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培养引导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设计
2016-02-13陈淑娅
陈淑娅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3)
能力培养引导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设计
陈淑娅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3)
高职教育是我国进行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的教育形式十分的单一,而且还存在着师生之间互动较少、对教材太过依赖以及内容的抽象性较高等方面的问题,导致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不能够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变我国高职教育的这一现象,需要对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构成要素、分类、设计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内涵等基本结构进行分析,然后对一些常见于高职教育中的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和总结,最终建立起一个适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能力培养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能力培养;教学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变得越来越多,集体活动常常就代替了单个人之间的单体活动。随着人们交流模式的改变,人们的工作也出现了新的管理机制、新的工作形态和相互迁移性等方面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则导致了我国就业市场较高的不稳定性。这就导致了我国的市场对于就业者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管理和化解矛盾的能力、理解和表达能力和集体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市场对就业者的在接受教育方面的能力也有了一个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市场的需求,高技能工作者的需求量越来越高。所以,在我国的高职教育中,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的教育理念加入到我国高职教育中,并且把能力培养作为热点和重点来对我国的高职教育进行深入的改革,以此来实现我国高职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目标。
一、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
在高职教育理论的探索中,不同的学者以各自所著称的领域为基础,对高职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总结和研究。例如,杨桂娟等人通过对西方的高职教育和我国的高职教育的特点进行总结和结合,提出了一个实践和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基于基础的课程进行项目的开发。张徐翔等人通过对高职教育的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个在专业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对教育对象进行培养的模式。还有一些相关的学者在“抽象思维能力比较低”的高职学生的特点下,提出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自我掌握能力、质疑式教学模式和情境模式等多个教学手段进行结合教学的教学方法。
从上述学者提出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形成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途经正渐渐地发生了一些变化,慢慢地从对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的模式走向了演绎理论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变化表明了我国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科学理论的基础。在我国的高职教育中,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仅只局限在进行知识的教育上,而且还包括了对于专业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在目前的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学者们为了让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符合我国经济市场的需求,都在探索寻求一个适合的教学模式。很多的学者已经关注到了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将来的就业有着重要的帮助,在探索适合的教育模式的时候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同时,很多的高职教师为了学生的发展,已经对于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育方式,让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渐渐地走向了多元化发展的方向。
二、构建能力培养引导下的高职教学模式的原则
1.动态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是我国高职教育在能力培养引导下的构建教育模式的首要原则,这是因为课堂相对来说是静态的,但是学习则是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在高职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来说,学习是一种实践活动,是属于动态范畴的,而不是一个接受的静态过程,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是不断地在社会活动和与他人的交流中进行知识的汲取的过程。高职教育的过程不只是一个简单地进行知识技能学习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动态的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过程。
动态性原则共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个是指思维的变化。传统的高职教育方式在对思维方面的关注上,往往只对思维的连续性、集中性和整体性进行强调,很少对思维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进行关注。在高职教育的传统教学方式中,课堂往往只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时间长短的重要性,而对学生的动态的思维训练不够重视,学习是一个师生之间进行互动的活动,而学生只是单纯地对知识进行记忆,不去进行思考和向老师进行反馈,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个静态的状态,这种状态不能够把学生的动态性进行充分的发挥。动态性的第二个含义是指表面上的学生的身体的运动。在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中,学生被要求不准在课堂上乱动,不能对课堂以外的事情进行关注,只能够关注教师的动作。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要求,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但是这种要求不但不能够帮助学生集中学习的注意力,而且还不能帮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学习。只有动态的课堂才能帮助学生用全身的感官去体验课堂的美好,让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够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技能获取的能力。
2.交往性原则
高职教育中的交往性原则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提出来的,在交往性原则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界限不再那么清晰,学生不只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者,教师也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师生之间的交互将会变得多样化。在交互性原则中,学习只是师生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形式。在这个交流中,学生和教师之间不断地进行信息的交流,这种信息的交流是双向性的,是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知识接受和反馈的活动。所以,在进行高职教学模式的建设中,需要坚持遵循交往性原则。在交往性原则指导下的高职教育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作为课堂中心的教学模式,渐渐地变为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把学生当做高职教育的主体,这样能够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多层次、多元化和全面的互动交流,能够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
3.体验性原则
体验性原则是为了引导高职学校学生把情感的体验当做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能力。把学生当做有道德标准、有价值判断和有情感的人是体验性原则的前提,所以体验性就是学生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体验。
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遵循体验性原则,就是通过学生自己参与实践和亲身经历来对学生内心的感悟进行引发,通过在实践和经历中带动学生的技能、能力和思维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解决学生在实践和职业上的问题。和把传递和记忆知识作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同,体验性原则引导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不断地走向生命和精神的共同成长。
三、能力培养引导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设计
1.加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高职教育在确定自身的教育理论之后,需要从市场的现状和所需求的人才的类型两方面的分析入手,构建一个能力培养引导下的科学合理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实行实践和教育理论共同发展的教育模式。实践和理论共同作用的教育模式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能力,同时对学生在创新和实际分析的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加强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中的高职课程教育的目标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的能力,这个核心的特点把高职课堂的课程内容分成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分类是根据课程在目标培养上的不同来划分的。这种划分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在高职课程结束后有一个宽广的择业范围,从而提高学生自身在市场经济下的竞争能力,同时还对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严格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增加筹码,培养学生的各种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加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加强高职师资建设
建设一个在能力培养引导下的高职教育模式最重要的事,就是培养一个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只有教师团队的教学素质和教育思维有了改变,才能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改变。要想加强高职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要转变高职院校教师的教育理论,把高职教师的传统教学思想转变成新的教育思想理论,把教师只注重基础知识理论的教育转变到重视学生的专业技术和能力的方向上来。其次,要加强高职教师的培训,增加高职教师的知识储备、知识面和专业技术等方面的能力。只有教师有了一个宽广的知识面,才能提高自己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才能更好更快地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最后,要加强高职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两方面的能力。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帮助高职教师进行相应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只有教师对自己所教专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进行教育模式改变的时候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3.以课程体系为核心,加强配套建设
高职教育进行教育的重要保证就是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相应的培训,而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训,就需要配套的教育场所和教育设备的建设。高职院校为了保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要进行学校教育器材、场所和专业教室的建设,这样才能保障能力引导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顺利进行。高职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能够保障学生顺利地完成实习工作;教学器材的建设能够帮助课堂变得更加具有灵活性,提高课堂的效果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能力培养引导下的教育模式的教育有一定的基础保障。
高职教育在我国的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模式传统化,并且改革的成效比较低下。为了帮助高职教育能够更好地培样符合我国市场经济的需要,必须在能力培样的基础上进行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能力。
[1]叶鉴铭,梁宁森,周小海等.“校企共同体”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新探索[J].职教论坛,2010(25):37-41.
[2]王育桥,何玉兰.高职教育课程整合的策略及效果评价[J].继续教育研究,2012(2):147-149.
[3]吕和荣.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改革思考[J].成人教育,2011(10):42-43.
[4]麦齐好.高职生社会能力培养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15):91-92.
[5]曾良骥.高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9(7):58-60.
G718.5
A
1673-0046(2016)10-01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