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老南和他的皮影
2016-02-13摄影文字邓海吕延茜
摄影文字/邓海 吕延茜
马嵬老南和他的皮影
摄影文字/邓海 吕延茜
台子下看皮影戏的村民大多是老人与孩子
老南,全名南产分,今年70多岁,从小喜欢皮影,15岁起在北汤台从师,至今40多年。老南不光皮影玩得溜,秦腔也唱得好,只要有他的演出,附近十里八乡的老乡都要赶去看。台下的掌声越热烈,老南越来劲,附近谁家有个婚丧嫁娶的,都喜欢请上老南演上几场。老南说,如今生活好了,子女都出去工作了让他跟着去城里享享清福,可他就是放不下他喜欢的这玩意,几天没演出他就在自家门前拉开架势,过把瘾。
老南家有十几亩地,平时种些果蔬,自给自足之外还有盈余。走街串巷的演出结束后,老南也不忘家里的农活,日子过得悠闲自在,家里盖起了二层小楼,又给孙子结婚另盖了一栋小楼。孙子在上海工作交了个女朋友,过阵子回来办婚事,来年就是四世同堂。
天气太热老南就光膀子上阵
兴平市马嵬驿民俗体验园邀请老南演出。每天早上老南吃完老伴做的早点,就骑上他的摩托车去园里演出了。那里看皮影的人很多,里三层外三层,一场演出下来很累,但是看到观众脸上的笑容,老南还是打心眼儿里高兴。后台经常会有调皮的小孩子溜进来,好奇的东摸摸西摸摸弄坏他的皮影,看到家长打孩子他总是和善地说:“没事我修修就好了,别难为孩子,孩子只是好奇”。在马嵬驿提起老南,周围的人都竖起大拇指,他不光是皮影演得好,尊老爱幼,对周围的人也是能帮的就帮。现如今老南70多岁了,年龄一天天大了,跑起来不如从前,想着能有人接班,跟儿子谈,儿子不干,跟孙子谈孙子不干,搞得老南很不开心。
现在老南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人跟他学皮影,让皮影这个中华文化能够传下去。让老祖宗的这个玩意别丢了。老南与皮影戏打了一辈子交道了,已经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几乎把全部心血放在皮影戏上面了,吃了不少苦,但也在苦中得到了人生最大的乐趣。对老南来讲,皮影就是人生。而对于台底下的皮影戏观众来说,皮影戏却是心中田园的放歌。
每次看见石像时,就知道已经到了礼泉县石马岭建陵
老南几十年如一日,总是独自一人背着皮影就出发,他的演出给许多村庄带来了快乐
老南的名片上有诗句来形容皮影:“千古英雄灯下舞,万代豪杰手中握”。还有诗句形容皮影:“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毋庸置疑,这就是对皮影戏表现形式的最好概括。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有的地区叫皮猴戏、纸影戏等。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它集传统的造型艺术和传统表演艺术于一身,荟萃了剪纸、窗花、门画、雕刻以及地方戏、相声、口技等艺术形式。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它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并远播海外,成为世界性的艺术。
据了解,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是世界上最早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