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初探

2016-02-12

质量探索 2016年5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课程体系人文

赵 然

黑龙江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初探

赵 然

黑龙江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本文主要对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通过分析之后我们发现了高职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这一体系存在三个主要问题:首先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还需提高。其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对比较匮乏。第三,高职院校的人文精神还需进一步完善。我们此次分析了这三个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对高等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需重新去构建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分析;探讨

0 前言

现如今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然成为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的特殊组成部分,从我国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高校以及社会各界也还没有给出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但是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主要强调了学生的实践性,目前这一实践性已经被高校和社会各界所认可,因此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讲,为了进一步的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生产、管理对高等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我们对高职院校人文社会课程的改革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点。基于此,我们此次通过调查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为以后调整和重组高职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提供了较好的依据。

1 高职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现状

此次我们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所存在的文化素质偏低、人文社会课程知识匮乏、人文精神有待提高的实际状况。我们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以及外国高校高职说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查研究。这样也是为了方便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

2 构建适合高职学生培养目标的人文社会课程课程体系

我国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适应社会生产、建设以及管理所需的多层次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因此学生要在具备上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重掌握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为了进一步的适应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我们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实际调整的过程当中还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1)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尼尔需要进行调整。现阶段各大高校所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内容过于传统,而且很多的知识在现如今的社会已经用不上了,重复内容过多,像中学阶段开设的政治常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等,这些课程与高职阶段所开设的两课内容就是重复的,而且中学阶段和三校生阶段所开设的语文课程还要高柱阶段大学语文的内容有重复的地方,试想学生在这样的一种学习氛围中,所有学习的知识都会给学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样的知识点教学根本就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我们会发现很多的学生不是不想学习,而是很多的知识点已经学习过了,已经了解的东西再去学第二遍,学生就会感觉到厌烦,这样的一种教学手段不仅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更浪费了学生的学习精力。也就是说,当代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并不是不感兴趣,而是对当前所设置的课程内容不是很满意,基于此,我们为了有效避免此类问题出现,虽然说“两课”五门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必修课,是不能少的,但是我们可以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发展目标,在课程的内容上做适当的调整,对于已经重复的问题,我们可以选择取消,多增加一些新进的课程内容,尤其是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内容,比如说法律基础教育,只有搞好了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才能给去培养学生的其他素质。所以我们可以在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中新增法律基础课的相关内容。

(2)增设新的选修课程。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实用型人才,只是简单的靠几门人文社会科学必须课程是满足不了其最终目的的。因此我们的高职院校可以在开展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一些人文方面的选修课程。这样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除此之外,我们的各大院校还应该积极参与到市场经济的合作当中,多开设一些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课程。除了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形象设计、旅游知识课程以外,还可以开设人文关系学、社会心理学、中国科技史等等,另外我们还可以多开设人文社会课程的基础学科和新学科,多设置一些与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相关的选修课,这样学生不仅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而且还进一步扩大了学生的学习知识层面。

(3)增添必修课程。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写与说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两点基本能力,同时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能力,而恰好是这两个最基本能力学生比较差,这可以从调查结果和大学生成绩反映出来,很多学生在回答问题紧紧张张,表

▲▲述不清,求职时慌慌张张。所以建议增开中文口语课,专门进行口语训练。让学生放开嘴巴,勇于挑战自己。逐渐去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可以非常自信地融入社会这一大环境当中。

(4)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适应高职培养人才的需要。目前人文社会课程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依旧是灌输式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根本就适应不了现代的学生学习需求,学生一般对这种教学方法都是持反感心理的。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启发式或者是课堂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谓的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通过不断的引导来让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起来,而课堂讨论法则是我们的教师先让整个教学的氛围活跃起来,然后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能够得到提升,而且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外,可以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制成文字、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来传递教学信息,将几种教育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给人以直观、生动的感觉,因而在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它的教学效果更好,教学质量更高。

(5)开设一些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学术讲座。讲座与选修课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讲座它的时间是自由掌握的,而选修课也属于课程,是有课时的,我们可以多开设一些尚未形成课程体系但是学生又非常关心的热点问题来作为讲座的内容来进行。比如说,学生对恋爱比较感兴趣,那么我们就可以开设恋爱和婚姻这一讲座,再比如说学生对音乐比较感兴趣,那么我们就可以专门的开设一起音乐欣赏的讲座,这些与现实联系紧密且学生又非常关系的热点问题可以很容易的将我们的学生带入到学习的氛围当中,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简介[A].探索·创新·发展·收获——2001年环境资源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1.

[2]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简介[A].新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

[3]詹建伟.论闽南民间故事的叙事模式及其文化积淀[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

[4]王玉明,邓卫文.论我国政绩评价体系的完善[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

[5]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第十五分会环境变迁与人文社会(历史地理)[A].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

[6]敖发良;黄冰;抓好专业改造探索创新教育[A].跨入新世纪—— 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之路[C].2005.

赵然(1987.06-),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学士。工作单位:黑龙江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社会科学研究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课程体系人文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人文绍兴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