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治理精细化的“深圳南湖模式”
——深圳市罗湖区南湖街道社会治理创新探索

2016-02-13王杰秀何立军

中国民政 2016年17期
关键词:南湖民生精细化

王杰秀 何立军

社会治理精细化的“深圳南湖模式”
——深圳市罗湖区南湖街道社会治理创新探索

王杰秀 何立军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决策部署,总结提炼各地基层治理创新经验,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牵头调研形成的《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的“街道样本”——深圳市罗湖区南湖街道社会治理创新探索》调研报告,得到了民政部领导的高度肯定,认为“深圳市南湖街道实施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做法走在前列,有示范意义。可以适当方式推介”。广东省及深圳市主要领导也作了批示。本刊摘要刊发,以飨读者。

一、背景和动因

深圳市罗湖区南湖街道(下称“南湖街道”)是小平同志当年发表“南巡讲话”的地方,面积2.63平方公里,人口近14万人,多年来经济发展迅猛,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治理体制“老化”、党的建设“虚化”、法治建设“硬化”、民生服务“粗化”、自治功能“弱化”、邻里关系“淡化”、党群关系“异化”等问题日渐突出,传统粗放式的社会管理理念、制度、手段和方法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公共管理和服务的“缺位、越位、错位”和“失范”“失效”乃至“失信”,对党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的稳定和谐产生了冲击和挑战。对此,2014年以来,南湖街道坚持以夯实党建为引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法治建设为保障、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成功探索出了一种以“精良党建、精准施政、精密法治、精细服务、精铸文化”为核心,破解难题、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的新模式。

二、举措及成效

(一)精良党建:体系化党建引领精细化治理

面对党在最基层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面临挑战问题,2014年10月南湖街道制定了《关于发挥社区综合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实施方案》,引入ISO质量管理理念,构建“基层党建质量认证体系”(下称“质量认证体系”),建立了基层党组织架构、工作流程、考核评价制度、党员信用等配套体系和详细的工作规程,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新格局。

推行“第一书记”责任制,使“第一书记”自觉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者、执行者和推动者。推行“质量考核法”,做到“凡事有规定、规定必执行、执行必记录、记录必检查、考核必有效”。推行“定量管理法”,建立“人人抓推进、层层抓落实”的常态工作机制。推行“过程控制法”,对每项工作的过程、程序、资源等进行系统梳理和规范要求,实施全过程检查和控制,破解了党建工作缺乏规范流程的老问题。推行“品牌工作法”,开展“党建项目认领”“党员进社区、亮身份、树形象”“社区党群嘉年华”等活动,打造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党建”服务品牌,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形象建设,提升党群粘合度,把党建工作真正做到群众“心坎上”。

通过种种努力,街道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辖区党员参与亮身份活动比率达六成以上,党员形象立了起来;“三民”工程收集的社情民意解决率达96%以上,党群关系熟了起来;党建项目认领直接或间接受益群众达到18000多人,基层党建活了起来。有效解决了党组织地位弱化、党建工作浮于表面、党员干部作用发挥不明晰、党群粘合度不高、群众对党员认同度不足等问题,夯实了基层治理的党建根基。

(二)精准施政:体制性改革推动精细化治理

改革社区治理体制,各方主体“归位赋权”。推动社区治理法治化改革,制定社区综合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中心工作清单。对社区重新“定职能、定岗位、定人员、定保障”,落实社区工作准入制,强化社区居委会资源配置,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拓展居委会自治空间。改革后,社区工作事项由原来的188项减到80余项,社区人员由原来的288人整合为241人(其中9个社区工作站人员精简至90人,减少了45%)。社区工作站负担大大减轻,各方主体“归位赋权”,为居民自治提供了土壤。

改革街道管理体制,“大部制”亮点突出。全面梳理街道各科室职责,将职责相近、交叉的科室进行整合归并,实现内设科室以及下设机构职责整合、自设科室职责回归,将原有的21个科室及8个事业单位整合为“五部两室两中心”。突显街道在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功能上的定位,重点保障公共安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资源配置。机构编制、资源配备以职能划分为依据,综合设置大部门,行政、执法、事业机构错位设置,功能互补。党政班子成员兼任“五部部长、两办主任”,为各方面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持。特设“发展更新部”,承担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民生微实事等任务,确保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在基层有载体、有队伍。特设“公共安全办公室”和“城区治理办公室”,使城区治理抓手有力。“大部制”改革,使街道职能更加清晰、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内部运行更加顺畅、决策执行更加高效、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基层治理更加协同,为推进南湖街道社会治理精细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基层协商机制,全面深入听取民意。针对群众民主参与街道、社区公共事务渠道较少和基层政府听取社情民意、接受群众监督制度化途径不足的问题。在街道层面,创设民意民智协调委员会。街道每季度召开大会公开街道重要工作、财务开支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同时建立重大信息通报制度、提交意见建议制度、委员联系制度,让委员们审议街道重要工作事项,监督社区民生实事开展情况,评议街道工作实绩,为街道发展建言献策。在社区层面,完善居民议事机制。每个居委会选举产生一个21人组成的社区居民议事会,主要在社区基金使用、民生微实事项目、党政社群共治、居委专职人员考核等重大事务中发挥议事决策作用,以提升居民自治能力,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三)精密法治:立体化法治保障精细化治理

制定《全面深化“法治南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全面深化“法治南湖”建设“138”实施方案》,按照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居民三个主体,明确各自工作重点和行为准则,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法治南湖”建设格局。

突出工作重点,实施法治工程。实施“法治政府建设”工程。整合综治办、司法所、劳保所、物业办成立“法治街道建设部”,运用法治思维开展信访、维稳、综治、物业监管以及劳动保障工作。出台《关于促进守法表彰先进工作方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分级管理规定》《行政执法案件办理规定》,规范办案流程,提高行政执法案件办案质量。实施“法律援助”工程。聘请律师团队参与街道治理,实行“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围绕社区治理中的法律需求提供法律服务,做到“调解一宗,化解一宗,教育一片”。实施“综治维稳法治建设”工程。构建维护群众利益的行政救济机制,健全辖区日常矛盾排查疏导机制、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将“上访接访”转化为“下访走访”,落实纠纷联调机制、领导包案制、跟踪调解制,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纠纷的发生。妥善处理重点上访人员的非法缠访、分割式产权商铺群体性纠纷等重大矛盾。深入开展“黄赌毒”“非法营运”“信息诈骗”“休闲娱乐场所矛盾纠纷情况排查行动”“餐饮、宾馆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排查行动”“暑期企业用工摸底专项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实施“物业服务企业参与社会治理”工程。出台物业管理考核办法,实施“黑名单”制度;推动无物业管理小区实施“自治式”管理;推动业主委员会发挥作用,成立南湖街道物业管理协会,制定物业管理企业参与社区治理服务指引;规范物业管理企业运作、行政监管和行业监督,提升辖区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发挥其参与社区治理的作用,以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完善标准体系,提升工作质量。针对基层工作流程不够规范、效率和质量不高、考核不到位、群众不满意等问题,在基层党建、安全生产、城市管理、人口计划生育、社会管理等领域探索加强标准化建设,以促进服务质量提升和治理绩效改进。例如,在安全生产监管方面,结合辖区实际,从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预防机制三个方面探索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从体制机制上释放生产力,构建常态化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在城市管理方面,从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工作纪律入手制定“城市管理标准机制”,调整城市管理工作职权和职责,形成“统一指挥、分级管理、责任明确,各级联动、权责对等、高效运转”的工作格局。设计“城市管理考核机制”,通过引入第三方考核评估,打造完整的城市管理工作闭环,形成各部门间相互促进、评比争优局面。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方面,制定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服务管理标准,明确主体职责,运用数据采集、信息管理,统筹规划,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服务质量,达到便民利民。

(四)精细服务:专业化服务做实精细化治理

改善街道服务方式。突出行政执法重点。把市容环境美化作为民生服务工作的重要任务,以辖区内城中村和罗湖口岸片区为突破口,以善治、共治、自治、法治“四治”建设为抓手,妥善解决大批老大难问题,提升治安、环境以及安全等级,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城中村的发展变化,感受到口岸良好窗口形象。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将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计生服务、老年人服务、社会救助等社区审批事项进行流程简化,实现审批事项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流程最优,促进服务提速、提质、提效。下沉街道公共服务职能。依托社区党委、工作站、居委会和社区服务中心,开展面向全体居民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多种服务,切实保障优抚对象、低收入群体、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需求。加强主体培育。建立街道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在各社区重点打造1~2个具有特色社会组织品牌,提高居民知晓率,扩大社会影响力。

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培养社区领袖。成立“南湖街道社区领袖协会”,将辖区内各行各业的热心骨干人物组织起来,共同为辖区发展出谋划策,搭建政府与居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实施民生活动预告及民生实事公告评议制度。2015年辖区内9个社区工作站共办理民生实事456件,其中“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项目”85件;“两代表一委员为民办实事”23件,“驻挂干部为民办实事”50件,“社区民生项目(问题)”38件,“社区服务、文娱活动”260件。发展便民利民服务和志愿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居民购物、餐饮、维修、家政、物流配送等生活服务,培育新型服务业态和服务品牌。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运用连锁经营方式或电子商务模式,到社区设立超市、便利店等便民利民网点。帮助邮政、金融、电信、水电气等公用事业服务单位在社区设点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生活需求。根据社区居民构成,培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同时加强志愿服务管理,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机制。加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建立街道社会组织联盟,综合运用各种媒介、平台,强化辖区社会组织交流。建立社会组织学校,利用街道社区教育分院及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定期举办各类培训。评选辖区优秀社会组织及优秀公益项目并进行展示。开展社会组织公益项目认领计划,引入、企业、媒体、金融行业资源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五)精铸文化:特色化文化支撑精细化治理

文化铸魂,创新社会治理,文化建设不可或缺。通过提炼街道既有文化特点,加强文体设施建设,培育精品文艺团队,联创联建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挖掘南湖文化特质,培育南湖精品文化,推动辖区文化向多元化、地域化、品牌化方向不断发展,有力提升了文化活动品位,惠及了更多辖区百姓,增进了社区融合,凝聚了辖区精神,为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文化支撑。

挖掘南湖历史底蕴。组织编写了《南湖·故事》《南湖·温度》等书,挖掘整理南湖历史积淀,梳理再造南湖改革精神,展现南湖丰厚的文化底蕴,实现历史传承。打造南湖特色文化。开展粤剧粤曲进社区专场、深港澳粤剧粤曲交流、粤曲大赛、粤曲粤剧讲座、公益性文化“超市点单”系列文艺专场等形式,强化发展“粤剧粤曲”传统文艺形式,深入挖掘粤曲粤剧的文化内涵,以传统文化打造城市亮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举办“文明南湖·感恩有你”社会·学校·家庭联建共创文明活动,开展好家风、好读书、好文明、好习惯等10多个主题项目,孵化亲子志愿者联盟;开展社区党群嘉年华活动,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举办“道德讲堂”进社区、读书月等活动,推动文化凝聚与社区融合相互促进。

三、经验与启示

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是一项既具创新性又具挑战性的任务,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需要。深圳市罗湖区南湖街道从高处着眼、细处着手,系统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实践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有益启示。

(一)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建质量,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推进街道社会治理精细化的根本保证。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只有从严治党,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才能得到群众支持、凝聚发展合力。特别是在街道、社区层面,如果党的建设没有抓好,社会治理就会“走样”,后果将不堪设想。南湖街道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将国际先进的ISO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创造性地引入党建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最终以系统工程破解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精细化难题,以党建带共建推动了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转变,以工作力量下沉推进了党员干部作用充分发挥,以绩效考核促成了党建工作增量提质,以密切党群关系为抓手促进了社区融合发展,缔造了极具创新特质的“质量党建”模式,彰显了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和引领推动作用,为推进街道社会治理精细化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全面深化改革,理清主体边界,实现协同共治,是推进街道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动力基础。深化改革的基础和难点是体制改革。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首先要改革完善治理体制,让各方主体各归其位、各担其责、共同治理。针对各类治理主体边界不清、职能交叉、各自为政、推诿扯皮等问题。南湖街道结合实际,通过系列创新性体制机制改革,有效破解了难题,激发了活力,构建了各方力量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深入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奠定了扎实基础。

(三)全面加强法治,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是推进街道社会治理精细化的科学路径。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依法治理是实现精细治理的关键。街道社会治理,必须借助法治力量,运用法治方式,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针对街道工作千头万绪,疲于应付,规范性不强;辖区内罗湖口岸等地综治难度大,涉及分割式产权商铺群体性纠纷矛盾突出,重大不稳定因素较多等问题,南湖街道全面打造“法治南湖”,同时在基层党建、安全生产、城市管理、人口计划生育等领域积极探索加强标准化建设,有效促进了民生服务质量的改进和社会治理绩效的提升。

(四)全面建成小康,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服务,是推进街道社会治理精细化的最终目的。民生大于天,民心重于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最大限度维护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让人民群众满意。南湖街道针对民生欠账问题,结合实际,坚持“亲民、惠民”理念,把“三个必公开”(即必须公开民生项目的内容和受益对象、必须公开民生实事的实施时限及要求、必须公开民生项目的开支)作为民生工作基本准则,把安全生产作为民生服务基础,把市容环境美化作为民生服务重点,不断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全面提升社区公共服务,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创新各种形式,培育多元主体,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居民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广泛赞誉,形成了全民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实现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的最终目的。

此外,社会治理虽不同于公司治理,但是后者的一些先进理念、成熟技术是可以借鉴和转化运用的——实践证明也是可行的。社会治理是社会管理服务方式“微创新”的过程,在“技术-治理”型逻辑的引导下,政府的“精明施政”需要与其他社会主体能动式参与相结合,在理念创新、流程塑造、标准设置、技术手段、工具选择等方面进行持续性改善。因此,推进街道社会治理精细化,应积极吸收转化企业管理的某些先进理念,借鉴南湖街道的经验,建立“考、评、议”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绩效考评机制,同时发挥好制度规程和考核评估的“纠偏”和“促进”功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治理精细化,最大化地提升治理的绩效和水平。

猜你喜欢

南湖民生精细化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南湖之春
南湖的船
在南湖,我画下幸福时光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南湖早春(节选)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开启精细化监督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