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现代流通强省建设
——《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解读
2016-02-12骆林勇
骆林勇
全面推进现代流通强省建设
——《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解读
骆林勇
以“率先全面转型升级”为主线,坚持改革和创新两轮驱动,加快内外市场、城乡区域、线上线下融合;推动流通渠道、流通业态、流通主体、流通平台、流通设施和流通治理升级,把浙江建设成为国际商贸功能区、美好生活服务先行区和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商贸流通业是国民经济先导性和基础性产业。为加快推动商贸流通业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贯彻“开拓大市场、发展大流通、推进大开放”的总体思路,建设现代流通强省,浙江省商务厅按照省政府“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总体部署,组织编制了《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十三五”省级专项规划之一,是指导全省流通发展全局性纲领性文件。
《规划》依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浙江省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及国务院和商务部有关文件制定。《规划》将商贸流通业(以下简称流通业)的范围界定为:批发零售业(含生产资料、工农业产品销售等生产性流通)、商贸服务业(含餐饮、住宿、家政等生活性服务)、特殊流通业(含石油流通、酒类药品流通、汽车流通、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直销、典当、拍卖、再生资源回收、散装水泥推广等)以及现代流通方式(电子商务、商贸物流、连锁经营、现代会展)。在规划期限2016-2020年间,对以上行业的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
“十三五”时期,在国家加快推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的背景下,浙江流通业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工作任务更加复杂。《规划》基本框架包括“现实基础和面临形势”“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构筑流通新空间”和“保障措施”等五个主要部分。
研判发展形势
《规划》主要从两方面入手来把握“十三五”时期浙江流通业的总体发展形势。一是客观总结评价“十二五”期间建设“三体系一工程二机制”执行情况,系统总结梳理出“十二五”时期浙江流通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显著成效及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准确判断浙江“十三五”流通业发展形势提供内部环境支撑。
二是以流通业创新发展为视角客观概述外部环境。《规划》深入分析“十三五”时期浙江流通业面临的的三个新变化。第一个新变化,技术变革推动流通革命。流通正经历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引发的新一轮革命,呈现消费主导、多点匹配、三位联通、终端位移、四流整合等新趋势。第二个新变化,经济转型要求动力切换。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发生根本性转换,消费将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浙江是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动力切换首当其冲,必须深度挖掘消费潜力,打造现代流通强省,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第三个新变化,需求变化要求融合发展。当前融合发展已蔚然成风,流通产业边界越来越模糊。需求品质不断提高,带动进口贸易发展,内贸流通范畴延伸,要求内外贸融合发展;需求实现方式变化,线上交易快速发展,线下体验无法替代,要求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农村需求逐步激发,带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要求城乡融合发展。
同时,《规划》充分考虑制造业转型升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产业跨界融合增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等因素对流通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规划》通过分析机遇和挑战,对发展形势作出科学判断,认为“十三五”期间浙江流通业面临的总体形势是“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确定发展目标
《规划》充分考虑今后一段时期国家将实施一系列举措推进流通现代化和流通体制改革工作,浙江作为市场大省,将继续做强做大流通业。根据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和“十三五”期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规划》对“十三五”期间浙江流通业的发展目标确定为“到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流通强省”。主要体现在规模扩大、贡献提高、流通现代化、流通体系健全、竞争力提升、环境优化六个方面,并制定相应的具体指标:争取到2020年,批零贸易商品交易额达12.1万亿元,年均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9万亿元,年均增长8%;商品交易市场交易额3万亿元,年均增长8%;居民消费率达40%,批零住餐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万亿元,网络零售额超过2万亿元;新培育省重点流通企业100家等。
明确总体思路
“十三五”时期,流通业发展总体思路概括为围绕“一个目标”,沿着“一条主线”,坚持“两轮驱动”,加快“三大融合”,推动“六个升级”。即以“率先全面转型升级”为主线,坚持改革和创新两轮驱动,加快内外市场、城乡区域、线上线下融合;推动流通渠道、流通业态、流通主体、流通平台、流通设施和流通治理升级,把浙江建设成为国际商贸功能区、美好生活服务先行区和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全力推进现代流通强省建设。
《规划》的主要特点
与“十二五”规划相比,《规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紧密结合流通业发展趋势,将“三大融合”作为战略重点。即加快推进内外市场融合,把浙江建设成为国际商贸功能区;加快推进城乡流通融合,把浙江建设成为美好生活服务先行区;加快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把浙江建设成为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评审专家组认为《规划》提出的推进三大融合,把浙江建设成为“两区一中心”,功能定位准确,具有创新性。
主线与主要任务遥相呼应,升级主线贯穿规划。“率先全面转型升级”主线落实到“六个升级”主要任务上,得到深入阐述和有力支撑。具体将流通的渠道、业态、主体、平台、设施和治理等“六个升级”作为主要任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一是推进流通渠道升级,健全内外一体工业品分销体系,推进农产品骨干流通网络建设,构建现代生产资料分销体系,加快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鼓励会展业创新发展。二是推进流通业态升级,推进零售业转型发展,促进餐饮等生活服务业提升发展,积极培育“月光经济”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构建业态多元、服务优质、便民惠民的居民消费服务体系。三是推进流通主体升级,加快培育“大而强”的流通企业,支持发展“小而优”的创客型流通企业,加强流通品牌培育,提升商贸特种企业服务水平。四是加快推进流通平台升级,打造面向世界的国家级流通大平台,建设高品质商贸集聚区,发展绿色流通,推进流通联盟合作,构建开放、创新、协同、共享、绿色的流通生态圈。五是加快推进流通设施升级,加强互联网技术应用与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商贸物流体系,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技术创新、功能完善的智慧商业。六是加快推进流通治理升级,进一步提高商业网点规划在县(市、区)的覆盖率,加强重点领域标准化和诚信体系建设,完善重要商品应急保供体系,提高市场应急调控响应能力。
提出重点工程和项目,增强规划落地和支撑。为提高“三融合六升级”承载性,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和落脚点,首次在规划中配套重点工程和项目,涉及20项工程和220个项目,既创新理念、开阔视野,又强化了规划的支撑和落地。一是配套提出重点工程。根据规划主要任务,在流通综合改革试点、开拓国内市场、促进居民消费、商贸物流提升、电子商务发展、商贸品牌培育、实体商业转型等重点领域,提出20项重点工程。二是配套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在各地申报的300个流通业项目中,筛选220个大型项目,项目总投资3000多亿元,增强流通发展后劲。
首次对流通业发展空间进行布局,提出构建“一区三带四级”新格局。一区:顺应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借助一系列国家级改革试点契机,将杭州、甬舟、金义三个增长极构成的区域,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商贸中心功能区。三带:根据各地区位优势、产业特色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打造环杭州湾、温台沿海、金衢丽三大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流通优势产业带。四级:对接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推进流通在空间上的互联、互补、互促,建构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省级流通节点城市、县级流通节点城市、乡镇商贸中心“四级”联动的流通立体网络,实现城乡流通一体化和商圈梯次推进。
关于《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发展流通业是一项系统工程,环节多,涉及面广,任务重,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综合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推进流通产业发展。《规划》配套六项有力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流通工作的开展;二是创新管理服务,加强对流通领域的引导和管理;三是优化政策环境,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四是强化人才保障,提升流通从业人员素质;五是培育行业组织,发挥第三方机构的积极作用;六是夯实工作基础,抓好《规划》配套措施的落实。
作者单位:浙江省商务厅商贸发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