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介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问题与出路选择

2016-02-13

关键词:主渠道新媒介思想政治教育

李 娟

(太原师范学院 思政部, 山西 晋中 030619)



新媒介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问题与出路选择

李娟

(太原师范学院思政部,山西晋中030619)

[摘要]新媒介在高校已迅速普及,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作为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我们应摆正观念,寻找新媒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因应之策,理性看待新媒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准确定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地位,运用新媒介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革新新媒介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有效发挥新媒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新媒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

近年来,新媒介迅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深刻影响,改变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方式、教学模式。正确认识新媒介特征,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由此面临的挑战,并探索有效解决办法,从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在当前已尤为迫切。

一、准确认识新媒介特征

新媒介,在当前指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媒体形态,以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为终端,相比传统媒介(电视、广播、报纸等),具有互动性、及时性、便捷性、海量性、开放性等新特征。

(一)新媒介信息的互主体性传播

传统媒介在信息的传播上总的来说是“一对多”的单向线性传播,这种传播可以明确地了解到信息发出者、信息内容、信息传递途径、信息指向,其信息传播的目的性、控制性与主客体性极强,不注重受众对信息的反馈与受众的互动,使信息实质处于悬空未置的状态。

事实上,信息传播从其开始之时起就是讲求互动、注重反馈的。“任何一种传播——无论其参与者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必然是一种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而展开的社会互动行为。”[1]6反馈本身也是衡量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收者之间互主体性、互动性程度的一个标尺,但反馈效果的取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媒介形式,传统媒介自上而下的单向线性传播没能提供足够平等的互动性与主体性空间。

新媒介的出现为信息传播的反馈环节提供了便利,使信息传播的互动性常态化与网状化。信息的传播模式由原来的树状式变为网状式,每一个网点都是信息的辐射源,每个人都会成为信息传播过程的参与者,信息传播的主动权不再依赖于某一方,打破了传统媒介时代一些媒介垄断信息的局面。如微博互粉互动、BBS发帖回复等P2P技术的运用,使人们不仅可以作为信息的发布者、接收者和传递者,也可以与其他网点进行多向互动。

(二)新媒介信息的及时便捷性传播

传统媒介在信息的传播上由于受到的影响因素多,如时间、交通、媒介手段本身的局限以及人力自身的影响,因此时空迟滞、周期漫长、效率较低。新媒介时代,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数字化成本的逐渐下降、无线网络的大范围覆盖,以及电脑软件在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标准化配置,使新媒介所能提供的便利很大程度上超过传统媒介,在某些方面甚至强于笔记本电脑,并成为电脑的延伸物被广泛使用。

2011年,拉登之死的消息通过Twitter手机客户端最先发布,达到每秒5 106条的转发量,该消息发布在传统权威媒体的发布时间之前,也在奥巴马总统发表电视讲话时间之前。2012年,刘翔在伦敦奥运会上摔倒的消息,新浪微博的峰值发送量达到每秒19 183条。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网民中即时通信用户的规模达到6.06亿……其中手机即时通信用户5.40亿”。[2]毋庸置疑,新媒介所依赖的传播路径建立在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的基础上,这使其信息传播速度、更新速度极快,随时随地可以实现“现场报道”,人们可在多种移动终端第一时间获得“第一现场”,而其中信息传播与接收的时间差几乎为零。

(三)新媒介信息的开放性传播

传统媒介由于受到时间、版面及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所能释放的信息量、信息内容、信息形态极其有限,受众所能及的信息也受到了限制。新媒介几乎完全打破了这些限制,使信息的传播实现了开放式流动。

从技术的开放性来说,由于新媒介技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支撑,并作为其技术的延伸物出现,因此,包括计算机媒介在内的新媒介在技术上支持信息的开放性传播。如在网络终端上,信息的传播不受限于文化、地域、国界、意识形态等的跨界流动门槛,这使传统的媒介把关人面临“控制危机”,信息只要联网上传就给所有网络用户提供了平等获悉权。

从内容的开放性来看,新媒介对信息海纳百川与兼容并包。第一,在新媒介终端,信息呈爆炸性的级数增长,信息量大且无所不包,涵盖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各媒介终端各取所需。第二,在新媒介终端,兼容了传统媒介以及新媒介的多种功能与优势,信息内容兼容了文、图、声、像、表多种格式,克服了广播只能听、报纸不易保存、电视必须同步跟进等缺陷。

二、新媒介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别于开展其他课程教育,尽管二者都有理论知识教育这一环节,但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并不是理论本身,而是旨在通过理论的合理性阐释来影响人,使人建立一种观念,并最终将观念外化到行动中。理论知识的阐释、受教育者观念的建立与其身处的媒介环境紧密相关。当前媒介手段不断革新,新媒介也由于自身特性使然,为其失范打开方便之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信息的互主体性传播挑战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地位

新媒介信息传播的互主体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地位面临严峻挑战。第一,新媒介的出现,有助于扭转传统教学过程中受教育者主体性发挥不足的局面,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动性增强,互主体性更好发挥,但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性带来挑战。因为学生信息的接受不再仅仅得益于课堂与教师,新媒介也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并重塑着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可否认,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但势必会挑战教育者在教育双方互动中的指引者地位,因而也对教育者的知识结构、知识更新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第二,新媒介的出现,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带来挑战。年轻教师对新媒介的接受较快,容易出现盲目自信,在课堂上剑走偏锋、反弹琵琶;中老年教师对新媒介的接受较慢,容易消极使用媒介手段,在课堂上畏首畏尾、左顾右盼。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教师的课堂主导性。

(二)信息的及时便捷性传播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质量

新媒介的快速更新使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格式越来越多且个性化服务越来越强。但也正是这些特点,严重影响着课堂质量。信息发布者不断以各种信息形式滚动出八卦琐事乃至香艳刺激的花边来迎合大众的媚俗化需求,从而增加了学生“主体逃离”的机会。[3]思想政治教育由于自身教学内容的约束,具有意识形态性,纪律性强,短期效益低,对学生吸引力小,不易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学生课堂参与少,对于手机、平板等的依赖性愈发强烈,便携式新媒介成为学生打发上课时间的重要工具,成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反胃的“健胃消食片”。而学生由于自身媒介素养的欠缺,在新媒介面前自我管控能力差,在消磨时间、娱乐休闲的过程中并不能有效甄别媒介信息,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腐蚀,出于猎奇心理而去搜集不良信息。新媒介在高校的盛行,没有充分释放正能量反而有消极化的发展苗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质量。

(三)信息的开放性传播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带来严峻挑战

开放性使信息传播获得了无屏障性传播通行证,这样,信息传播渠道就易被不良动机的人所利用,造成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真假难辨,网络犯罪与不良信息泛滥成灾。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信息安全环境不容乐观,有74.1%的网民在过去半年内遇到过信息安全问题,总人数达4.38亿。手机垃圾短信/骚扰短信、骚扰电话发生比例仍然较高,在整体网民中发生比例分别达59.2%、49.0%;假冒网站/诈骗网站发生比例为21.6%。[4]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信息的生产力、影响力上拥有绝对优势,利用这一优势宣扬其意识形态,进行新的“殖民”、“纳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带来了无形障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严肃的道德公约性与政治规范性,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的定型期、价值观的塑造期,这些毫无疑问会充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腐蚀学生思想道德,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筛选、教师把关人作用的发挥增加难度。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新媒介的积极回应

(一)理性看待新媒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新媒介作为新技术革命的产物,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此,首先,必须明确与正视我们在信息化时代下所处的媒介环境。新媒介有其产生的时代必然性,不管我们在主观上对之持何种态度都客观存在,并将深刻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我们要敞开胸怀迎接这一新事物。其次,我们必须敏锐地认识到,任何技术产品本无善恶好坏之分,科技的发明旨在求真求善与造福人类,人类自身应通过应用这些发明来实现真善美,而不是反向拉伸技术的负功能使人类走向自我毁灭。

新媒介这把技术“双刃剑”,对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推动是主要的。尽管目前来说新媒介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问题,但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正面影响依然是主流。正是新媒介在高校的普及应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及时、生动贴切的教育资源,密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联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渠道的拓宽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空间,形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合力,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步入一个新阶段。

因此,应理性地看待新媒介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不能本末倒置、因噎废食,而应适应时代发展,适应信息化造就的新媒介环境,肯定新媒介正向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模式、手段等带来的新变化。应认识到,技术发展带来的一些问题不仅仅是由技术本身的原因造成,也有人的原因,这些问题不仅可以通过技术的再革新来加以解决,也应通过发挥人的主体性作用来加以避免。

(二)准确定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地位,加强主渠道建设

高校学生所有的信息传播中,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完全以培养学生为目标,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建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目标,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因此具有主渠道地位。

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并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201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推进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可见,在新媒介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地位依然没有改变。为此,要着力运用新媒介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建设,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首先,运用新媒介创新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主渠道。这主要体现在新媒介在课堂中的在线使用,如美国多所中学为学生配备课堂iPad(2011年),日本为幼儿园开发iPad课程教育软件(2012年),在瑞士著名的私立小学中,越来越多的课程依赖于平板电脑。这些举措使课堂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有助于使学生在新媒体时代环境中成长,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将有很大帮助。

其次,运用新媒介在课堂主渠道之外实现课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即“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5]这主要指的是构建高校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微博、校园论坛,并切实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在新媒介终端搭建起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提供条件,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而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血有肉。

(三)运用新媒介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双主体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尽管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强调教学双主体模式,但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由于缺乏双主体互动的客观条件,而传统的控制与从属、主体与客体模式又深入人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与受教育者缺乏互动,更多的是教育者的满堂灌,学生只需将教育者抛出的知识进行机械式地复制与存储,双主体性并不能有效体现。

新媒介的交互性,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信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的实现提供了现实空间与实施条件,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科学性与合理性增强。因此,要因势利导,运用新媒介来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双主体。

首先,使用新媒介告别“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从头讲到尾”的教育方式。如网络资源的课堂在线连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使思想政治教育以更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课堂不再受时空的限制。正是在这种开放性课堂中,更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传统课堂上的学生的“要我听”逐渐转变为“我要听”。教育者也会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预期效果,更加积极地去推动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其次,利用新媒介实现课堂下的教学互动,这里主要是指为受教育者提供课堂外广阔的话语表达空间。如建立班级QQ群、飞信群、微博、微信群等,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实现课堂外的学习交流与生活交谈,在这里,受教育者也会更加愿意表达自己,教育者也更容易了解受教育者,从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主体关怀与教育。

(四)革新新媒介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强媒介素养教育

新媒介环境下信息的裂变式传播,使整个社会置身于更加开放的信息环境。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给教育双主体获取有益信息带来了便利。但也应看到信息泛滥的不良后果。对于新媒介生产的海量信息我们要秉持海纳百川的包容态度,而对于浩如烟海的信息,也应持有谨本详始的批判态度,这样才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正面整合信息、传递信息提供精神支撑。这是在新媒介环境下优化、革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面应持有的观念与态度。

在教学内容实施层面,要融入有新媒介素质培养的教育内容。媒介素质培养不仅包括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媒介能力建设,也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媒介品质。当前的学生群体是在新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对于新媒介单纯的操作技能普遍强于教师。因此,教师应首先练好新媒介操作技能基本功,与学生产生媒介基本共鸣。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处于高校媒介信息把关者的特殊地位,因此明确媒介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属性极其重要。只有首先具备坚定过硬的媒介素质,高度自律的媒介使用意识,才能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源的可靠性。

此外,对于新媒介海量信息的甄别与选择,高校学生由于社会阅历少、年龄小、抵御诱惑的能力差,往往成为新媒介的“阶下囚”,媒介使用的初衷是积极的,但行为过程与结果却易出现偏差。因此,理应教给学生健康积极的媒介品质,这不仅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必要补充,也是使新媒介在高校正向发展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

hlwtjbg/201507/P020150723549500667087.pdf.

[3]李海春,李娟.移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挑战与回应[J].思想教育研究,2014(4).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中国网民信息安全状况研究报告[EB/OL].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mtbg/201312/P020131219359905417826.pdf.

[5]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http://www.gmw.cn/01gmrb/2004-10/15/content_115245.htm.

【责任编辑冯自变】

[文章编号]1672-2035(2016)02-0104-04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主渠道新媒介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教育惩戒:学生欺凌治理的主渠道选择及其实现路径
发挥国有主渠道作用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发挥国有粮食企业应急保供主渠道作用
浅析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协调发展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国产青春片的青春消费与怀旧叙事
媒介融合的内涵、典范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