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源空间”的满足到“影响空间”的发展*
——公共图书馆书目数据应用拓展的思考
2016-02-12冯亚惠杭州图书馆浙江杭州310016
冯亚惠(杭州图书馆 浙江杭州 310016)
·探索与创新·
从“资源空间”的满足到“影响空间”的发展*
——公共图书馆书目数据应用拓展的思考
冯亚惠
(杭州图书馆浙江杭州310016)
文章从图书馆书目数据资源关联应用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空间从“资源空间”向“影响空间”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环境的变化,图书馆“资源空间”的影响力在不断弱化,让书目数据从传统走向关联,是图书馆走向网络扩大“影响空间”的有效途径之一。
公共图书馆;空间;关联数据;书目数据
为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信息资源、场所空间服务,图书馆在不断地扩大硬件规模,为软件系统扩容升级,其结果是依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用户正在远离我们。为了更好地向用户提供信息资源、场所空间服务,图书馆人在努力地探寻答案,我们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手段究竟还有多少吸引力?继续扩大硬件和软件规模可以解决面临的困惑与困境吗?我们认为公共图书馆要突破自身困境,在于找到公共图书馆在网络中的空间。今天的图书馆是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探寻网络环境下我们所处的位置与作用,至关重要。
1 图书馆“资源空间”在弱化,积极拓展空间服务能力
1.1场所空间交流的局限性,图书馆“资源空间”影响力在退化
交流是人的基本需求,无论是现实空间抑或是虚拟空间,虽然都可满足这一交流活动的发生,但是随着技术发展,间接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人类交流空间与方式的需求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巨大改变。交流方式的改变,直接影响着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化。
传统图书馆的文化是一种阅读文化,空间也因阅读而设置和存在[1]。虽然近10年来涌现了很多创新、高大上的图书馆建筑,更舒适、更能吸引读者入馆,但是场所空间的交流毕竟有局限性,其“影响空间”的辐射力度和张力于当今社会环境下是有限的,这样的理念和模式显然已经影响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一座城市、一个国家要发展,特别是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更需要巨量的数据和知识资源储备与供给。图书馆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基础设施,它能为每个市民提供参与城市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2]。若图书馆按照传统的服务模式存在着,显然无法适应现代城市发展之需,迫切需要进行转型与改变,才能继续发挥图书馆传承区域文明、提升民众素养之功能。
1.2知识是流动的,图书馆“资源空间”牵绊着信息获取
知识或信息是活着的、流动的,到图书馆后则是相对静止的,经读者学习研究后又产生流动的、重组或创新的信息,知识的价值在于流动。“数字化浪潮”正深刻影响着知识流向,改变着传统知识生产模式,改变着社会与人文科学的研究进程。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先生曾在一次演讲中指出:“数字化成为承载知识的主流形态,将是难以抵挡的趋势”。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传统图书馆承担着知识流通的重要功能,这一功能正在被互联网催生的开放化数据日渐削弱,图书馆不再是信息获取的重要场所,现在网络是获取信息的主要平台。图书馆的未来是什么?实体图书馆的“资源空间”还能体现出它的资源优势吗?英国国家图书馆执行馆长罗伊·基廷认为,图书馆的功能导向、价值导向,将决定它们在未来的十几年中能否赢得继续生存的机会[3]。图书馆迫切需要向有序地整理信息并提供优质服务的信息咨询与资源提供为目的的知识交流空间发展与转变。
1.3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走在空间探索的路上
在全球信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下,空间不再呈现静止、封闭的特点,互联网的普及大大加速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信息流、知识流在全球城市与城市、人与人之间的快速流动,这种流动超越了场所空间的疆域限制。
受此大环境的影响,图书馆自身以及图书馆用户一直在不断地经受网络发展带来的各种变迁。图书馆在不断地探索,实践着“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无纸图书馆”“无人图书馆”“智慧图书馆”,以及近些年来提出的“共享空间”“创客空间”“第三空间”“第三文化空间”“UnLibrary”项目等一系列空间服务上的创新概念,这一切无一不是当前环境巨变形势下,图书馆在努力地继续履行其固有的职能所带来的探索成果。
空间再造对图书馆是一场革命,需要对原有的信息组织、管理、服务方式和流程等各方面进行反思和改造,以适应网络环境下读者的多元化需求。已有国内外图书馆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如长沙市图书馆新三角创客空间、成都图书馆的“阅创空间”、上海图书馆的“创·新空间”等,图书馆撤掉书架,提供配置电脑、多媒体投影、专业制图设备与软件、会议桌、3D打印机等设备与空间,成为一个聚会场所、创客和学习空间。
随着空间探索的不断深化,公共图书馆在空间形态上,已经出现从以纸质文献为主体的借阅空间向以满足学习、交流和研究需要为主体的学习空间、信息空间、知识空间转型的趋势[4]。公共图书馆在努力通过现有“资源空间”来满足社会群体学习、娱乐的需求,并以此扩大公共图书馆的“影响空间”,以平民化的启蒙姿态,促动和激发起人们对于“文化”和“精神”的向往,以自由、宽松和便利的场所精神,体现社会文化的活力和多样性,实现延续文明和传承文化的现实价值。
2 图书馆资源存取从传统走向关联开放,扩展图书馆的“影响空间”
作为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图书馆所藏资源极为丰富,然而图书馆资源并没有成为一种广为人知的网络资源存在,未能被方便地查找、标识、获取等,随着近几年书目框架FRBR化的推进,以及“资源描述与存取(RDA)”的推出与实施,特别是“关联数据”技术的兴起,为图书馆资源从内部走向外部提供了客观实现的可能。
为了改进网络环境下的数据描述和数据管理问题,实现图书馆实体与虚拟空间结合与转换,描述文献资源的书目数据必须要走向关联走向开放,从资源角度去扩展图书馆的“影响空间”。目前关联数据在图书馆界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书目数据领域,将书目数据和规范数据以关联数据的形式发布出来。
2.1书目数据资源成为网络资源的部分,从内部走向外部关联
2.1.1书目数据资源未来发展趋势前瞻
自20世纪60年代MARC的诞生至今,期间元数据概念的提出,MARC21格式的不间断修订,书目控制FRBR模型及RDA的出现,网络发展导致的用户检索与阅读习惯的巨变,MARC经历了是否应该被抛弃的争辩,现实是书目数据未被淘汰还在继续地为广大用户服务着,规范、共享的书目数据资源是图书馆的一笔巨大财富。
本文结合刘炜、周德明在其《从被颠覆到颠覆者:未来十年图书馆技术应用趋势前瞻》[5]一文中提出的我国图书情报机构未来十年可能呈现的6个发展趋势,认为图书馆的书目数据资源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1)网络是书目数据提供服务的主要场所。读者随时可用任何设备上网查找资源,图书馆也提供任何方式的无缝链接。
(2)书目数据主要表现形式为关联数据化。图书馆所有资源都是某种格式的“数据”,表现为“数据化”和“关联数据化”,即结构化和语义化。图书馆的各类资源如分类法、主题词表以及传统文献资源的各类MARC数据发布于网络,并关联网络资源。
(3)知识组织的方式在网络世界继续存在并发扬光大。图书馆传统的核心能力如分类编目、主题标引等知识组织方式,继续用以整序着人类的所有知识,在网络时代不会消失。
2.1.2书目数据关联化,从规划走向逐步实现
早在2007年4月,RDA开发指导委员会在英国不列颠图书馆举办了“数据模型会议”,统称“伦敦会议”。本次会议是图书馆由传统数据观转轨至关联数据及语义网的关键点,开启了图书馆界走向关联数据和语义网的时代。
伦敦会议后历时5年,图书馆书目数据关联数据化已经成为一个热点,很多国家图书馆启动了关联编目数据的原型系统,多家图书馆行业协会与组织提出各自对书目框架关联改造的计划与实施意见。2012年5月,美国国会图书馆在其网站发布了“改变我们的书目框架”声明,宣布创建新型的书目框架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将MARC21格式转换为关联数据模型,同时保留原有书目格式的优势。美国国家信息标准委员会(NISO)自2012年得到梅隆基金资助,对书目框架现状及未来需求作出评估,研究设想的就是基于关联数据,并在2013年初举办了一个名为“把图书馆目录从MARC转换到关联数据”关于书目框架倡议的研讨会。2013年,梅隆基金会拨款100万美元,资助美国康奈大学、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建立创新实验室,以支持使用关联数据和语义网,用于提高发展和信息获取[6]。
关联数据在图书馆界的应用非常广泛,除了书目数据,已有先行者将各类型馆藏资源作为关联数据发布,包括馆藏(联合)目录、国家书目、规范数据、分类法、主题词表等数据资源,为图书馆资源融入网络知识组织体系提供了实现的可能。2009 年,由OCLC杜威研究人员开发发布了DDC关联模型,将杜威分类法(DDC)首次转换为DDC 关联数据,对22版足本中最高三级类目以11 种语言发布为关联数据[7]。截止到2012年,完成杜威分类法23版的23000多个分类号和类名的关联数据发布[3]。美国国会图书馆(LC)早在2008年开始采用SKOS把全部《美国国会图书馆标题表》(LCSH)变身为语义网应用,日本国会图书馆的名称与主题规范档也于2012年以RDF格式发布,提供外部检索。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我国《中图法》及其他分类法的关联数据化提供实践借鉴与参考。
结合国内外关联数据研究与实践成果,目前阶段可以通过以下2种方式让图书馆融入网络,以便用户从其所在的网络位置连接到图书馆资源中。一种是通过OPAC的改造,在OPAC系统集成关联数据,挖掘本地书目数据之间的关联,增强数据的可见性和可访问性[8]。比如,读者在查看馆藏某本图书的详细信息时,能同时查看到该书作者的其他著作或其他同主题的图书,便于读者筛选利用。
另一种馆藏数据关联拓展的方式是可以通过加盟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实现。OCLC是图书馆关联数据研究队伍的佼佼者,处于关联数据讨论的前沿,引领着世界范围内的图书馆实施新设想,发布并共享以实体形式存在的图书馆数据。OCLC的WorldCat.org书目元数据于2012年始以关联数据的形式发布,采用Schema.org描述性标识及其Library扩展,使得 WorldCat.org上的书目描述和OCLC之前的其他关联数据虚拟国际规范档(VIAF)、FAST规范文档、杜威分类法DDC之间实现了关联,同时也使得WorldCat.org上公开的全部元数据资源都可以被网页访问[9]。用户在查看一条详细书目信息时,在页面的最下方有“Linked Data”栏目,点击具体链接可获得该文献的关联数据信息。
2.1.3编目工作的反思
从事编目工作的图书馆员,长期面对数据工作,甚少去考虑图书馆工作与用户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图书馆从“资源空间”向“影响空间”发展过程中,图书馆要走向更广阔的网络空间,书目数据必然要转向开放关联,传统的MARC格式要转向基于关联数据模型的BIBFRAME格式。编目工作的转型势在必行,编目工作的变化将是巨大的。在图书馆的转型过程中,编目工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编目部门及编目员需要转变工作思维,注重用户体验,积极促进图书馆融入全球信息空间,把更多的精力关注于编制的数据怎样能够被网络搜索到、怎样在网上更易被访问到。
首先,我们要正视编目员重格式、轻内容的缺点。编目工作正在从MARC时代走向RDA时代,RDA构建的内容类型、媒体类型和载体类型组成的新型编目体系,更注重字段描述和尽可能全面的检索点选取,注重揭示记录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需要从MARC的范式中解脱出来。从我国正在制订的新版文献编目规则取名为《资源描述》可见一斑,不用“著录”而用“描述”一词,体现了轻格式重内容的发展趋势。
其次,新的数据发布形式将更注重编目员的素养,对数据的编制有着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国际编目原则声明》(ICP)总原则,还是资源描述与检索(RDA)规则,都是用以指导各国各区域编目规则的制定,而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上,编目员作出怎样的决策,有时还要依赖编目员的判断,比如记录用于表达资源内容的语言的细节,以及作品附加变异检索点的选择等。
2.2公共图书馆走向大数据中心,从管理书籍转型至管理知识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的机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其曾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并指出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下,系统地对数据进行挖掘并揭示出其产生的数据价值,其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意识到。在此背景下,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都记载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明,各馆存有海量的数据,如何盘活这笔人类财富,是开启与加深信息服务空间领域的创新之举。而当下在世界范围内,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目前各自采用不同的数据加密和呈现方式来管理数据资源,各馆的资源无法被其他机构通过搜索引擎有效地获取并利用。但是大数据时代下,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平台、互联网和可扩展的存储系统等技术平台与技术服务的出现,特别是近几年来关联技术的出现,为打破各馆之间的数据壁垒提供了实现的可能[10]。通过关联,图书馆可以为更大的关联数据社区建立某些准则,在不同的元数据环境中建立起桥梁。
图书馆人已经开始了探索与实践。由欧盟资助的“图书馆关联范式数据下的自动发布”项目开发的ALIADA1.0工具,能使各馆馆藏数据在开放云数据平台中实现自动发布,从而实现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丰富馆藏的自动关联,分享各自的馆藏信息造福人类。2014年12月,数据科学研究中心“阿兰·图灵研究所”(Alan Turing Institute)落户英国国家图书馆,由5所英国大学分别是剑桥、牛津、爱丁堡、华威和伦敦大学学院领导,主攻大数据分析及应用研究。它的落成代表着新兴科技与传统图书馆“联手”参与未来知识流的社会交互进程。除了与“阿兰·图灵研究所”展开研究合作,英国国家图书馆的“未来计划”还包括建立全国最完整的声音档案中心,并展开对声音史料的研究。和大英图书馆一样,其他图书馆也面临着从管理书籍到管理知识的转型。例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体系美国史密森尼博物馆(The Smithsonian)联合来自全美各地的14家美术机构共同建立一个可共享搜索的在线艺术数据库,以促进对美洲艺术的公开展示和学术研究[11]。
可喜的是,我国政府也意识到大数据应用前景并在政策层面上给予了大力扶持。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纲要指出要“加强数字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美术馆和文化馆等公益设施建设,构建文化传播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传播中国文化,为社会提供文化服务。”2013 年IBM商业价值研究院与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推出的白皮书《分析:大数据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显示,28%的全球企业已经开始进行大数据实践,而在中国四分之一的企业也正在积极投入大数据业务,中国亦成为极具代表性的大数据实践市场。我们期待国内图书馆人积极迎接大数据时代,摒弃馆舍空间、本馆有限资源的束缚,加强数据开放互联实现跨业合作,既让用户受益,又是图书馆业自身挑战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 结语
图书馆拥有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在网络社会下突破封闭、割裂的状态让资源被有效利用,使得数据不仅“开放”,还能“流动”,是我们思考与努力的方向。信息环境的变化对图书馆而言,给图书馆带来不断变革与创新的压力,是一种挑战,但更是一种机遇,将图书馆从传统的范式中解脱出来,走向更广阔、更有活力的发展空间。
[1]王晔.从UnLibrary项目与创客空间建设看图书馆的转型与超越[J].图书情报工作,2014(2):24-28.
[2]The Library of Congress[EB/OL].[2015-09-07].http://id.loc.gov/.
[3]Summers E, Isaac A, Redding C, et al. LCSH, SKOS and Linked Data[J].Web Semantics: Science, Services and Agents on the World Wide Web, 2013,20(5):35-49.
[4]张洁.《杜威十进分类法》的应用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3(9):110-115.
[5]贾君枝,赵洁.DDC关联数据实现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7):76-82.
[6]钟远薪,李田章,刘炜.OPAC混搭关联数据应用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3(4):25-29.
[7]刘炜,周德明.从被颠覆到颠覆者:未来十年图书馆技术应用趋势前瞻[J].图书馆杂志,2015(1):4-12.
[8]刘炜,胡小菁,钱国富,等.RPA与关联数据[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1):34-42.
[9]OCLC. Linked Data at OCLC[EB/OL].[2015-09-07].http://www.oclc.org/data.html.
[10]编目精灵Ⅲ[EB/OL].[2015-08-06].http://catwizqrd.net/.
[11]建中读书的博客[EB/OL].[2015-08-12].http://blog.sina.com.cn/u/1398303617.
From“Resource Space”to“Influence Space”——Thinking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Bibliographic Data Application in Public Librari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public library service space from"resource space" to"influence spa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nked application in library bibliographic data resources.With the changes in 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libraries′influences from"resource space"constantly weaken.Therefore,to relate the traditional bibliographic data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for libraries to expand"Influence space"by using network.
public libraries;space;linked data;bibliographic data
·文献考论·
G254.3
A
冯亚惠,女,杭州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2016-01-09
* 本文系浙江省图书馆学会2015年度学术研究课题“从‘资源空间’的满足到‘影响空间’的发展——公共图书馆书目数据应用拓展的思考”(项目编号:Ztx2015 B-1)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