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学派构建策略研究

2016-02-12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6年6期
关键词:学派深圳文化

李 彦

深圳学派构建策略研究

李彦

国内外学界关于城市学派的研究提供了各个历史阶段以及不同地域的城市学派研究典范,也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方法论。深圳学派的构建对于提高文化软实力、展现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市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探索学派建设规律;可以总结并传播文化发展的理论成果。深圳学派构建应处理好“四对关系”;推进创新发展;明确“四大”发展路向。

深圳学派;文化;策略

在新时期,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西方化”进程渐趋弱化,整个学术氛围、精神气候都在向着更加本土化的方向发展。构建深圳学派就是将深圳发展的本土经验、深圳学术界产生的实践成果进行理论总结、提炼和升华,向着更为本土化的走向转型,构建具有创新性和影响力的城市学派,这是学术发展的内在诉求,也是增强地区乃至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文化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现实需要。

一、国内外城市学派研究背景

深圳学派的提出是深圳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文化自觉的体现。有学者将学派分为三种:师承性学派、问题性学派和地域性学派。地域性学派是指以生活在某一地域的学者群体为主形成的学派,尤以一些知名的城市或城市大学为主。国内学界关于城市学派相关主题的文章,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理论的研究。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针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现实,将经典马克思主义引入城市研究的领域,为理解城市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范式。[1]二是国内在不同历史时期涌现的一些文化和学派,学派的发展也经历了从开创、发展到繁荣的过程,凝聚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经典思想。如明代的桐城学派,清代的扬州学派、常州学派、浙东学派、吴派、皖派等。其中,岭南学派的产生与常州学派鼎足而起。岭南学派在学术上对经学的重新整理,尤其经史子集并重,诸子学说的兴起,为后人研究国学,提供了许多财富。[2]三是对当代城市学派的研究以国外知名学派为主,如维也纳学派、法兰克福学派、芝加哥学派、伯明翰学派等知名学派的基本思想、研究特色、发展历程、理论贡献等。

国外学界关于城市学派的研究较为活跃,多以发达国家城市学派案例研究为主,案例包括美国的芝加哥学派、英国的伯明翰学派、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等,研究内容十分多元化,有对学派不同研究领域的介绍,如《芝加哥社会学派》[3]、《芝加哥政治经济学学派》[4]等;也有对学派知名学者观点的分析,如在《马尔库塞与马克思主义危机》中,凯尔纳对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马尔库塞的理论进行了解析,从人本主义哲学的立场重构了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5]整体上来讲,国外城市学派发展繁荣、学术影响力广泛案例研究较为系统化,对中国构建城市学派、提高文化软实力具有借鉴意义。现有研究中关于我国当代城市学派的理论和实践比较匮乏,聚焦国内城市学派构建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工作亟须加强。

二、深圳学派构建的意义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创造了经济发展的许多奇迹,但是其文化发展仍然薄弱,与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要求仍存在不少差距。2016年9月推出的《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构建与深圳改革发展需要相适应、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体现深圳学术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五年目标,通过对学术精品的重点培育,持续推出体现特区特色、具有全国影响力和实践价值的理论精品和学术力作,逐步创立具有深圳特色、深圳风格和深圳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

一是深圳学派构建对于提高文化软实力、展现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市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对文化改革发展做出一系列新要求、新思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之一是重视思想、观念和原则的生产和传播,支持本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思想库的发展,努力使本国成为国际社会新思想、新观念和新原则的生产者和传播者。[6]思想观念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传播思想观念的方式有很多种,各国在推广本国的文化思想观念时采取的策略非常多元化。例如美国通过推行快餐食品、美国大片等宣传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和对外政策;法国通过推广法语文化来发展和运用文化软实力;英国则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来扩大文化影响力;韩国在推广韩剧时赢得了大批韩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影视作品、文化产品、文化交流、文化教育等载体,一个国家的思想文化得以传播和认同,从而扩大其在国际交往中的话语权,同时增进国家利益。

除了面向大众市场的文化产品,人文社会科学作为生产和传播思想、观念的重要阵地,其发展水平往往体现着这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水平。深圳学派构建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同时深圳学派的提出与发展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现。深圳学派建设体现了文化自信、承担着文化传承的使命,其文化传承包括对岭南文化的融合和广东地区海洋文化的传承,其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深圳学派的构建就是通过借鉴国外城市学派发展经验,以广东区域文化发展背景为依托,探讨新形势下深圳学派建设。

二是深圳学派构建有助于探索学派建设规律。在广东区域文化发展中,岭南文化中包含着传统的优秀文化,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深圳位于岭南文化中客家文化与广府文化相互交融的特殊位置,其本土居民大致为东部客家人、西部广府人,中间有些村镇为广府人与客家人互相杂居的过渡地带。[7]深圳城市发展和文化繁荣根植于岭南文化的热土之上,作为一个95%以上都是外来人口的移民城市,它同时吸收融入了其他省市和地区的文化。岭南文化和岭南学派的传播影响广泛,而深圳学派的实践刚刚起步,得到省市相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但理论支撑尚显不足,如何推进深圳学派构建更是意义重大、极富挑战性。

在深圳进行学派建设,国内并无多少经验和先例可循,而且会面对很多诸如城市文化转型、空间发展、经济发展、意识形态、青年群体、文化冲突等多样化的问题。因此,必须在实践的过程中,同步强化基础理论研究,分析研判当前面临的各种优势和挑战,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学派建设规律。在研究过程中,结合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区位、历史等大背景进行分析,在文化内核、文化生产、文化传播等方面制定出符合实际、具有可行性和前瞻性的科学规划和制度设计,充分发挥城市学派对于提高繁荣城市文化的试点示范作用,使得深圳学派成为深圳的文化名片。

三是深圳学派构建可以总结并传播文化发展的理论成果。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世界的未来在中国,人类的出路在中国文明。”他认为中国文明将为未来世界转型和21世纪人类社会提供无尽的文化宝藏和思想资源。中国经济不仅创造出奇迹,中华文化也应担当起后西方时代推动人类文明的伟大责任。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讲话中,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广泛、更深刻的自信,源于传统的优秀文化,基于今天的文化繁荣。没有五千多年连绵不绝的文化根脉,没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品格的世代传承,没有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理念的长期滋养,没有文化信仰的力量,没有我们党领导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不可能形成中国特色的道路、理论和制度。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8]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本,采取科学的态度来予以继承才能更好地推陈出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还存在需要协调适应的地方,需要按照现代的、接地气的方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播中华文化也并不意味着故步自封,要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对话,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并转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才能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锋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应以深圳为试点模板,探索系统性构建城市学派策略,使得深圳学派成为推广文化发展理论成果的平台。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并依托广东区域文化发展背景,对学派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逐步推进深圳学派构建。

三、深圳学派构建的策略

20世纪学术界的发展,占主流地位的是西方的概念或话语系统,但这一套系统没有办法准确表述或完整呈现中国经验。中国有着和西方完全不同的历史、传统、文化、社会生活、语言符号。从根本上来讲,中国的确需要另一种话语系统来讲述。构建中国特有的学术话语体系,构建深圳学派亦是实现学术转型,重视中国经验的一个重要举措。立足于中国文化的大背景,结合深圳城市文化的特点,提出构建深圳学派的几点策略。

一是深圳学派构建应处理好“四对关系”。深圳处于转型期,有比较好的经济基础、移民文化、学术文化兼容并蓄的特点,同深圳学派发展面临发展时间短、城市文化年轻化、学派组织缺乏系统化、学派特色弱化等诸多困境,鉴于此,推进深圳学派构建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城市发展的“共性”与“个性”,学派发展的“量变”与“质变”,学派文化的“单一”与“多元”,学派构建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推进深圳学派构建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城市发展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在总结国外其他城市学派经验与借鉴广东特色文化的基础上,深圳学派必须建设学术共同体,系统性推进城市学派构建,推动城市文化与深圳学派共建。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社会科学研究产出具有复杂性,研究过程及产出成果,都是一件非常复杂、周期较为漫长的事情,科学研究是一个由“量变”积累到“质变”的过程。鉴于其发展特性,不能拔苗助长,亦不能催熟,应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尊重其发展规律,在时间的淬炼中推进其实践发展。应协调学派文化的“单一”与“多元”。传承广东区域文化与总结借鉴国外经验,系统性推进深圳学派构建策略。在运作逻辑上,建立系统性、综合性运转模式。通过对深圳学派所处区域的空间横向、历史纵向比较分析,突出其地域性特色。面对全球化发展的大环境,深圳位于广莞深港通道重要地理位置,是坐落在中国南大门的窗口性城市,在对外交往中特别是“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发挥着文化名片的作用,城市学派对城市文化软实力提高起到试点示范作用,具有实践意义。应注意学派构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圳学派不仅仅是深圳经验的描绘者,而且要做解剖者、创建者,创建中国本土化的理论话语体系,在实践中形成更多的学术成果。

二是深圳学派构建应推进创新发展。当代城市学派构建是国家、民族文化自信的表现,综观国外城市学派发展,其建构与城市发展及文化繁荣是紧密相连的。深圳是一个只有30多年发展历史的年轻城市,目前关于深圳学派的提出、探讨、研究皆处于起步阶段,系统性分析仍然薄弱。聚焦深圳学派的实践与理论探索,研讨其发展困境、未来路向、具体策略,其本意即是推进理论创新。

在深圳学派构建中,引入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结合深圳学派年轻化、发展时间短、可塑性强等特点,在构建策略中通过对体制、机制、人才的创新驱动理念的应用,确保深圳学派构建更具实践指导性。依托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指导思想、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等国家和省市的政策及制度保障,城市学派构建的理论基础既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和辩证唯物论等,也包括城市文化理论即城市文化作为一门学科、一个理论架构和一种城市话语谱系,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精神生产、文学艺术、生活方式等。城市学派创新机制策略建议,以深圳为例,重点探索深圳学派对于推动深圳学术文化发展的具体模式,提出网络时代学派构建的具体化、时代化策略,完善学派共同体建设,创新学派建构机制。

三是深圳学派构建的“四大”发展路向。2012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召开文化强市工作会议时,提出十六个字的深圳学派建设宗旨“全球视野、时代精神、民族立场、深圳表达”。在这一基础上,本文提出“四大”发展路向:

在学术框架上,应打破学派建设孤立、单一模式,参照国外城市学派构建模式,取长补短。探索跨学科研究,学派与文化结合,通过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建构、理论研究与实践需要的紧密结合而形成的前沿性研究。

在传播方式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成果转换和信息传播。通过体制建设、机构建设、人才培养、高等院校建设、图书馆建设、期刊建设、政府支持等多维度来构建深圳学派和重新整合社会资源。通过系统化、多维度建设,打造学术共同体,运用网络技术加大传播推广,构建具有影响力的深圳学派,提高城市乃至国家文化软实力。

在构建形式上,向综合性、系统化方式转变。在经验借鉴上,加强国内外城市学派的先进经验分析。一方面重点分析岭南学派的历史与传承,另一方面对比芝加哥学派、法兰克福学派、伯明翰学派等知名城市学派的经验,取长补短。通过消化纵向与横向的先进经验,明确系统化、综合性推进当代城市学派的构建路径。

在价值理念上,侧重减少人自身在城市化进程的异化命运,在当代大都市社会背景中实现人的全面与和谐发展。学派一定程度上是一群拥有着相似的精神与信仰,并形成了一些特定学术思想的群体,它为人们提供了观照世界的新的视野和认知可能。马克思在讲到人的异化时认为人在劳动自身中被异化,人的主体性遭到剥夺,人的机能沦为动物性。学术争鸣,学派的出现与繁荣,预示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不仅推动社会进步,激发学术活力,也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与和谐发展。

[1]赫曦滢.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2.

[2]王世理.试论岭南学派的形成特点和作用[J].岭南文史,1995,(4).

[3]Blumer.The Chicago school of sociology[M].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4.

[4]Warren J.Samuels.The Chicago school of political economy[M].New Brunswick,N.J.,U.S.A.,1993.

[5]DouglasKellner.Herbert Marcuse and the Crisisof Marxis[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4.

[6]何增科.国际社会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做法和经验[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1).

[7]毛少莹.深圳的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本[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1,(1).

[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04.

责任编辑:周修琦

G127

A

1673-5706(2016)06-0102-04

2016-11-09

李彦,深圳市委党校习近平的思想研究中心讲师、博士。

猜你喜欢

学派深圳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先上马,后加鞭——中国戏曲的演化路径与“前海学派”的深度阐释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对“京都学派”元杂剧曲词评点的诠释
谁远谁近?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哲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