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
2016-02-13子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的涂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L1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子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的涂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L1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肖巍,卞美璐,马莉,等
妇产科学
子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的涂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L1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肖巍,卞美璐,马莉,等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L1蛋白在官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涂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9月—2008年9月间,在中日友好医院就诊的官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且其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榆测HPV DNA结果均为阳性,同时有组织病理学诊断的患者共274例。其中,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ASCUS 105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19例、不除外高度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9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6例、官颈鳞癌5例;组织病理学检查(作为金标准)诊断为炎症9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 85例、CINⅡ 55例、CIN 32Ⅲ例、官颈鳞癌6例。对此274例患者的官颈涂片,采用伞反应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HPV L1蛋白的榆测,分析其对官颈病变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274例患者中,组织病理学检杏诊断为炎症的组织中HPV L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9.8%(67/96),CINⅠ为83.5%(71/85),CINⅡ为41.8%(23/55),CINⅢ为3.1%(1/32),宫颈鳞癌为0(0/6),除CIN Ⅲ与官颈鳞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不同病变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学检查诊断为LSIL的细胞中HPV L1蛋白阳件表达率(75.6%,90/119)最高,其次为ASCUS细胞(63.8%,67/105)和HSIL+宫颈鳞癌细胞(9.8%,4/41),3者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1例未经治疗的ASCUS、LSIL患者中,55例HPV L1蛋白阳性表达者中无一例疾病进展,16例HPV L1蛋白阴性表达者疾病进展的发生率为19%(3/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PV L1蛋白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涂片中的表达情况可以帮助了解宫颈的病变程度,预测宫颈病变的发展趋势,尤其对细胞学检查诊断为ASCUS和LSIL的患者可协助指导临床处理。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官颈肿瘤;癌基因蛋白质类;病毒性;衣壳蛋白质类;阴道涂片
来源出版物: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9, 44(12): 887-891
入选年份:2014
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带菌状况的检测及带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时春艳,曲首辉,杨磊,等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带菌状况的检测方法及带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2月—2009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进行B族链球菌检测的孕妇617例,平均年龄为30.1岁,其中高龄孕妇(≥35岁)80例;经产妇41例,初产妇576例;对617例孕妇于孕35~37周取阴道下1/3分泌物及肛周分泌物,应用细菌培养及实时PCR两种方法进行B族链球菌检测,并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1)B族链球菌阳性检出率:B族链球菌培养阳性21例(3.4%,21/617),实时PCR检测阳性57例(9.2%,57/617)。21例B族链球菌培养阳性孕妇,实时PCR检测均为阳性;36例实时PCR检测B族链球菌阳性、而细菌培养阴性孕妇在进行扩增测序后证实,34例为B族链球菌阳性,2例阴性。2)实时PCR检测B族链球菌的诊断价值:实时PCR检测B族链球菌的敏感度为100%(55/55),特异度为99.6%(560/562)。3)B族链球菌阳性的相关因素:B族链球菌阳性孕妇平均年龄为(30.4±3.6)岁,阴性孕妇平均年龄为(30.9±3.5)岁,两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产妇B族链球菌阳性率为7.3%(3/41),初产妇阳性率为9.4%(54/57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孕妇(≥35岁)B族链球菌阳性率高于年龄<35岁孕妇的阳性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3次孕妇的B族链球菌阳性率与流产<3次孕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4)分娩方式:B族链球菌阳性孕妇的剖宫产率为54.4%(31/57),阴性孕妇的剖宫产率为44.6%(250/56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产时情况:B族链球菌阳性孕妇的胎膜早破发生率为33.3%(19/57),阴性孕妇的胎膜早破发生率为25.0%(140/56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族链球菌阳性孕妇的宫内感染发生率为15.8%(9/57),显著高于阴性孕妇宫内感染发生率[6.6%(37/5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族链球菌阳性孕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和胎儿窘迫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阴性孕妇(P<0.05),而早产发生率、羊水污染发生率在B族链球菌阳性与阴性孕妇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新生儿感染率:B族链球菌阳性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中,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为29.8%(17/57);阴性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中,新生儿感染率为13.2%(77/5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族链球菌带菌孕妇的新生儿中,有1例发生了严重早发感染,经及时处理,结局良好。结论: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携带明显增加宫内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对妊娠结局造成不良影响。实时PCR检测B族链球菌感染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望成为妊娠晚期孕妇常规检测B族链球菌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妊娠并发症;感染性;链球菌感染;链球菌;无乳;妊娠末期;妊娠结局;聚合酶链反应
来源出版物: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0, 45(1): 12-16
入选年份:2014
新型口服避孕药屈螺酮炔雌醇片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观察
范光升,卞美璐,程利南,等
摘要:目的:观察屈螺酮炔雌醇片(商品名:优思明)用于健康育龄期妇女的避孕效果、出血模式、副作用及避孕以外的其他作用。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768例要求避孕的健康育龄期妇女,以3︰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屈螺酮组(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573例)和去氧孕烯组(服用去氧孕烯-炔雌醇,195例),均服药13个周期,在服药后的第4、7、10和13个周期进行随访,观察身高、体重、月经情况等。在服药前和服药后第7、13个周期完成月经不适问卷(MDQ)。结果:屈螺酮组的方法失败率(PEARL指数)为0.208/百妇女年,优于去氧孕烯组的0.601/百妇女年。两组受试者的出血模式相似,发生出血和(或)点滴出血、仅有点滴出血的天数、次数及每次出血最长时间在各个参考时相基本相似。第7个周期与服药前比较,两组受试者用药后在经期水潴留和食欲增加方面的MDQ量表评分变化、月经间期水潴留和身心健康感方面的MDQ量表评分变化,屈螺酮组(分别为-0.297、-0.057、0.033、0.150分)较去氧孕烯组(分别为-0.108、0.023、0.231、-0.023分)改善明显,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皮肤异常方面,第13个周期月经前期时,屈螺酮组的改善率(18.0%,89/494)较去氧孕烯组(11.3%,19/168)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房疼痛或触痛方面,在第7个周期经期时,屈螺酮组改善率(12.6%,62/494)较去氧孕烯组(5.4%,9/168)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螺酮组妇女的体重呈下降趋势,去氧孕烯组反之;在第13个周期随访时,两组体重的变化(与服药前比较)分别为-0.28、0.57 k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屈螺酮炔雌醇片和去氧孕烯。炔雌醇均具有良好的避孕效果,出血模式相似,而在体重变化、经前期症状改善等方面,屈螺酮炔雌醇片优于去氧孕烯。炔雌醇。
关键词:避孕药,口服,复合;雄甾烯类;脱氧孕烯;随机对照试验
来源出版物: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9, 44(1): 38-44
入选年份:2014
腹腔镜术后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对Ⅰ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生育能力的影响
关菁,沈浣,刘亚南,等
摘要:目的:探讨Ⅰ期子官内膜异佗症(内异症)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辅助治疗对生育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6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经腹腔镜证实为Ⅰ期内异症(即微小病变内异症)并排除其他不孕因素的不孕患者102例,经宫腔镜检查及腹腔镜盆腔内异症病灶电凝术后,根据患者意愿分为GnRH-a组60例和财照组42例,GnRH-a组于腹腔镜术后肌内注射GnRH-a 1~2次,每次3.6 mg;对照组不采用GnRH-a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及生育能力(定义为每月每100例中妊娠的例数,以百分率表示)。结果:GnRH-a组的总临床妊娠率为78%(47/60),高于对照组[55%(2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6,P=0.012);GnRH-a组的流产率为19%(9/47),对照组为13%(3/23),两组间比较,差异尤统计学意义(χ2=0.089,P=0.465)。GnRH-a组及对照组术后月生育能力分别为6.17%和3.26%,两组间相对危险度(RR)比值为1.9(95%CI:1.1~3.0)。结论:Ⅰ期内异症患者经腹腔镜治疗后应用小剂量GnRH-a可提高术后妊娠率及生育能力。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不育,女(雌)性;腹腔镜检查;促性腺素释放激素;生育力
来源出版物: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0, 45(4): 264-268
入选年份:2014
孕期及产后妇女发生尿失禁的影响因素
王小榕,石俊霞,翟桂荣,等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孕产妇发生尿失禁的影响和阴道分娩后发生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行产前检查并于分娩后6~8周复查的孕产妇788例。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组212例、阴道顺产组534例、产钳助产组42例,将阴道顺产组和产钳助产组孕产妇合计后统计尿失禁发生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各组孕产妇分娩方式及其与分娩有关的产科因素对产后SUI发生的影响。并使用盆底肌电图检测各组孕产妇盆底肌强度,了解产后SUI发生与盆底肌肉强度的关系。结果:1)尿失禁发生率:孕期尿失禁总的发生率为15.4%(121/788),其中阴道顺产组为15.9%(85/534),产钳助产组为11.9%(5/42),剖宫产组为14.6%(31/21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8周SUI总的发生率为17.1%(135/788),其中阴道顺产组为19.1%(102/534),产钳助产组为26.2%(11/42),剖宫产组为10.4%(22/212)。阴道顺产组产后SUI发生率明显低于产钳助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组产后SUI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顺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不同产科因素对产后SUI的影响:阴道顺产组和产钳助产组孕产妇共发生尿失禁113例,未发生尿失禁463例,将尿失禁发生与否两类孕产妇的一般情况和产科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了解其对产后SUI的影响。结果显示,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孕期发生尿失禁是产后SUI的主要影响因素。剖宫产术可使产后SUI发病率降低(P<0.01),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增加、孕期发生尿失禁可使产后SUI的发生风险加大。对阴道分娩组和产钳助产组孕产妇分析发现,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增加、产钳助产、孕期发生尿失禁与产后SUI发病率升高有关(P均<0.01);而与分娩镇痛、产程时间、会阴侧切、产后哺乳、产后出血量、分娩孕周、引产与否、孕前体质量等无明显相关(P均>0.05)。3)盆底肌电图检测结果:剖宫产组孕产妇盆底肌活力值为(19.7±9.9)μv,做功值为(84.5±37.2)μv,峰值为(25.5±12.5)μv,均高于阴道顺产组和产钳助产组[两组均值为:活力值(14.8± 8.4)μv、做功值(78.8±28.2)μv、峰值(19.7±11.8)μv]。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阴道顺产组和产钳助产组中尿失禁孕产妇盆底肌放松值[均值为(1.7±1.8)μv]较非尿失禁孕产妇[均值为(3.0±3.9)μv]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失禁孕产妇放松值与活力值(r/a)比值为0.2±0.2,非尿失禁孕产妇r/a比值为0.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顺产组和产钳助产组孕产妇r/a比值为0.2±3.5,虽高于剖宫产组(0.2±0.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钳助产及阴道顺产产妇的产后SUI发生率高于剖宫产。孕期发生尿失禁、产钳助产、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增加是产后SUI发生的高危因素。
关键词:产褥期疾病;尿失禁,压力性;接生,产科;危险因素
来源出版物: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0, 45(2): 104-108
入选年份:2014
人附睾分泌蛋白4联合CA125在卵巢恶性肿瘤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刘亚南,叶雪,程洪艳,等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联合CA125水平检测在卵巢恶性肿瘤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内异症组)46例、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组)36例、卵巢非内膜异位良性肿瘤(良性肿瘤组)60例和健康妇女(对照组)50例血清中HE4 和CA125水平,结果以中位数表示。血清HFA和CA125正常值分别为0~150 pmol/L和0~35 kU/L,单独或联合检测时,其中任一指标高于正常上限即定为阳性。通过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反映诊断的准确性;以Mann-Whitney U检验及相关性分析探讨两项指标单独或联合检测用于诊断卵巢内异症囊肿的价值。结果:1)HE4水平:内异症、对照、良性肿瘤组妇女血清HE4水平分别为52.4、51.0、50.0 pmoL/L,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患者HE4水平为507.5 pmol/L,与其他3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CA125水平:卵巢癌、内异症、良性肿瘤及对照组妇女血清CA125水平分别为743.0、84.9、15.4、11.5 kU/L,卵巢癌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项榆测结果:卵巢癌组以内异症组为参照时,HE4和CA125笛单项检测的AUC分别0.933和0.821,其特异度为95%时的敏感度分别为79.6%和49.0%;内异症组以对照组为参照时的AUC为0.453;以良性肿瘤组为参照时的AUC为0.496。4)联合检测结果:卵巢癌组以内异症组为参照时,HE4联合CA125检测的AUC为0.936,其特异度为95%时的敏感度为81.0%。结论:HE4水平可作为卵巢内异症囊肿的鉴别诊断依据之一,HE4联合CA125水平检测能有效鉴别卵巢内异症囊肿和卵巢恶性肿瘤。关键词:卵巢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附睾分泌蛋白质类;CA125抗原;肿瘤标记,生物学
来源出版物: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0, 45(5): 363-366
入选年份:2014
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杨武威,祝宝让,李静,等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常见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选择适应证、减少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消融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71例(共231个肌瘤)的临床资料,分类总结治疗后近期的常见并发症,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常见并发症有:下腹疼痛71.9%(123/171)、阴道血性分泌物17.5%(30/171)、骶尾部和(或)臀部疼痛8.2%(14/171)、治疗区域皮肤水疱7.6%(13/171)、下肢疼痛4.7%(8/171)、血尿2.9%(5/171)、发热1.8%(3/171)等,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多重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下腹疼痛的影响因素有:肌瘤体积、治疗时间、平均功率(P<0.05);骶尾部和(或)臀部疼痛的影响因素有:肌瘤的位置[子宫后壁肌瘤治疗后,骶尾部和(或)臀部疼痛发生率高于肌瘤位于其他位置者,P<0.05];阴道血性分泌物的影响因素有:治疗时间、肌瘤类型(黏膜下>肌壁间>浆膜下,P<0.05);治疗区域皮肤水疱的影响因素有:治疗时间(P<0.05);下肢疼痛、血尿、发热的各影响因素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下腹疼痛,治疗功率和治疗时间可能是影响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子宫肿瘤;平滑肌瘤;超声疗法;导管消融术;治疗结果
来源出版物: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0, 45(12): 913-916
入选年份:2014
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陈文直,唐良萏,杨武威,等
摘要:目的:验证超声消融技术用于子宫肌瘤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研究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解放军第三〇七医院就诊的99例子宫肌瘤患者(117个肌瘤,肌瘤直径≤10 cm)进行超声消融治疗。仪器为重庆海扶(HIFU)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JC型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治疗在镇静、镇痛下进行,实时超声声像图引导超声消融治疗全过程。治疗后随访期为6个月。治疗后1个月内,行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评价靶肌瘤体积消融率。治疗后3、6个月时,行增强MRI检查,评价靶肌瘤体积缩小率及靶肌瘤体积缩小超过50%的肌瘤占所有肌瘤的百分比。根据子宫肌瘤症状量表(UFS)评价有症状患者的症状评分改善10分者所占比例。依照国际介入放射治疗学会(SIR)标准评价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1)有效性:治疗后1个月内,靶肌瘤体积消融率平均为(76±24)%;3、6个月时,靶肌瘤平均体积分别缩小了(45±21)%和(59±2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靶肌瘤体积缩小≥50%共99个肌瘤,占84.6%(99/117);UFS症状评分改善10分者占92%(66/72)。2)安全性:全部患者治疗后2 h均可以正常活动。SIR标准中重要不良反应(SIR C~D级:延长住院时间,需要重要治疗,护理等级增加)及严重不良反应(SIR E~F级:永久性后遗症或死亡)的发生率均为0;一般不良反应(SIR A~B级:观察或简单治疗,无不良后果)的发生率为35%(35/99),SIR B级不良反应包括2例声通道皮肤浅Ⅱ度烧伤和2例发热,需要对症治疗及换药处理。其余包括臀部和(或)下肢酸胀痛、阴道分泌异常、排尿困难或疼痛等,均无需治疗,为SIR A级。结论:超声消融技术用于治疗子宫肌瘤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单独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
关键词:子宫肿瘤;平滑肌瘤;超声疗法;导管消融术;磁共振成像;可重复性,结果
来源出版物: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0, 45(12): 909-912
入选年份:2014
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终止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疗效与安全性
陈正云,张信关,许泓,等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终止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10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术中采用B超或腹腔镜监护的33例采用宫腔镜治疗的CSP病例资料,观察分析孕龄、术前血β-hCG水平、子宫峡部肌层厚度、病灶形态、手术成功率、治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SP包块消失时间、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结果:33例患者中位孕龄为54 d(37~140 d),术前中位血β-hCG为15000 U/L(3.3~151747 U/L),子宫峡部肌层厚度平均为3.3 mm。33例中29例术前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宫腔镜下见91%(30/33)的患者子宫峡部凹陷呈腔隙状,所有病例妊娠物均突向宫腔或峡部腔隙内,采用宫腔镜电切割环联合刮宫清除妊娠物。平均手术时间为(34±10)min,手术成功率、治愈率均为94%(31/33),其中1例术后追加单次甲氨蝶呤(MTX)治疗。血β-hCG术后平均(22±10)d恢复正常,子宫峡部包块平均(21±12)d消失。并发症发生率为9%(3/33),其中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例大出血并行子宫切除术,无子宫穿孔发生。出血量≤100 mL者31例。术后4例再次妊娠,其中1例足月妊娠,3例人工流产各1次,无CSP复发。结论:宫腔镜联合UAE终止CSP安全、有效。
关键词:剖宫产术;妊娠,异位;宫腔镜检查;栓塞,治疗性
来源出版物: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1, 46(8): 591-594
入选年份:2014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的比较
李孟慧,冷金花,史精华,等
摘要:目的:比较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学特点、术后肌瘤残留、复发情况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同期行腹腔镜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4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腹腔镜313例、开腹148例,比较其一般情况、围手术期特点、术后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结果:开腹患者剔除最大肌瘤直径(7.6±3.0)cm、剔除肌瘤数目(5.6±5.5)个、剔除肌瘤重量(308 ±364)g均高于腹腔镜患者[分别为(6.8±2.0)cm、(2.4±2.1)个、(140±109)g],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腹腔镜患者相比,开腹患者的手术时间长[分别为(74 ±35)、(89±32)min]、术中失血量增多[分别为(149±252)、(239±251)mL]、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程度增大[分别为(15±12)、(22±14)g/L]、术后住院时间增加[分别为(4.4±1.3)、(6.4±1.6)d],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然而,腹腔镜与开腹患者术后残留率(分别为2.6%、1.4%)、复发率(分别为11.1%、12.3%)、术后妊娠率(分别为49.2%、9/1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数目是影响复发的主要因素(OR=2.805,95%CI为1.192~6.601,P=0.0180)。所有术后妊娠患者均未发生妊娠中子宫破裂。结论: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有生育要求或要求保留子宫患者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大部分的子宫肌瘤手术可以通过腹腔镜完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后残留率高于开腹术式,但术后短期复发率相近。多发肌瘤是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肌瘤数目≥4个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率增加。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率相当。
关键词:子宫肿瘤;平滑肌瘤;腹腔镜检查;肿瘤,残余;肿瘤复发,局部;妊娠结局
来源出版物: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1, 46(9): 669-673
入选年份:2014
早发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生化特点及围产结局分析
周兰,漆洪波,罗欣
摘要:目的:探讨早发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特点及围产结局。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2006年6月至2012年5月住院分娩的单胎无其他合并症且资料完整的305例IC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ICP发病的孕周不同,分为早发型ICP组(妊娠<28周,48例)和晚发型ICP组(妊娠≥28周,257例;其中发病孕周为妊娠28~31周+6者60例、妊娠≥32周者197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水平变化以及围产结局。结果:1)早发型ICP组患者血清TBA和TBIL水平分别为(41±9)和(32±9)μmol/L,显著高于晚发型ICP组患者的(32±6)和(22±9)μmoL/L,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型ICP组中,妊娠28~31周+6ICP患者血清TBA水平为(37±6)μmol/L,高于妊娠≥32周ICP患者的(31±7)μ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妊娠28~31周ICP患者血清TBIL水平[(24±9)μmo]/L]与妊娠≥32周ICP患者[(22±6)μmo]/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早发型ICP组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159±50)和(151±49)U/L,晚发型ICP组患者分别为(145±52)和(138±44)U/L,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型ICP组中,妊娠28~31周+6ICP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与妊娠≥32周ICP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早发型ICP组患者羊水粪染、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8.8%(9/48)、22.9%(11/48)和14.6%(7/48),均高于晚发型ICP组的7.4%(19/257)、8.9%(23/257)和5.4%(14/257),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型ICP组中,妊娠28~3l周+6ICP患者羊水粪染、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8.3%(5/60)、10.0%(6/60)和6.7%(4/60),妊娠≥32周ICP患者分别为7.1%(14/197)、8.6%(17/197)和5.1%(10/197),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ICP组死胎发生率为4.2%(2/48),晚发型ICP组为1.2%(3/257);晚发型ICP组中,妊娠28~31周+6ICP患者为1.7%(1/60),妊娠≥32周ICP患者为1.0%(2/197),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早发型ICP组早产率[33.3%(16/48)]、重度ICP发生率[41.7%(20/48)]和剖宫产率[91.7%(44/48)]均高于晚发型ICP 组[分别为15.6%(40/257)、25.3%(65/257)和78.6%(202/257)],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晚发型ICP组中,妊娠28~31周+6ICP患者的早产率、重度ICP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分别与妊娠≥32周ICP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ICP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和分娩孕周分别为(3113±443)g和(36.3±2.6)周,晚发型ICP组分别为(3513±450)g和(37.7±1.6)周,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生长受限(FGR)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ICP患者病情较重,血清TBA及TBIL水平显著升高,早产、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较高,围产结局不良。
关键词:妊娠并发症;胆汁淤积,肝内;胎儿窘迫;死胎;妊娠结局
来源出版物: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3, 48(1): 20-24
入选年份: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