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

2016-02-13本刊编辑部

浙江经济 2016年4期
关键词:高水平短板着力

本刊编辑部

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

本刊编辑部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的盛水量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由那块最短的木板决定的。我们必须按照“发展要突出高质量、均衡性”要求,突出重点、精准发力“补短板”,在补齐短板中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的郑重承诺

新年伊始,省委书记夏宝龙就在县(市、区)委书记工作交流会上向全省干部群众发出“补短板”的号召。这是省委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局之年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对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对照“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对照“更进一步,更快一步”的总要求,浙江发展依然存在着“不协调、不均衡、不可持续”的明显短板问题。以“标杆”姿态进入全面小康,需要我们直面问题,以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发展动力、发展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实现“高水平”关键在补齐短板

在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在迈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我们需要高度重视“补短板”这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命题。“高水平”的核心特征就是高质、均衡,“补短板”就是最精准的发力点。虽然经济社会不同领域的发展呈现“长短板”是难免的,但众所周知的是,一只木桶的盛水量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由那块最短的木板决定的。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全力做好找准短板、补好短板这篇大文章,需要持续不断深化对这一重大命题的认识,从而抓住未来浙江发展和全面小康的“牛鼻子”。

“补短板”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内容。去年底以来,中央密集召开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补短板”作为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贯彻始终。习总书记在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十三五’规划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必须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明确把“补短板”作为2016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之一,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发力的重点。1月29日,习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特别是主要短板,是影响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主要因素,必须尽快把这些短板补齐。

“补短板”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浙江“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决心按照“高质量、均衡性”的要求,实现“高水平”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水平”,体现的是综合实力更强、城乡区域更协调、生态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更幸福、治理体系更完善;实现的是“县县建成全面小康,人人享有全面小康”。夏宝龙书记说,补短板是“八八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力点。李强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十三五”发展、实现“十三五”目标,“必须追求高水平、推进均衡化、增创新优势,集中力量抓好既该干又能干成的大事”。浙江要写好“八八战略”的续篇,就必须在继续发挥优势的同时,回答好找短板、补短板这个命题。

“补短板”是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发展的热切期待。从某种意义上说,短板就是影响协调发展的难点,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薄弱环节,更是群众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地方。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实际上,全面小康建设进程中的每个短板,都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补短板”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期盼的重点,攸关普通民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改善。比如补齐教育、医疗、社保事业发展滞后这个短板,是广大群众的强烈要求;补齐生态环境差这个短板,是城乡群众的共同愿望;补齐城乡发展不协调这个短板,是广大农村群众一直追求的目标;又比如收入差距能否明显改善、食品安全能否明显改善、交通拥堵能否明显改善等也都是大众高度关切和需要求解的问题。总之,“补短板”充分体现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补短板”是改进工作的目标方向。全面建成小康,重在全面推进,难在破解短板。“补短板”实际上是通往伟大目标的方法论,是带动全局工作的关键一招。越是短板,越具有后发优势;越在薄弱环节上多用力,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越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果。我们要勇于看到工作中的短板,善于对照标杆找短板、精准发力找短板、突出重点找短板。无论是出台政策措施,还是制定具体规划、完善体制机制,都要着力从“补短板”切入,把补齐作为需要改进工作的目标方向,毫不松劲地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补短板”必须突出重点、精准发力

在发展进程中,短板就是影响和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不同的发展阶段,短板表现形式是不同的。站在“十三五”的坐标点上,对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对照“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对照“更进一步,更快一步”的总要求,各领域都有一个”补短板”的艰巨任务,而这些“短板”更多的是“十三五”期间既该干又能干成的大事。我们必须按照“发展要突出高质量、均衡性”要求,突出重点、精准发力“补短板”,在补齐短板中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的郑重承诺。

着力解决结构性失衡的“短板”。浙江发展首当其冲的短板是结构性失衡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特别是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困扰着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动力转换。如三次产业结构虽然完成了从“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但三次产业比重与中高收入发展中国家相比有明显差距;“传统产业转型提升不够快、新兴产业占比还不高”,新旧产业“青黄不接”、产业层次低、竞争优势不突出。为此,要坚定不移、齐心协力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把结构转型摆在“补短板”的首要位置,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力、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引擎,加快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信息经济为龙头、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要突出培育发展新产业,把七大万亿产业和文化产业作为新的战略支点,着力培育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大产业。

着力补齐创新能力“短板”。浙江“转型升级找准了跑道、迎来了曙光”,但要在转型升级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必须着力解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这一薄弱环节。可以说,步入新常态的浙江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创新能力不足,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难以满足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迫切要求,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高素质人才缺乏等成为寻求经济增长新动能的短板。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新旧发展动力不能实现转换,浙江就会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丧失优势。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结构、转方式的中心环节,激发企业主体创新活力,实现创新由跟踪、并行向领跑转变;要大力推进以特色小镇为代表的创新平台建设,做优创新生态,做强创新引擎。同时,创新的决定性因素是“人”,要更大力度推进人力资本投资,将资本投入到培养与拥有更高创新能力与技术能力的大批人才中,实现人力资本的供给升级,尽快补齐创新需要的人力资本。

着力补齐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短板”。高水平全面小康的核心要求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放眼全球,发展差距不仅是经济收入上的差距,更是生态环境上的差距。作为经济发达省份,浙江已提前遭遇资源紧缺、环境约束等难题,表现为生态环境承载力出现下降,生态环境成为社会需求强烈的稀缺产品。这些年,从“绿色浙江”到“生态浙江”,浙江以治水为突破口,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但生态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期盼仍有相当差距。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亟须补齐生态环境这块短板。作为美丽中国的先行区,浙江已立志“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要强化绿色发展定力,坚定地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持续推进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把治水拆违等重大决策部署进行到底,持续发力、深处着力,形成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重点是全面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加快形成互联互通、供给高端、系统有效、安全生态的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是要素空间流动的“血脉”,是降成本的重要环节。尽管近年浙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空前,交通基础设施总体得到显著提升,但仍存在总量不足、标准不高、网络不畅以及城市交通拥堵日益突出等问题。要高标准构建引领都市经济、海洋经济、开放经济、美丽经济发展的“四大交通走廊”,实施万亿综合交通工程,打造“1小时交通圈”,为促进要素资源流动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支撑。要围绕“四大交通走廊”建设,高起点谋划一批交通枢纽和重大项目,加快构筑海陆空一体化、串起山海林田湖、连接城镇乡村景的现代交通网络,着力增强区域、城乡、城际交通基础设施供给的均衡性。

着力补齐民生保障“短板”。“十三五”时期是协同推进“两富”“两美”建设、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关键期,尽管浙江民生保障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但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离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仍有较大差距,突出反映在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补齐民生保障的短板任务仍然比较重。要大幅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数量、质量以及公平性,着力做好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大事,筑牢基本民生保障的底线,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比如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在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基础上做好公共福利的文章,稳步提高低保标准,适当扩大低保覆盖范围,促进低收入群体加快增收;比如全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优质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向欠发达地区、向广大农村辐射延伸等。

“补短板”必须集中用力、精准施策

“补短板”是推动浙江新一轮发展的关健点、发力点,特别是一些短板问题现在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从某种意义上讲,短板所在就是潜力所在、后劲所在。找到了短板,就找到了发展的突破点;补齐了短板,就打开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短板如果不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补齐,势必将会拖累经济转型升级的步调,影响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补短板”已拖不得、等不起,必须集中用力、精准施策,坚定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义无反顾地干。

以发展新理念引领“补短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针对新常态下经济结构失衡、发展动力日益减弱的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诸多短板所提出的,每一个发展理念都直指需要解决的短板。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是破解发展难题与瓶颈、补齐发展短板的科学良方。全省上下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直面重点难题,从发展新理念中寻找解决短板问题的办法,用发展新理念引领发展,下好五大发展理念先手棋、走好五大发展理念先行路。

着力深化结构性改革“补短板”。从根子上看,“短板”往往是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所致,化解矛盾的根本办法在于加快结构性改革。而当前在顶层谋划以及政府职能转变、财税金融、资源环境、社会保障、国有企业、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存在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体制机制痼疾与结构性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要全面把握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强化新制度供给的力度,进一步加快政府自身改革、简政放权,联动推进国企财税金融社保改革、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改革,创新政府、国资国企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为“补短板”化解体制机制方面的掣肘、夯实制度基础和环境。

切实扩大有效投资“补短板”。有效投资关键在于“有效”,找准薄弱环节补短板,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当前在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以及在一些基础性、战略性的领域投资明显不足,增加产业升级投资的要求也非常迫切,瞄准短板有针对性地扩大投资十分必要。在最近推出的浙江“十三五”重点投资项目中,优化投资方向进一步明确,“补短板”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投资项目重点集中在基础设施、产业转型、城乡统筹、特色小镇、生态建设、公共服务、研究开发等短板领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升带来的补短板效应是明显的,而研究开发、产业投资将加快产业更新迭代。要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政府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激发社会投资动力和活力,推动形成市场化、可持续的投入机制和运营机制,持续加大有效投资力度。

汇聚政府和社会力量“补短板”。“补短板”既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义务,需政府、社会的共同努力。对政府而言,需要加快实现政府转型,着力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对社会而言,首先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进而广泛动员和凝聚各方力量参加,比如补齐技术短板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而在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领域则要更多地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等等。

猜你喜欢

高水平短板着力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四个着力”让人大履职更出彩
补齐短板中的短板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立新标 补齐劳动防护短板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补齐短板 建好“四好农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