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综合
2016-02-13注塑制品的翘曲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注塑制品的翘曲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高月华,王希诚
化学工程综合
注塑制品的翘曲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高月华,王希诚
注塑制品的翘曲变形是一种严重的缺陷,该文提出一个最小化制品翘曲变形的近似优化方法。该方法用Moldflow软件进行制品的翘曲变形分析,借助于Kriging模型建立翘曲与优化参量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利用所建立的近似函数进行优化设计。以手机壳制品为例,用模具温度、熔体温度、注射时间和保压压力做设计变量,对制品进行了翘曲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制品的翘曲变形,最后对优化结果及影响因素做了较详尽的分析。
翘曲变形;优化设计;Kriging模型
来源出版物:化工学报, 2007, 58(6): 1575-1580
入选年份:2012
多孔扇形分布端面机械密封性能的数值分析
赵中,彭旭东,盛颂恩,等
摘要:与普通机械密封相比,微孔端面机械密封的端面摩擦因数、生热量下降而耐磨和扰压性能提高。该文通过建立激光加工微孔端面液体润滑机械密封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微孔沿圆周和半径方向呈间断扇形分布时的密封性能。采用有限元法求解雷诺方程获得不同扇形区和微孔结构尺寸参数条件下的端面液膜压力分布,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液膜刚度、开启力、泄漏量、摩擦扭矩、刚漏比和开漏比等密封性能参数,并进一步分析了各密封性能参数随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径向开孔长度比和周向开孔长度比的优化值均为0.6,微孔面积密度在0.2~0.3范围取值,深径比在0.010~0.015范围取值时,密封综合性能最优。
关键词:多孔端面;激光加工;机械密封;有限元法
来源出版物:化工学报, 2009, 60(4): 965-971
入选年份:2013
机械密封摩擦副端面接触分形模型
摘要:依据分形理论,研究了机械密封摩擦副端面间的真实接触状况,建立了机械密封摩擦副端面接触分形模型。得到了机械密封摩擦副端面微接触点的面积分布、临界弹性变形微接触面积、临界塑性变形微接触面积、量纲1真实接触面积的数学表达式。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得到了GY70型机械密封摩擦副端面间的量纲1真实接触面积与端面比载荷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真实接触面积随着密封端面比载荷的增加而近似呈线性增加;在相同比载荷下,真实接触面积随着特征尺度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但当D达到1.67以后,随着D的增大而减小。机械密封摩擦副端面接触分形模型的建立,为研究机械密封摩擦副端面间的摩擦磨损性能和密封性能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机械密封;端面;分形模型;接触面积;比载荷
来源出版物:化工学报, 2009, 60(10): 2543-2548
入选年份:2014
电厂烟气氨法脱碳技术研究进展
刘芳,王淑娟,陈昌和,等
摘要:随着“后京都时代”的到来,电厂烟气氨法脱碳技术成为近年来新兴的CO2减排方法研究热点之一。该文对国内外有关氨法脱碳的机理、主要工艺和参数等的相关研究给予了详细的总结与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和技术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现有试验及系统模拟结果表明,氨法脱碳技术可实现90%以上的CO2脱除效率,氨水溶液具有1.0 kg CO2/kg NH3以上的吸收能力;其中,CO2脱除效率、吸收能力及速率等参数主要受氨水浓度、吸收反应温度、吸收剂再生条件等因素影响。经济性研究显示,氨法联合脱除技术有望将CO2捕获带来的电价增长控制在20%以内。
关键词:电厂;烟气;二氧化碳脱除;氨吸收法
来源出版物:化工学报, 2009, 60(2): 269-278
入选年份:2014
甲醇制烯烃过程研究进展
朱杰,崔宇,陈元君,等
摘要:乙烯和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烯烃生产技术严重依赖石油,在石油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烯烃的需求量却一直快速增长,尤其是丙烯。因此,以煤或天然气为原料制备甲醇进而生产乙烯和丙烯的替代路线,逐渐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重视。近年来,甲醇制烯烃技术在基础研究和工业放大方面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本文综述了甲醇制烯烃常用催化剂ZSM-5和SAPO分子筛的改性及催化性能研究;对甲醇制烯烃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总结,讨论了碳池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甲醇制烯烃和甲醇制丙烯的工艺开发和工业放大进展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甲醇制烯烃;甲醇制丙烯;工业化
来源出版物:化工学报, 2010, 61(7): 1674-1684
入选年份:2014
蔗渣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与再生
王犇,曹妍,黄科林,等
摘要:以蔗渣纤维素为原料,在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Amim]Cl)离子液体中,制备出蔗渣纤维素再生膜。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了蔗渣纤维素的溶解过程,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热重及力学性能等分析测试手段,对蔗渣纤维素及再生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未经活化的蔗渣纤维素可快速、直接溶解在离子液体中,再生前后蔗渣纤维素发生了从纤维素Ⅰ到纤维素Ⅱ的晶型转变,蔗渣纤维素再生膜具有致密的结构,热力学稳定性达到292℃,拉伸强度高达144 MPa。
关键词:离子液体;蔗渣纤维素;溶解;再生
来源出版物:化工学报, 2010, 61(6): 1592-1598
入选年份:2014
CO2捕集的吸收溶解度计算和过程模拟
郑碏,董立户,陈健,等
摘要:为了降低CO2吸收法捕集技术的能耗和成本,以目前常用的单乙醇胺(MEA)溶液吸收CO2为例,采用电解质非随机双流体热力学模型(E-NRTL),对溶液中的CO2气体溶解度进行计算,计算过程包含了化学反应平衡和汽液平衡,计算结果和文献数据相吻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CO2吸收过程模拟程序和包括解吸能耗、气体压缩能耗以及液体输送能耗的过程总体能耗的计算方法,继而通过过程模拟分析了吸收塔和解吸塔压力、溶液浓度和流量等因素对吸收捕集过程的总体能耗的影响,获取了最优的工艺条件,为以后新CO2吸收捕集过程提供能耗分析方法基础。
关键词:CO2捕集;气体溶解度;过程模拟;工艺优化
来源出版物:化工学报, 2010, 61(7): 1740-1746
入选年份:2014
雁型槽干式气体端面密封性能的数值分析
彭旭东,黄莉,白少先,等
摘要:为了改善普通螺旋槽干式气体端面密封(S-DGS)的密封性能,引入了一种介于普通S-DGS和带环形槽S-DGS(AS-DGS)两者之间的型槽轮廓类似飞行大雁的雁型槽DGS,即GS-DGS。基于气体润滑理论,建立了GS-DGS的数学分析模型,定义了GS-DGS的主要几何结构参数,采用有限元方法求解Reynolds方程,获得了端面气膜压力分布,分析了这些几何参数对端面开启力、泄漏率、气膜刚度、刚漏比等密封性能参数的影响规律,并根据确保GS-DGS具有较大轴向气膜刚度的同时泄漏率较低的原则,对几何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当槽台宽比δ=0.8~1.2,径向开槽宽度比φ=0.4~0.8,雁颈长比ε=0.25~0.35,雁颈宽比ζ=0.2~0.4,槽深比H=2.5~4.0,槽数Ng=10~18且螺旋角α=10°~18°时,GS-DGS具有最佳工作性能。
关键词:雁型槽表面;气体密封;几何结构优化;密封性能
来源出版物:化工学报, 2010, 61(12): 3193-3199
入选年份:2014
回转窑热工状况影响参数的数值模拟
陈文仲,王春华,田远航,等
摘要:以某炭素厂φ2.3 m×55 m的回转窑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流体模拟软件Fluent和Matlab分别对回转窑内气体空间和物料料层内的传热过程进行了模拟,预测了回转窑参数如二、三次供风量和位置、翻料装置、物料填充率、窑转速等对窑内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布置二、三次风供风量和位置、设定翻料装置的尺寸和个数能够有效提高窑内温度,进而提高煅后焦质量;合理增加物料填充率和提高窑转速既能够提高回转窑产能,又能够保证煅后焦质量。
关键词:炭素回转窑;数值模拟;回转窑参数;温度场
来源出版物:化工学报, 2011, 62(1): 47-52
入选年份:2014
水质参数与板式换热器结垢的关联
徐志明,郭进生,黄兴,等
摘要:采用在线监测和手工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突出研究了天然循环冷却水(松花江水)中铁离子、细菌总数、pH值、溶解氧、浊度、电导率等水质参数与板式换热器内冷却水污垢热阻的关系。结果表明:板式换热器冷却水污垢热阻值比TEMA标准值小,且不存在诱导期;pH值和溶解氧影响铁腐蚀速率和细菌总数的变化,而浊度和电导率的变化又受细菌总数的影响;它们在运行初始阶段对结垢特性影响较大,而后进入平缓期。混合污垢间存在协同效应,减小溶解氧和细菌总数的含量可以起到抑制结垢的目的。
关键词:水质参数;板式换热器;污垢热阻
来源出版物:化工学报, 2011, 62(2): 344-347
入选年份:2014
碱金属对煤热解和气化反应速率的影响
熊杰,周志杰,许慎启,等
摘要:通过对原煤、酸洗原煤、负载碱金属的酸洗原煤在800~1050℃热解制得焦样,用X射线衍射技术考察了碱金属对煤焦微晶结构的影响,在加压热天平(PTGA)上考察了煤样的热解过程,以及焦样的二氧化碳气化活性。结果表明:碱金属对煤的热解和气化阶段都有影响。在热解阶段,碱金属的存在抑制了煤焦的石墨化进程,降低了热解反应活化能,促进了热解反应的进行;在气化阶段,作为催化剂的碱金属,降低了气化反应活化能,延长了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修正的随机孔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煤焦-CO2的气化反应过程。
关键词:碱金属;煤热解;煤气化;反应速率
来源出版物:化工学报, 2011, 62(1): 192-198
入选年份:2014
内置转子套管式换热器强化传热实验
张震,丁玉梅,阎华,等
摘要:概述了转子组合式强化传热装置的强化传热和自清洁原理,通过实验研究了内置螺旋叶片转子及叶片间断型转子换热管的传热和阻力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Re条件下,内置螺旋叶片转子换热管管内的Nusselt数高于内置叶片间断型转子换热管,阻力系数低于内置叶片间断型转子换热管,同时PEC值明显高于叶片间断型转子的PEC值,说明内置螺旋叶片转子换热管的综合性能优于叶片间断型转子。
关键词:转子组合式;强化传热;螺旋叶片;叶片间断型;综合性能
来源出版物:化工学报, 2012, 63(3): 728-732
入选年份:2014
微悬浮法制备有机颜料微胶囊中的粒径调控
戚栋明,陈智杰,赵晓丽,等
摘要:为调控有机颜料微胶囊的粒径及其分布,在分析微悬浮聚合过程粒径变化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微悬浮聚合工艺(均质化剪切速率、搅拌速率)和配方(有机颜料、分散剂含量)对颜料微胶囊粒径的影响。发现当搅拌速率为250 r·min-1时,单体液滴的融合和乳胶粒的粘并现象均较少,聚合体系可较稳定地保持均质化单体液滴的尺寸。分散剂磷酸三钙TCP用量对体系稳定性影响明显,但其粒径调控能力有限。均质化强度对微胶囊粒径影响明显,具有较好的调控能力,而颜料含量对微胶囊粒径的影响较少。因而通过聚合工艺和配方的综合调节,可制得一系列颜料含量高、粒径分布窄、粒径可调范围较大的石榴状有机颜料微胶囊。
关键词:颜料微胶囊;微悬浮聚合;粒径调控
来源出版物:化工学报, 2013, 64(3): 1118-1123
入选年份:2014
几种胺类固化剂对环氧树脂固化行为及固化物性能的影响
谭家顶,程珏,郭晶,等
摘要:固化剂结构对环氧树脂的固化行为和固化物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了聚醚胺(D-230)、异佛尔酮二胺(IPDA)和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DMDC)3种胺类固化剂与实验室自制的低翻度环氧树脂A进行固化反应。通过薪度分析、红外(FTIR)光谱分析、DSC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环氧树脂与固化剂反应程度随固化时间和固化温度的变化规律,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研究了固化温度对固化物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树脂/固化剂体系的固化反应活化能分别为59.6、50.9、54.9 kJ·mol-1;与脂肪族固化剂D-230相比,脂环族固化剂IPDA和DMDC具有反应活性高,同样固化条件下固化产物的固化程度高、强度高和断裂伸长率高的特点,并且双环结构的DMDC具有更高的韧性。
关键词:低薪度环氧树脂;胺类固化剂;固化行为;高强度
来源出版物:化工学报, 2011, 62(6): 1723-1729
入选年份:2014
能源和化工系统的全生命周期评价和可持续性研究
钱宇,杨思宇,贾小平,等
摘要:在资源和能源日趋紧缺的背景下,开拓替代能源和新的化工产品技术路线势在必行。然而,目前对各种新技术方案的基础数据和系统分析比较薄弱,对产业布局和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有待深入研究。对近年来研究资源/能源化工复杂系统的建模、模拟、结构优化和系统集成问题的进展进行综述,运用过程系统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化工产品技术路线的全生命周期分析模型与集成的框架平台,研究资源、能源、技术、经济、环境等多因素综合优化评价问题。以煤气化合成气衍生的煤化工系统为基础案例,专门论述了在产品路线规划和过程合成中,集成优化、全生命周期评价和可持续性的研究进展。目标在于推进“技术-经济-环境-产业发展”多属性、多目标、多尺度系统集成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关键词:资源/能源;化工产业链;系统结构优化;全生命周期分析;可持续性研究
来源出版物:化工学报, 2013, 64(1): 133-147
入选年份:2014
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任南琪,周显娇,郭婉茜,等
摘要:概述了染料废水处理的研究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对物理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磁分离法),化学法(电化学、光化学与光催化氧化法、Fenton及类Fenton氧化法、臭氧氧化法),生物法(厌氧法、好氧法、厌氧-好氧联合法)中各类新型材料、新型工艺进行了归纳,并提出目前染料废水处理领域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对该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染料废水;印染废水;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来源出版物:化工学报, 2013, 64(1): 84-94
入选年份:2014
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萃取猪胰蛋白酶
周红航,王维香
摘要:采用聚乙二醇(PEG)/硫酸铵[(NH4)2SO4]双水相体系对猪胰蛋白酶分离进行了研究。通过综合考察酶分配系数、蛋白质分配系数、相比和回收率,探讨了PEG400质量分数,(NH4)2SO4质量分数、NACL质量分数以及PH值对胰蛋白酶萃取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实验条件,结果表明(NH4)2SO4质量分数和PEG浓度对胰蛋白酶的萃取影响大,在PEG400质量分数为24%、(NH4)2SO4质量分数为21%、pH值为4.2所组成的双水相体系下,可获得酶的高分配系数8.48,提取的胰蛋白酶活力达到1780 U/mL。
关键词:胰蛋白酶;双水相萃取系统;聚乙二醇;分配系数
来源出版物:化工进展, 2009, 28(2): 305-308,31
入选年份:2014
可聚合乳化剂合成含氟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及其性能
肖新颜,王叶,徐蕊,等
摘要: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MA)等为主要原料,采用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含氟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考察了可聚合乳化剂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DNS-86)和HFMA的用量对无皂乳液的电解质稳定性和涂膜耐水性的影响。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量热扫描仪及热重分析对氟丙乳液涂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传统乳液聚合得到的乳液及相应的涂膜相比,无皂乳液的耐电解质性能和涂膜的耐水性都有一定的提高,含氟单体有效地参与了聚合,涂膜的疏水性大大增强,耐热性显著提高。
关键词:可聚合乳化剂;种子乳液聚合;含氟丙烯酸酯无皂乳液
来源出版物:化工进展, 2009, 28(4): 650-655
入选年份:2014
生物质能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袁振宏,罗文,吕鹏梅,等
摘要: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是发展新型能源的重要选择,是国际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焦点。该文总结了我国生物质能资源现状及发展潜力,介绍了国外生物质能发展概况并综合评价了我国生物质产业,主要包括沼气产业、生物质液体燃料、生物质发电以及固体成型燃料产业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我国推动生物质能发展的政策环境,展望和预测了我国物质能源的发展前景,并对生物质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生物质能;现状;政策
来源出版物:化工进展, 2009, 28(10): 1687-1692
入选年份:2014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应用
王颖,李楠
摘要:分子印迹是一项具备特异识别功能的新兴技术。本文介绍了其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及应用,并对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表征方法等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了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溶剂、致孔剂和反应条件等因素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的影响及本体聚合、原位聚合、沉淀聚合、悬浮聚合、表面印迹、电聚合等制备方法。另外对近年来分子印迹技术在生物学、分析化学、天然产物化学、医药以及有机合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分子印迹技术;分子印迹聚合物;专一识别
来源出版物:化工进展, 2010, 29(12): 2315-2323
入选年份:2014
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发酵技术研究进展
崔永强,林燕,华鑫怡,等
摘要:介绍了木质纤维素的资源组成、结构、利用现状以及从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生产乙醇的一般生产工艺,并重点综述了预处理、水解、发酵和蒸馏4个关键流程工艺及相关技术,分析了这些工艺中采用的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国内外的技术现状及动向。本文还提出和讨论了今后研究方向需要加强的方面,并指出: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驯化、改进原料预处理技术、降低中间产物对纤维素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现代育种技术构建耐高温工程菌等减少成本和提高纤维素生物质到乙醇的转化率技术,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发展方向和业界正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水解、发酵;燃料乙醇
来源出版物:化工进展, 2010, 29(10): 1868-1876
入选年份:2014
褐煤干燥成型多联产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汪寿建
摘要:我国褐煤资源丰富,褐煤含水分高,灰分高,热值低,不宜长途运输。褐煤多联产技术集褐煤预处理、气化、化工合成、发电、供热等工艺技术于一体,解决了褐煤的运输和燃烧问题,并且对其综合利用,开发出了下游工业产品,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几种褐煤干燥(成型)工艺及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并介绍了褐煤预处理(即干燥)后的综合利用工艺,如合成氨、合成甲醇,制氢等。
关键词:褐煤干燥;成型;多联产
来源出版物:化工进展, 2010, 29(8): 1379-1387
入选年份:2014
煤制乙二醇技术进展
周张锋,李兆基,潘鹏斌,等
摘要:综述了目前乙二醇生产工艺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动向,指出了石油乙烯路线是目前乙二醇工业生产的主要工艺。同时,着重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与企业合作,率先在国内外实现工业化的煤制乙二醇的成套技术。该技术符合我国缺油、少气、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资源特点,可利用煤炭资源生产乙二醇,代替目前的石油乙烯路线,将有效缓解我国乙二醇产品供需矛盾,逐步实现我国以煤代油生产乙二醇的战略目标,节省大量石油资源,对国家的能源和化工产业产生重要积极影响,代表了当今煤化工领域的前沿发展方向之一。
关键词:煤制乙二醇;羰基合成;自主知识产权;工业化
来源出版物:化工进展, 2010, 29(11): 2003-2009
入选年份:2014
生物柴油生产及性质研究进展
鲁厚芳,史国强,刘颖颖,等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生物柴油生产及应用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针对不同的原料油及其相对应的生产技术和应用性质进行了评述,重点介绍了近几年中在降低加工成本、开发环境友好加工工艺方面的研究情况。采用非食用油资源、开发能够直接利用毛油和废油的工艺是目前研究的方向,固体催化剂、超临界工艺、亚临界催化酯交换过程都是今后开发的重点。提出为了有利于生物柴油进入车用市场,必须建立完整的生物柴油理化性质、储存、运输性质,及生物柴油、生物柴油,石油柴油混配燃料的燃烧性能、材料兼容性能等基础性质的数据库。
关键词:生物柴油;原料;生产技术;性质
来源出版物:化工进展, 2011, 30(1): 126-136
入选年份:2014
纤维素乙醇研究开发进展
胡徐腾
摘要:纤维素乙醇是当今的研究热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本文介绍了纤维素乙醇的研发概况,综述了国内外研究开发历程与最新进展,分析了目前纤维素乙醇燃料产业化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指出了当前和今后的研发方向。
关键词:纤维素;乙醇;生物燃料;进展
来源出版物:化工进展, 2011, 30(1): 137-143
入选年份:2014
煤制天然气高温甲烷化催化剂研究进展
蔺华林,李克健,赵利军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工业日益快速增长的需求,对天然气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较长时间内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煤制天然气是煤经气化、合成气变换、净化以及甲烷化形成的过程,其中高温甲烷化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备受关注。本文首先对高温甲烷化催化剂国内外发展概况进行了综述,并对高温催化剂的组成及其失活原因进行了分析,失活原因主要包括:硫中毒、烧结和析碳,最后提出高温甲烷化催化剂的研究方向,旨在为高温甲烷化催化剂的研发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煤制天然气;高温甲烷化催化剂;烧结
来源出版物:化工进展, 2011, 30(8): 1739-1743
入选年份:2014
化学链燃烧技术的研究进展
魏国强,何方,黄振,等
摘要:化学链燃烧是一种新型的燃烧方式,具有高效、内分离CO2、低NOx等特点。本文阐述了化学链燃烧的基本技术原理,并从氧载体的筛选与制备、化学链燃烧反应器的发展、化学链燃烧系统分析与数值模拟、化学链燃烧与其它技术的耦合、化学链燃烧技术的拓展等方面对当前化学链燃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存在不足进行了总结分析,指出了化学链发展的5个重点方向:筛选制备性能优异的的氧载体、探讨反应历程和反应机理、设计优化反应器、开展系统分析和数值模拟、拓展应用范围。
关键词:化学链燃烧;氧载体;系统分析;数值模拟;技术耦合;化学链燃烧拓展
来源出版物:化工进展, 2012, 31(4): 713-725
入选年份:2014
催化合成环保增塑剂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蒋平平,张书源,冷炎,等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催化合成新型增塑剂的新方法和催化反应工艺、催化剂的种类和制备,重点介绍了国内外主要新型环保增塑剂的性能、应用及研究现状,包括生物基植物油、聚酯、柠檬酸酯、偏苯三酸三酯及对苯二甲酸二辛酯类增塑剂的合成与性能,并与传统合成方法及催化剂比较,指出了我国催化合成增塑剂的趋势和增塑剂在国家高新技术领域中应用方向,提出我国增塑剂行业及新材料助剂领域的发展应着重于调整产品结构,加快非邻苯结构类、植物油基增塑剂的开发。
关键词:环保增塑剂;酯化反应;PVC助剂;生物基增塑剂;催化剂
来源出版物:化工进展, 2012, 31(5): 953-964
入选年份:2014
编辑:张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