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医学工程类期刊开辟临床应用栏目的意义和实践
——以《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为例

2016-02-13刘新艳黄彩群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工程学生物医学办刊

■刘新艳 黄彩群

广州医科大学杂志社,广州市东风西路195号 510182

生物医学工程是在多学科相互交叉与渗透中产生的新学科的突出代表,它综合了生物学、医学与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认识生命运动的规律并促进人类健康[1]。多年来,生物医学工程已经与医学融合并改变了医学,从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X射线到随后出现的一系列的医疗器械都是生物医学工程学应用于现代医学的经典案例[2]。1995年钟南山院士正是看到了生物医学工程学对于临床的巨大影响和发展的美好前景而创办了《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年来,面对其他生物医学工程类期刊,如何将杂志办出特色,编辑部一直在探讨、一直在实践。目前,国内有医学学术期刊提出许多期刊的栏目设置存在单调、雷同、个性不明显等问题,难以体现期刊的个性化和特色,更难以在读者和作者心目中形成有别于其他期刊的识别印记[3]。具有鲜明特色的期刊栏目既能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又能体现期刊自身的性质和办刊宗旨,是富有生命力的栏目[4-5]。因此,努力办好特色栏目是打造特色期刊的骨架,是吸引读者的磁石[6]。而如何打造特色栏目,使其成为办刊的亮点,是期刊在媒体融合出版时代提高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作为医学期刊的一个分支学科期刊,我国的生物医学工程类期刊虽有十多种,却尚未见有期刊从自身出发就期刊的栏目建设和办刊水平进行客观的剖析。另外,与国内同类期刊更加偏重于生物或工程相比,本刊自创办之日起,就旨在办一本临床医生可以看得懂的生物医学工程杂志。出于这些考量和理想,本刊在栏目上进行了不同于其他同类期刊的设置,除了报道生物医学工程中与临床相关热点的基础研究外,特别开辟“新技术与临床”栏目,刊登将生物医学工程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直接在临床运用的实例报道,为战斗在临床一线的医生提供更实用、更贴近临床的服务。本文就《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临床应用特色栏目“新技术与临床”设置的背景、特点、选题策划过程、现状和今后发展规划等方面阐述生物医学工程类期刊开辟临床应用栏目的意义,希望为这类期刊的栏目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新技术与临床”栏目的创建背景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柳叶刀》(Lancet)和《英国医学杂志》(BMJ)习称四大医学周刊,是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医学杂志。这些杂志每期虽然都有十几个栏目,但均把研究类文章作为期刊的主要内容,且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类文章较多。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代表其相关领域研究的前沿,组织刊登这样的文章能吸引高水平的读者,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并可能对他人的研究起到引领的作用[7]。2014年,NEJM影响因子 55.9,JAMA 35.3,Lancet45.2,BMJ 17.4。 影响因子的高企充分反映了四大医学周刊的办刊水平和传播效果。而反观我们国内的生物医学工程类期刊,栏目只有4~5个,有甚者只有论著一个栏目,内容多偏重于生物医学工程学理论方法的基础研究,真正在临床应用的报道并不多,这样就使报道只停留在研究的初级阶段,无法向读者作者展示研究的应用前景,无法为后来人的研究起到启示的作用,期刊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就无从谈起了。一项数据也说明了这个现实,2000年至2012年期间,越来越多的中国研究者在四大医学周刊上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论文数量不断上升。而国内期刊报道对学科发展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指导性的论文机会却越来越少,质量高的研究越来越少见,国内一流的论文基本上都外流了。面对这种严峻的办刊情况,期刊人必须从自身工作出发,采取一些措施努力提高期刊的影响力。本刊正是看到了这种差距,创办“新技术与临床”栏目争取弥补国内生物医学工程类杂志缺乏临床指导性和实用性的空白,以报道生物医学工程学领域在临床应用的实践为宗旨,期望通过与科学家和临床医生的共同努力,使杂志能够办出特色和新思路。

2 “新技术与临床”栏目的特点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前身是《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7年加入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后更名。为了依托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品牌,逐步提高本刊的办刊水平,准备更名之时,本刊就顺应形势发展,调整办刊思路,开设反映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新技术与临床”栏目。自2006年开栏至今已有10年。10年间,本刊每期“新技术与临床”栏目均围绕当期策划的重点选题选择偏重于临床的实践性报道,与“专论”侧重于选题的大局性整体观、“论著”侧重于选题的基础理论研究、“生物技术”侧重于选题的技术性原理方法以及综述侧重于选题的综合性概括不同,“新技术与临床”为读者带去的报道更侧重于临床应用与实践,这样就更综合立体的向专业的读者作者全方位的介绍生物医学工程学与临床医学的最新研究热点,为大众展示医学问题的复杂性,普及医学知识。由于这些文章都是有独到见解的且有实践依据的,其重要性和学术价值也毫不逊色于论著类文章,实用性强更受临床医生喜爱。

2.1 突出实用性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医学论文应该来源于临床,又反过来为临床服务。因此,医学类期刊所报道的医学论文需要具有实用性,才有发表的价值。“新技术与临床”栏目面向广大医生和医院中的生物工程技术人员,坚持突出报道生物医学工程学在临床的实用性研究,围绕当期的策划选题重点选择对他们的临床工作、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的论文,利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在临床的推广应用。并且满足了读者对期刊实用性的需求,广泛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促使生物医学工程学的相关科研信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为临床医生的诊疗提供了参考,改善了医院中生物医学工程科的现状,最终使广大患者受益。

2.2 彰显专业性

今天,出版业的媒体融合出版已经是大势所趋,许多传统期刊都在探讨如何在这样的形势下创新出版内容和模式,提高期刊的竞争力。作为医学专业期刊,说到底是医学方面的学术性期刊,应该也必须首先保证内容的专业性,在此基础上才能保证传统期刊的核心竞争力[8]。“新技术与临床”栏目以突出对临床医生和医院生物工程技术人员的实用性为宗旨,但我们面对的读者群仍然是专业的技术人员,本刊报道的内容也必须彰显生物医学工程学和临床医学的专业性,只有专业性的论文才有学术价值。10年来本刊曾经报道了最能体现生物医学工程学应用的呼吸动力学和呼吸支持技术、组织工程、干细胞研究、基因工程、麻醉、血流动力学、烧伤创面准备、试管婴儿、超声、体外反搏等多个遍及临床医学各个学科的深度选题,围绕这些选题刊发专业论文,形成了明显的专业特色,为生物医学工程人员和临床医生进行理论探索和经验交流提供了平台,为生物医学工程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条件。

2.3 兼具争议性

与国内大多数医学专业期刊一样,本刊遵循“三审制”的原则,由2~3名外审专家对于论文的专业性和学术价值进行评定,一般来讲,虽然外审专家每个人审稿的侧重点不同,但在科学性问题上比如研究设计是否合理、实验分组是否科学有意义、结果讨论是否得当等方面基本观点还是趋于一致的[9]。但是具体到“新技术与临床”这个栏目,研究论文是否对临床有指导意义是编辑衡量论文的一个重要标准,外审专家却往往意见不一致。许多论文由于存在这种争议性,客观上降低了被录用的机率。而医学是复杂的,疾病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对于疾病的诊疗,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结果是能治愈疾病或使疾病向着好转的方向发展的方法就是好方法。由于每个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年资经验、研究角度和方法有差异,对于同一事物的认识就会存在不同的观点。针对这种情况,“新技术与临床”栏目的编辑在进行前期的选题策划时,论文选择方面坚持突出实用性和彰显专业性原则之外,也争取兼具一些论文的争议性,对一些对基层医生的工作有借鉴价值又存在无法弥补的不足之处的文章开展专题讨论,通过编辑配发编者按、专家撰写点评和同时刊登意见相左的审稿意见的方式,倡导编者、读者和作者进行学术争鸣,这样就让更多读者作者参与进来,扩大了学术信息的传播范围。既提高了作者投稿的积极性,又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物医学工程学与临床医学的融合发展,提高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2.4 保持稳定性

“新技术与临床”栏目自创建以来,始终坚持该栏目内容一致性和刊发来自于临床的实用性强的研究成果。每期刊发10篇左右有关生物医学工程学在临床中的最新应用成果,迄今已经刊发了此类论文600余篇,极大地丰富了生物医学工程学与临床医学互相融合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案例报道,生动体现了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医学的互相依赖式发展历程。

3 “新技术与临床”栏目的选题策划

栏目设置易,经营难。把一个栏目打造成能够区别于其他同类期刊的、让人过目不忘的特色栏目,需要编辑部和编委会付出巨大的努力。我们设立这个栏目的宗旨,就是报道生物医学工程在临床应用的实例,要关注培养年轻医师正确、敏捷、规范的临床思维。围绕这个宗旨,编辑部进行了许多工作。

3.1 围绕栏目宗旨和选题计划确定报道内容

个体栏目策划是总体栏目策划的组成单位,接受总体栏目策划的指导,体现总体策划的意图,又反过来影响总体策划的调整方向,使总体策划日臻完善[10]。因此,对待具体的某期栏目,栏目编辑必须围绕栏目宗旨和当期的选题计划,精心构思和设计,从前期组稿时就要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撰写这类文章的作者,并尝试通过各种渠道与作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也可以在自由来稿中挑选合适的稿件,或向广大的读者就某个主题征集稿件。从这3方面确保稿件来源,既扩大作者群又为内容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2 围绕读者需求确定报道内容

医学期刊说到底还是一种媒体,媒体就要注重传播的效果。在新媒体迅速融合的出版时代,作为传统媒体要想继续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必须坚持内容为本,真正做到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全心全意为读者需求服务[11]。一本科技期刊的每个栏目,往往都有它特定的读者群。读者是根据个人的专业、职业特点来锁定某个栏目,所以对于读者来说,评价一本科技期刊质量的好坏,不是从整本期刊来衡量,而是看期刊的相关栏目是否能给他带来阅读期待[12]。“新技术与临床”栏目的读者以基层临床医生和维修各类医学仪器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主,因此,报道内容应主要考虑这些医生和技术人员的临床需求,把生物医学工程学应用于临床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用更适合接受的形式介绍给他们,提供与其工作息息相关的实用性信息,以达到扩展他们的视野和满足需求的目的,从而让这部分读者主动关注并阅读,促使期刊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3.3 围绕培养年轻医师潜在作者群确定报道内容

医学期刊专业性强,读者很大一部分是作者。读者和作者是无法完全分开的2个群体,具有一定的同源性,作者也是读者,读者可能成为潜在的作者[13]。虽然将经验丰富、具有独到临床诊治思维专家的宝贵经验拿出来与广大医师分享非常重要,但是战斗在一线的年轻医生的培养对学科和杂志的可持续发展更有意义。生物医学工程学历经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同样临床医生的成长也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处于成长期的医务工作者正是医学期刊作者中的一大群体。他们虽经验欠缺但勇于尝试,潜力巨大。“新技术与临床”栏目就是瞄准这一群体,围绕培养年轻医师这个潜在作者群确定报道内容,力求促进并帮助作者产出优秀的生物医学工程学应用与临床的成果,从而反过来提高期刊的影响力,促进整个学科的健康发展。而且帮助作者提高的过程,能够反映编辑培养作者的意识,也是提高编辑自身学术造诣的过程,是几方面都受益的良性循环。

4 “新技术与临床”栏目的现状和今后发展规划

“新技术与临床”栏目经营近10年,每期都配合杂志的总体规划和重点选题,报道体现生物医学工程学应用于临床医学某个学科的实践案例和临床经验,整体提升了杂志的办刊水平,扩大了杂志的影响力。根据万方医学网的统计,年下载量从2009年4月万方医学网上线起的287次提高到2013年的1929次,影响因子从2006年的0.14上升到2013年的0.26,基金论文比从0.29上升到0.53。本刊的作者群也从2006年非广州作者占比0.26提高到2014年的0.60。之前根本没有广告,现在则每年都有广告刊登,经济效益较更名前大有改观。因此经过近10年的发展和积淀,“新技术与临床”栏目已成为我刊传播生物医学工程学与临床医学交融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阵地,成为向临床医生传播生物医学工程学和向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介绍临床疾病诊治过程的特色栏目,成为大家互相交流知识的平台。相对其他栏目而言,“新技术与临床”栏目更强调实用性,更强调对临床工作、尤其是对基层医生和设备管理人员的指导意义,因此其读者群更广、影响力更大。有读者来信说,与“专论”和“论著”等栏目报道的高深理论比较而言,“新技术与临床”栏目更贴近临床,对临床诊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疑难病症的诊治思路很有帮助。这些反馈意见给了编辑部极大的鼓舞和肯定,增强了编辑部的办刊信心。但是在新媒体快速融合出版的新形势下,要增强期刊的竞争力和生存发展的能力,也必须看到本刊以及“新技术与临床”栏目尚存在很多不足,今后必须继续深化该栏目内容,丰富栏目表现形式,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可读性强的文章。

4.1 确保栏目内容深度,强化权威性

在出版模式转型过程中,同大众媒体和新兴媒体相比,传统纸媒的医学专业期刊优势就在于其内容的专业性和创新性。我们在办刊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提高栏目内容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增加策划选题和组稿内容比重,作出不同于其他期刊的特色内容。要尽量报道独特新锐的声音、见解和观点,要有原创思想、理念,以此来树立起杂志的权威性,提高可读性。“新技术与临床”栏目现阶段的内容深度还不够,与其他中华系列杂志相比,《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办刊时间短,在学科内的影响力低,自投稿从数量到质量都无法与传统的中华系列杂志相比。而且组稿的数量也是衡量期刊质量的一项指标,中华系列杂志的组稿量一般在15% ~35%[14]。本刊尤其是“新技术与临床”栏目组稿量远低于这个标准。要缩短与兄弟期刊的办刊差距,需要编辑继续努力,积极做好组稿工作。(1)加强与本刊编委的联系,从本刊编委中组稿。编委很多是该学科领域内的学术造诣较深的专家学者,他们领导的学术团队具有较强的创造性,论文质量高,对读者的吸引力强。一方面可以在编委会上与他们坦诚交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他们组织推荐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的科研论文。另一方面,设立学科主管编辑,把编委按照学科分配给主管编辑,主管编辑要关注编委的研究动态,利用电话、邮件、QQ甚至微信等多种方式与编委密切联系,深入交流,持续获得编委对杂志的关注和对编辑部工作的支持。(2)编辑要经常参加一些生物医学工程学相关专业的学术会议,在学术交流中发现优秀稿件或新的科技成果并对其进行组稿。(3)编辑部也可以根据网络数据库的信息统计筛选在本刊刊文量前5名的作者和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稿件处理和刊登时间方面给予照顾支持,吸引这部分论文在本刊发表。这样就从多方面达到提高期刊学术质量的目的。

4.2 丰富栏目表现形式,强化互动性

四大医学周刊栏目设置多样,表现形式多变,经常刊登读者对近期已发表的文章作出的评论,或提出的质疑,与作者和读者的互动性强,真正体现了学术研究的百家争鸣和对科学的探索精神。这些灵活多变的表现形式不仅为杂志贡献了超高的影响因子,也为其带来了深刻长久的社会影响力。与一流期刊比较,本刊的“新技术与临床”栏目比较单调,基本上都是刊登原创论文,插空刊登医学新闻,基本是单方面介绍、灌输医学知识,读者只能看到作者的自我评价,很难准确把握论文的价值和局限性。因此在今后的办刊实践中,要丰富栏目表现形式,强化互动性。(1)“新技术与临床”栏目的很多文章都是探讨生物医学工程学新理论、新技术在临床疾病诊治中的实践经验,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伦理学或科学方法的争议,编辑除了对这些文章配发编者按、专家点评、审稿意见之外,刊发后还可以刊登读者对文章的反馈意见,这样就使文章能为读者借鉴,又不致误导读者,不仅倡导了学术争鸣,还帮助读者对文章有客观的认识。(2)编辑还要参加编辑专业的年会以及学术交流会,了解期刊发展的趋势,清醒认识与名刊的办刊差距,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丰富栏目表现手法。(3)编辑还应该广泛浏览国内外医学专业网站和大众媒体发布的最新医学信息,根据当期杂志的重点内容和出版时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选择与之相关的医学新闻刊登,除了起到丰富版面内容的补白作用外,还可以作为所刊文章内容的有力说明,又是研究内容未尽之处的补充完善,多层次多方面立体地向读者展示医学的复杂性。通过以上这些方法与作者共同讨论,与读者互动,不仅能架起编者、读者与作者沟通的桥梁,还可以对已发表文章创新性、真实性进行检验,从而促进作者读者的培养和学科的发展。

5 结语

媒体融合出版时代,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使杂志在众多期刊中脱颖而出并非易事。生物医学工程类期刊作为传统的小众纸质媒体,要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取得新的进展,必须注重提高内容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做出不同于其他期刊的特色内容和栏目。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类期刊几乎没有国际影响力,期刊的服务读者和导向功能发挥欠佳。作为办刊人,在办刊的过程中应该强化医学期刊的读者意识,重视读者的需求,提高期刊的可读性;在保证期刊学术和编校质量的前提下,加强组稿和栏目建设,提高期刊的学科导向和核心竞争力。

[1] 李恩中,曹河析,杜生明.生物医学工程:一个发展迅速值得关注的交叉学科——生物力学、组织工程学、生物材料与人工器官[J].中国科学基金,2006,23(3):153-158.

[2] BME课题组.生物医学工程的现状与未来[J].医疗保健器具,2008,109(3):4-5.

[3] 金琦,王书亚.医学学术期刊也应办好特色栏目——以《中华肿瘤杂志》为例[J].编辑学报,2014,26(5):467-469.

[4] 任延刚.准确的市场定位 崭新的办刊理念[J].编辑学报,2007, 19(2): 128-129.

[5] 刘瑾,颜廷梅,任延刚.与时俱进 打造特色栏目——《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指南论坛》栏目的策划[J].编辑学报,2009,21(3):259-260.

[6] 赵丽颖,杨永庆.以特色栏目打造精品期刊——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专题笔谈栏目选题策划[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3):448-449.

[7] 高雪山,钟紫红.国际著名四大医学周刊栏目设置及对我国医学期刊的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8):846-850.

[8] 刘新艳.医学专业期刊科学普及的责任及传播途径[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3):264-268.

[9] 鲁翠涛,毛文明,吴健敏,等.依靠审稿专家优势开办学术争鸣栏目的体会[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5):884-886.

[10] 丘彩霞.科普期刊的总体栏目策划与个体栏目策划——以《家庭医生》杂志为例[J].出版发行研究,2012,(12):76-78.

[11] 朱冰梅,任延刚,宇广华.强化医学期刊的人性化服务[J].中国科技信息,2008(12) :184-186.

[12] 李梅.期刊栏目策划的重要性与原则[J].出版发行研究,2008(4):64-65.

[13] 陶范.基于读者与作者互动的办刊策略[J].编辑学报,2010,22(4) :286.

[14] 金琦,谭颖波,王书亚,等.医学科技期刊应加强组稿和栏目建设来提高核心竞争力[J].学会,2009(12):55-57.

猜你喜欢

工程学生物医学办刊
刍议“生物医学作为文化”的研究进路——兼论《作为文化的生物医学》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征稿简则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上海市医学会临床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圆满举行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照明工程学报》征稿简则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国外生物医学文献获取的技术工具:述评与启示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7年第36卷总目次索引
LED光源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