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中职生自主学习能力

2016-02-13张德华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职信息技术课程

韩 萍,张德华

(天津市北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天津 300400)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中职生自主学习能力

韩萍,张德华

(天津市北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天津300400)

摘要:文章阐述中职生和信息技术的特点,从信息技术所蕴含的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根据中职生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学习

一、中职生的特点

中职生是九年义务教育后不想或由于成绩过低不能升入高中的孩子们组成的一个群体。在这个群体中不乏有着积极向上但学习方法不当的孩子,也有因智力偏低造成的学困生,还有因家庭环境造成的心理缺失的问题生,更有一部分在社会上闲散了一年或二年的学生,他们因年龄太小,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不得已又重新走进了职校大门。

他们拥有的共同点: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律性和自觉性都有待于提高,由于成绩的原因对学习充满了恐惧和厌恶,他们有着相当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困难尤其是学习上的大都选择逃避的态度,很多人没有学习目标,更没有生活目标,处在青春期的他们,有着不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他们不情愿地迈入职校,以为不再受知识学习痛苦的折磨时,还要面对从知识学习向技能学习的重要转变。对这样一群差异如此大的孩子们,如何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帮他们掌握一门技能,使他们能在需要终身学习的社会上立足并服务于社会,是职校的教师们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的特点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高瞻远瞩的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基于多媒体计算机、校园网和因特网(Internet)上使用的综合技术,大量运用于学校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技术,都是基于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的教学实践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对我们的生活工作有着革命性的影响,就今天而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已经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变。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依靠听觉的学习只能记忆约17%的内容,视觉,能记忆约25%,视听同时使用则能记忆约67%的内容,深刻地表明了多种技术手段共同使用,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而信息技术在用于辅助教学时,可以提供多种媒体,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形成活泼的教学氛围,把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使学习变得简单高效。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也验证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巨大优势,主要体现在直观,多种感官刺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既符合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加德纳多元认知的方法;无限重复,加强记忆,克服遗忘,符合人类重复记忆原理;针对性强,可以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实现分层教学;交互反馈的及时,易于学生参与等。

而二十一世纪提倡学生要学会学习,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那么在学校中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终身学习所需要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学会学习的过程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即指学生自己主宰的学习,强调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其内部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而自主学习能力又高度依赖于信息技术。本文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在中职教学中针对中职生的特点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中职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有益探索。

三、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中职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利用信息技术的可视性,展示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中职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中职生们大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出于对成绩的畏惧,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而兴趣又对学习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能少的心理品质。由此在教学中,提高兴趣是一个关键环节。在中职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中,如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由于学生已经过多地接触到计算机,认为自己特别了解计算机内容,没有了新鲜感,而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又如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课程难度超出了中职生的理解范畴,而丧失了兴趣。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把所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专业特征展示给学生,如WORD文字处理课上,将实际工作中的一份文件既有横放内容的纸,也有纵放的内容的纸,让学生去想如何生成这样的内容,让他们能直观感受计算机并不只是他们平常了解和使用的功能,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达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目的,转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在利用信息技术展示课程与生活联系的实际使用过程中,要求老师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将内容设计成半开放的或开发性的问题,更要适合中职生的思考范围,便于学生能真正思考课程内容,而不是简单的直接呈现,扼杀学生的想象空间。如在VB的课程中,在学习命令按钮的程序作用时,让学生通过观看具体的事例如各种对话框中的确定或取消按钮,从而让学生试着了解原来单击按钮是因为激活了后台程序,激发学生也想去试验去探究的想法,这样为后续学习做好了铺垫,引发了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就更加专注于学习。

2.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服务性,积极创设情境,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学有所获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手段,更是为达到教学目标进行服务的,它的服务性体现在适宜适量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突破教学难点。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受制于教具或教材的限制,对某些抽象的内容难以理解和接受,借助于信息技术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空、微观、宏观的限制,直接展示各种事物的现象,使教学内容形象具体,让学生对知识的重点难点通过观看具体材料进行感知,降低难度,再通过进一步学习将感性认识演变为理性认识。

中职学生的学习持续性相对较差,遇到困难时,容易打退堂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特点,将难点知识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将知识的难点逐一分解,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有一个渐进的接受过程,也使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持续性,既能巩固所学内容,又能相应的开发学生思维,开扩思路,从而让学生愿意主动学习。

如在学习VB的程序设计过程中,不同的循环语句包含的循环次数不一样,给出不同的实例,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实习,体会学中做,同时提出任务改编程序达到在做中学的目标,并做好分组讨论,让学生观察和总结,主动分析问题,甚至要求他们能自己改变程序结构,找出规律,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

针对职专的实训类课程较多,对安全操作要求是非常高的,针对这类课程特点,除了利用现有的安全学习视频进行学习,也将部分学生在车间的操作表现录制下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帮着查找问题,这样既督促学生们上课要认真操作,起到了检查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主动按照安全操作要求进行操作,养成习惯,为以后安全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乐学、好学

中职生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学生情感变化较快,较敏感,老师的任何一句不适宜的评价都可能让一个学生陷入一种绝境,从而放弃学习,更谈不上主动学习。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老师能独立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更多的体现在课上的单独指导,使老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做到及时帮助;或因特网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沟通,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情感,从而让学生愿意接近老师,接受老师的指导,使学生能乐学、爱学。

交互性还体现在即时的展示上,当在课堂上将上交的学生作品经过筛选将好的作品进行及时展示,体验到努力付出并获得认可成功的喜悦,极大地鼓励了学生们学习的热情,也让其他同学看到自己学习的不足,能促进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积极评价,找到自己的差距,树立自信心,从而能更积极主动的学习。

信息技术交互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及时反馈,这对于中职生来说,在学习中得到的鼓励,不仅仅是一次奖励,更像是给学生们注射了兴奋剂,让他们感觉到被关注、被肯定,让学生带着满意的情感去学习和探索,让他们从内心愿意加入到学习的行列中。

4.利用信息技术的网络优势,转变教学观念,实现分层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转变教学观念,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授道解惑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变为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研究者。教师适度利用网络优势,将教学中所需要的教学资源进行下载、分类,整合为适宜学习自学使用的资料,放在学生能利用的网站上,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下载学习。

中职生的学习除了基础课之外大部分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学习,在操作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尽相同,会出现相当大的差异,如果教师一味按照自己的进度,会造成一部分学生严重厌学。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分组实践,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配,促进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让他们体会协作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运用信息技术将技能练习课程的部分内容提要制作成可供学习反复观摩实习的内容,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中职生中也有一部分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渴望能在学校中学到真正的知识,那么利用信息技术网络特征很容易满足这些孩子的愿望,即在教学资料准备过程和活动设计要求中分别设计出基本、中级和高级任务,让这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的难度,有问题时单独指导,这样在资料的使用上各取所需。如网页设计课程中,不同的学生对网站建设的理解不同,建站速度不同、风格不同,只要满足所提出的要求,学生制作的形式丰富多彩,每个学生沉浸其中,并能利用课余的时间去上网搜索自己所需的素材。也是利用了信息技术的大量存储特别,将学生们的作品分别保存,以利于展示和继续学习。

5.利用信息技术的人文性、工具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合作探究,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在《普高课标》中曾提出:“任何技术都凝结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体现科学性的同时,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和可能,信息技术内在的神秘感、创造性和独特力量也会深深的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用信息技术中所蕴藏的艺术感、文化性、道德感去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当学生看到精彩的课件演示教学内容时,也会情不自禁地询问老师是自己制作的吗,制作工具是什么时,就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的愿望,也会构成重要的推动他们前进的力量,这正是人文特征的一大体现。如在机电课上当学生看到老师的PPT课件中嵌着Flash动画时,学生们都瞪着大大的眼睛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它的制作方法及原理,带动了学生们学习其它课程的主动性。在文科课上播放的相关视频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熏陶学生的心灵。

信息技术在中职课堂上的大量运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他们不在局限于从老师身上学到知识,不在被动的接受,而是变成了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这个过程中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成为学生构建知识学习的工具,也使同学之间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学会尊重彼此,再学会学习知识。

最后,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并不是只有优势没有劣势,必须找到与课程的契合点,适时地穿插在教学中,才能真正起到激发兴趣,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邬家炜.信息技术教学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Promoting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by Apply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N Ping, ZHANG De-hua

(TianjinCityBeichenDistrictSecondaryVocationalTechnologySchool,Tianjin, 300400)

Abstract:this paper explai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xplo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ve aspects embedded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ow to promote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through utiliz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 autonomous learning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2X(2016)02-0017-04

作者简介:韩萍(1972-),女,天津市人,天津市北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工作,副校长,中学一级教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毕业,经济学硕士,现从事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等工作;张德华(1970-),女,天津市人,天津市北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现从事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和教务管理。

收稿日期:2015-05-27

猜你喜欢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