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数字馆藏发展规划思考

2016-09-27重庆图书馆四川重庆400037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6年3期
关键词:馆藏数据库文献

钟 静 严 轩(重庆图书馆 四川重庆 400037)

公共图书馆数字馆藏发展规划思考

钟静严轩
(重庆图书馆四川重庆400037)

文章介绍了数字馆藏在图书馆馆藏中的位置,通过分析数字资源的获取与利用,结合部分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购买情况,提出数字馆藏发展规划的统筹协调原则、持续入藏原则、重点入藏原则、用户服务原则。就数字资源馆藏发展过程中经费控制、机构保障、设备保障、平台融合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公共图书馆;数字馆藏;发展规划

数字时代带来新技术变革,知识传播、信息整合的方式随之变化。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阵地,肩负着阅读导向、研究保障、延伸教育的重担。作为服务保障的文献资源的藏和用,文献资源的发展规划都需要与时俱进,与新技术、新理念、新资源保持同步。

1 数字馆藏在图书馆馆藏中的位置

图书馆的数字文献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各种题录、文摘、索引等数据库,以及其他数据库等,这里的数字文献不涉及自动化系统下的数字书目信息。自1998年以来,国内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情报所等信息机构的数字资源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图书馆从传统文献类型收藏开始转型为纸本文献与数字文献并重入藏的局面,部分高校图书馆已发展为数字馆藏优先的格局。

公共图书馆在馆藏发展规划中,往往以印刷型文献为主,提倡特色专题文献、地域性文献的长期收集与整理,以形成本馆的特色资源。目前,在许多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经费预算在图书馆每年的新增藏量购置费中的占比已经接近纸本文献的预算,部分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经费已经超过了纸本资源。如此庞大的经费保障造就了数字馆藏持续增加,因此,数字馆藏的评价和选择、保存与利用、管理与服务都需要一系列具体的规划。数字馆藏作为当今图书馆馆藏建设的主要部分,其建设与发展规划值得关注并重视。

2 公共图书馆数字馆藏现状

2.1数字资源的获取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获取一般来讲主要有三个途径:使用图书馆每年新增藏量购置费付费购买,依托自身特色馆藏自建的数据库,利用互联网搜索、选择和整理的免费的数字资源。其中,购买的数字资源经过商业化的运作,各种数据库在利用上已经形成系统。所以,除省、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具备有自建资源的人力与物力之外,小型图书馆大多采取购买的方式增加图书馆的数字馆藏。由于服务的人群定位不同,公共图书馆与高校馆相比,在外文商业数字资源方面需求很少,据笔者所知,只有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2]、深圳图书馆[3]等极少数公共图书馆有所购买。

部分省级公共图书馆2016年数字资源经费预算比例如下:

序号 图书馆 比例/% 备注1重庆图书馆 33~35 2 云南省图书馆 40 3 陕西省图书馆 25 4 甘肃省图书馆 25 5 湖北省图书馆 15~17 6自治区图书馆 33 2015年28%~33% 7 湖南省图书馆 32 8浙江图书馆 25 9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20广西壮族

根据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领导小组关于《2015年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工作任务(专项资金)批复情况表》,重庆市承担2015年度推广工程资源联合建设工作的各馆经费情况以及此项经费占全年总经费的比例如下:

序号 图书馆 经费(万元人民币) 比例/% 1 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8.55 4.8 2 沙坪坝区图书馆 9.05 8.3 3 渝中区图书馆 9.05 11.3 4 渝北区图书馆 9  9.5 5 北碚区图书馆 10.05 11 6 大渡口区图书馆 9  9 7 8 9江北区图书馆九龙坡区图书馆南岸区图书馆6 5 5 10 11 12 13 14 15 16巴南区图书馆丰都县图书馆南川区图书馆垫江县图书馆江津区图书馆綦江图书馆黔江区图书馆5.05 11.05 5 8.05 9 5 9.5 8.2 55 4.2 10.1 37 50 4.8 18 43 17.2

17 铜梁区图书馆 5  9.3 18 潼南县图书馆 6.55 24.4 19 万盛经开区图书馆 5  25 20 武隆县图书馆 5  12.5 21 涪陵区图书馆 8  22.2 22 涪陵区少年儿童图书馆 5  10 23 石柱县图书馆 5  25合计 162.9

从上面两个表可以看出,各级公共图书馆新增藏量的经费分配比例上,仍以纸本文献为主,但同时也可以看出数字资源经费使用早已单列。足见从省级到县级各级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已成为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2数字资源的利用

数字资源利用评价一直是公共图书馆比较头痛的问题。早在2013年文化部评估定级标准中就明确提出,考核可远程访问数字资源占数字资源发布问题的比例以及数据库访问量、检索量和下载量等内容。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相比服务人群有很大区别,除了面向部分科研人员外,更多的是中小学生、社会普通大众。受职业、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读者情况迥异[4]。通过对笔者所在图书馆的读者调查发现,面对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读者普遍反映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不了解。目前,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购买往往归口于懂技术的网络技术部负责。技术部门有电脑及网络专业知识等优势,但往往对宣传与引导容易忽略,造成读者对引进的数字资源和本馆自建的数字资源缺乏了解,认知度较低。二是不方便。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如今以TB计算,早已达到了海量存储,省级图书馆数据库使用已接近或超过100个以上。由于购买与自建方式不同,购买存在有偿租用、授权许可、镜像服务等形式,图书馆还缺乏将这些资源与本馆馆藏资源进行有效仓储和整合的能力,并无法通过学科资源导航门户或一站式资源发现系统根据资源的统一检索和利用,造成读者在远程使用时,存在茫然和混乱的情况。大多数使用数字资源的读者存在固定使用一至两个数据库的现象,一些有价值的数字资源使用率并不高。三是不需要。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有相当一部分是围绕馆藏特色文献进行购买或自建。以重庆图书馆为例,主要以民国抗战相关数据库和地方文献家谱、地情资料以及方志数据库组成,只有部分研究型读者使用。如何兼顾图书馆数字文献的种类与利用,也是数字馆藏建设的重要内容。

另外,购买的数据库种类繁多,统计方法各不相同。除比较成熟的数据库提供自主统计平台外,相当一部分数据库统计数据需要依赖于数据库提供商,这样一来容易造成统计数据的不完整和不准确。同时,图书馆对数字资源统计数据的认识不够,自建数据库时,数据统计功能不完善。如果不能用大量数据来反馈数字资源的使用,难免会对数字馆藏的建设造成影响。

3 公共图书馆数字馆藏发展规划

数字馆藏发展规划是图书馆对数字信息资源进行规划、评价与选择、许可使用、长期保存、管理与服务所制定的一系列原则、标准和规定,旨在以有效的原则、方法、措施组织、维护和使用数字化资源[5]。只有制定数字馆藏的发展规划,才能将这一核心内容融入到实践中,逐渐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适用的数字馆藏体系。

3.1统筹协调原则

随着数字信息资源的快速增长,各类型的信息资源体系出现了多维度的现象,数字馆藏与纸本等传统馆藏之间,不仅内容交叉重复的现象在加剧,而且在类型、属性、需求等方面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6]。纸本等传统文献的馆藏资源建设比较完善,但数字资源与日俱增的今天,如何将数字资源建设与传统文献资源建设相结合,需要在内容、学科、语种、文献类型、回溯存档各方面进行优化配置和协调互补,才能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结构科学合理的馆藏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与纸本资源的采选存在着分属两个部门负责的情况。两个部门各自采选文献时,由于归属问题,在交叉查重、协调配送、统一编目、系统揭示等方面都存在着各自为阵的现象。公共图书馆在引入数字资源的初期,一些馆的做法是直接交由网络技术部负责,有些馆的做法是并入采编部,由采编部统一采购。经过多年的运行,有些图书馆从原来两个部门负责划归为一个部门负责,实现了图书馆的文献统一归口采购。笔者认为,统一由一个部门负责采购的做法,有助于传统文献与数字资源的统筹协调。

3.2持续入藏原则

数字资源的长期保障也是数字馆藏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实现数字馆藏的系统化,数字资源的选择性持续入藏十分必要。由于数字资源获取和许可协议不同,存放方式也有所不同。有些资源是存放在图书馆本地服务器上,有些资源则存放在数据厂商的服务器上,这部分资源,图书馆购买的是使用权,而没有拥有权。如何保证资源的延续性,应充分考虑解决使用期内的拥有和停订后的存放关系。部分可控数字资源可实现长期入藏,以形成持续有效的数字馆藏服务体系。

3.3重点入藏原则

数字资源的选择标准与传统的印刷型资料没有本质不同,基本的指导原则是一致的。虽然数字资源有不同于印刷型资源的一系列特征[7],但是就内容的选择来看,具有相通性。就数字馆藏特色服务来看,可围绕纸本文献长期的特色化建设,有目的地自建或者购买与本馆馆藏建设重点内容相契合的数据库。图书馆可以以本馆特色馆藏为依托,打造纸本与数字馆藏互为支持又互为补充的发展策略。各馆重点建设的地方文献数据库,范围包括本地方志、家谱、民族服饰与饮食文化等具有地域特点的数据库,就是基于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进行的开发和利用。笔者所在的重庆图书馆,则对民国抗战相关内容的数据库进行了大量购买,同时根据自身馆藏,采用了自建或者委托建设的方式打造特色馆藏数据库。

3.4用户服务原则

公共图书馆用户群体构成,界定了它所服务的群体。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从内容上看,一方面要兼顾大众需求,另一方面要考虑社会效益。不仅从内容上需要有针对性,更为重要的是从使用上重视用户体验。数字资源的访问方式改变了图书馆与读者的交互形式。所以,以服务用户为最根本的思路,图书馆还应制定数字内容生命周期监护的步骤与相关措施,加强用户需求的反馈调查,进行针对数字内容建设的调研等。

4 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馆藏发展问题思考

鉴于数字馆藏大量增加的现状,公共图书馆在数字馆藏建设过程中,应考虑设备、检索方式、购买方式、使用环境、管理成本以及相关保存技术等问题。

4.1经费控制

传统的书、报、刊,以及视听资源、盲文文献、台港澳文献、外文文献等资源的购买按计划进行购买。同样,数字文献的购买经费应在总经费的大盘下,保持一个适合本馆的合理比例。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经费使用一般来讲,仍保持在50%比例以下。

4.2机构保障

数字信息时代,数字馆藏的建设还需要一支复合型采访人才队伍。从事传统资源类型采访的工作人员,擅长把握馆藏建设的原则和方针;而数字馆藏的建设人员,还需要具备熟悉网络数字相关技能、业务系统流程安排,了解数据仓储、网络通信、开放获取、用户授权等一系列专业知识。一些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已率先打破原有按照纸质资源为主组织图书馆业务工作机构的传统模式,重新规划部门业务流程和范围。建立适合馆藏发展的新的组织模式有利于建设馆藏资源与服务体系。

4.3设备保障

承载数字资源的软、硬件设备的性能与使用寿命直接影响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数字资源对资源发布平台的依赖性较强,资源的移值、复用较为困难。平台的友好性与功能优劣直接影响数字资源内容的使用效果。跨库检索平台在图书馆已经普及,平台使用不仅要求安全性,而且要求便捷、准确。用户会根据检索过程中的反馈速度、查全、查准等多方面因素来支配是否继续使用的行为。

4.4平台融合

数字图书馆系统和图书馆业务系统是独立并行的两套系统,内容各自独立。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全面和完整的信息资源,书目信息至关重要。读者在使用电子书、报、刊时,并不能判断与馆藏纸本的内在联系。所以,平台融合,交互比对书目信息,可将传统文献与数字资源交叉揭示,也是完善数字馆藏建设的重要条件。但是,元数据标准不统一致使不同数据源的数字资源难以在系统平台上整合、利用及保存。

5 结语

数字馆藏已经成为图书馆不可或缺的重要馆藏。数字馆藏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行,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探索数字馆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是对图书馆资源的重新定位。信息时代,图书馆建立科学、合理与实用的数字馆藏体系,是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有力保障。

[1]戴龙基.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

[2]南京图书馆.外文数据库[EB/OL].[2016-05-08].http://www.jslib.org.cn/pub/njlib/njlib_wszy/200911/t20091119_92115.htm.

[3]朱四荣.广东省地级市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查询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0(2):24-29.

[4]朱婷婷.如何提高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率[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4(1):28-29.

[5]萧德洪.数字馆藏发展政策的一点思考[C]//国家图书馆外文采编部.数字时代文献资源建设新思路:第六届全国文献采访工作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3.

[6]钱鹏,郑建明.数字馆藏建设的五个问题[J].图书馆杂志,2011(4):29-33.

[7]索传军,袁静.论数字馆藏发展政策的框架与内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2):65-69.

Thoughts of Development Program about Digital Collection of The Public Library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importance of digital collections in the library collections,and proposes the principles of overall coordination,continuous collections,key collections and customer service by analyzing the acquisition and utilization of digital resources,and combining with purchases of digital resources in some public libraries.It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budget control,institution safeguards,equipment support,platform integration during the digital collection development.

public library;digital collection;development program;collection building

G253

A

钟静(1975—),女,重庆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严轩(1981—),男,重庆图书馆馆员。

2016-06-01

猜你喜欢

馆藏数据库文献
馆藏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