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九七七年万斯访华期间的台湾议题
——基于美方解密档案的解读

2016-02-12李桂峰

中共党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万斯黄华正常化

李桂峰

一九七七年万斯访华期间的台湾议题
——基于美方解密档案的解读

李桂峰

1977年1月20日,吉米·卡特就任美国第39届总统。为了改善福特时期相对变冷的中美关系,也为了深入试探中国在实现关系正常化问题上的底线,卡特于当年8月派遣国务卿万斯访华。万斯访华期间,台湾问题是双方会谈中的重要议题。学界对万斯访华前双方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和考虑、万斯来华向中方提出的方案的形成、万斯与中国领导人就台湾问题的会谈内容、中国领导人的反应等问题已多有涉及①参见苏格:《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第398—411页;唐正瑞:《中美棋局中的台湾问题(1969.1—1999.12)》,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72—179页;郝雨凡:《白宫决策:从杜鲁门到克林顿的对华政策内幕》,东方出版社,2002年,第318—349页;宫力:《邓小平与美国》,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第206—215页;钱江:《邓小平与中美建交风云》,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第71—81页;何子鹏:《利益的纠结——美国涉台政策解读》,九州出版社,2012年,第267—269页;〔美〕罗伯特·S.罗斯著,丛凤辉等译:《风云变幻的美中关系(1969—1989):在谈判中合作》,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第138—147页;〔美〕艾伦·D.龙伯格(容安澜)著,贾宗宜、武文巧译:《悬崖勒马——美国对台政策与中美关系》,新华出版社,2007年,第53—57页;韩长青、吴文成:《外交承诺与战略试探:万斯访华与中美关系正常化》,《外交评论》2014年第6期;Breck Walker,“Friends,But Not Allies:Cyrus Vance and the Normalization of Relationswith China”,Diplomatic History,Vol.33,No.4,September,2009;Fardella,Enrico,“The Sino-American Normalization:A Reassessment”,Diplomatic History,Vol.33,No.4,September,2009.,但在原始档案没有解密的条件下,相关论述要么语焉不详,要么与事实有所出入。故对这些问题还有准确还原和深入分析的必要。本文依据2013年出版的卡特时期的《美国对外关系文件》(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简称FRUS)中“中国卷”(1977-1980,Volume XIII,China)的相关档案对这些问题做出新的阐释。

一、万斯访华前双方在台湾问题上的考虑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和最大障碍。1977年4月11日,万斯在会见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黄镇时表达了在夏天晚些时候访问中国的意向,得到了中国政府的积极回应,双方商定8月下旬万斯访华②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77-1980,Volume XIII,China,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3,p.73.。然而,由于对中美关系重要性认识不同,双方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有着重大的差异。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无论是从抵抗苏联的威胁,还是改革开放前夜扩大对外交流的需要出发,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都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但是,台湾问题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这要求在两国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美国能够尊重中方利益,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因为,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他国无权干涉。台湾问题之所以成为中美关系中的核心问题,是因为“美国欠了中国的债”③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77-1980,Volume XIII,China,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3,p.201;《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189页。。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之间持续近20年对抗的主要原因就是美国插手台湾问题。而20世纪60年代末70年初中美关系实现缓和则与尼克松政府肯在台湾问题上改弦易辙有着重大关系①卡特时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在给卡特的备忘录中就曾经认为,中国同意尼克松访华的唯一原因是美国方面愿意讨论台湾问题。参见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77-1980,VolumeXIII,China,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3,p.94.。尼克松访华期间,不仅就台湾问题以及未来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做了五点承诺②尼克松的五点承诺是:第一,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再提台湾地位未定。第二,美国没有也将不支持任何台湾独立活动。第三,美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利用自己的影响不使日本在美国撤出后进入台湾,并且也不让日本支持台独。第四,美国将支持任何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案,并将不会支持台湾用武力“反攻”大陆的企图。第五,美国将寻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正常化,了解台湾问题是实现关系正常化的障碍,将在前面提及的框架内努力。参见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69-1976,Volume XVII,China,1969-1972,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06,p.697;王泰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第3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第363—364页。,还在访华结束后与中方一道发表了上海《联合公报》。不过,尼克松政府的这些举措还不足以促成中美间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③因为在上海《联合公报》中,美方只是表示:“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持异议。”这并不是说美国政府明确地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参见黄安年:《是“承认”还是“认识到”——评人教社历史教材对外交原则问题的歪曲》,《学术界》2001年第6期。。因此,尼克松访华后,为了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彻底解决台湾问题,中国领导人逐渐形成了“断交、撤军、废约”为核心的“建交三原则”,并通过多种渠道传递给美国领导人。1977年1月8日,黄镇在会见卡特政府未来的国务卿万斯时明确表示,要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国必须断绝与台湾所谓的“外交关系”,从台湾撤走其所有的军队和军事设施,废除与台湾的条约。2月8日,黄镇在与卡特会见时,重申解决问题的方式是满足中方的三个条件。对此,卡特表示美方理解中国的立场,并确认已经通过不同渠道了解了中方的立场。④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77-1980,Volume XIII,China,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3,pp.6,21-22.

显然,卡特政府的主要决策者,包括总统卡特、国务卿万斯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等人都是了解中国的立场的,也认识到台湾问题是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唯一障碍,并且应该放在诸多问题的第一位⑤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77-1980,Volume XIII,China,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3,p.77.。但卡特政府对中国“建交三原则”的想法是“不能简单地接受这些条件”⑥〔美〕塞勒斯·万斯著,郭靖安等译:《困难的抉择——美国对外政策的危机年代》,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7年,第77页。。之所以如此,关键原因就是卡特政府已经不像其前任那样从战略上重视中美关系⑦〔美〕罗伯特·S.罗斯著,丛凤辉等译:《风云变幻的美中关系(1969—1989):在谈判中合作》,第135页。。这影响到了卡特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履行“建交三原则”的意愿。在其看来,如果轻易履行中方提出的“建交三原则”,不仅将会对美国在东亚的信誉造成损伤,还会导致国内援台势力掀起反对浪潮。因此,万斯访华前,卡特政府酝酿出了一系列针对中国“建交三原则”的反建议。

1977年5月15日,万斯就中美关系正常化和台湾问题向卡特提交了一份备忘录。作为卡特政府内部的“亲苏派”⑧郝雨凡:《白宫决策:从杜鲁门到克林顿的对华政策内幕》,第322页。,万斯在备忘录中认为美国不应当在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上表现得迫不及待,更不应该“将自己放在人为设置的期限之内”,“以至于损害台湾人民的福利和安全”。既然要关心台湾人民所谓的“福利与安全”,又不能简单地接受中国提出的“三原则”,万斯认为“美国必须维持同台湾的军事供应关系以保护其安全”,并且,美国应当通过掩饰继续“维系与台湾间的政府层面的联系”,因为这“将对维持台湾的繁荣与稳定的能力至关重要”。⑨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77-1980,Volume XIII,China,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3,pp.80,81.万斯将这两点视为对中国的“最低要求”①万斯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曾经写道,关于中美关系正常化后美国和台湾关系的中心问题,我认为我们应当保留和台北的非官方关系,包括向台湾提供“审慎选择的防御武器”。同时,万斯还提到了其反对废除《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建议,认为美国应当坚持终止条约时须根据其条款规定进行,即提前一年通知。从现在解密的万斯1977年4月15日给卡特的备忘录来看,回忆录中的表述与备忘录中“最低要求”的表述并不一致。参见〔美〕塞勒斯·万斯著,郭靖安等译:《困难的抉择——美国对外政策的危机年代》,第77页。。同时,万斯还建议美国考虑发表一个单方面声明,或者坚定地表示美国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上的利益,或者用比较圆滑的语言表示美国对维持西太平洋稳定的承诺。在万斯看来,如果中国不接受这些“最低要求”,美国不惜推迟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时间。经万斯粉饰过的“维持与台湾官方关系”的“最低要求”,后来整合到了其访华期间与中国领导人的会谈中。②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77-1980,Volume XIII,China,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3,pp.81,172-173.

布热津斯基对推进中美关系正常化较万斯更为积极。即使如此,他在给卡特的备忘录中还是认为:“应该告诉中国领导人,台湾有权利从美国私人公司购买武器,美国将与台湾维持全面的经济和文化联系,美国坚持对北京和台湾和平解决分歧的关注。”在此基础上,布热津斯基还延伸出了对中国的三个要求:(1)“要求中国人明确地拒绝使用武力”。(2)“向中国人表示美国将单方面地声明对不使用武力表示关注”。关于这一点,布热津斯基认为,“在谈判中如果中国人对美国的立场保持沉默,卡特政府将把这一沉默解释为默许美国的立场。如果中国拒绝这一声明,美国将保持坚定,不拿原则做交易”。(3)“承认中国后,坦率地宣称美国继续关注台湾问题,确信中国将不会谴责美国的表态。”不过,在备忘录中,布热津斯基直言不清楚中国人是否会接受这些条件。③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77-1980,Volume XIII,China,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3,pp.94,95.与万斯的建议相比,布热津斯基只是没有提及维持与台湾“官方关系”的问题。

随之,在万斯6月27日主持的一次“总统审阅备忘录第二十四号”(PRM-24)④PRM-24由卡特在1977年4月5日授权,其目的在于分析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和分阶段从台湾减少美军的政策选择。就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PRM-24提出了四种选择:(1)通过重大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建立全面外交关系,承认北京,让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和条约失效。同时,保留令人满意的替代方式使得我们能够得以事实上保留同台湾当前的关系。(2)寻求实质性的向正常化迈进——但不是实现关系正常化——承认北京,同时在台湾保留一些官方代表,可能的话还有一些军事力量。(3)寻求提升双边关系但不是通过正常化。可以在台湾问题上采取单边步骤,如撤出军队、降低在台湾的代表的层次。(4)将官方关系维持在现有水平,同时关注提升其他方面的关系(如提升安全联系、情报分享、出售非国防技术,或者默许第三国向中国出售军事技术)。就分阶段从台湾减少美军,备忘录提供了三种选择: (1)到1977年12月31日为止完全撤离;(2)到1977年12月31日减少50%;(3)到1978年12月31日减少50%。参见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77-1980,Volume XIII,China,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3,pp.101-102.的审议会议上,卡特政府的要员们就两国关系正常化过程中在台湾问题上向中国提出的条件和要求进行了讨论。参加会议的成员都认为,接受中国的“三原则”的前提是满足美国的“最低条件”,即“台湾享受和平未来的机会不会消失,美国将能够不受损坏地保持与台湾的经济和文化关系,包括出售武器”。在“最低条件”基础上,万斯还提出了四点要求:“1.北京公开放弃使用武力的企图;2.美国单方面宣布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注,并事先从北京获得私下保证这一声明不会被反驳;3.北京私下向美国保证它的和平目的;4.在很少或没有前面提到的中国可能的反应下,美国单方面宣布其持续关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⑤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77-1980,Volume XIII,China,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3,pp.102-103.不过,会议没有决定这四点中的哪一点或者其他的变通条件应该构成美国对中国的“最低要求”。

进入7月份以后,卡特力图通过推进中美关系正常化来向苏联施压,这使得万斯访华逐步具有了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的使命⑥根据现有材料,卡特最早提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设想是1977年7月7日与即将到中国任联络处主任的伍德科克谈话时。卡特称:“我认为关系正常化是可取的,我相信我可以使美国人民接受这一点。我也愿意为这件事承担政治责任。”参见〔美〕吉米·卡特著,裘克安等译:《保持信心——吉米·卡特总统回忆录》,世界知识出版社,1983年,第176页。。既然要推进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卡特政府就必须在台湾问题上拿出自己的方案。为此,卡特于7月30日召集万斯、布热津斯基等人开会。会上,国务院的霍尔布鲁克认为:“为了维持台湾对未来的信心,在中美关系正常化后美国应继续维系与台湾的经济关系,并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霍尔布鲁克还强调,为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将有两件事情不能不接受:“1.中国人将不得不明白他们不能公开谈论通过武力解放台湾的权利;2.通过间接地或者默许的方式,中国将不得不接受美国继续对台出售武器。”万斯认为:“在正常化后继续向台出售武器的问题美国从来没有向中国提及过。但美国将不得不提。美国不能对这一问题置之不理,必须提出这一问题”,可是,“必须通过间接的方式,通过暗示,提出问题。这样美国就不会迫使中国处于不得不反对的境地”。然而,卡特认为:“应该用直接的方式告诉中国。”虽然布热津斯基等人对中国是否会接受关系正常化后美国继续对台军售表示怀疑,万斯还是站到卡特一边,主张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通过直接的方式,确认中国的立场。①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77-1980,Volume XIII,China,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3,pp.124,125.

8月17日,万斯访华前夕,卡特再次召集万斯和布热津斯基在戴维营会谈,协商就台湾问题应向中国提出的方案。按照其回忆录来看,卡特想要的条件是:“能继续向台湾出售一些防御性武器;维持非官方的贸易和其他方面的关系;共同防御条约的终止应如条约规定在终止一年以前通知对方;并且能公开宣布和平解决大陆和台湾的中国人之间的争端,而不遭到北京的反对”②〔美〕吉米·卡特著,裘克安等译:《保持信心——吉米·卡特总统回忆录》,第176页。。不过,在新近解密的18日卡特给万斯的信中,卡特给万斯的指示与其回忆录中的记述有所差别。卡特在信中指出:“在谈及台湾问题时,我们必须确定我们的行动不至于损害台湾人民对繁荣与稳定未来的信心。很明显,如果我们改变与北京和台湾的关系,我们有义务通过一种途径来维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美方最大的目标是在与中国建立全面外交关系的背景下获得其在台湾问题上的灵活性。美方需要中国人默许或者明确保证不对其希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声明进行公开反驳。”此外,卡特还要求万斯“毫无疑问地让中国领导人知道台湾将有权继续从美国获取防御性武器设备”。信中没有提及《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问题。③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77-1980,Volume XIII,China,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3,p.135.

总体上看,从1977年4月到8月万斯访华前,针对中国的“建交三原则”,卡特政府内部大体提出了六条反建议:(1)在可能的情况下,在与台湾断绝所谓“外交关系”后,要求中国允许美国通过掩饰继续维系与台湾的实质性“官方关系”。(2)在中美关系正常化后,美国将继续维持与台湾的经济、文化和科技等联系。(3)美国将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4)中国应该做出保证,在解决台湾问题时不使用武力。对于中国的保证,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公开发表声明。退一步,如果给予私下承诺也可以。(5)美国单方面发表声明,表示对中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中国不对之进行反驳。(6)《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应当是“失效”或“终止”,而不是如中国要求的“废除”。对于这六条,第二、三、四、五条在卡特政府内部原则上达成了一致,是美国政府必须尽力争取的。万斯个人则比较痴迷第一条。④Michel Oksenberg,“A Decade of Sino-American Relations”,Foreign Affairs,Vol.61,No.3,Fall,1982.对于“废约”,卡特和万斯都比较希望采取第六条的模式。

上述六点构成卡特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最低要求”和“最高要求”两个方案。所谓“最低要求”,就是在关系正常化后除继续维持对台的经济、文化以及其他非官方关系外,继续维持对台军售,能够单方面发表声明表示希望中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并不会遭到中方的反驳⑤Foreign Relationsof the United States,1977-1980,Volume XIII,China,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3,p.135.。所谓“最高要求”,就是最好能够包括以上所有各点。其中最为核心的,则是卡特政府希望能够通过某种粉饰来继续维系与台湾事实上的“官方关系”。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在万斯启程访华的前夜,卡特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热情有所下降①关于卡特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热情下降的证明,可以在布热津斯基回忆录中找到。参见〔美〕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著,邱应觉等译:《实力与原则——布热津斯基回忆录》,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第234页。,对美国国内政治的考虑促使万斯最终带着“最高要求”这一方案访华②按照万斯的说法,之所以提出“最高要求”这一方案,是因为不想让在政治上有争议的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影响巴拿马运河条约的审议。参见〔美〕塞勒斯·万斯著,郭靖安等译:《困难的抉择——美国对外政策的危机年代》,第80页。。这也就必然会引发双方在台湾问题上的激烈交锋。

二、黄华与万斯会谈中的台湾问题

1977年8月22日,万斯一行到达北京。到机场迎接的是中国外交部部长黄华等人。随后,也是由黄华与万斯首谈。在四天时间里,黄华与万斯会谈四次。其中,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与台湾问题是第二次和第三次会谈的核心内容。③已有黄华与万斯就台湾问题会谈的论述相对比较简略,只是粗略地列出了万斯的要求与黄华驳斥的要点。而对于万斯是如何一步步提出自己要求的,他又是如何力图劝说中方接受自己观点的,以及黄华到底如何进行批驳等,由于缺乏档案支撑,尚未见到全面的梳理。此外,已有的关于万斯要求的叙述,如对台军售问题、要求中国公开承诺不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等,存在矛盾和不足之处。通过梳理新近解密的档案,能够对上述问题进行新的考察。下文所述黄华与万斯会谈的内容,参见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77-1980,Volume XIII,China,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3,pp.142,170,171-172,173,181-182,187,189.

8月22日第一次会谈一开始,万斯就称“自己会将重点放到讨论双边关系正常化上”。同时,万斯称“卡特总统打算迈向正常化”。不过,在随后的时间里,按照访华前卡特的指示,万斯将主要精力放到了国际问题上。直到8月23日第二次会谈时,他才转向正常化与台湾问题。万斯强调自己将“从不挑战只有一个中国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立场开始说起”。他表示,中美双方“任何一方都不对对方构成安全威胁,没有任何一方向对方提出领土要求,也没有一方寻求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另一方”,因此,两国间应该有全面正常的关系。万斯称:“中美间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虽有过不愉快的经历,美国政府也了解中国在原因阐释方面的立场,但双方不应该太专注于过去,因为这于事无补,重要的是在未来构筑更好的关系。而发展中美关系,很明显有一些特别的方面需要相互的和创造性的努力去解决。”很显然,万斯的这番话都是为引出美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反建议而说的。随后,万斯提出了卡特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条件与要求。

首先,万斯提出了美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要求”。万斯称:“总统授权我严肃地与你们探讨迈向我们正常化共同目标的方式。只要我们能够寻求一个基础,既不削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景,又能够使得美国同台湾的非正式联系得以继续,总统准备实现关系正常化。”只有在此基础上,美国政府才“将与在上海公报中的谅解一致,承认(acknowledge)中国人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全面外交关系,承认(recognize)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只有在此基础上,美方才能宣告“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和共同防御条约将失效(lapse)”。美方“也准备完成从台湾撤出所有的军事力量和军事设施”。简而言之,万斯这一要求实质上就是要与中方在台湾问题上“互惠”,要求中方在原则问题上做出让步。

万斯称,卡特政府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必须考虑美国国内因素。万斯提出:“无须争论事情是如何发生的,事实是美国深深地卷入了台湾,很多在东亚的基本关系受其影响。调整与台湾的关系将卷入一个对美国、美国的盟友和台湾都很重要的,且十分困难和微妙的历程。”卡特政府不希望这一过程“引起我们国内过度的争论,从而损伤在中美双方都有共同利益的其他国际问题方面执行有效政策的能力”。为了让中方更为信服自己的说辞,万斯还用国会议员的反应来作证明。他说:“为了准备这些我们正在进行的谈话,我们与国会的一些议员进行了协商,包括两党的领袖。通过交谈,一些国会议员承认为了亚洲的和平、进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持友好关系的重要性,但他们也对台湾人民的未来保持很高的关注。”万斯认为,“这部分地反映美国国内的普遍情绪,既强烈支持全面关系正常化,又强烈感到应该维系与台湾人民的友谊”。他解释称:“后者源于我们国内一大部分民众与台湾间的广泛的贸易、投资、旅行、文化和其他的联系。”万斯强调:“在我们向正常化推进的时候,我们将这些因素牢牢地记在心中。我希望你们对它们也全面地考虑。总统希望取得进步,他这样做的时候希望得到你们的理解。”“我们将在国内遇到困难,但总统决定克服他们,只要满意的协议能够达成。”

其次,万斯谈及了卡特政府在与台湾的经济和其他联系方面的要求。万斯称,卡特政府“希望向我们的人民保证与台湾的贸易、投资、旅行、科技以及其他私人联系将不受影响地继续”。同时,万斯称,在美国保持与台湾现有经济和其他关系的条件下,美国政府将不可避免地在某种程度上卷入其中,特别是在受法律规制的方面。为了方便在与台湾的“外交关系”终止后的私人贸易和其他联系,美国国内将做一些法律方面的调整。不过,万斯认为这只是美国要处理的内部程序,之所以告诉中国,是因为希望中国“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以至于日后不会产生误解”。

再次,万斯就美国在台湾的“代表”问题提出了要求。万斯提出,美国与台湾广泛的联系使得除上面提及的要求外,还有其他方面的要求。在他看来,因为美国卷入台湾的实质和范围与任何其他国家不同,考虑到美国的法律、政治实践和公众以及国会的要求,“完全地私人安排对我们来说是不现实的”。因此,美国“得出结论认为,作为一件现实的事情,将需要(在关系正常化后)美国政府人员在非正式安排下留在台湾”。万斯辩解称:“我们留在台湾的代表将只是提供实际援助。这将不会与终止跟台湾的关系和我们承认你们的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相矛盾。”“无论这一机构叫什么名字,很明显它将既不具备外交特征,也不具备外交功能,更不是以另外的方式构成承认。将不会悬挂国旗,在门口也不会有政府图章。名字也不会在外交图册上出现。”

又次,万斯以安全问题的名义就“废约”和公开声明两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对于“废约”问题,万斯表示,美国“扮演世界大国角色的能力来源于我们在联盟(如日本和北约这样的盟友)中的信誉。为了维持公众对正常化的支持和美国在国外承诺的可信度,在终止条约的问题上,我们不能被置于明显损伤稳定的境地”。言外之意,美方不能接受中方提出的废除《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条件,而只能是“终止”条约。对于公开声明,万斯将之视为安全问题的另一个主要方面。其在这一问题上,一是力图要求中方公开声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①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认为,万斯在与黄华的会谈中提出了中国公开承诺不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要求。参见苏格:《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第410页;唐正瑞:《中美棋局中的台湾问题(1969.1—1999. 12)》,第178页;郝雨凡:《白宫决策:从杜鲁门到克林顿的对华政策内幕》,第347页。不过,笔者通过对新近解密两人会谈记录的研读发现,万斯的用语是“希望中方声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而不是“要求中国公开承诺不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万斯称:“你们政府对这一问题的声明,将对总统说服公众和国会相信正常化不会损害台湾问题和平解决的前景起很积极的作用。”二是强调美国“将不得不在合适的时候发表声明,重复在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上的利益及对台湾问题和平解决的关注,展示正常化不会损伤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景的信心”,希望中国政府对美方的声明不公开进行反驳。万斯强调:“对美国国内接受我们达成的任何协议而言,你们必须不反驳我们的声明或者不声明强调武力解放台湾。”

最后,万斯用间接的方式提出了对台军售问题。①对于对台军售问题,有学者认为万斯提出了这一问题,参见苏格:《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第410页;Fardella,Enrico,“The Sino-American Normalization:A Reassessment”,Diplomatic History,Vol.33,No.4,September,2009。不过,这两位学者没有考察万斯是如何提出这一问题的,他们要么没有提供相应的档案文献来源,要么只是援引了万斯回忆录的表述。也有学者则认为万斯根本没有提出对台军售问题,参见张清敏:《美国对台军售政策研究:决策的视角》,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第97页;王中文:“中美关系中的美台军售问题”,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08年,第28页。更多的著述则对这一重要问题未做讨论。新近解密的档案文献显示,万斯以间接的方式提出了对台军售问题。这与访华前万斯对这一问题的考虑相吻合。万斯称:“在过去20年里,我们与台湾有着广泛的军事联系。这些不仅包括共同防御条约和在台军事力量,还包括向台湾提供大量的军事援助、军事贷款和大规模的军售,还有联合军事演习。”万斯强调,自上海《联合公报》发表以来,美国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小自己的作用。如将在台湾的军事力量从1万人减少到1250人;撤走了所有的战斗部队和相关武器装备;取消了巨大的军事援助;缩减了与台湾的联合军事演习;剧烈地减少了军事贷款,严格地控制供应给台湾的军事装备的规格与型号。万斯称:“在正常化的条件下,正如我提到的,共同防御条约将失效,所有的美国军事装备、顾问和其他力量将撤走,所有的军事贷款将终结。”这里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万斯没有提及结束对台军售。这是为了暗示中方,美国将在正常化后继续保持对台军售。

从美方公开的档案看,对于万斯的言辞和要求,黄华没有立即给予答复或批驳,只是称“中国在中美关系间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我相信我们已经重复说过多次”。不过,通过8月24日的会谈记录,我们可以发现,中方对于万斯的要求十分不满。当天有关台湾问题的会谈一开始,黄华就对万斯的言辞和要求进行了长篇的批驳。

首先,黄华驳斥了万斯在台湾问题上双方“共同努力”的要求。黄华强调:“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台湾问题之所以成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障碍,是因为美国侵略和反对中国。解放前,美国援助蒋介石打内战屠杀中国人民,欠了中国人民的债。当蒋介石被逐出大陆后,美国政府派军队占领中国的台湾省,继续支持蒋介石和蒋经国等,这是美国政府欠的中国的又一笔债。这是历史事实。这不是需要解释的问题和事情。”既然“美国欠了中国的债”,那么就不存在“共同努力”解决问题的事情。

其次,黄华重申“建交三原则”,批驳了万斯提出的方案。黄华强调:“我们曾经在很多场合声明,为了实现正常化,美国必须完成以下三件事情:‘1.美国必须断绝与台湾蒋经国的所谓外交关系;2.美国必须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走所有的军事力量和军事设施;3.美国必须废除与蒋氏集团签订的所谓共同防御条约。’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没有其他的替代方案。”至于美国的方案,黄华认为这是美国“就实现建交三原则开的空头支票”。美国“许诺将断交、废约、撤军,实质上却否决了这三个条件”,美国“就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提出的观点和想法,只能给中方留下了你们想继续保留干涉中国内政的权力”的印象。黄华还反问:“你们称坚定地以上海公报作为中美关系的基础,你们也说承认和将遵守上海公报中的各项原则,但你们如何将自己的模式和上海公报的精神和原则协调起来?”

再次,黄华重申了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黄华称:“早在50年代,我们就说得很清楚,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至于我们什么时候,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没有任何国家有权力干涉,这不是中美间可以讨论的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是8亿中国人民共同的和不可动摇的意愿。整个党、整个军队、整个中华民族,将努力实现这一目标。所以,美国政府不应该对这一问题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在这些原则问题上是坚定的和不可动摇的。”不仅如此,黄华还提到了解放台湾的问题。他指出:“中国人民将迟早会解放台湾。我们不需要任何人认可。如果我们不能在这一代解放台湾,我们的下一代将实现它。”

最后,黄华批评美国政府“不情愿放弃过去在中国的特权”。黄华认为,美国“不情愿放弃过去控制中国的企图。你们把蒋介石看作你们的宠儿,你们支持蒋介石集团。当蒋介石被逐出大陆,逃往台湾的时候,你们不情愿失去台湾。首先,你们把蒋介石看作你们的宠儿,接下来是蒋经国。你们在保护他们的路上走得要多远有多远。如果你们依然这样下去,迟早你们会遇到过去在大陆遭遇的命运。或许这样会使你们感到舒服点”。黄华说:“在我看来你们还需要台湾。你们将继续拖延我们两国间的关系正常化。这样,你们将继续欠中国人的债。拖延得越久,你们欠中国人的越多。”

对于黄华的批驳,万斯不仅辩称中方“没有全面考虑美方的立场的意义和本质”,而且还声称“没有在美方的观点和中国在台湾问题上所持的立场上发现基本的不一致”。他再次要求“双方共同努力,寻求一种方式使得实际问题与双方的原则一致”。万斯还称:“美方的方案是放下过去,着眼新的现实。美方不寻求就过去展开争论,这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对于万斯的辩解,黄华则以强调“我们决心解放台湾”和奉劝“美方干净利落解决问题”作为会谈的结束语。

三、邓小平与万斯会谈中的台湾问题

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与万斯的会谈是此次万斯访华的高潮。早在万斯访华前,卡特政府就对“文化大革命”后中国高层领导的人事变动十分关注。卡特政府很明显注意到了邓小平的复出。因此,1977年7月30日卡特召集的会议上就预计可能会同邓小平进行会谈,并认为邓小平说话直白,美方在提出自己的意见时也应该直接①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77-1980,Volume XIII,China,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3,p.124.。万斯来华后,美方曾通过国务院的哈比卜询问万斯一行能否会见邓小平。中方在研究万斯访华的接待方案时,外交部等机构原建议由中央主管外事工作的李先念接待,但李先念建议由邓小平会见万斯。最后,中央采纳了李先念的建议。②《李先念年谱》第5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505页;韩长青、吴文成:《外交承诺与战略试探:万斯访华与中美关系正常化》,《外交评论》2014年第6期。

应该说,由邓小平会见万斯是当时的最佳选择。1973年第一次复出后,邓小平一直协助周恩来主管外交事务,而对美工作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自毛泽东在当年11月同基辛格会谈中提及中美关系正常化要以“日本模式”为基础后,邓小平就成了中美建交原则的最主要的阐释者,并在多种场合比较完整地阐释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三原则”。同时,通过与基辛格等人的会谈,邓小平对美国政府力图通过各种途径否定“建交三原则”的手段也十分熟悉。正因为如此,当邓小平读到万斯与黄华关于台湾问题的会谈内容时,他能够洞悉卡特政府的意图,并迅速做出答复。

1977年8月24日下午,邓小平会见了万斯。此次会谈由邓小平主导。在台湾问题上,邓小平的谈话主要是批驳“万斯方案”③有著作把邓小平与万斯就台湾问题的会谈描绘成对话式,似乎是万斯提出要求,邓小平当场给予批驳,这是不确切的。参见钱江:《邓小平与中美建交风云》,第79页。,重申中美关系正常化和台湾问题的立场与原则。④现有研究成果对邓小平与万斯就台湾问题的会谈虽多有论及,但多依赖《邓小平年谱》和《邓小平思想年谱》等公开材料,论述内容大同小异,主要是高度概括了邓小平对万斯方案的批驳,未能穷尽邓小平与万斯就台湾问题会谈的全部内容。下文所述邓小平与万斯会谈的内容,参见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77-1980,Volume XIII,China,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3,pp.200-201,202-203,204,205,206.

首先,邓小平否定了美方提出的方案可以作为台湾问题讨论出发点的论调。邓小平明确指出,台湾问题会谈的基础是上海《联合公报》,而不是万斯提出的方案。邓小平称:“上海联合公报发表于1972年,到现在五年半过去了。我们曾经在多种场合碰面和讨论这一问题,不仅包括我们的外交部长与你们的国务卿,还包括与尼克松和福特总统,以及基辛格博士多次访华会谈中。我们曾不断地讨论这一问题。”因此,万斯“此次来华讨论这一问题应该是以往会谈的延续,而不是一个新的开始”。那么,万斯提出的方案就不是什么始发点了。

其次,邓小平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美国政府下决心,不是什么双方共同努力,更不能要求中国做什么。邓小平指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不是中国欠了美国的债,而是美国欠了中国的债”。在谈话中,邓小平援引1974年同基辛格的会谈记录来证明当时美国是承认欠了中国债的。在当年11月28日邓小平与基辛格的谈话中,邓小平谈及美国欠了中国的债,基辛格以点头表示认可,并承认“是美国军队正占领着台湾,是美国政府应该采取单方面的步骤”。当邓小平问及中国是否被要求采取任何措施时,基辛格称美国不要求中国采取任何相互的措施。邓小平在与基辛格的谈话中还提及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中国人可以等,可以等到美国政府将问题想明白了,到那时解决问题一下子就行了。但同时邓小平强调,问题的解决必须与“建交三原则”一致。对此,基辛格称理解这一问题,相信问题能够与“三原则”一致解决,并再次承认“由于问题的本质和以前双方的讨论,美国欠了中国的债”。在引用了与基辛格的谈话后,邓小平指出:“读了万斯关于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和台湾问题的谈话,自己能看到的就是美方否定了基辛格曾经承认的历史事实。”对此,邓小平再次强调:“事实是美国欠了中国的债,而不是中国欠了美国的债,认识到这一点,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再次,邓小平指出,万斯的方案是一大倒退,并重申了“建交三原则”。邓小平在谈话中提到1975年福特访华时曾在台湾问题上向前迈了一小步。因为在当年12月4日邓小平与福特的会谈中,福特表示“希望在下一年的选举之后,他将处于朝正常化迈进的更好的境地,那时他将能按照日本模式来解决台湾问题”。可是自卡特上台以来,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中方发现,美国“实际上在向中国展示新政府并不想履行以前政府的承诺”。邓小平强调:“中方并不是要求现在的政府必须履行以前的总统和国务卿的所有承诺。”但事实是,相对于以前会谈时美方的立场,万斯提出的方案是一次后退。邓小平将万斯的方案总结为两点:第一,美国希望中方承诺不使用武力解放台湾。第二,美国想要一个不挂牌子的“大使馆”。但无论美国叫它什么名字,无论美国是否悬挂国旗,最终它只是“联络处”的翻版。邓小平认为,美国必须认清一个事实,“是美国侵占了中国的领土台湾。现在的问题是,美国要控制台湾,使中国人民不能实现自己祖国的统一”。邓小平强调,中方不能接受美国的方案。邓小平还进一步指出,实现关系正常化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断绝同台湾蒋氏集团的所谓外交关系;撤走美国在台湾和台湾海峡的军队和军事设施;废除与台湾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邓小平指出:“一句话,就是按日本模式。说实在话,同意美国政府按照日本模式本身就是中国对美国的让步。”不过,邓小平也指出,中方同意美国保持与台湾的民间交往。

又次,邓小平重申了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邓小平强调:“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解放台湾的方式也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什么时候和如何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不劳烦外部势力的干涉。”至于万斯说的关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反驳说:“谈到解放台湾,你们说十分关注台湾的安全;我们必须说,中国人民自己应该比你们更关心。我们中国人民和政府自然会考虑台湾的实际情况,在统一问题上采取适当的政策。但这完全是中国的内政。”针对万斯有关如果美国不关注台湾将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的说辞,邓小平指出:“美国完全没有必要这么想。如果美国放弃干涉台湾,就是有一些反应,也是好的反应,而不是坏的。”邓小平以越南为例来证明这一点,他说:“美国当时支持南越,结果却变成了巨大的负担,并卷入了全面战争。但当美国放下重负后,反而更能够对东南亚采取主动。这时的美国处于更有利的位置。”“越南问题解决后,美国在东南亚的地位巩固了而不是削弱了。越南问题的解决没有在美国国内引起任何分裂,也没有引发任何巨大的争论。”邓小平特别强调:“至于我们统一祖国的方式,让我们中国人自己操心吧。我们中国人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不需要美国朋友担心。”不过,邓小平也谈到,中国“将在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后,在没有美国的干涉下,争取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我们不排除武力解放台湾的努力”。

最后,邓小平强调,“中国解决台湾问题是有耐心的,但是希望美国不要误解,认为中国人将容忍无限期地拖延问题的解决”。邓小平指出:“希望我的朋友们了解这一事实,即在每年的每一份声明、每一份报告和提出的每一个解决方案中,我们经常有这一句话:我们决心解放台湾。这是中国人民的意愿,这是中国政府提出并承担的责任……我希望世界理解,这些不是空话。”

面对邓小平的批驳,万斯承认:“此次会谈十分有用和有帮助,让自己清晰地认识到了中美间依然存在的分歧。”万斯表示同意上海《联合公报》是谈判台湾问题的出发点,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万斯还重提美方方案中的观点:美国政府“将准备终止或者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撤走在台湾的军队和军事设施,我们将准备允许条约的失效”。不过,由于认识到中国对美方的方案不满意,万斯称将会继续与中方讨论台湾问题。

四、结语

1977年8月22日至26日访华期间,万斯先后与中国领导人黄华、邓小平就中美关系正常化和台湾问题进行了四次会谈。这是卡特政府上台以来中美双方就台湾问题的第一次正式交锋。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清楚地看到,万斯虽然称美国政府将会遵守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实质上则通过自己的反建议否定了“三原则”。万斯的方案力图使中国承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允许美国继续维持与台湾的“官方关系”,并在中美建交后继续对台军售。万斯的这些要求表明当时卡特政府并没有如中国领导人期望的那样下定决心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也正是因为美方意愿不足,并在台湾问题上提出了中方不能接受的要求,所以对于万斯的这一方案,中方自然给予了严正的驳斥,并重申了中方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和立场。对于万斯访华,如果仅就台湾问题而言,无疑是失败的,其责任完全在于美国方面。中美之间就台湾问题的这次交锋也预示着,要真正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台湾问题依然是最主要的障碍,还需要经历更多的谈判和斗争。不过,通过与中国领导人的会谈,卡特政府对中国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坚定立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就使其在日后力图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时不得不调整方案,使之更能够接近和满足中国的“建交三原则”。

(本文作者临沂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临沂276000)

(责任编辑赵鹏)

猜你喜欢

万斯黄华正常化
万斯集团:为品质赋能,助力“无锡智造”
巧用“微科技”元素促进“品质化”教学
摘星星的孩子
用“正常化”战术攻克心灵堡垒
一条蚯蚓
奥巴马任期内美国与古巴关系正常化诱因探析
中日国交正常化の先駆者
Two Foreigners Appointed River Chiefs in Kecheng
战后改造与国家态度:德国的“正常化”之路
告诉你一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