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与使命
——抗战时期江西省立图书馆古籍播迁纪略
2016-02-12何振作程学军王昭勇
何振作,程学军,王昭勇
(江西省图书馆,江西 南昌 330046)
图书馆事业
责任与使命
——抗战时期江西省立图书馆古籍播迁纪略
何振作,程学军,王昭勇
(江西省图书馆,江西南昌 330046)
抗战时期,国难当头,为保存传统文化,以免遭日寇毁掠,江西省图书馆先贤与国家共命运,与时代共进退,抢救保护馆藏珍籍,风雨兼程曲折前行,南下吉安,辗转永新,完璧迁回,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历史壮歌。
抗战时期;古籍保护;江西省立图书馆
抗战时期,是江西省图书馆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面对日寇的野蛮侵略,图书馆先贤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不屈的精神,与国家同命运,与时代共进退,一路风雨,辗转前行,抢救保护珍籍,传承江西文明,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历史壮歌。
江西省图书馆前身为江西省立图书馆,成立于1920年。1930年8月,江西省立图书馆新馆落成于南昌市百花洲,10月,新馆被国民政府军政委员会征为委员长行营。1935年2月,行营撤出,由驻赣绥靖公署占用,11月,江西省立图书馆收回馆舍,投入使用。百花洲新馆,水木清华,湖光山色,为藏书佳所,是读书胜地。作为全省“唯一的文化形象汇集所”[1],江西省立图书馆一直重视珍贵典籍和地方文献的蒐采与庋藏,以传承中华文明、发扬江西文化。至1935年,江西省立图书馆拥有古籍6万余册,并通过搜购与抄写等方式收藏完备了江西省各县志书,“于二月雇书记二人,开始抄本省县志,现已抄完永宁、浮梁、德安三县,其余石城、建昌二县志,预算至十一月可以抄完。查俟此石城、建昌二县志抄完后,本省各县志书,即已庋藏无缺”[2]。《江西省立图书馆图书目录·百花洲总馆图书之部》依据经史子集丛分类著录典籍3 850种,《馆藏乡贤著作目录》收录赣人著述600余种。其中不乏珍本佳椠,如宋刻元明递修本《东莱吕太史文集》、明泥金写本《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清道光二十七年泾县翟金生泥活字印本《仙屏书屋初集诗录》等等。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8月15日,日军14架飞机第一次空袭南昌。日寇不仅要占领我们的国家,而且要毁灭我们民族的文化典籍。许多文化机关都是日机轰炸的重点,江西省立图书馆自然成为重要目标。在轰炸南昌的当天,敌机便在图书馆的四周,丢下了数枚炸弹,落在旁边的湖中,距善本书库仅一步之遥,“这种情形,表演了不知有多少次”[3]。国难当头,一切都有可能毁于战火,为保存固有文化,以免遭受无谓的损失,江西省立图书馆决定率先将馆藏善本转移到比较安全的地方保管,由是,这批典籍与护书的先辈开启了一段值得历史铭记的曲折历程。
1 寄存馆长私宅
1937年8月2 4日,应江西省立图书馆之请,省教育厅下令抽选馆藏元明善本、殿版抄本、大部丛书及本省府州县志等,寻找较为安全民房暂时寄存。9月16日,全部善本移至馆长欧阳祖经①欧阳祖经(1882-1972),字仙贻,别号阳秋,江西南城人。博通经史。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参加中国同盟会。归国返赣,历任江西省第一中学校长,江西省教育厅科长、秘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主任。1927年、1936年两度出任江西省立图书馆馆长,主持建成以百花洲为馆址的新馆。1938年3月离任。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兰州大学教授。家里保藏,并造图书清册二本三份,由清点馆员共同签名负责,一份存馆留底,一份存馆长处备查,一份呈省教育厅备案。
2 护送南下吉安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举国震动。南昌趋于紧张,民屋亦不安全,12月11日,省立图书馆指派典藏部主任刘郁文②刘郁文(1893-1961),字约庵,江西永新人。工书法,精赏鉴。毕业于中国大学,先后供职于上海商务印书馆、《江西民国日报》社,1932年1月,进入江西省立图书馆,任典藏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永新县人大代表。全权负责善本图书的保管及迁往吉安事宜。馆里准备了百余只用木板钉成的简易大箱,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将古籍分别装箱编号,随即雇好两艘民船,由馆员李绍乾、邹有麒等护送押运,12月16日启程。当时南昌赣江上的码头非常拥挤,船只密密麻麻一望无际,装船非常困难,需越过十几只帆船才行。可以想象要把百余只满装古籍的大木箱搬至船舱中何其不易。刘郁文已先行随船赴吉,办理接洽等事项。去吉安途中,顺风时可日行百里,无风或逆风时,在深水区要划橹,在浅水区要撑篙,船速比步行还慢。虽然中途偶遇风浪打湿了木箱,以致要上岸晾晒,最后还是将这些古籍有惊无险平安运抵吉安,存放于江西省立吉安中学(白鹭洲书院)。为避免日寇空袭,学校迁往青原山。由是,1938年4月,这批典籍复移存至吉安乡村师范保藏。
3 辗转永新城内
吉安的宁静只是暂时的。1938年7月2 6日,九江沦陷,南昌岌岌可危,吉安动摇,图书馆决定继续转移古籍。1938年9月,刘郁文利用自己是永新人的有利条件,押运古籍向更为偏远的永新县城转移。为节省经费,继续雇船从赣江经禾水,溯水拉纤抵达赣西边陲小县永新,将古籍安顿在县城王家祠与禾川中学内。由于全省南迁永新人员太多,古籍一再搬迁。11月,因禾川中学要用房屋,于是将此处古籍迁至邻近中心小学明伦堂内保管。12月,因王家祠要驻扎军队,遂将全部古籍一并迁至盛家坪农业院庋藏。“该处原为中正医学院男生宿舍,建筑甚为坚固,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又有高厚之地板,最适宜于庋藏图书,本馆善本图书占用三间”[4]124。
4 移迁永新乡村
193 9年3月27日,南昌沦陷;9月,南昌战役紧张激烈地进行着。古籍安全问题又摆在面前,大家就下站迁移地点展开讨论。一种意见赞同分迁泰和乡村,一种意见认同迁往遂川乡下,但刘郁文力陈当时处境与永新优势,谓“泰和屡遭轰炸,遂川当赣粤孔道,以形势遂泰未必优于永新,且搬运不易,窃恐未遭意外而先蒙损失,不如分迁永新县城附近,倘时局恶化,则移入较僻之崇山中,似此则搬运较易,而图书亦得相当安全”[5]。这一意见最后得到大家赞同。于是,在1940年7月,复将善本图书移至永新城外台上村龙家祠,“该祠地点安全,交通便利,房屋宽大,光线充足,颇适宜于庋藏图书”[6]。1944年夏,盘踞湖南的日军东侵灃田,消息传至县城,家家闭户,全城皆空。刘郁文不得不舍弃自己珍藏的字画,领着夫人和孩子们奔赴龙家祠。离家时仰天长叹:“大半生心血积累的藏品就要毁于一旦,但也顾不得了。”[7]一家人聚集在祠堂前,守着满满当当的古书,颇有与古籍共存亡的气概。次晨知日军已返湘,全家才把悬了一夜的心放了下来。1945年初日军进犯永新,刘郁文凭借其在家乡的声望,在怀忠乡乡长的大力协助下,动员了数百名农民,带着杠子扁担绳索,通过肩挑步行,把这些古籍抢运至离县城五十余里外的大社邱村保存。
5 典籍整理曝晒
善本图书由南昌迁至吉安,复由吉安迁往永新,战事频频,风雨兼程,仓忙匆促,省立图书馆不定期对其进行整理检晒,以最大努力地减除典籍散佚及霉蚀风险。193 9年4月8日,代理馆长李蓉盛③李蓉盛(1904-1963),字得民,辽宁复县人。毕业于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后入山东省立图书馆,任编藏部主任。1936年7月入职江西省立图书馆,先后担任采编部主任、代理馆长、馆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江西省图书馆典藏部主任。指出:“该项善本图书,在南昌装箱时,因工作仓促,仅有一部分图书编造清册,未造清册者,实占多数,亦与该员作详细之计划,决在本年春季,悉数编造完毕,以资存查”[4]124-125。6月2日,李蓉盛率领两名工作人员从泰和出发,前往永新协同刘郁文,将所藏保管图书进行了清点,至7月7日全部整理完毕,并编造了详细图书清册,其中古籍计153箱40 977册。存放的古籍,除日常照看外,尚需翻检曝晒,以防蠹防潮。首先开箱,次翻书晒书,再点书码书,最后装箱,流程繁复,工作辛苦,把150余箱古籍全部晒完,需好几个月的时间,如1940年底至1941年初的曝书,就持续了近三个月,1940年11月,李蓉盛会同刘郁文和胡堃尚,抽查了十余箱典籍,未发现有虫蛀现象。1941年1月,再次派遣馆员杨长熙前往永新协助刘郁文检晒图书,并邀请永新县政府第三科长刘跻东莅场察看,检查结果良好,报告称:“全部保管图书,业已检晒蒇事,既无虫伤,复未霉损,皆甚完好无恙。现箱内均添放烟叶樟脑,重行封钉,架下加置石灰木炭,俾防潮湿”[8]。
6 完璧回百花洲
抗战胜利后,江西省立图书馆即着手将永新善本图书迁回南昌保管,但百花洲馆前面一幢五层大楼被日机炸毁,需筹划修缮事宜,书库又一直被宪八团占用,经反复交涉,才得以解决。1946年10月9日,馆长李蓉盛和干事宁庆元从南昌出发,会同典藏部主任刘郁文、干事刘绂莲等办理古籍回运南昌事宜。在吉安雇了帆船,但船达到永新时,船主失约,无船可运。不得不又派宁庆元返回吉安寻找船只,至11月22日,才觅到三艘帆船,经过9天才到达永新。因保藏善本图书的大社邱村距离河干五十多里,其书箱又多为大箱,书重路远,又遇到多雨天气,请了民工600余人,用了24天的时间,才将全部图书搬运至船中,永新至吉安,滩多水浅,船行至慢,有时要将书箱分批次驳运,有时要人力下水拖挽,12月23日从永新出发,12月3 0日到达吉安。在吉安,又经过驳船,换乘两艘大帆船,至194 7年1月9日,这批古籍在外漂泊九年余,历经坎坷曲折,终于回到百花洲本馆书库。解放前夕,馆内有职员陶质文和老高夫妇,据陶君回忆,有一天深夜,一位解放军高级将领率随员多人,“来馆请我们打开书库看看。看得很认真,尤其是对珍藏的善本书。他连声说:‘不容易,难得!今后很有用,要好好保管’”[9]。
7 插曲——南迁计划
194 2年5月,日军为打通浙赣线,调集十余万军队发动浙赣战役。6月18日,馆长李蓉盛在上报给江西省教育厅厅长程时煃的呈文中,有将善本图书搬运至西南安全省区庋藏的动议,因其再次揭露和控诉了日本侵略者劫掠破坏中国文化典籍的企图和罪行,表明了图书馆先贤在民族危亡时刻护书心切、与书存亡的崇高精神和伟大风范,有重要价值,兹录如下:
查本省为东南文化最高省区,堪与江浙媲美,敌人处心积虑,侈欲摧残我文化以遂其亡人之国灭人之种之最高企图。征诸过去数年来,敌人之滥施毒手或炸毁我文化机关或劫掠我珍贵图书或焚灭我画报杂志,足为证明。本馆为保存文献之主要机关,所藏善本图书极多……类皆稀有之珍品,以现价计算,得值数百万元以上,在此敌寇内侵之际,难免不遭敌寇蹂躏,本馆为未雨绸缪避免损失计,前经签请钧长准予运往雩都庋藏在案。惟以战事蔓延,雩都地方距离战区颇近,难保其绝对安全,为欲求其万全免遭任何损失,则只有向西南比较安全省区搬运,前浙江省立图书馆鉴于战事延及浙境,经取珍贵图书搬运至贵阳附近,其意盖在于此。本馆亦拟取全部善本……搬移至贵阳或其他安全区庋藏。至所需搬运费用,拟恳请钧长准予转请教育部筹措以利进行,是否有当,理合呈请示遵。谨呈江西省政府教育厅厅长程,馆长李○○。[10]
若此次计划获批实施,又将会有哪些人与古籍发生不离不弃的故事,又将会是一种怎样的辗转迂回,又将会是一番怎样的历史场景……我们不可想象。好在,历史就是历史,已然过去,不复重来,但它可以照鉴时代,开启未来。
[1]范文彬.发刊词[J].江西图书馆馆刊,1934(1):1.
[2]本馆二十三年上半年行政计划之实施经过及下半年行政计划大纲[J].江西图书馆馆刊,1934(1):79.
[3]洪薇.抗战期中江西省立图书馆的动态[J].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38(3):8.
[4]李蓉盛.呈送视察本馆各阅览所报告书由:1939-04-08 [B].南昌.江西省档案馆(江西省立图书馆档案131号).
[5]李蓉盛.呈据保管员刘郁文函述保管图书迁移困难情形由1939-09-22[B].南昌.江西省档案馆(江西省立图书馆档案133号):94.
[6]江西省立图书馆二十九年九月份工作报告表[B].南昌.江西省档案馆(江西省立图书馆档案110号):108.
[7]刘宪.刘郁文[M]//永新人物传编委会.永新人物传.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4 75.
[8]李蓉盛.呈报派员前往永新检晒保管图书经过情形由194 1-01-20[B].南昌.江西省档案馆(江西省立图书馆档案14 5号):4 7-4 8.
[9]熊飞.江西省图书馆在抗战时期的动态[G]//江西省文化厅革命文化史料征集工作委员会.江西抗战文化史料汇编.南昌:江西省文化厅革命文化史料征集工作委员会办公室,1997:372-373.
[10]李蓉盛.为本馆所藏善本及西文图书异常珍贵拟搬运至西南安全省区庋藏,恳请准予转请教育部筹措搬运费以利进行由194 2-06-18[B].南昌.江西省档案馆(江西省立图书馆档案156号):200-201.
(编发:王域铖)
The History of the Protection of Ancient Books of Jiangxi Provincial Library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HE Zhen-zuo,CHENG Xue-jun,WANG Zhao-yong
(Jiangxi Provincial Library,Nanchang 330046,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the sages of Jiangxi Provincial Library,moved southwards to Ji'an,came all the way to Yongxin,move back to home with the ancient books completely,writing a tragic song in the history of the library.
the period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protection of ancient books;Jiangxi Provincial Library
G259.27
G259.27
A
2095-5197(2016)01-0001-04
何振作(1965-),男,研究馆员,本科,研究方向:古籍整理、地方文献;程学军(1964-),女,副研究馆员,本科,研究方向:古籍整理、地方文献;王昭勇(1979-),男,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古籍整理、地方文献。
2015-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