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营村无污染垃圾处理方案设计

2016-02-13孙连泽王可以郭庆

中国储运 2016年11期
关键词:武警部队填埋场垃圾处理

文/孙连泽 王可以 郭庆

野营村无污染垃圾处理方案设计

文/孙连泽 王可以 郭庆

现阶段,武警部队在遂行多样化任务及驻训过程中所住的野营村建设的质量好坏关乎武警部队营房保障的优劣,而对于野营村的垃圾处理问题,一直是比较容易忽略却又关乎官兵生活的“老大难”问题,因此,通过了解武警部队野营村建设的现状,研究垃圾处理新构想从而解决野营村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改善野营村官兵生活质量,对于武警部队营房保障具有实用性价值。

野营村;生活垃圾;无污染处理

一、部队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当前,武警部队执行遂行多样化任务多样,官兵执勤宿营过程中的垃圾处理是个重要问题,解决不好对执勤野营村环境卫生影响相当大。从我国目前推广的各种垃圾箱应用情况看, 突出问题一是管理难,问题二是垃圾处理不科学,不太适应野战条件, 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当前我国城市的社区、公园 、 主要道路旁,普遍使用分类式垃圾桶、 单一式垃圾箱等,在环卫人员的负责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2008 年四川汶川抗震救灾现场,很多单位募捐了垃圾箱, 由于无专职人员管理,暴露出来的缺陷越来越突出,使用不当将成为肠道传染病的次生传染源。我军固定营区目前在垃圾处理问题上一直与社会上的垃圾桶保持一致,收纳垃圾、集中处理等已经得到根本解决,具有设置方便、制式等特点。从部队使用的状况看,一是垃圾收纳较乱,生活垃圾和其他垃圾汇合,很不环保。二是垃圾收纳后的处理阶段成本高、不科学,现行的野营村垃圾处理采取的方式大多为专人专车收取后统一运走处理,而对于野营村来说,这样的处理方式成本过高,而且在遂行任务过程中并不十分合理。

近年来,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越来越引起政府的重视,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实施,也使得生活垃圾的处理有了新抓手。对于部队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和无害化处理率也是大幅提高。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兴产物的出现,生活垃圾的产生效率要远远高于处理效率。

据统计和调查估算,2011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约为1.64亿吨,县城生活垃圾清运量约为0.67亿吨,即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清运量约为2.31亿吨。截至2011年底,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合计约为1360座,年处理生活垃圾约为1.58亿吨,无害化处理率约为68.4%。

野营村是部队驻训过程中集中居住的驻训地点,目前野营村建设是武警部队的营房保障工作的重要一环,而对于野营村建设的一大难题就是垃圾处理问题。驻训人员集中导致垃圾的产出量高,处理不好十分影响野营村官兵的生活条件。目前野营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卫生填埋、焚烧和分类回收。由于卫生填埋运行成本低、技术成熟、操作简便等原因,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然是部队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置方式。在资源再生利用和新能源政策的鼓励下,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得到了较快发展。

垃圾的分类收集是必然趋势,但必须解决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建立和分类后餐厨垃圾、塑料、纸张、橡胶、玻璃、建筑垃圾等废物经济可行的处理与资源化技术。野营村的垃圾处理分类可效仿地方公司企业的做法,设置分类垃圾桶,对于可回收及不可回收进行分类。对于垃圾分类后生产出的产品,受到成本、质量和市场的影响,生产企业不能获得合理利润,直接影响到资源化利用效果,政府须配备相关的激励政策和手段。

二、填埋技术的新理念

笔者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随着填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例如上海老港填埋场提出和运行了一些先进填埋理念或技术,包括高维卫生填埋技术以及可持续循环卫生填埋技术,对各地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理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作为武警部队,也应适时吸取地方先进理念,落实改善野营村官兵生活条件,解决垃圾处理问题。

根据部队实际,武警部队生活垃圾可采用可持续循环卫生填埋技术。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易降解有机物质完全或接近完全降解,填埋场表面沉降非常小,垃圾本身很少或不产生渗滤液和填埋气,此时认为填埋场达到稳定化状态。此过程一般需要的年限约为8~10年。稳定后的垃圾(可称为矿化垃圾),经过挖掘和筛分后可回收大量的塑料、橡胶、化学纤维废品,以及矿化垃圾细料,从而重新释放出大量的填埋容量。填埋场可最终定位为一个巨大的“生活垃圾中转站”,不过这个中转站的周转周期需要8~10年。同时还是一个巨型填埋反应器,通过适当的措施调节,填埋场可加速其循环转化率,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环境价值。

生活垃圾填埋处置的运营过程中可能对填埋场及附近区域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地表水和地下水)、土壤、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等产生不良影响。

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控制。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恶臭污染问题尤其受到重视。生活垃圾在运输装卸、填埋卸载、摊铺与压实等垃圾暴露过程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恶臭。填埋场恶臭的影响范围受到气象因素(尤其是气压、风向和风速)、垃圾的恶臭源强度、垃圾填埋堆体的高度以及填埋地点的管理水平等的影响。

客观而言,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恶臭不可能被消除,但是有效的处理手段以及充分的恶臭控制措施完全可使填埋场的恶臭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并且避免出现恶臭扰民现象。最易于释放恶臭的是餐厨垃圾,因此餐厨垃圾的分流处理可大幅度降低垃圾的恶臭源强度。降低含水率也有助于减少生活垃圾的恶臭源强度。

从填埋场的运营管理方面,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从填埋作业区臭气防治和渗沥液调节池臭气防治两方面有效地削减了恶臭的释放。在填埋作业区恶臭控制方面,通过减少作业面、垃圾填埋后及时覆盖、减少垃圾暴露面积和时间、定期喷洒除臭药剂、作业面覆盖后抽吸除臭、种植绿化隔离带等措施防治恶臭的污染。在渗滤液调节池恶臭控制中,通过设计优化,对调节池进行加盖,将其中臭气抽出,用于发电资源化利用或通过火炬燃烧后排放,有效防止调节池的恶臭污染。

生活垃圾填埋场温室气体甲烷减排。生活垃圾填埋初期,垃圾量较少,填埋气产量也较少,利用价值不大,利用导气石笼将填埋气进行导排。当填埋垃圾量达到一定数量后,将导气石笼导出的填埋气进行发电资源化利用,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而实现低碳型填埋场。生活垃圾填埋场中有机物生物降解可以产生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填埋气。甲烷是造成全球变暖的元凶之一,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填埋场的甲烷减排可通过两个路径,一是填埋气的收集发电利用或者火炬燃烧排放,二是甲烷的生物氧化。上海老港四期填埋场,建有填埋气能量回收发电工程,每年可向外输送电力约1.1亿kWh。填埋气的能源利用既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甲烷的排放,又可以回收生活垃圾中的生物质能源,同时有助于减轻填埋场恶臭的释放。

武警部队野营村建设关乎武警部队遂行任务的优劣,垃圾处理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因此迫切需要出台新的处理方案,对于垃圾填埋,我们不能以方便为由随意破坏生态环境,应借鉴地方先进理念对填埋加以处理。使垃圾处理行知有效,既改善了官兵生活条件,又不破坏周边生态,真正实现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

(作者单位:武警后勤学院)

[1]李健. 垃圾处理技术.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程金楠. 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武警后勤学院后方专业勤务学科研究生创新课题项目,项目编号:WHXKCX201503。

猜你喜欢

武警部队填埋场垃圾处理
多功能区固废填埋场建设案例分析
新型GCL复合垂直防渗技术及其在填埋场的应用
NO TIME TO WASTE
垃圾处理要多少钱?
论武警部队灾害医学救援应把握的问题
武警部队抢险救援后勤保障应重点把握的问题
天津港“8?12”事故抢险救援对武警部队的启示
深圳市7大资源类垃圾处理体系初步建成
医疗垃圾处理遭行政垄断
谈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