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佐著作善本书志七种*
2016-02-13朱俊芳
朱俊芳
黄佐著作善本书志七种*
朱俊芳
摘要明代香山黄佐学问淹博,著述宏富,思想深邃,在岭南乃至全国卓有盛名。其著述留传于世者有二十余种,被认定为善本者二十九种,经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有其善本七种,分别是《乐典》(两种)《广东通志》《庸言》《泰泉集》《六艺流别》《明音类选》,涉经史子集四部,颇具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故为之撰写书志,以揭示其内外特征。
关键词明代广东黄佐书志版本
引用本文格式朱俊芳.黄佐著作善本书志七种[J].图书馆论坛,2016(3):95- 102.
*本文系2013年度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广州府人历代著作版本要录”(项目编号:2013GZW02)研究成果之一
Annotated Catalogues of Seven Rare Books Written by HUANG Zuo
ZHU Jun- fang
Abstract HUANG Zuo from Xiangshan was well-known in the south of Five Ridges and even all over China in Ming Dynasty,with his broad knowledge,rich works and profound thought. More than twenty titles of HUANG’s books are passed down,and 29 versions of which are identified as Chinese Rare Books. Among those rare books,seven of which are collected by Sun Yat-sen Library of Guangdong Province,including Yue Dian (in two versions),Guangdong Tong Zhi,Yong Yan,Tai Quan Ji,Liu Yi Liu Bie,Ming Yin Lei Xuan,which cover all the four categories of ancient books. This paper provides annotated catalogues of the seven rare books,as they are of considerable historical and literary value,with the intention of better revealing their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Ming Dynasty;Guangdong;HUANG Zuo;annotated catalogue;edition
黄佐(1490—1566),字才伯,号泰泉,又号太霞子,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明正德十五年(1520)进士,嘉靖间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黄佐一生潜心治学,学识渊博,曾两度授徒讲学,学者称之为“泰泉先生”。先生为官授徒之余,常著书立说,毕生著述多达七百余卷,是一位名闻朝野的官员、理学家、经史学家、文学家。卒后诏赠礼部右侍郎,赐谥文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黄佐评价甚高,称其“在明人之中,学问最有根柢”。《明史》有传,黄宗羲《明儒学案》为之设“泰泉学案”。黄佐著述量多质精,类型多样,内容遍及经史子集四部。其四十种著作中留传于今者有二十余种,清乾隆以前的刻本被视为善本者有二十九种,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有七种,即《乐典》(两种)《广东通志》《庸言》《泰泉集》《六艺流别》《明音类选》。下文为上述善本逐一撰写书志,以期更好地揭示其内外特征。
1明嘉靖刻本《乐典》
《乐典》共三十六卷,明黄佐撰,清孔广陶跋。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卢宁刻本。8册,依次以“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音命名。封皮湖蓝色,上题书名、册名及册卷数。板框高19.1公分,宽13.7公分。半叶十行,行二十字;小字双行,二十至二十四字不等,白口,无鱼尾,四周粗单边。首卷首叶第一行顶格题“乐典卷第一”,第二行低一格题“乐均上”。版心顶格记书名,中间记卷第,中间稍下记叶次。
卷一至十二为乐均,下分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章;卷十三至二十一为乐义,含乐气、乐体、乐类、乐物、乐声、乐律、乐音、乐风、乐歌九章;卷二十二至二十四为大司乐义,以图说之,附有图表及乐器图;卷二十五至三十五为乐记,由乐本、乐论、乐礼、乐施、乐言、乐象、乐情、魏文侯、宾牟贾、乐化、师乙等十一部分组成;卷三十六为诗乐。前有嘉靖二十三年自序,嘉靖三十六年卢宁重刊序二篇及《乐典》目录。目录叶第二行题“后学黄佐才伯甫著”。卷终附嘉靖二十三年全赐、嘉靖二十六年孙学古所撰“书乐典目录后”二篇。
黄佐序云:“……忆少时先公出所藏《乐杂记》而教诏之曰:‘古者《乐记》,宫角谐中音也,小子其盍考诸。’退而卒业,然算及星历未之好也。嘉靖庚寅荒遁粤洲之麓,乃始玩悟,参伍凡十有五载,而后成均之法颇有明焉……”
卢宁序述重刻缘由:“……末学因有感于太史公之流涕,而窃自欣欣焉,深有期于明良之盛际也,爰取吾师泰泉夫子所著《乐典》,穷昼夜、忘寒暑,冯凡读之,自愧不敏,盖学之三年而后窥测其一二……讎其旧文付之梓……”
有同治十年(1871)孔广陶跋,云:“文裕公,吾粵香山人。官少詹,赠侍郎,南园后五子皆游其门,称之曰‘泰泉先生’。著书三十九种,《明史志》著录者十九,《四库全书》著录附存者十,而《乐典》则收入存目。据《县志》分载《乐记解》十一卷,谓即《戴记》所传通行本,为之解,而编次则依刘向。又《河间乐记》九卷,其实已并入《乐典》为一书。此尚明刻,曾经校定,卷首盖用‘翰林院印’,下有‘北平黄氏万卷楼图书’,为副都御使黄登贤家藏原进之本也。考公尚著《礼典》四十卷,世乏其书,惜之。然公偕祖瑜、父畿三世入祀乡贤,推有明一代大儒,故能以礼乐世其家。至今一十八代书乡未断,成岭海望族,得其著述能不宝而藏之。”
《明史·黄佐传》载其自称《乐典》一书“洩造化之秘”。时人翰林学士张治览后感叹“箫韶九成可复闻也”。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一亦云:此书“综覈群籍”,“详载名物度数,而阐明其理”,“多扩前哲之所未发者”。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则不以为然,认为黄佐以“误本为宗,故其说愈推愈謬”,“至于解释经义,往往支离”,“徒为异说而已”。
初由黄佐门人、萧山孙学古刻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白口,无鱼尾,四周细单边。前有黄佐序、目录、书《乐典》目录后。南京图书馆(《续修四库全书》以此藏本影印)、日本内阁文库藏;十年后,嘉靖三十六年(1557)卢宁重刻,行款、版心一如孙本,四周边框较孙本粗。序之字体高仿孙本,细辨能识其别。正文字体亦仿孙本,但字迹稍粗,不如孙本美观。此本在承袭孙本的同时,对舛误之处有所订正。孙本模糊或剥蚀之处,此本可补之。此本除藏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外,中山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亦有藏。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黄逵卿又重刻之,白口,无鱼尾,左右双边;行款、版心与孙本和卢本同;修订了孙本、卢本中一些明显错误。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台湾大学图书馆等八馆有藏。又有清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有墨笔抄配)藏。此外,还有清抄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为黄子静先生赠书。其封面左题“黄泰泉乐典”,右题“拜诗阁”,黄佐序末朱批:“此书于康熙壬戌元孙逵卿云孙铭翻板重刊,此则原板也。”行款与其他版本同,字体似出于三人之手,字迹潦草粗犷。此本有许多因袭孙、卢本而产生的错误,咸丰五年(1855)单魁香校点之。其贡献一是据康熙本纠正了抄本之误;二是有新发现,对康熙本未察之误有所勘正。对照上下文,其批改较为恰当,虽非善本,但参考价值颇高。莫伯骥《五十万卷楼藏书目录初编》卷二著录,云“此书有明刻,此为写本,护叶有拜诗阁三字,盖成于乾嘉间。”
全书多有墨笔圈点及墨笔批语。卷十六阙第十六叶。
钤印“高万/霖润/生印”白方、“提调/協律/之章”白方、“北平黄/氏万/卷楼/图书”朱方、“忆江/南馆”白方、“荫/普”白方,“禺山/黄氏”朱方。每册卷首有“耕云山房高万霖润生家藏”墨笔题识。
此本迭经高万霖、黄叔琳、孔广陶、黄荫普等多人收藏,后归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
《四库全书》入卷三十九经部乐类存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收入经部。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还入选《广东省第一批珍贵古籍名录图录》上册。
2清康熙刻本《乐典》
《乐典》三十六卷,明黄佐撰,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黄逵卿等重刻本。六册。
板框高18.6公分,宽13.6公分。半叶十行,行二十字,小字双行二十字。白口,无鱼尾,左右双边。首卷首叶第一行顶格题“乐典卷第一”,第二行低一格题“乐均上”。版心上记书名,中记卷第,下记叶次。
卷一至十二为乐均,卷十三至二十一为乐义,卷二十二至二十四为大司乐义,卷二十五至三十五为乐记,卷三十六为诗乐。内容与行款一如嘉靖本。前有嘉靖二十三年自序,序尾题“康熙壬戌秋七月朔榖旦玄孙逵卿云孙铭重梓”;目录第二行题“岭南南海黄佐才伯甫著”;嘉靖二十三年全赐、嘉靖二十六年孙学古所撰书《乐典》目录后。
该本字体典雅,镌刻精细。除订正了孙本、卢本中部分谬误外,刊印质量和内容质量都较前本有所提高。
书名叶系叶恭绰题:“乐典三十六卷/康熙覆嘉靖本/黄氏忆江南馆藏”。
钤印“深泽王/氏洗心/精舍所/藏书画”白方、“遐盦/审定”白方、“叶恭/绰印”朱方、“荫/普”白方,“禺山/黄氏”白方,“黄氏忆/江南馆/珍藏印”朱方、“荫普/珍藏”朱方、“贮月/山房”朱方。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收录入经部。《广州大典》收录入第二十辑经部乐类。
3明嘉靖刻本《广东通志》
《广东通志》七十卷,明黄佐纂修,明嘉靖四十年刻本。六十册。
板框高20.8公分,宽15公分。半叶十行,行二十字,小字双行二十至二十一字不等,白口,无鱼尾,四周单边。首卷首叶第一行顶格题“广东通志卷第一”,第二行低两格题“图经上”。版心上端顶格记书名和卷第,中间记卷目,中间稍下记叶次。
卷一、二为图经,卷三至七为事纪(上启周秦下迄明嘉靖朝),卷八至十为职官表,卷十一、十二为选举表,卷十三至十九为舆地志,卷二十至二十七为民物志,卷二十八至三十五为政事志,卷三十六至四十一为礼乐志,卷四十二、四十三为艺文志,卷四十四至六十三为列传(名宦、流寓、人物、列女),卷六十四至七十为外志(仙释、寺观、夷情、杂事)。前有嘉靖四十年雷礼序、嘉靖三十九年黄佐序,凡例十三则及目录。
雷礼序云:“……先是督抚谈君恺病旧志芜舛,惕然有感曰:‘扬粤负岭带海,累然小堪舆,使文献无征,可乎?’谋之巡察徐君仲楫,议叶敦请宫詹黄君佐纂修。各因代至,未观厥成。会乌程潘君季驯继巡其地,至则叹曰:‘是岂可已耶?’复与督抚王君钫、郑君,前后申议,殚心博采,日与黄君厘正。黄君昔为史官,素称直笔。乃取旧志,芟秽正讹,补其缺漏,为图经,为事纪,为表,为志,为列传,为外志,凡七十卷。首本事原,末复随事发明,凿凿可底于行。志成,蔡君结代巡,复重校之。夫以一省盛典,更数贤始成,于是知天欲以斯文贲广人也。”
黃佐序云:“……嘉靖乙未侍御四明戴公璟乃纂《通志》,成于仓猝,命曰《初稿》,意将有待云。丁巳,少司马督府毘陵谈公恺览而少之,檄我藩司聘予,俾重加搜辑,予病谢不能也。代以奉化王公钫,礼请益敦。会侍御姑苏徐公仲楫至,枉顾衡门……不获终辞,乃于仲冬开局于贡院。……前期有司咨耆旧,索经籍,至是告备。而所征乡贡、进士陈绍文、黎民表、梁绍曾及予中子在素皆集,予乃发凡举例。……郡檄复征庠生,多辞不至。越明春,至者惟曾元鲁、黄万春、陈冕、欧大任、林乔、黎民怀、梁有兆,而予长子在中与焉。人各分彙,袠不踰三,凡四阅月而竣事……”
此为广东有记载的第二部通志,其以嘉靖十四年戴璟所修《广东通志稿》为基础,删繁补阙订误,前后历时三年始成。该本对旧志有继承、发展、删正和完善,如“夷情”因袭旧志各从其类;礼乐部分则补入旧志鹿鸣宴歌诗所阙之律吕;删除及修正了旧志中建置沿革、职官选举之谬误;艺文部分只记著述篇目,而将旧志所录诗文杂著分注于各类之下。因其在体例、结构、类目和内容等方面都较旧志大为改观,而颇受尊崇。万历《广东通志》郭棐序称“佐始辑全书,备极藻缋”;李时华序赞其“综覈古今,爰成通志,文与实副郁,为一代鸿裁”。嘉庆末道光初阮元主修《广东通志》时,特求此本,备加采录,誉其“体裁渊雅”。是志以直笔、体宏、精审、博雅、翔实而成为后世修志的典范与楷模。叙事至嘉靖四十三年。
钤印“漱绿/楼藏/书印”朱方(两种),“温印/树梁”白方,“栋/臣”朱方,“岭南温氏/季栋漱绿/楼藏本”白方,“顺德/温氏/家藏”白方,“樹/樑”白方,“顺德温君/勒所藏金石/书画之印”朱方。每册钤有“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珍藏”朱方,而第三十二至三十五册钤印为“广州中/山图书/馆珍藏”朱方,疑此4册为补配。
天一阁博物馆(存卷三十至三十一,卷五十四至七十)、上海图书馆(存卷五至六、卷十八至十九)亦有藏,而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较为完整。民国六十六年(1977)香港大东图书公司、1997年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2007年岭南美术出版社均据嘉靖本出版了影印本。
《千顷堂书目》卷七著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收录入史部。另,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广东省第一批珍贵古籍名录图录》上册著录。《广州大典》收录入第三十五辑史部方志类。
4清康熙刻本《庸言》
《庸言》十二卷,明黄佐撰,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黄逵卿、黄铭刻本。四册。
板框高18.7公分,宽13.5公分。半叶十行,行二十字,白口,单黑鱼尾,四周双边。首卷首叶第一行顶格题“庸言卷第一”,第二行低两格题“学道第一”。正文每段首字顶格,余字均低一格。版心上端顶格记书名,中间记卷第,中间稍下记叶次。
是书分为十二类:学道、修德、求仁、游艺、制礼、审乐、政教、事业、著述、象数、天地、圣贤;每类一卷。前有嘉靖三十年(1551)正月李义壮序,三十年(1551)二月钱德任“读《庸言》”,二篇均为刻写体,笔迹出自同一人。前有嘉靖三十一年(1552)黎民表序及目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称:“是编乃其致仕后讲学语录……佐不取王守仁良知之说,故所论虽无奥义而不失为笃实之言。”
李义壮序云:“……泰泉先生《庸言》……近之乎一心,远之乎四海,微之乎鬼神,显之乎礼乐,罔不悉备,可谓至大者矣。然始于弘乎天则一,而大终于畏乎天则大而一,孔颜正脉其在兹哉……先生仕宦四十载,安贫嘉遁,得颜子之乐焉。……其为此编,题曰《庸言》者,庸,常也。圣人之道常道也,天之道亦常道也,即一心可以泽四海,举礼乐可以质鬼神,一中庸而已耳,而人鲜克举之,故曰中庸不可能也,此所以为先生希天之学也。如有用我者执此以往。”
黎民表序云:“嘉靖庚寅先生弃官归养,讲学粵洲之麓,门弟子执业日录所闻,迄己酉罢讲,裒为十二卷,先生名之曰《庸言》……首之以学道,志于道则德可据,故次之以修德,德既修则仁可依,故次之以求仁,然义理之趣存乎六艺,故次之以游艺,艺必首礼,而非礼则不立也,故次之以制礼,礼先而乐后,故次之以审乐,礼乐以兴治化,故次之以政教,政教立则事业成,故次之以事业,立言以明德与功者也,故次之以著述,有象斯有意,有意斯有言,故次之以象数,观乎象数则见天地矣,故次之以天地,观乎天地则见圣贤矣,故次之以圣贤终焉……”
书名叶题“庸言十二卷/康熙本”,“黄氏忆江南馆藏/叶恭绰题”,为补配。目录叶第二行顶下格题“海隅泰泉子黄佐才伯甫”,末行题“康熙壬戌秋七月朔越榖旦玄(缺末笔避讳)孙逵卿、云孙铭重梓”。字体清秀,制作较为精良。
钤印“贮月/山房”朱方、“遐盦/审定”白方、“叶恭/绰印”朱方,“深泽王/氏洗心/精舍所/藏书画”白方、“荫普/珍藏”朱方、“禺山/黄氏”白方、“黄氏忆/江南馆/珍藏印”朱方。
初本为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孙学古、邓迁、何价、吕天恩等刻本,前有嘉靖三十一年黎民表序及目录。半叶十行,行二十字,白口,无鱼尾,四周单边,版心上端顶格记书名,中间记卷第,中间稍下记叶次,下端记刻工之名姓,如呈、冯。中国国家图书馆、无锡图书馆等有藏。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广州大典》所收均以明嘉靖刻本为底本。清康熙二十一年重刻,行款与嘉靖本相同,区别主要在于:一是时代不同,个别字的写法相异;二是少量文字有出入,以黎序为例,“先生之学宗孔孟”,康熙本作“先生之学崇孔孟”;“而心所不踰”,康熙本作“而心所踰”;“而嘉兴陆子汤臣亦助之”,康熙本作“而嘉禾陆子汤臣亦助之”。嘉靖本有剥蚀,康熙本可补之;重刻本除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外,中山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亦有藏。
5清康熙刻本《泰泉集》
《泰泉集》六十卷,明黄佐撰,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黄逵卿等刻本。十八册。
板框高18.2公分,宽13.2公分。半叶十行,行二十字,白口,单黑鱼尾,四周双边。首卷首叶第一行顶格题“泰泉集卷第一”,第二行低一格题“赋上”,第三行低两格题“粵会赋有序”。版心上记书名,中记卷第与体裁,下记叶次。
卷一至三为赋,卷四至十四为各体诗,卷十五为对策,卷十六为符命、颂、叙录,卷十七为箴上,卷十八为箴下、赞、铭、诵、谣、祝辞、字辞,卷十九至二十为奏疏上下,卷二十一为书上,卷二十二为书下、启,卷二十三为问对、设论,卷二十四为策问,卷二十五至二十六为论上中,卷二十七为论下、议,卷二十八为说,卷二十九为原、解、辩、考、述、禁谕,卷三十至三十三为记,卷三十四至四十三为序,卷四十四为题跋,卷四十五至四十六为图经,卷四十七为碑,卷四十八为神道碑,卷四十九至五十一为墓表,卷五十二至五十四为墓志,卷五十五为墓志、诔,卷五十六至五十七为传,卷五十八为行状,卷五十九至六十为祭文。卷首有隆庆五年制诰,隆庆二年四月庚辰朔初三日壬午谕祭,隆庆二年制诰,嘉靖二十一年(1542)张璧序,万历七年(1579)陈绍儒序,黎民表“泰泉先生黄公行状”及目录。
张璧序云:“……泰泉先生……诗文皆颖出流俗,盖博极群书而能反约于心,故发自由衷质钜而力雄浑乎?班马词章、程朱名理合而贯一,盖醇乎道者也……”
陈绍儒序云:“……集中摛词酌雅,大之造化皇猷,次之彝章杂撰,始骚赋而祭文終焉。莫不镕钧斧藻,晰制清衷……”
黄佐官南京国子监祭酒时,亲自编定其诗为十卷。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李时行刻之于嘉兴。半叶九行,行十七字,白口,四周单边。卷首有嘉靖二十一年屠兴埈序、林云同序、薛应旂序。卷一为赋,卷二至十为诗和集句。卷末有李时行后序。《四库全书》以之为底本,但限于其固有格式,删去了前后序。中国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等馆有藏。
黄佐殁后,万历元年(1573)子黄在中、在素、在宏刊刻其全集六十卷。半叶十行,行二十字,白口,无鱼尾,四周单边。前有隆庆间制诰、嘉靖二十一年张璧序、万历七年陈绍儒序、黎民表所撰“泰泉先生黄公行状”,后有欧大任后序。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有清丁丙跋)、上海图书馆、日本宫内厅书陵部等有藏。清康熙间黄逵卿等又重刻之,行款板式大体因袭万历本。除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有藏外,中国国家图书馆(缺卷二十一至二十四)、中山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残本,存卷七至五十八)、日本静嘉堂文库亦有藏。又有一卷本,明嘉靖隆庆间《盛明百家诗》收入,书名《黄泰泉集》;清康熙间《广理学备考》收入,书名《黄太泉集》;清嘉庆二十四年春晖堂《广东文献》收入,书名《黄文裕公泰泉集》,均为选录《泰泉集》部分内容而成。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七二赞其诗“吐属冲和,颇见研练。于时茶陵之焰将熸,北地之锋方锐,独能力存古格,可谓不失雅音”,“文章衔华佩实,亦足以雄视一时”。清初学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一给予中肯评价:“文裕撰体颇正,而取材太陈,故格虽耸高,而气少奔逸。然岭表自‘南园五先生’后,风雅中坠,文裕力为起衰,如黎维(惟)敬、梁公实辈,皆其弟子。嘉靖中‘南园后五先生’,二子与焉。盖岭南诗派,文裕实为领袖,不可泯也。”
封面题记“泰泉集六十卷,康熙间黄逵卿重刻本,见陈子励《粵东遗民录》。甲申十一月衍记。”
此本补版痕迹略为明显,朱丝兰活叶补钞“乾清宫赋”,末题壬子正月校,为补配。墨色浓淡不一,间有改校。
钤印“宗衍”白方,“东莞莫/伯骥号/天一藏/书之印”朱方,“东莞莫/氏五十万/卷楼”白方。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收录入集部。《广东省第一批珍贵古籍名录图录》收入下册。《广州大典》收录入第五十六辑集部别集类。
6清康熙刻本《六艺流别》
《六艺流别》二十卷,明黄佐辑,黎民表校勘,清康熙二十六年(1867)黄逵卿、黄铭重校刻本。二十四册。
板框高19.4公分,宽13.5公分。半叶十行,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单黑鱼尾,四周双边。首卷首叶第一行顶格题“六艺流别卷第一”,第二行低一格题“诗艺”,低三格题诗名。版心上记书名,中记卷第和卷名,稍下记叶次。
书名叶题“岭南黄泰泉先生彚纂”“宝书楼藏板”。
是书编自嘉靖十年(1531),历时二十余年乃成。经欧大任校雠后,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付梓。卷一至五为诗艺,卷六至十二为书艺,卷十三、十四为礼艺,卷十五、十六为乐艺,卷十七至十九为春秋艺,卷二十为易艺。前有黄佐序及目录。目录叶第二行题“门人南海欧大任校正”。末有嘉靖四十一年欧大任后序。
黄佐序云:“闻之董生曰:‘君子志善’,知世之不能去恶服人也,是以简六艺以善养之,其学大矣。而各有所长,《诗》道志故长于质,《书》著功故长于事,《礼》制节故长于文,《乐》咏德故长于风,《春秋》司是非故长于治,《易》本天地故长于数,人当兼得其所长,是故举其详焉。……昔晋挚虞尝著《文章流别》,其亡已久,故予搜罗散逸以为此编,统诸六艺,窃比于我董生云。”
欧大任后序云:“六经者,圣人所以启天地之秘、明人伦之叙而究万物之宜也。孔氏之徒传而习之,述而效之,自源徂流,濬一达万,则为艺焉。……六经则纂类之学,亦难矣哉。吾师泰泉先生辞荣金马,高卧碧山,集儒书之渊薮,导学子以津梁。……斯编信学海之钜观,册府之渊汇也,譬之疏导九川功同神禹,流异其派,派别其岐……润泽之利,皆出昆仑之源,故不曰经而曰艺者,示人返求也……”
《四库全书总目》入卷一百九十二集部总集类存目二,其《提要》评论云:“是书大旨以六艺之源皆出于经,因采摭汉、魏以下诗文,悉以六经统之。……分类编叙,去取甚严。……文本于经之论,千古不易,特为明理致用而言。至刘勰作《文心雕龙》,始以各体分配诸经,指为源流所自。其说已涉于臆创。佐更推而衍之,剖析名目,殊无所据,固难免于附会牵合也。”
第十四卷阙第三十二叶;对照同版他书可知,目录和黄佐序均阙最后一叶。
钤印“梁氏业/香艸堂/珍藏”朱方,“十六世/书香”朱方、“恕字/终身/可行”朱方、“若/周”朱方、“澹逋丙辰所得”朱长方、“黄氏忆/江南馆/珍藏印”朱方,“荫/普”白方、“禺山/黄氏”朱方、“黄印/荫普”朱方、“忆/江南馆”白方、“忆江/南馆”白方、“荫普/珍藏”朱方、“双门/道人藏/书之印”白方。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著录。祁县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有藏。《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与《广东省第一批珍贵古籍名录图录》收录之,均著录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欧大任刻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中山大学图书馆(目录及卷一末补配)藏。清康熙间重刻本流传较广,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多处有藏。经比对,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与中山大学图书馆所藏“嘉靖本”与康熙本行款、板式均相同,而二馆藏本“六艺流别序”印有“时/嘉靖辛卯春二月吉旦南海后学泰泉/黄佐谨序/康熙丁卯秋七月玄(阙末笔避讳)孙逵卿云孙铭重梓”字样的末叶均阙;目录末叶刻有“嘉靖壬戌仲秋吉旦男在素百拜谨书”之题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阙此叶,中山大学图书馆仅抄补所阙目录,未抄录题识,这或许是造成版本年代误判的主要原因。故本文未将此本著录为嘉靖本,而著录为清康熙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收录,版本注为“据中山大学馆藏明嘉靖欧大任刻本影印”;《广州大典》第五十七辑集部总集类收录,版本注为“明嘉靖四十一年宝书楼刻本”“据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影印”,笔者以为均有误。
7明嘉靖刻本《明音类选》
《明音类选》十二卷,明黄佐、黎民表同辑,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潘光统刻本。六册。
板框高18.6公分,宽13.7公分。半叶十行,行二十字,白口,无鱼尾,四周单边,首卷首叶第一行顶格题“明音类选卷之一”,第二行低一格题诗体“五言古诗”,第三行低两格题诗名“旅兴二首”。版心上端记书名,中记卷第,稍下记叶次。
卷一至三为五言古诗三百六十二首;卷四至七为七言古诗长短句四百六十九首;卷八为五言律诗一百五十八首;卷九为五言律诗二百四十八首、五言排律二十三首、六言律诗二首;卷十为七言律诗一百二十六首;卷十一为七言律诗一百八十五首、七言排律五首;卷十二为五言绝句六十二首、六言绝句十二首、七言绝句一百四十四首、风雅体十首,共录古今诗通计1806首。前有嘉靖三十七年(1558)黄佐序;《明音类选》诗人名氏,分国初至洪武末革除年间、永乐至成化、弘治至嘉靖三个时段,列其姓名、邑里、爵谥,载录凡三百零四人。卷末为嘉靖三十七年黎民表后序。
黄佐序云:“《明音类选》奚以编也,类选治世之音,用昭隆盛于无穷也。属者予讲学于粵洲,诸用弦诵咏诗各选已往遗音,无虑数百家,廊庙山林、钜公畸士,见存者方将轹汉魏以追风雅,则不与焉。然所见人人殊,门人黎子民表乃更订定,编既成,潘上舍光统捐赀刻之,予乃为序云……”
黎民表后序:“……民表爰自早龄即受学于泰泉先生,先生尝取先正遗集指授去取,俾与同志参订之,积有年岁,始克成编,友人潘少承甫获观焉,遂以梓请。……是编也肇诚意之五言,原汉魏之变也,终何薛之四言,近风雅之正也。命名之义则先生序于篇首,兹不复列。”
《明史·艺文志》卷九十九记作黄佐《明音类选》十八卷,《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一等多种史志均认为此书为黄佐独辑。而黎民表撰《黄泰泉行状》则云:“若《六艺流别》、《明音类编》、《唐音类编》、《罗浮山志》,则门人编次而删定者。”光绪《香山县志》著录为:明黄佐删定、黎民表编。今推究前后二序,推断此书应为黄佐、黎民表同辑。
扉叶题“明音类选黄佐著”“明嘉靖刻本南州书楼藏”,为补配。字大满格,棱角分明。墨色间有不均。全书多有朱笔圈点。
钤印“徐/绍棨”朱方。
中国国家图书馆、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等有藏。《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一著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收录入集部。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又入选《广东省第一批珍贵古籍名录图录》下册。《广州大典》第五十七辑集部总集类收录。
参考文献
[1]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3]屈大均.广东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5.
[4]黄虞稷.千顷堂书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5]朱彝尊.静志居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6]郭棐.万历广东通志[M]//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
[7]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中国古籍善本书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8]詹福瑞.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
[9]詹福瑞.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
[10]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等.广东省第一批珍贵古籍名录图录[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
收稿日期2015- 05- 03
作者简介朱俊芳,女,硕士,广州图书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