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失独养老院”关注一个更需要关爱的群体

2016-10-24

中国民政 2016年17期
关键词:五福福利院独生子女

北京“失独养老院”关注一个更需要关爱的群体

“失独老人”是近些年来逐渐受到社会关注的一个特殊群体。据报道,有些机构做了样本统计: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因此每年产生约7.6万个失独家庭,按此统计,中国的失独家庭至少已超百万。数字令人吃惊,也提示着我们这是一群更需要关爱的群体。

据《北京晨报》报道,北京市首批入住“五福”的10位“失独”老人情况于8月14日公示结束。北京市考虑到“失独”老人多不愿与有子女的老人同住,特将“第五福利院”改造成专门接收“失独”老人或独生子女伤残老人的福利院。首批投入运营的床位不少于50张,目前已完成10位申请入住老人的公示工作。公示通过后,将由北京市社会福利事务管理中心向老人下达入住通知书。按照计划,“五福”作为北京乃至全国首家“失独养老院”本月投入运营。据悉,8月17日上午,清华大学退休教授潘妙良和老伴正式办理入住手续,成为第一对入住北京第五社会福利院的失独老人。新闻一经报道,迅速成为媒体和网民热议话题。舆论普遍对“失独养老院”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希望政府和社会能够发动多方力量,共同关爱“失独老人”。

《中国青年报》称赞“失独养老院”释放了政策善意。

《湖北日报》肯定“失独养老院”是有针对性的专业化养老服务,是公共服务精细化的表现。

《工人日报》指出,首家“失独养老院”的标杆意义。他们认为,从创建到对象的确定,再到如今的首批老人入住,已然跨出一步的靴子才刚刚落地。不过,老人们能否获得宾至如归的对待,能否在老有所养之际体会到老有所乐,首家失独养老院具有难以替代的试验价值。更重要的是,有了良好的开端之后,其他地方则可以效仿和跟进,失独养老院若能在各地生根发芽,则可以尽最大努力来慰藉“遗落”在各个冰冷角落的失独老人。当然,更值得称道之处在于,公共资源实现了更为高效的配置和使用之后,可以同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民生效益和社会效益。

《广州日报》在赞扬的同时补充,失独老人集中养老,精神慰藉更重要。他们认为,如何对待老弱病残等困难群体,是对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基本考量。国家是失独者最大的保障,可通过养老政策上的扶持,让更多的养老院能够为失独老人提供绿色通道,优先入住,解决他们生存的现实问题。此外,更重要的是对失独老人精神上的关爱,这需要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通过“代理儿女”等项目,让他们能够逐渐从悲痛中走出来,重新振作。

在众多赞扬肯定的观点中,也有一些媒体保持着一分冷静和清醒。他们的观点也值得重视和思考。中国青年网就认为,相对于百万失独家庭来说,国内“失独养老院”目前还太少,相对于庞大的养老人群来说,“失独”老人还是一小部分,因此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否能住进“失独养老院”不容乐观。同时,社会还要避免给“失独”老人贴标签,避免造成新的伤害。

“万事开头难”,北京市的“失独养老院”具有标杆意义,这是一个政策信号,它意味着失独家庭的养老保障问题已经被提到议事日程,而且是和养老设施基础建设配套同步进行考虑了。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消息,值得肯定。

猜你喜欢

五福福利院独生子女
最后一个顾客
福利院的孩子
图说
BABY,COME BACK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健康是“五福”的根基
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分析
顾秀莲与北京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共度“六一”
“五福临门”是哪五福
吊唁未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