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英语课程教学应如何突破教材局限

2016-02-12刘纯

天中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英语教材英语课程计算机

刘纯

(平顶山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计算机英语课程教学应如何突破教材局限

刘纯

(平顶山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计算机英语教材普遍存在偏重计算机理论介绍、操作实践内容欠缺、内容缺乏时代性与代表性且内容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如不采取可行的措施,会严重影响计算机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突破现有计算机英语教材的局限,可采取多本教材搭配使用、合理取舍和组合教学内容的方法,并在把握教学内容时代性、规范性、多样性、实用性原则的前提下,适当补充各种形式的计算机英语材料。

计算机英语;教材局限性;教学策略

计算机英语是很多高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目前,该课程可供选用的教材种类繁多,有针对大学本科层次的,有针对高职高专层次的,有偏重于计算机硬件的,有偏重于计算机软件的,也有偏重于信息技术的。然而,很多讲授此课程的教师都有同感,在种类众多的计算机英语教材中,很多教材都具有局限性,要想选取一本完全符合实际教学需要的教材十分困难。基于此,本文将针对目前计算机英语教材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探讨在计算机英语教学中应如何突破教材的局限。

一、计算机英语教材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一) 偏重计算机理论介绍,操作实践方面的内容欠缺

计算机英语相对而言是比较新兴的课程,早期的教材多是由国外英文教材改编而成的。通常这些教材所选的英语文章对中国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且理论性太强,这就使得一方面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会出现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操作和专业需求相脱节的情况,导致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计算机英语的意义不大[1]。近年来新编的计算机英语教材,大多数都是以计算机科学技术原理的结构为主线编排的,如计算机体系结构、硬件、软件、程序设计、网络、多媒体技术、数据机构与算法、数字图像处理、电子商务、计算机安全以及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等,实用性操作方面的内容仍然很少。例如,对于计算机软件,大多数教材只大致陈述了软件的基本分类(如系统软件、编程软件和应用软件)等概括性知识,而对具有代表性的应用软件却没有展开论述,更不用说这些软件的具体操作流程和界面展示了。再如,对于计算机程序设计,大多数教材只是蜻蜓点水般提及编程分为系统程序设计和应用程序设计,至多介绍应用程序设计的大致步骤,而具体到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的编程过程却没有任何实例和演示。总之,对于计算机各部分的相关知识,很多教材都仅仅简单提及一些概念性的知识,介绍实际操作与演示方面的内容较少,而实践应用方面的内容更是鲜有涉及,总体上给人以空洞之感。

(二) 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性与代表性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特性,决定了计算机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绝大多数教材不能及时反映计算机科学的最新技术和最新理论,从而导致教师仅依靠教材不能将最新的计算机英语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的知识更新跟不上实际应用的需要,难以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2-3]。例如:很多教材在数据库部分仍然只介绍FoxPro程序,而对Oracle Database和Microsoft SQL Server等数据库管理系统却只字未提;在操作系统章节仅仅简单列举了DOS、Windows、Mac OS、UNIX和Linux,而对目前流行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如Android、Web OS、iOS、Windows Phone等几乎没有涉及;在数据存储部分,仍然主要介绍硬盘、cD/DVD和早已淘汰的软盘,很少涉及闪存、移动硬盘等目前常用的存储设备。另外,据初步统计,现行的主流计算机英语教材基本上是2001—2006年出版的,2010年以来特别是近三年的版本相对较少。问题在于,大部分教材在首次出版后很少进行内容更新,虽然有少数教材进行了修订,但修订的幅度不大,主体内容基本没有变化,有的只是修正了单词部分的音标及词义注释错误。

(三) 结构单一,内容体系不完善,知识结构分配不合理

综观计算机英语教材,编排组织结构绝大多数为英文课文→生词与短语→计算机专业术语→练习→文章参考中文译文→阅读材料,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比如,对于一些文章中出现的长句、难句,只有先讲解一定的语法知识,学生才能顺利地阅读和理解。同时,科技英语应有的阅读、翻译方面的方法技巧等知识,在很多计算机英语教材中都是空白。课文、词汇和中文译文的简单罗列与堆砌,不能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从而不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另外,计算机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看懂计算机屏幕上的英文菜单、英文帮助文件和英文提示信息,能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翻译计算机软硬件资料,同时学习和巩固计算机基本知识。因此,计算机英语的内容体系应该是全面的,除了传统的主体计算机知识框架外,还应包括屏幕英语、软件开发指南、产品使用说明书、计算机专业论文及研究报告等。以上几方面的内容,很多教材只涉及了其中的某些部分[4],这极易导致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缺乏完整性。

二、计算机英语教学中突破教材局限的策略

由计算机英语教材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可以看出,授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只有采用积极有效的策略方法突破教材本身的局限,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实现计算机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

(一) 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和组合

笔者从事计算机英语教学实践多年,尽管多次换用不同层次和不同版本的教材,但始终感觉没有哪一本教材称心如意。经过不断摸索,笔者后来采取多本教材搭配使用、合理取舍和组合教学内容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可供选用的计算机英语教材很多,除学校征订的学生用书之外,教师还可以筛选出三四本相对有特色的教材,作日常备课参考之用。平顶山学院计算机及相关专业计算机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张玲主编的《计算机英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此教材的特点,选择了谢小苑《科技英语翻译技巧与实践》(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任军战《计算机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版)、刘兆毓《计算机英语实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和徐莉芳《新编计算机专业英语》(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年版)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补充教材。根据授课板块所涉及的知识从多本教材中取舍和重组教学内容,然后制作出教案和PPT,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对某一教学内容,只要第一次把工作做扎实,以后再讲该内容时只要进行适当的优化调整就行了。教师采用这种方法开展教学,一定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合理性。例如,笔者在讲授张玲《计算机英语》“计算机软件”这一单元时,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 选取任军战《计算机英语》中的“Warm-up”一文作为话题导入和热身活动的素材;(2) 以学生所用教材上的课文作为教学内容的主体;(3) 考虑到教材相关内容只涉及软件的基本概念、软件的分类、软件侵权等概念性知识,缺少常用软件介绍等内容,因此补充了徐莉芳《新编计算机专业英语》中2—5单元的部分内容,让学生具体体会Windows操作系统、Microsoft Office等代表性用户软件的相关英文表述。由于所补充内容使用了大量软件界面截图,所以学生会感到更加直观,更加贴近计算机操作实际。(4) 练习部分也根据实际课堂设计进行了搭配组合,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5) 选择徐莉芳《新编计算机专业英语》中的语法知识板块和谢小苑《科技英语翻译技巧与实践》中的科技英语阅读翻译技巧知识作为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二) 多种形式结合,补充时新计算机英语材料

多本教材搭配使用、合理取舍和组合教学内容的方法,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突破教材的局限,但不能解决现有教材存在的内容陈旧问题。由于计算机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术语层出不穷,而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因此,教材的更新速度无法与计算机发展的速度同步。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适当选用时新的计算机技术英语资料作为补充性教学材料是非常必要的[5]。

多媒体教学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时新计算机技术英语教学材料的补充提供了便利。在时新计算机技术英语材料的选择上,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从网络上下载文本、图片、音频、视频、漫画、Flash动画、计算机技术短片等形式的资料。比如,考虑到很多教材计算机硬件部分的内容只是简单介绍和罗列各种硬件的构成,几乎没有涉及具体品牌的产品,为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补充介绍一些著名品牌的最新产品及其采用的最新技术。在讲解中央处理器(cPU)和主板时,可以用图片或动画的方式介绍Intel、华硕、技嘉、微星等著名公司的最新产品,使学生直观地了解cPU和主板的技术参数、性能等,了解计算机技术的一些发展动态。IBM、Microsoft等著名公司网站上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介绍部分,都采用了Flash动画的形式,语言简练,形象生动有趣,在教学中展示这样的资料,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6]。此外,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一些与计算机相关的文本材料,如计算机屏幕内容、程序指令、开发指南、安装说明、设备操作规范、版权信息、产品目录等,都可以选作教学补充材料。

在计算机英语教学补充材料的选择上,应注意把握以下原则:一是时代性和代表性原则,所选的材料应尽量反映计算机技术的最新进展和代表性主流产品的特性;二是规范性原则,要保证选用的文字材料语言规范,内容健康;三是多样性原则,所选的材料应基本覆盖计算机科学的各个分支领域,且材料的形式要多样化,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漫画、Flash动画等;四是实用性原则,除介绍主流技术和常用产品外,还应根据授课对象的专业方向有所区别。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网络技术、动漫等专业计算机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教师在选用教学材料时要有所侧重[5]。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选用恰当的教学材料作为教材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拓展,可以从很大程度上突破教材自身的局限,增强教学的实用性、时效性和趣味性,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计算机英语学习变得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授课效果。在教学材料的组织与呈现上,授课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并非补充的材料越多越好,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授课内容的信息量;补充的教学材料应与课本内容联系紧密、融为一体,若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堆“散而乱”的材料,则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从来都不是孤立、割裂的,二者是一个双向交互的过程[7]126。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所补充的知识,更要注意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鉴于授课中补充的材料较多,教师可以将授课内容制作成微课短视频或PPT,通过校园网在线自主学习平台或QQ、微信等发布给学生,以帮助学生增强课前预习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必定受教材的约束,而计算机英语教材本身的局限性,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为达到计算机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突破教材的局限。教师可采取多本教材搭配使用、合理取舍和组合教学内容的方法,并在把握教学内容时代性、规范性、多样性、实用性原则的前提下,适当补充各种形式的计算机英语材料,从而突破现有计算机英语教材的局限。

[1] 张强华,司爱侠.计算机英语教材编写的若干问题[J].现代电子技术,2005(8).

[2] 杨利.关于计算机英语教材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

[3] 杨洁.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0(10).

[4] 廖继红.对《计算机专业英语》高职教材建设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7(6).

[5] 韩玉民.“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时新教学材料选用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18).

[6] 王树梅,朱文兵.关于计算机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0(34).

[7] Wright T.Roles of teachers and learner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责任编辑 张继金〕

G642

A

1006-5261(2016)03-0154-03

2015-05-21

刘纯(1980—),女,河南商城人,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英语教材英语课程计算机
多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红色文化融入的比较研究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的配置研究及启示
计算机操作系统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
国外优秀英语教材词汇和语法的布局、复现及练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