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院校公选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6-02-13王小聪周建华

铜仁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监控教学质量

王小聪,黎 翔,周建华

( 1.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育系,江西 赣州 341000;2.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财务处,江西 赣州 341000 )

【教育与教学研究】

高职高专院校公选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王小聪1,黎 翔1,周建华2

( 1.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育系,江西 赣州 341000;2.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财务处,江西 赣州 341000 )

高职高专院校公选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忽视教学质量控制、忽视学生学习监控、忽视实践环节监控。对其成因分析主要着眼于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的各环节,比如选课机制不完善,课程分布和安排不科学,授课过程监管不严,评价机制不健全。最后从制度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出解决对策。

高职高专院校; 教学质量; 质量监控体系

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逐步构建了与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专业结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似乎是合理与恰当的,因为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规律相适应,但是还应重视另外一条规律: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它还必须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公选课不同于必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想学习的课程,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公选课开设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课程,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能打破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所产生的障碍,同时公选课也开设了一些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联的课程,让学生通过公选课了解社会和适应社会。

一、高职高职院校公选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问题

(一)忽视教学质量控制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两个方面:教学质量监督与教学质量控制,两者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的有机联系。教学质量监督侧重发现问题,而教学质量控制强调解决问题。

公选课教学质量监督侧重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比如学生选课阶段,学生无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就会影响到教学效果,那么在教学质量控制方面就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否则质量监督就显得毫无意义。公选课教学质量控制的基本依据是制定出公选课的教学质量标准。由于公选课给予学生选课权,其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广泛,影响教学质量的要素不明确。因此,在公选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恰当地运用监督和控制两种手段,才能使公选课教学质量朝着理想方向前进。

(二)忽视学生学习监控

高职高专院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教学质量监控的对象不应该缺少学生这一主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从狭义上看,是指通过对教师备课、上课、成绩评定等教学环节进行监控,促进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以提升业务水平。从广义上看,是指除了狭义所指的对教师教学的监督与控制外,还有对学生学习、学校行政管理进行监督、咨询、指导的质量监控,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质量监控,甚至包括学校的科学与规范管理进行监督与控制。但在实践过程,高职高专院校集中于教师教学管理的规范与科学,通过管理制度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并限制在管理条框内,认为这样就能达到教学质量监控应有的效果,这与高校的中心工作即人才培养相违背的。 为了培养优秀的人才,教学质量监控立足点应该在学生获得相应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而监控教师教学也是为了这一立足点,因此教师教学质量监控是手段,学生学习质量监控才是目的。但实际教学质量监控主要监控教师教学层面,而较少监控学生学习层面。

(三)忽视实践环节监控

教育部等部门在2012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重申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为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得、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体系及质量标准。

高职高专院校重视课堂教学的质量监控,但由于实践环节的监控质量标准难以界定,往往对实践教学监控不到位。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要方法与手段。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打破实践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的困境,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既密切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势在必行的,这样有利于培养复合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同样地,为了强化专业实践能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实践教学方案,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质量标准要与理论教学质量监控同等地位,以促进实践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二、高职高专院校公选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问题成因分析[1]

(一)选课机制不完善

公选课在机制上来说,学生选择课程是其存在的根本,学生选课太难且自由度不够肯定会影响到教学质量。一般而言,各高校给予学生有2轮选课的机会:第一轮选课,学生根据个人学习规划和学校规定课程数进行选课,待选课结束后系统进行审批处理,停开选课人数未达到规定要求的课程。第二轮选课,学生改选其他课程或者退选不感兴趣的课程。尽管学生有选择课程的权利,但是仍认为公选课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体现出“选”的意义。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选课机制暴露出以下问题:一方面教师申请开设公选课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学生选择喜欢的课程也不多。这种公选课现状就无法体现出来“选课”的意义,反而逼着学生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学分或课程数而去选课和上课,从而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可想而知了。另外,由于公选课所提供的课程简介和教师个人学术经历相对简单,学生不能全面了解课程具体的授课方向及内容,因此学生也就难以选择出理想的公选课,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原因。

(二)课程分布和安排不科学

一般而言,公选课程体系里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开课数量较多,学生选修得也多。这是由于此类课程学起来比较轻松,容易获得学分,而对没有一定理科基础的学生来说选修一门自然科学类课程有一定难度。但是,如果把这类自然科学类课程排除在公选课课程体系里,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现有学科门类和课程体系有待完善和健全,首先必须解决高职高专院校师资力量和水平,因为没有足够且高水平的师资就无法开设量多质精的公选课。

公选课上课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周末。这段时间里学生要么勤工俭学,要么参加学校校园文化活动,要么上了一周的专业课后想安排休息等,而参加公选课有疲于应付的因素,其教学效果不佳可想而知了。

(三)授课过程监管不严

二级教学管理部门比较关注专业课的教学质量,但对公选课的管理则相对松懈。一门公选课是在二级教学部门及其教研室的审核推荐到学校教务处,进而纳入到学校层面公选课课程体系,教研室往往推荐时认真审核教师上课的内容及备课质量,但后续课堂教学监控就没有跟进管理。这种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教师上课内容的随意性。

公选课学生出勤率一般偏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较多,如:公选课的考核方式是考查,期末考试较容易通过;学生是为了应付毕业而上课,实际内心上是不重视这类课程;当然,还有一些客观原因,如公选课上课时间与一些学生活动或勤工俭学时间相冲突,学习时间无法得以保障等。上述这些原因也导致公选课教学质量较差。

(四)评价机制不健全

公选课的评价机制存在如下问题:第一,评价程序紊乱。公选课的主管部门往往是高校教务处,由于高校教务处职能管理上较为宏观,而公选课评价程序非常具体而微观,这样导致在评价程序上教务处既是公选课的管理部门,也是该类课程的监管部门,造成裁判与运动员叠合现象,评价主客体关系混乱。教师的人事和教学管理部门是其所在二级教学部门,承担公选课的教师又“转让”给教务处,这样管理与评价体系导致在教师评价时出现谁都不评价教师上课效果。第二,考核形式单一。教师在申请公选课时一般会有标明考核方式是考查,考查形式灵活而不固定,比如课程小论文、科技小制作、开卷考试等,具体形式由任课教师依据课程性质自行决定考查形式,不受教务处或二级教学管理部门干涉。教师为了考查便利,往往采用课程小论文这一考核形式较为常见,如果单一地使用一种形式,即使这种考查形式是非常理想的,随着时间推移,也难以起到应有的测评效果。

三、高职高专院校公选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问题应对策略

(一)完善公选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制度对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主要有领导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三期”教学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等。因此,在原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相关制度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学生信息员制度、专项教学检查制度就显得很有必要。除此之外,还应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学生学习质量监控制度、学校办学特色的质量监控制度等。

(二)公选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践对策

制度建设为管理实践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和实施思路。在制度建设之后,还需要不断在实践中落实,在落实中发现、解决问题,并反馈到相关职能部门,责成职能部门修订制度,因此,公选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在制订制度、落实制度、修订制度的环节中相互联系、不断循环中建立起来的。

1.开课阶段:严控审核

优化公选课的课程体系。高职高专院校公选课课程体系存在着专业课程较多、实践环节较少,“一多一少”反映出公选课的课程体系不合理,甚至是无序状态。因此在对教师申报课程之前,一方面要积极鼓励教师申报公选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引导教师申报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和各专业学生所能接受的课程。整合课程资源,减少理论课程,增加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更为密切的课程,从而进一步完善公选课的课程体系。

实施导师制,强化选课指导。导师制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开展专业咨询与辅导等。通过大学的专业教育后,学生具备敏锐的专业嗅觉,对专业课程的选择能有清醒的判断力,但由于对跨专业的公选课却知之甚少,所以学生选课时需要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通过导师专业指导,学生能详细地了解选择某一门具体公选课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对公选课的学习动机,减少其学习的盲目性,真正发挥公选课应有的作用。

2.授课阶段:重视过程监控

改变“三期”检查的重点和方向,激发公选课教师的积极性。以前“三期”教学检查对公选课的监控侧重于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如是否有教案或讲义,使用什么级别的教材等,这种按部就班的检查程序容易让教师满足于现状。因此,“三期”教学检查由质量监督改为质量控制,加强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支持编写教师自编讲义,甚至学校能提供一定经费资助教师把所编写的讲义编辑成册并出版,学生免费使用教材。这样的监控重点转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实施信息员制度,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细胞”[2],学生信息员是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慧眼”,监控“细胞”保持应有的活性。学生信息员由德才兼备的学生担任,并且其担任信息员的身份只有教务处管理人员才知道,具有很强的隐密性,因此,该制度确保能收集到较为客观的教学信息,同时保证学生在公选课上的主体地位。

考勤形式要突显常规化和灵活性。教师严格遵守学校和二级管理部门的考勤制度,确保考勤制度常规化,对缺课达到一定节次的学生要严格按制度处理。

3.评价阶段:评教学结合

评价阶段包括评价、教学、学习三个环节,三者之间不可分离,相互促进,达到以评促教和以评促学的目的。

评教结合体系。该体系依据评价主体可分为学生评教、督导专家评教、同行评教、教学相长会和校外专家评教。学生评教的结果较为客观,其结果可以作为继续保留在公选课课程体系里的依据之一。督导专家组都是在各专业里教学经验丰富且高职称教师所组成的,他们走进课堂随堂听课,包括公选课,全面了解和掌握一线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结合学生信息员所反馈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反映意见较多的教师进行重点帮扶,达到以评促教的意义。由于公选课面向全校跨专业、跨学科开设的课程,其教学要求不同于面向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因此通过同行评教,比如教研室组织同专业教师听课,对其上课情况给出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教学相长会是师生面对面开展的评教形式,由于公选课的学生分布于各专业,教学主管部门可以按课程选择部分学生与教师和领导交流,通过坦诚地沟通与交流,教师及时了解到学生具体需求,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校外专家主要由高校聘请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政府决策者等校外人员所组成的专家。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办学定位一般都是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因此公选课开设是否合理,是否达到应有的效果等还要听取校外专家的意见,根据他们的意见及时调整课程结构,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便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和积极性。通过以上不同主体立体式的评价,二级教学主管部门及其教师能多方面搜集教学信息,这样的教学意见更为全面和客观,为教师教学和部门管理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价值。

评学结合体系。针对当前公选课课程考核形式单一化,首先相关职能部门要制订出公选课的质量标准,根据这一标准,各课程的考试要求要具体化和可操作性。其次,根据评价反馈意见,适当增加考试难度,使学生对所选课程真正做到学有所获,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课程考试的合格。

[1] 高雪春,王小聪.西部新建本科院校公共选修课质量监控体系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3,(21).

[2] 侯长林.大学本身是值得探究的[J].铜仁学院学报,2015,(6).

A Study on Problems with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of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Countermeasures

WANG Xiaocong1, LI Xiang1, ZHOU Jianhua2
( 1.School of Education, Ganzhou Teachers College, Ganzhou, Jiangxi 341000, China; 2. Finance Section, Ganzhou Teachers College, Ganzhou, Jiangxi 341000, China )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ublic selective courses 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lways a cause for concern,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cludes little importance attached to teaching quality control, students learning monitoring, monitoring of practice, and software monitoring. This paper proposes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in terms of system and practic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quality,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G642.421

A

1673-9639 (2016) 06-0170-04

(责任编辑 王立平)(责任校对 王小聪)(英文编辑 田兴斌)

2016-08-26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高专院校公选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以赣州市为例”(JXJG-15-46-3);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校大学生学业不良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基于创业型人才的视角”(JY1508)。

王小聪(1978-),男,江西于都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地方院校转型发展,教育学原理。

黎 翔(1967-),男,江西宁都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管理教育,应用心理学。

周建华(1985-),男,江西永新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数学教育,应用数学,高校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监控教学质量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你被监控了吗?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