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舟石瓢》的传统文化蕴意
2016-02-12潘小强
潘小强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景舟石瓢》的传统文化蕴意
潘小强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景舟石瓢》壶身及盖钮呈三角形,壶式饱满厚重,盖钮则轻巧巧拱起如桥状。直流延壶腹弧度斜向上伸出,壶把则顺壶肩平伸向下弓起,形状非圆非方,前后相应妙趣横生。造型虽简,却更能在质朴中见深厚。
景舟石瓢;光素器;艺术形态
紫砂壶历史悠久、雅俗共赏,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星辰,闪耀着经久不衰的神奇魅力。紫砂壶艺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壶艺人的坚守和创新,这种文化的归属激发着他们创作的潜力,流传在世的无数紫砂壶作,既是后人学习模仿的经典教材,更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尤其是一些大师巨匠的作品,它们或者具备划时代的意义,或者完美到无人可超越的程度,值得我们后世悉心品鉴和领悟。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国工艺美术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丰富的造型与装饰形式,更将厚重的民俗文化元素集于一体,充满了浓厚的民风特色,是极具东方色彩和文化气息的高雅艺术品。以紫砂语言的形式表现出独特的艺术审美和文化意境。
顾名思义,景舟石瓢壶,是由顾景舟设计制造的,呈椭圆形,上窄下宽,颇具备分寸感,壶身丰满,虽型制为几何型,但每根线条饱含了柔润,景舟石瓢壶充分了展出了线条的软而韧度。顾景舟(1915年—1996年),原名景州,多年以前曾用艺名“武陵逸人”、“瘦萍”,余年爱用“老萍”。宜兴川埠上袁村人。少时就读于蜀山东坡学校。聪颖超出众人,常得学校校长的表扬。顾景舟穷其一生,精全力于紫砂陶艺,不断努力向前,敢于创新,并带领几代人为紫砂事业增光添彩。他以宽广的心胸,精深的技术,在紫砂进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不傀为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正如著名美术大师亚明先生所评:“紫砂始于明正德,直到现在五百年,圣手然而十余人。顾兄景舟当为近现代大师。顾壶可见神州之哲学神魂、文学气息、绘画精神韵味。”
景舟石瓢壶是一件光素器作品。这占有一定空间的立体造型的外观形态,是由最基本的构成要素点、线、面、体和空间所构成,既可表现《景舟石瓢》的抽象概念,又以灵动的线条将优美的韵律谱写,并以具体的视觉感受领略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紫砂光素器的造型结构呈几何形,是点的运行轨迹形成直线或曲线并勾勒出平面轮廓,经拍打成立体形态。紫砂壶的造型设计是一门艺术,需运用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力,遵循线性规律将多种线形进行巧妙地排列组合,赋予它们以真实的情感和生命的意义。
景舟石瓢壶壶身及盖钮呈三角形,壶式饱满厚重,盖钮则轻巧巧拱起如桥状。直流延壶腹弧度斜向上伸,把则顺壶肩平伸向下弓起,形状非圆非方,前后相应妙趣横生。造型虽简,却更能在质朴中见深厚。
艺术源于生活,又记述生活。纵古观今,结缘紫砂的文人高士、艺术名流,不胜枚举。他们的参与或挥毫泼墨、或躬身力行、或传经著说、或寓情记事、或寄思言志;他们的思想境界、审美情趣,促使紫砂陶更好、更快、更强地靠拢于高雅的文化艺术品位,使之更具艺术吸引力。对于提高制陶艺人的文化修养,无疑是一种开拓发展的“催化剂”。 紫砂壶,这种日常生活中用于沏茶的实用器具在历经一代又一代紫砂艺人和文人骚客的描绘雕琢下,已形成传统紫砂文化。当今收藏具有时代特色与艺术价值的紫砂壶已成为一种时尚。
人们不仅可以从紫砂壶中品味出茶韵,还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积淀、哲学思想的内蕴、时代精神的映照、审美情趣的变化等。它以博大包容的情怀汲取不同的民风民俗,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众多领域。可以说,宜兴紫砂壶艺就是一部浓缩而生动的文化书卷。从风格特性展示紫砂艺术之魅力,从创作使命延续紫砂艺术之生命。作为一名制壶工作者,我们手中的一抔五色土,不仅是艺术的载体,更是现代壶艺人从业使命的象征。
[1]《宜兴紫砂》 梁白泉文物出版社、两木出版社 199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