennedy W J,1975.……
Rennedy W J,1976.……
Rennedy W J,Garrison R E.1975.……
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以前,一切编校排工作都是人工完成,类似的情况不会发生。但随着时代发展,新技术引起新问题,标准也与时俱进。
2.6 日期
新标准增加了“公告日期、更新日期、引用日期”项。需注意的是,日期应依据GB/T 7408—2005的规定[11],按类似“2015-05-06”的形式著录,而不能缩写为“2015-5-6”,也不能著录为“2015/05/06”或“2015.05.06”等形式。
2.7 引用页码
新标准8.5节中新增“引自序言或扉页题词的页码,可按实际情况著录”,明确了文前内容作为参考文献的合法性。
此外,新标准新增细则:阅读型参考文献的页码著录文章的起讫页或起始页,引文参考文献的页码著录引用信息所在页。有些编辑在处理页码时有两个误区:一,凡是专著都标注页码;二,凡是析出文献(如期刊中的某篇文章)均标注起讫页码。其实,当专著全文都作为阅读型参考文献时,不标注页码;析出文献作为阅读型参考文献时标注起讫页,而作为引文参考文献时标注引用信息所在页,即“精确到页,不是粗放到文”,体现了著录的严谨性。
2.8 析出文献前的“//”
专著中的析出文献与原文献的关系用“//”表示,报刊中的析出文献与原文献的关系用“.”表示。“//”代替了过去的“.In:”“.In:”“.见:”“.参见:”“.转载自:”等,这在旧标准中已经实施多年,但现在许多出版社和期刊社仍然没有采纳,尤其是国外的许多知名出版商很顽固,较少采用“//”。“//”作为一种简洁、容易辨识的标志符号,应该大力推广,习惯是需要培养的。
3 新标准中的疑点
3.1 术语表述中的疑点
(1)前言中论述“主要技术变化”的第5条第一句为:
——在著录项目的必备性方面,将“文献类型标识(电子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改为“文献类型标识(任选)”……
该句中的“文献类型标识(电子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应该为“文献类型标志(电子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即“标识”改成“标志”。在旧标准中提法都是“标志”,在新标准中才改成了“标识”。
(2)前言中论述“主要技术变化”的第6条最后一句为:
——……新增了“8.6获取和访问路径”和“8.7数字对象统一标识符”的著录规则
该句中的“8.7数字对象统一标识符”应该是“8.7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即“统一”改成“唯一”,这是一个严重错误。
3.2 文献类型标识代码中的疑点
(1)在4.1.2 节中的示例[9]和[10]的文献类型标识代码有疑点。
[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中国明朝档案总汇[A].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该文献如果是档案(A),则应该标注档案的持有者或者保管者,而不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如果该文献经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汇编成集,并且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则文献类型就应该为普通图书(M)或者汇编(G)。
[10] 杨保军.新闻道德论[D/OL].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012-11-01].http://apabi.lib.pku.edu.cn/usp/pku/pub.mvc?pid=book.detail&metaid=m.20101 104-BPO-889-1023&cult=CN.
该文献如果是论文(D),则应该标注论文的持有者或者保管者,如中国人民大学,而不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如果该文献经过作者修改,并且以著作的形式通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则文献类型就应该为普通图书(M)。
以上两处疑点产生的原因是混淆了文献来源和文献类型的区别,对于正式出版物应该著录文献类型而不是文献来源。
3.3 关于电子资源“更新或修改日期”中的疑点
在4.6.2节有关电子资源著录格式的说明中明确指出“更新或修改日期”需要加“()”,但在4.5.2节有关专利文献电子资源的示例中缺少“()”,如下所示:
[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折变自适应光外差探测方法:01128777.2[P/OL].2002-03-06 [2002-05-28].http://211.152.9.47/sipoasp/zljs/hyjs-yx-new.asp?recid=01128777.2&leixin=0.
该问题多次出现,应该不是简单的编校失误,而是新标准制订方面的疏忽。
3.4 著者著录方式中的疑点
在8.1.2节中规定:著作方式相同的责任者不超过3个时,全部照录。超过3个时,著录前3个责任者,其后加“,等”或与之相应的词。按此,在10.2.3节中的以下示例有误。
示例1:引用同一著者同年出版的多篇中文文献
王临惠,等.2010a.天津方言的源流关系刍议[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7(4):147.
王临惠,2010b.从几组声母的演变看天津方言形成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C]//曹志耘.汉语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首届中国地理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38.
第一,著者超过3个时才使用“,等”,然而第一个示例只列出一位著者,使用“,等”不合理。
第二,“王临惠”和“王临惠,等”不属于同一著者,只有著者姓名的数量、排序、拼写完全一致时才能称为“同一著者”。经笔者考证,第一个示例的著者为“王临惠,支建刚,王忠一”,与第二个示例不属于同一著者。
4 结语
GB/T 7714—2015刚刚开始实施,不足之处在所难免,需要标准的制订者和使用者群策群力,使其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文给予新标准较高的评价,同时也指出不足,旨在为新标准的修订工作提供参考。此外,由于老标准已经实施多年,要过渡到新标准尚需时日,希望本文能为新标准的推广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2]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3] 曹敏.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标准解析[J].科技与出版,2015(9):41-44.
[4] 陈浩元.GB/T 7714新标准对旧标准的主要修改及实施要点提示[J].编辑学报,2015,27(4):339-343.
[5] 姜红贵.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发展的历史脉络及新国标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5(11):29-32.
[6]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Guidelines for bibliographic references and citations to information resources,NEQ:ISO 690:2010[S].
[7]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Rules for the abbreviation of title words and titles of publications:ISO 4[S].
[8] 尚利娜,牛晓勇.我国学术期刊参考文献中DOI著录现状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5):484-487.
[9] 马双双,崔金贵,陈燕.新媒体环境下电子文献著录问题分析与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2):228-231.
[10] 汪继祥.科学出版社作者编辑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57-158.
[11]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 信息交换 日期和时间表示法:GB/T 7408—200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