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现状形成因素分析
2016-02-13黄月胜
黄月胜 祖 彦
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现状形成因素分析
黄月胜祖彦
[提要]多年来,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各高校还存在着落实国防教育工作差异性较大、整体发展水平不均衡等诸多不足和问题。究其原因,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相关制度与师资队伍建设发展不协调、缺乏学科支撑、教师综合素养提升乏力等方面因素,是制约学校国防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
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现状;形成因素
一、概述
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恢复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正常秩序,先后出台了多部关于国防教育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给予支持,学校国防教育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轨道。然而,新形势下各院校落实国防教育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尚未完全发挥国防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激发的社会效益相对较弱。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基本现状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差异性较大,整体发展水平不均衡,不少院校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师资队伍力量偏弱、教学保障不力、教学效果不显著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现状形成因素分析
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现状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导致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出现诸多与新形势下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发展不相适应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校管理及制度的原因,也有国防教育工作的影响因素。综合各方面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学生军事训练为主要形式的学校国防教育是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培养高素质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国办发[2001]48号文件指出[1],学生军训工作是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依据,按照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要求,围绕国家人才培养的长远战略目标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组织开展的学生国防教育活动。各级政府和普通高等学校要从国家人才培养和国防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学生军训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学生军训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普通高等学校要把学生军训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统筹安排;要通过学生军训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促进学校全面建设。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开展,由1985年最初的南昌大学一所普及到现在的所有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机构由当初的临时机构发展到现在的正式机构,军事训练教师由当初的临时抽调人员到现在的正式教师,教师由最初的低学历、没专业、没职称到现在的高学历、有专业、有职称,基本建设了一支数量适当、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军事训练工作得到稳步发展。但是,仍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有些院校没有从国家人才培养和国防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学生军训工作的重要性。调查数据表明,18.2%的院校没有建立国防教育相关制度,没有成立国防教育或军事训练领导小组和其他保障机构,没有从组织上保证国防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在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全面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以前,只有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和江西师范大学等为数不多的几所院校根据各自校情开展了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这些院校成立了国防教育机构,还有的院校专门成立了人民武装部,与国防教育机构合署办公。2001年,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全面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以来,没有设立人民武装部的院校有的也设立了人民武装部,并把国防教育机构从其他相关部门脱离出来与人民武装部合署办公;没有专门设立国防教育机构的院校也设立了国防教育机构或与其他相关部门合署办公。原来没有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且招生规模相对较大的院校,有的则按照国办发[2001]48号文件精神直接一步到位设立了人民武装部和国防教育机构,合署办公;有的则仅设立了国防教育机构,或与其他相关部门合署。一些招生规模相对较小的院校,有的设立了人民武装部和国防教育机构,有的则既没有设立人民武装部又没有设立国防教育机构。由于各院校没有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国防教育机构的统一管理,造成学生国防教育工作机构不统一、不规范,很难有效全面落实《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教学机构与人民武装部共同负责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理论课教学的计划安排和具体组织实施”的规定[2]。国防教育机构的建立是做好军事训练工作的基本保障。由于有些院校国防教育指导思想不够明确,机构混杂,不统一、不规范,就很难落实学生军事训练的有关规定,必然制约学校国防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2.相关制度与师资队伍建设发展不协调。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是形成国防教育教学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完成国防教育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基本力量。在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这支队伍在人才培养中负有特殊的使命,由于多种原因,其组成成份比较复杂,有转业干部,有退伍士兵,有未服兵役的各类专业人员。他们中有的受过国民高等教育,有的则没有。在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科研能力等方面与普通高等学校其他教师相比存在差异。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江西省各普通高等学校几乎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人才管理制度。有些制度对学校的管理起着积极作用,但这些制度在出台过程中对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特殊性因素考虑不足,或没有兼顾到,致使这些制度在对学校整体起着积极作用的同时,另一方面却与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发展不协调,制约了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一是教师选配条件高。在国防教育师资选配上,江西省较早开展国防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为了改善教师的结构,通过不断引进的方式,使教师队伍中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等更趋合理。有的普通高等学校为了改善学缘结构,打破近亲繁殖,出台了与国防教育师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如,要求应聘者必须具有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历,同时必须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而且研究生专业与本科专业相同等等。类似制度,制约了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健康发展,很难改善大部分院校成立学生国防教育机构时,国防教育教师学历层次偏低、职称以中级偏多、专业来源广泛,不相近专业教师比例高的基本结构。统计数据表明,有些院校没有配备足够的专职国防教育教师和教辅人员,而有36.4%的院校没有配备专职国防教育师资队伍。二是教师职称晋升难。在国防教育教师职称晋升上,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一样,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国防教育教师的职称晋升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大部分院校将国防教育教师的职称评审纳入了学校职称评审系列,但还是挂靠其他系列进行评审,要与其他系列的教师竞争有限的职称晋升计划。因为职数有限,很多普通高等学校出台了职称晋升的条件政策,这些职称评审条件不仅使国防教育的教师望而却步,就是其他学科的很多教师也是望而生畏。很多军事教师看到职称晋升无望,积极性受到挫伤。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教师职称多以中级为主,占75.7%,因为职称晋升难、速度慢,职称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影响国防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正是由于这些因素,导致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教师队伍结构在年龄、学历、职称、专业和学缘等方面的不合理,师资力量不够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以及学校国防教育的健康发展。
3.国防教育缺乏学科支撑。普通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是以学生参加军事训练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活动。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一样,从1955年开始,经历了由试点、暂时停止到恢复试点、全面普及与规范化的复杂过程,时间比较长;从1985年试点至今已30年,而从2001年全面普及学生军事训练到现在也已有10多年,在这期间开展的学生军事训练是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国防教育,这种教育缺乏学科背景的支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修订的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13个学科门类中找不到国防教育的归属。国防教育教师所进行的是一门课程建设,而不是一门学科建设。这对国防教育教师职业产生着重要影响作用,在普通高等学校师生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其他学科相比有显著差异。表现在:一是造成课程设置上不够规范。统计数据表明,有18.2%的院校没有开设理论课,在开设理论课的院校中有36.4%的院校不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课时开设课程,不少院校缺乏严格规范的各种制度。二是产生教师职业倦怠。很多师生包括学生家长不理解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为什么要进行军事训练,社会认同度不高,给一些国防教育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情绪。从统计分析结果来看,只有89.7%的国防教育教师表示喜欢或比较喜欢这个职业,有少数教师表示不喜欢或非常不喜欢。国防教育教师是完成国防教育课程目标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是国家所需人才的教育者和塑造者,从事这一事业的教师都必须热爱这一事业,否则就很难实现学校国防教育的目标。
4.教师综合素养提升乏力。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教师,是完成国防教育课程目标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是完成军事课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基本力量。教师综合素质的强弱决定着国防教育工作成效的高低。合理的能力结构是国防教育教师在国防教育中综合运用知识实施教育职能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教师综合素养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需求,亟待提升。统计数据显示,在创新意识和能力上,40岁以上的军事教师占31.2%,这些教师大部分是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全面开展以前进入的,一般都是退役军人,他们有较好的军事技能和一定的军事知识,但是他们的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科研能力偏弱。这种客观因素造成他们科研任务难完成、职称晋升困难,工作动力受影响,直至影响国防教育的效果。年龄在40岁以下的教师,基本上是在普及学生军事训练的过程中,而且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补充到这支队伍来的新鲜力量,他们年龄轻、学历高、专业知识强、科学研究能力强,懂得教育科学知识和教育基本技能,但是缺乏对军事科学知识的了解,教学经验不如40岁以上的教师。因为他们职称低、资历浅,没有更多主持课题的机会,职称晋升、表彰奖励等方面同样困难,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不起来。单调重复的日常事务和工作安排,产生“倦怠”[3]。在工作压力承受能力上,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教师承受的压力不断增大。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教师的数量,与1985年,教育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等联合颁发的《关于高等院校高级中学进行军事训练试点问题的通知》指出的“学校增加编制配备军事教员的比例:原则上高等院校教员与在校学生比例为1:300”的要求相差甚大,特别是扩大招生规模后,国防教育教师的数量变得相对更少,教学压力变得更大。教师数量少,教学任务多,科研任务重,使得大部分国防教育教师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后,基本上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进修深造和更新知识结构。近5年来,66%的教师没有出版过著作,出版的著作数量不多;70.6%的教师没有主持过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主持的科研项目也很少;32.7%的教师很少参加过学术会议,更多的教师希望能有进修、培训等机会。工作压力过大,给学校国防教育的健康发展设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三、结语
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经历曲折探索至步入法制化轨道已近三十年,正为国家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国防教育工作还有较大的改革潜力和发展前景,如何充分发挥国防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激发较强的社会效益和反响,是一项较为复杂、繁重的系统工程。纵观多年来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我们不难发现还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究其原因,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相关制度与师资队伍建设发展不协调、缺乏学科支撑、教师综合素养提升乏力等方面,是制约学校国防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重要因素呈现出,重视程度不足影响相关制度的制定和落实,缺乏制度性的有力保障影响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影响该学科的产生和发展,进而对教师综合素养提升产生深远影响的一般性规律,是学校国防教育实现科学化、法制化发展的瓶颈。
[1]教育部国防教育办公室.学校国防教育文献汇编[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4.
[2]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EB/OL].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4/11/content_7959996.htm.
[3]Christopher Cronin.军事心理学导论[M].王京生,译.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邵猷芬]
黄月胜(1962—),男,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国防理论与实践研究;祖彦(1983—),男,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国防理论与实践研究。(江西南昌330031)
2013年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现状调查研究”(CC20132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