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生辩论能力与职场适应性的结合与培养
2016-02-13路小燕
路小燕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试论大学生辩论能力与职场适应性的结合与培养
路小燕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辩论作为一种群体性高级口语形式,因其思辨性、趣味性、现场性等特点,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是现代大学生不可缺少的思想交流方式。辩论队员通过训练和辩论比赛,拥有辩论口才的同时也获得了快速反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文化知识及修养、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的锻炼。这些都是大学生毕业走进职场所需要的,也是辩论队员长于其他同学之处。因此,大学生应该多参加辩论比赛,为即将走进的另一个赛场(职场)储备更强的能力。
大学生;辩论训练;职场;适应性
“明理即辩”,辩论作为一种能体现人类智慧和思想精华的口语形式,千百年来受到古今中外诸多精英的青睐,今天它也受到喜欢思辨的大学生们的喜爱。大学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台上双方口若悬河、针锋相对,台下观众磨拳擦掌、跃跃欲试,体现出少有的群情振奋、激情参与的场景。辩论赛中,不仅有着胜负、输赢的欢笑泪水,更体现着莘莘学子们智慧和立论的交锋、防御和反驳的尊严。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一个不能在体力上自卫的人,应该感到羞耻,而一个不能据理力争来保护自己的人,更应该被别人耻笑,以理服人比真刀实枪更具人类特色。”中国古代哲人说过:“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人把舌头、原子弹、金钱当做生存和竞争的三大武器;20世纪初,又把舌头、美元、电脑作为当代和平年代的三大战略武器。岁月更迭,科学代替了武器,而舌头的地位经久不衰,辩论作为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瑰宝,作用强大。复旦大学张霭珠教授说:“辩论赛集道德涵养、文化积累、知识结构、逻辑思辨、心理素质、语言艺术、整体默契、仪表仪态为一体,是高水平的、综合素质的较量。”
在思想文化多元化的网络时代,大学生热衷于对各种问题进行辩论是一件好事情。虽然“真理越辩越明”是相对的,但对于世界观形成阶段的学生来说,用道理说服对方、教育自己,更容易使他们接受。真理、谬误需要辩论,辩论推动社会发展,没有辩论就没有真理。马克思说过:“真理是争论确立的”。因此,大学校园倡导辩论氛围十分必要。
辩论作为一种能力,不仅体现在在校期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从长远发展和参加工作的实践来看,它对学生一生的影响力非比寻常。且不说那些参加过国际大专辩论赛的知名大学的名嘴们,工作中始终头戴“最佳辩手”“辩论名家”的光环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能力突出,人格魅力出众,人生之路顺畅很多,就是在普通大学里,作为校级、系级辩手的学生,走出学校都更容易做出成绩。
一、辩论锻炼了大学生的胆量,不畏惧公众面前讲话
带着应试教育影响进入大学的学生,多数人理论学习能力超过实践能力,口语表达也是如此。“我口说我心”,但是,多数学生羞于表达。学会辩论对大学生来说,不仅闯过了敢于演讲这一关,更要在公众面前敢于迎接对手的挑战,迎接唇枪舌战中的刀光剑影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辩论员的胆量是练出来,也是逼出来的。辩手在克服心里恐惧方面,经历了很多痛苦和泪水,收获的是在公众面前敢于讲话的胆量。毕业找工作时,面对招聘人员的提问,辩论队员没有人会胆怯,从容作答、沉稳应对,使他们优先被录用。参加工作后,也是基于这份胆量,给他们带来更多机遇,使之脱颖而出。我院一位辩论队的一辩在求职面试时,口才受到赏识而被录取,那位经理事后问她口才是怎样练出来的,她骄傲地说:“辩论老师教给的!”曾有一位被“逼上”省赛的四辩,几轮征战下来获得了“省级优秀辩手”的称号,现在在工作中自信活跃、如鱼得水。
二、辩论增强了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以及探求真知真理的勇气
最近有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有的文学博士竟然连文章都写不好,更别说文采斐然了。”文章写不好,说明有些文学博士在文章的思路结构与条理安排上能力欠佳。相对而言,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是辩论队员的长项。无论是立论,还是攻辩设问、反驳对手、总结陈词,辩论要求每位辩手都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快速反应的能力,这样在比赛中才不会被动挨打。逻辑能力较强,意味着在实际中遇到问题能分清主次,安排好思路,快速拿出解决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而这正是现在众多大学毕业生所缺少的。同时,辩论队员势必要学会从正反两方面分析问题,这也使得他们在日后工作中会习惯性地从各方面思考问题,更加客观地对待事物、解决问题。从央视到各大省级电视台,有不少主持人就是以前的辩论名嘴,虽然很多人的专业与主持关系甚远,但是辩论成就了他们的主持事业,对其一生影响深远。辩论的对立性,体现了真理真知的相对性,真理、真知的相对性,使得价值观可以多元。价值观多元容易引起困惑、矛盾和冲突,追求至高真理的人,就会在辩场上通过辩论和交流,选择和取舍某一种价值观后加以弘扬。
三、辩论打下了较为深厚的文化知识基础,使学生的人文素养较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言之无物,面目可憎”,在辩论赛中,这些可谓血泪真言。为了场上闪光,辩论队员背后都经历过文化知识“恶补”的过程,同时养成了善于观察、顺手拈来的取材习惯,长期的积累和善于运用使他们的文化基础优于其他学生,学习能力较为突出。在比赛中,又因为知识缺乏被追着打或被嘲笑是很丢面子的事情,因此,如何使自己“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就成了很多辩手的追求目标。现在多数大学生把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当成唯一的追求目标,很多学校一味地强调培养专业技能,忽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毕业后表现出严重的单一性、文化知识短缺性,从而缺乏长远发展的后劲,缺乏创新能力。这些都是当代大学教育的短板,而辩论队员却及时补上了这一课,使他们的文化功底比较深厚,有与大学生相符的人文素养和判断力。辩论是一种“知识密集”和“技巧密集”的智力活动,决不是简单的“口腔”活动。
四、辩论使学生更具团队协作精神,有了责任担当
当代以90后为主的大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既有独立性、自主性,同时过度自我就成了很多大学生的标签。他们不习惯分享,很多人不会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这给他们今后的工作埋下了隐患。由于辩论要以团队形式出现,比赛中队员必须团结一体、同气连枝、互相配合才能成功。因此,从立论框架的商定,到攻辩分工、问题设立、材料查找与分享、结辩陈词升华力度等,都不是一个人能包揽或单打独斗可以解决的,一支队伍中没有谁最重要,但是缺一不可。就是没有上场的那些陪练队员都一样重要,更不要说长期在一起辩论形成的思想默契、心有灵犀,都非一朝一夕能凝成一体的。互相配合中的支持与分享,形成队员之间注重集体荣誉而不自私的处事风格,这在以后的职场工作中是难能可贵的情商因素。
五、辩论使人经得起失败,职场工作中心理承受能力较强
赢得起,而输不起是社会对很多大学生的共识。遇事一旦失败,有自暴自弃、抱怨社会、一蹶不振的,甚至绝世轻生的。辩论队员因为辩论比赛都会有输、有赢,身经数战之后,心里承受能力会增强很多,遇到挫折不会轻易放弃,大不了从头再来,下回努力赢了对方。武汉大学辩论队在1991年的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中输给马来西亚大学队,折戟沉沙。当时的四辨周玄毅毕业后留校读研,带着辩论队经过九年的卧薪尝胆、默默磨练,终于在2000年与老对手相逢时一举获胜,尽雪前耻!“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不轻言放弃,经得起失败是辩论留给队员最宝贵的品质之一。学会做一只“打不死的小强”是成为合格辩手的前提条件之一。因为辩论中不光有胜败,还有批评和委屈,有不公平的时候,“胜败乃兵家常事”,辩论中的“心理铁布衫”就是这样练成的。
我院有一位已经毕业两年的辩论队“二师兄”,回想起自己在辩论队两年的经历无限感慨。他做了整整两年的陪练队员,所有的辩位他都站过,在离开辩论队时,他的辩论体会写得最精彩!他说,“辩论赛是唇枪舌战之争、思想的碰撞、智慧的结晶。很荣幸能够被学院选为院辩论队的队员,在接近两个月的培训和比赛中使自己受益匪浅,在此次培训中,我当过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当了四个辩位之后,我在此次辩论赛中收获很大。”他说辩论教会他包容,不同辩位的体会使他懂得了怎样配合队友。他在毕业后的工作中表现很突出,工作能独担一面,升迁很快。一位辩论队队长工作一年就成立了自己的创业团队,她说辩论教会她怎样团结队友,教会她不怕失败、敢拼敢打,一生受益。
辩论作为一种高级智力游戏,在有些观众看来只是一场“口才秀”,甚至有人认为,辩论只是耍嘴皮子功夫,这些都是很肤浅的看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亲身体会一番,不能体验其中的辛苦和愉悦。学会辩论,不仅培养的是大学生的口才能力、思辨能力,更是培养他们的论辩精神。“我思故我在”,学会思考才能学会辩论,大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还要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善于思辨、敢于探索、不畏失败的精神品质。“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些品质在今后的职场工作中不仅有“锦上添花”的作用,更是“雪中送炭”的助推力,还会影响他们一生。胜负带来的一时的狂喜或幽怨都将随赛场的硝烟一同消散,但辩论背后的丰富的知识、深邃的思想以及对真理无怨无悔的追求都将伴随每一位辩者的一生。“常人之辩在于争胜,君子之辩在于致知”。进入职场的辩论队员虽然离开了光彩环绕的赛场,但是发酵成熟的辩论理念对他们的职场生涯有巨大的影响。职场是更大的人生辩场,将辩论场上的睿智蜕变为职场上的智慧,他们将会越战越勇!
[1]奥斯丁·J·佛里莱.辩论与论辩[M].李健强,李书春,何美兰,郭爱竹,译.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4.
[2]张霭珠.辩论是综合素质的较量,狮城舌战—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记实与评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125.
[3]宫辉.辩论阶梯—实用智辩致胜入门[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2:242.
[4]沪宁.顾问手记——93新加坡辩论感想,狮城舌战——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记实与评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218.
[5]余培侠.创世纪舌战——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纪实与评析[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1:125.
G64
A
1673-0046(2016)5-0043-02
本文系2015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基于职场文化需求建构文学名著欣赏及人文素质提高之探索》(JGZD201519)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