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食品安全规制体系的构建

2016-02-12李可可李梦娟郑云丽

质量探索 2016年5期
关键词:规制食品

李可可 李梦娟 郑云丽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北京 100029

浅析我国食品安全规制体系的构建

李可可 李梦娟 郑云丽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北京 100029

近些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侧面反映出我国经济市场的缺陷以及社会规制的失灵。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有效的政府规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经济学视角对食品安全规制理论进行归纳,分析我国食品安全规制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生产-消费整个生命周期的风险规制、明确监管部门职责以及多方治理主体参与规制等方面构建食品安全体系。

食品安全;质量;社会规制;监管

近些年,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2001年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拉开了食品安全危机的帷幕;之后,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虽然我国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但染色馒头、45天速成鸡、“饿了么”黑心作坊等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从假到毒”,每次披露的食品安全事件触目惊心,食品安全问题严峻。

1 食品安全规制理论溯源

1.1 信息的不对称

市场失灵的一种表现即信息的不对称。在食品行业,信息在生产经营者、消费者、监管者之间的尤为不对称。尼尔逊等学者依据消费者获得商品信息的途径,将商品分为三大类:搜寻品、经验品和信用品。食品行业中这三种商品并存。随着工业加工提取技术的进步,食品更多呈现出信任品的特征。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量等对健康产生的影响,增加了食品安全的不确定性和隐蔽性。生产经营者拥有的绝对信息优势易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致使食品行业 “劣币驱逐良币”。规制食品安全,政府有效的规制显得至关重要。

1.2 公共利益理论

在特定情况下,市场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并不能实现公共利益的最优化。食品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在公共产品或者外部性存在的地方,因交易成本过高、信息不对称等,往往存在市场缺位现象。公共利益理论认为,在存在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的行业中,政府可以通过对生产经营组织进行有效的规制,以弥补市场的缺陷,弱化外部的不经济。

2 我国食品安全规制现存问题

2.1 事后规制为主,风险评估机制缺失

科学的客观风险监测,通过对风险的预警、及时规制等,可以有效地降低食品安全发生的概率和损失。但是,在我国食品行业,并没有建立风险评估机制,绝大多数的规制是事后规制,这种事后规制,往往是补救型的。其社会效益损失往往无法估量。

2.2 社会监督缺失,寻租行为滋生

寻租行为是人类社会非生产性的逐利行为。在我国的政府规制中,由于政府规制部门拥有高度垄断的规制权利以及一定程度的自由裁量权,加之规制部门工作人员职业伦理失范,往往产生“权钱交易”等寻租行为。同时,由于公民的维权意识淡薄以及监督规制机构的社会监督组织缺乏,即使寻租行为已经产生,寻租者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受到相应制裁。寻租行为往往产生外部不经济。

2.3 监管部门职责模糊

我国食品行业采取多部门分段管理模式,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由农业部监管,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由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由工商部负责监管,餐饮业等消费环节由食品药品监管局监督。多头管理易产生权责不清、职权模糊、监管权利分割、规制程序混乱等问题。

3 我国食品安全规制体系的构建

3.1 健全法律规制体系

我国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比较零散,缺乏法律规制系统。目前,应不断修订相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填补立法盲区,减少法律条款冲突和法律漏洞,保障政府从生产始端到消费末端整个过程的有效规制。加强违规惩罚力度,明确规定违规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借鉴国外先进国家食品安全立法,逐渐提高我国食品质量水平。

3.2 建立生产—消费整个生命周期的风险规制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建立生产—消费整个生命周期的风险规制,应不断完善事前规制、事中规制以及事后规制。

事前规制。首先,对市场进入准则规制,食品进入市场前,规制部门应对企业是否拥有生产、加工食品的资质进行审查。包括审查企业的原材料、生产设备、产品标准、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等。其次,制定食品统一标准,包括种植加工过程的严格限制。同时,对食品的质量信息进行规制,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要求企业按实际情况将食品的成分、安全健康等信息明确标出。最后,规制消费者行为,“质优价廉”会实现个人消费效用最大化。日常生活中,贪图便宜的“小市民”思想对人们选购食品有很大影响,为食品安全埋下隐患。对消费者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以及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必不可少。

事中规制。主要是对企业在销售过程中所采取的规制。主要是对广告规制和品牌规制。避免虚假食品广告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避免类似“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等国家免检品牌的悲剧发生。

事后规制。主要是对食品的售后服务进行规制,规制售后服务标准,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建立食品在生产、加工、流通各阶段所使用的原材料来源以及其他相关物品的信息系统,以便能查询到食品安全源头。

3.3 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

我国分段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弊端阻碍了食品安全规制体制的构建。我国可借鉴美国按品种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中的有益部分,避免我国管理权限模糊、职责不清、多头管理的困境和规制的盲区或争端。同时,可以加强社会协调机制的建设,最大程度上实现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全覆盖和可持续。

3.4 多方治理主体参与规制

引入公民社会参与规制,建立规制机构的社会监督组织,缓解规制领域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效。根据公共管理治理理论,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是维系社会治理秩序的三大基本领域。公民社会是围绕共同的利益、相似的价值观等组成的集体,以维护公共利益为主要责任。公民社会紧贴着基层社会,在规制过程中具有相对信息优势,是缓解食品行业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重要手段。在食品安全规制过程中,公民社会可以发挥其独特作用,加强非政府组织、社区组织等对规制部门的监督,形成基层约束机制、全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全方位格局。

3.5 官员问责制

推行官员问责制,本质上是增强政府部门责任意识,打造服务公共利益的廉洁政府。从公共利益规制理论出发,在实践中,规制机构有其特殊的利益追求,有些公共决策不一定是从公众利益出发的。因此,需要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实行官员问责制,主动接受来自上级、司法机关、社会第三方力量的监督与问责,形成全民积极参与监督的规制体系。

在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实行绩效管理,将食品安全作为政府官员政绩考核、升迁的硬性指标,避免地方监管机构只关注GDP增长而忽视其他项目,建立食品安全激励机制。加强食品监管机构工作人员的职业伦理建设,塑造正确的公职人员价值观,规范行政人员行为,发挥道德规范软约束力作用,实现依法规制和以德规制的有机结合。

[1]张锋.借鉴与启示:对发达国家食品安全规制模式的考察[J].天府新论,2012,02:100-104.

[2]王常伟,顾海英.食品安全:挑战、诉求与规制[J].贵州社会科学,2013,04:148-154.

[3]黄秋菊.社会性规制视角下的食品安全监管问题探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04.

[4]柳辉.食品安全的危害与卫生监督管理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5,28:97-99.

[5]谢沛滔.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与保障措施[J].食品安全导刊,2015,35:23.

[6]金江军,韦文英,姚卫浩.食品安全领域的政府责任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5,10:138-141.

猜你喜欢

规制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政府信息获取权滥用的规制探索与优化
主动退市规制的德国经验与启示
共享经济下网约车规制问题的思考
浅谈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危险食品
内容规制
社会组织的营利冲动及其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