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实务与技能”课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6-02-13魏永峰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实务技能社区

魏永峰

【高等教育研究】

“社会工作实务与技能”课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魏永峰

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较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然而,“社会工作实务与技能”课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才能有效达到培养目标和实现教学要求。

参与式教学;社会工作实务与技能;教学改革

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活动,用以协助个人、群体、社区强化或恢复能力。它通过提供助人的服务,以增强个人与群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功能。因此,作为培养社工专门人才的社会工作专业,特别注重学生技能和能力的培养,要使学生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各种技能和方法,善于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帮助困难群体走出困境。

“社会工作实务与技能”课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以社会工作的实际操作过程为主线,以社会工作的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三大方法运用的实际进程为依据,设计具有代表性的工作情景,既突出技能培养,又从整体角度引导学生掌握具体工作的逻辑顺序;从模拟性工作任务入手,以“做”为主导、以任务为依托,使学生能够掌握社会工作实践中所需要的技能与方法。

然而,这门课程的传统教学往往采取“填鸭式”的方式,这种单向的教学方式不仅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而且忽视学生自学能力、自我消化能力的训练,以及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一、参与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参与式教学强调和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从机械地听和记变为自觉地探索与思考。通过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理解、查阅、组织资料和展示自己看法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消化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教育学角度看,参与式教学把教师和学生都置于主体地位上,让师生双主体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充分发挥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主体的作用,使师生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参与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心理学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根据心理学的观点,人的需要可分为外在需要和内在需要。外在需要所瞄准和指向的目标或诱激物是当事者本身无法控制而被外界环境所支配的。与此相反,内在需要的满足和激励动力则来自当事者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本身。传统的教育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督促下被动地学习,属于外在激励强而内在激励弱,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将自己的工作或学习只看作是外在激励的推动。而参与式教学属于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互动,属于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都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学习也变得有趣、有意义和挑战性,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满足。再加上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会使外在激励加强,内外激励结合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二、“社会工作实务与技能”课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课程目标是培养具备“爱众亲仁”的社会工作价值观,熟练掌握社会工作实务技能,能及时回应社区居民服务需求,为社区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障人士等人群提供直接的专业服务,并藉以专业的服务提升社区管理品质的高素质技能型社会工作人才。对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较高。

第一,在知识要求方面,要求学生学习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掌握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在社区建设、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矫治帮教、婚姻家庭、残障康复、教育辅导、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领域能够直接提供专业社会服务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在职业素质的训练方面,培养学生具有“爱众亲仁”“助人自助”的职业道德观,增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为民奉献、诚信友爱的工作理念,强化志愿意识,弘扬志愿精神,倡导志愿行为等职业素养。

第三,在能力培养方面,要求学生具备及时觉察社区居民的问题和需要,并对之进行预估与计划,选择合适的介入策略,运用不同的资源,帮助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解决他们的问题,为他们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

在三种能力要求中,知识要求是基础,能力要求是关键,素质要求是核心。因此,从社会工作实务课程的目标及要求来看,这门课程十分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新定位课程目标。改知识讲授为能力培养,把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具备运用理论知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培养人才的首要目标。

改革教学方法。改“讲授式”教学方法为“参与式”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和消化知识,师生、生生平等交流讨论,提高教学效果。

完善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编排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学基础知识和方法,而且能理解社会学的学科思维方式和社会统计思想。同时,编制题目单供讨论互动,把在社会生活中应用和体现的一些知识点整合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的应用。

建立参与式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遴选教学中的一部分问题提前布置给学生,学生自主阅读相应资料,讨论并撰写报告,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在课外通过E-mail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课堂上引导讨论并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总结。

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将学生的课堂参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参与讨论)、课程报告、课堂展示和期末考试一起折算出总成绩。

四、“社会工作实务与技能”课参与式教学的基本过程

1. 提出问题

教师遴选部分内容交由学生讲授。教师对问题选择和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参与式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学期初,教师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安排提出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讨论并选题。

2. 建立学习小组

学生在选好题目之后自由结合成立学习小组,一起讨论并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通常,每个小组由3-6名学生组成,这样便于讨论学习。小组就是一个工作团队,共同参与研究、演示、撰写项目完成报告。

3. 解决问题

学生小组在这一阶段要自己查找资料,阅读相关材料,就小组所选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这个过程主要是学生自我咀嚼、自我消化、自我吸收的过程,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4. 演示报告

学生回顾研究该问题的完整的过程,提出研究结论,以及研究学习的心得体会,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交流。

5. 交流讨论

在演示完之后,其他学生如果有问题可以和报告的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教师这时候要在全部小组报告完成以后,在课堂上进行充分而全面的总结,点评各组活动的优点和缺点,强调活动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关系。

五、结论

1.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愿有了很大提高

学生听课态度和课堂互动与“填鸭式”教学明显不同,学生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激发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是搞好教学的关键

单向的“灌输”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参与式教学则能够将学生从“单向接受者”变为“积极参与者”、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消化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3.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通过参与式教学的学术报告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社会学基础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查阅和组织资料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胆识。

责任编辑:陈兴安

魏永峰,上海海洋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社会学研究(上海 201306)。

G642

A

1671-2277-(2016)06-0026-02

猜你喜欢

实务技能社区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ODI实务
F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