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优化机制
2016-02-12张文明
张文明
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优化机制
张文明
新媒体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信息时,通过严肃性“节目”的制作、娱乐性“节目”的开发以及把关过滤有害信息等方式,从而形成有效的信息优化机制,可以使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信息得到优化、传播环境得到改善,最终提升传播效果。
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息优化
对媒体而言,“内容为王”的要求永远不会过时,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导致媒体传播渠道日益丰富,“技术发展和媒介环境变化使竞争更加凸显内容为王的重要性”。[1]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面来看,新媒体能为传播者或施教者提供更多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从而加强对公众价值观念的影响。但是从根本上讲,最终影响到公众价值观的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因此,探索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优化机制,开发和制作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质信息形式,就显得非常重要。
为研究表述的方便,也为了表达的形象,笔者借用影视媒体常用的一个词——“节目”,这里的“节目”就是指本文所探讨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信息形式,新媒体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就必须开发制作适合新媒体传播的各类“节目”。笔者以内容性质的不同将“节目”划分为两个大的类别:一类是内容比较严肃、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信息,称之为“严肃性节目”,如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报道、英雄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等等;另一类是内容轻松娱乐、但也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形式,称之为“娱乐性节目”,如融合了富强、文明、和谐及诚信之类价值观念在内的体育赛事、选秀赛事、影视作品等等。
新媒体可传播的信息非常丰富、甚至于包罗万象,有很多信息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元素,有些本身不包含,但并不妨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除这部分有利或中性的信息外,新媒体传播的一些信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能是背道而驰的,这些信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极为不利甚至于有害,对这一部分信息,新媒体必须加以把关和过滤,尽力阻止此类信息的传播。
一、严肃性“节目”的制作
严肃性“节目”主要指新媒体所传播的新闻资讯、新闻评论等信息。严肃性“节目”对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媒体在制作严肃性“节目”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正确导向原则。严肃性“节目”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信息力量,旗帜鲜明、导向正确是这类信息所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这类信息必须使人们懂得什么样的价值观是党和国家所倡导的,什么样的价值观是党和国家所反对的。遵循此原则,才能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对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和丑恶行径进行批判和抵制。
二是以理服人原则。严肃性“节目”在制作时应该采取以理服人、理性探讨的方式。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公众的整体文化水平逐年提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个人思辨、个人主体意识也不断增强。当代公众对于价值观念的认同,有了更多的理性思考和理性分析。严肃性“节目”在制作时必须充分考虑当代公众的思维特征,所传播的内容尽量用理性分析的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出充分的论证,做到以理服人,让公众心悦诚服地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是三贴近原则。新闻宣传工作要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个三贴近原则。严肃性“节目”的制作也要遵循这一原则,力避内容的假大空。个体价值观的形成,是个体基于对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感性经验累积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后逐渐形成的。再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也离不开个体的日常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最终也必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项得以实现。严肃性“节目”如果从生活小事出发,演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与合理性,则更易为公众所认同和接受。
四是形式多样原则。好的内容也需要好的传播形式。新媒体方便、即时和互动等传播特点深受公众喜爱。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严肃性“节目”要真正地在公众中进行传播,开发者还必须在传播形式上下功夫,开发出适合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形式。当前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将严肃性“节目”做成视频“节目”、音频“节目”或者是Flash动漫“节目”,然后放在新媒体上以供公众下载。这些“节目”的长短必须合适,要适合在各种新媒体的移动终端上播放和观看,以扩大严肃性“节目”的传播范围。
二、娱乐性“节目”的开发
“寓教于乐”,指的是娱乐在人的教化中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运用媒介文化这种大众文化形式有利于使灌输带有隐蔽性和趣味性,实现我们一直提倡和追求的‘寓教于乐’,在人们消费令人着迷的媒介文化产品的过程中,产品起着思想灌输和操纵的作用。”[2]
当然,娱乐化不能等同于媚俗化、低俗化甚至于恶俗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开发出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性“节目”,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在这些内容当中,让公众在娱乐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提升道德,从而使公众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发娱乐性“节目”,也必须遵循一些原则。
一是娱乐教化有机融合的原则。娱乐性“节目”首先必须保持其娱乐“节目”的本性,才能保持其吸引力。对大众来说,吸引他们欣赏的还是此类“节目”的娱乐色彩而非内涵的价值观念,因此首先必须保持和突出其固有的娱乐色彩。在开发娱乐性“节目”时,一方面不能为了娱乐而娱乐,但另一方面也不能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教化,生硬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放置其中,而是要在尽量突出“节目”娱乐色彩的基础上,结合“节目”内容的特点将与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地植入其中,这种植入要力求自然,最好能够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二是形式丰富原则。新媒体可开发和制作的娱乐性“节目”应注重形式丰富的原则,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理念融入多种“节目”形态之中,从而更容易为大众所欣赏和接受。影视作品、体育赛事、投票选秀等娱乐性“节目”是较好的选择。
影视剧是公众接触机会较多的娱乐性“节目”之一。放松和调节心情是他们观看影视剧的初衷,思考影视剧所包含的深层次的价值理念并不是他们的目的,相反,过分强调价值观的影视剧反而容易引起公众的反感。因此,如何打造具有吸引力并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视剧“节目”就成了重点。近些年来在影视界也出现了不少娱乐性强,但又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佳作,如《亮剑》、《一个也不能少》、《老炮儿》等优秀的影视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些要素在其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体育赛事是公众关注度很高的“节目”形式之一,体育赛事类“节目”本身就包含了爱国、敬业、奋斗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些内容。新媒体可以针对新媒体技术特点开发一些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节目”,免费供公众下载传播,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
时下,各种投票性选秀类赛事在新媒体上层出不穷。如“最美警察”、“最美教师”、“十佳公民”、“红歌大赛”等投票性选秀“节目”不时地在网络等新媒体上出现。这类“节目”带有娱乐的性质,但是其本身就包含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元素。其评选过程需要公众的普遍参与,在一轮一轮的投票过程中,商人获得了经济利益、选手获得了声誉和利益,公众在投票过程中也获得了娱乐的快感,并接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浸染和洗礼。
三、有害信息的把关过滤
传播学者库尔特·卢因很早就提出了“把关人”又称“守门人”的概念。他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指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3]20世纪50年代,这一概念被传播学者怀特应用于传播学研究,他提出了传播学上著名的“把关”过程模式,这个过程模式的核心观点是:新闻媒体的信息传播活动并不是“有闻必录”的,而是对众多的信息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媒介形成一道关口,通过这个关口传达给受众的新闻或信息只是少数。[4]尽管“把关”过程模式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媒体可以通过把关,对传播的信息加以监控和掌握,这一点对于我们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可以借鉴的。
新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渠道丰富,传播的信息量也日益海量化。对新媒体上的内容进行监管,这是政府相关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但是面对新媒体的海量信息,政府的监管部门也显得力不从心。对新媒体传播的内容而言,新媒体本身就应该担负起必要的监控职责,以起到新媒体自我把关过滤的作用。
一是增强新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是新闻专业主义中的核心要义,也是媒体的立身之本。但是新媒体尤其是其中的商业性新媒体,为了生存或追求利益更大化,可能在经济利润的刺激之下将社会责任意识抛之脑后。新媒体应该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巨大社会责任,并且能够在社会责任与经济利润发生冲突时自觉地以社会责任为重。这就需要强化新媒体从业人员的新闻专业主义教育和职业伦理道德教育,使他们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政府监管部门也可以从管理和制度层面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以刚性的制度从外部逼迫新媒体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是不良信息自动过滤。新媒体为受众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意见的平台。然而这个平台有时也会出现各种不良信息。作为平台提供者,新媒体有义务对自身传播的内容进行审查和甄别,做好把关和过滤工作。当前新媒体比较通行的做法是采用专门的信息过滤软件,通过设定一些关键词将相关不良信息加以屏蔽。
三是强化受众监控和把关。新媒体过滤软件的过滤效果也有不尽人意之处。一些信息传播者将内容中的敏感字词用拼音、谐音、空格、其他符号代替等方法就可以轻易地躲过相关软件的监控。而且现有的信息过滤软件在图片、视频和相关链接的监控上也显得尤为力不从心,因此新媒体如果只使用信息过滤软件,还不能有效地完成监控不良信息的重任,发动新媒体的受众,以抵御不良信息的传播就显得极其必要。新媒体可以在醒目位置设置不良信息的举报平台,即时对网民举报的不良信息和不良链接进行处理,确保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安全。
[1]张海潮,白芳芹,潘超.剧领天下(中外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2-2013)[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3:182.
[2]王萍.传播与生活:中国当代社会手机文化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192.
[3]丰纯高.新闻理论基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90-191.
[4]许静.传播学概论[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127-128.
责任编辑:李 彦
D64
A
1673-5706(2016)06-0099-03
2015年度深圳创新思想库课题“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制与效果研究”(SXK1511)阶段性成果。
2016-06-14
张文明,深圳市委党校哲学与文史教研部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