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学生隐喻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2016-02-12周冠琼

天中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词义英语专业英语课程

周冠琼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1)

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学生隐喻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周冠琼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1)

在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的隐喻能力,对于学生语言水平、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提高都具有积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可从修辞学的隐喻概念入手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可将词汇的基本词义和隐喻意义关联起来帮助学生建立词义网络,以培养其隐喻能力;可将语篇分析和隐喻分析结合起来,同步提高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和隐喻能力;可通过文化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隐喻能力。

英语专业;高级英语;隐喻能力;隐喻意识;能力培养

近年来,随着应用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被引入二语习得和教学实践中。Low认为学生在语言学习中需要发展隐喻能力,因为隐喻能力是二语学习中的一个基本能力,它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1]。在中国知网以“隐喻能力”为关键词搜索研究论文,笔者发现2001—2005年国内有关隐喻能力的研究较少,2006年以后这种研究开始呈上升趋势,2009年以后每年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都在90篇左右。由此可见,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的交叉发展使得隐喻能力成了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笔者还发现,在搜索到的文献中,将隐喻能力和外语教学结合起来的研究也呈现从2001年的极少关注到近10年来备受关注的趋势。目前,国内外的语言研究者和教学者都已经意识到语言教学中提高学生隐喻能力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基于笔者在教学一线多年从事高级英语课程教学实践的经验,本文拟研究如何有效提高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英语隐喻能力,如何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概念界定及研究现状

(一) 隐喻能力概念的界定

1978年,Gardner & Winner首先提出了隐喻能力的概念。此后,语言研究者对隐喻能力这一概念做了进一步阐释。Danesi认为隐喻能力是人们熟练掌握一种语言的标志,二语学习者只有获得本族化的隐喻能力才能达到本族语者的地道性[2]495。Littlemore指出隐喻能力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使用隐喻的创造性,即创新隐喻的能力;(2) 理解隐喻的熟练度,指理解一个隐喻多层含义的能力;(3) 理解新隐喻的能力,指正确理解“原创性”隐喻的能力;(4) 理解隐喻的速度,指轻松、准确、及时理解隐喻的能力[3]。Masumi把外语环境下的隐喻能力定义为外语学习者运用和理解隐喻性表达的能力状况,包括识别能力、运用能力和概念理解能力[4]60。严世清认为:“隐喻能力至少应包含认知主体在不同的认知域之间自发地建立系统的类比关系的能力,认知主体在面临不相容的概念域共存(即传统上所说的隐喻性表达)的情形时理解其间系统的类比关系以及借助隐喻性认知机制创造隐喻性表达方式使之能引导听者或读者理解不同认知域之间某些独特的关联方式的能力……使用和理解语法隐喻的能力也应纳入隐喻能力的范畴。”[5]王寅认为隐喻能力主要包括人们能够识别、理解和创建跨概念域类比关系的能力[6]144。袁凤识等人将隐喻能力定义为认知主体基于自身体验在两个不同范畴的认知对象之间构建一定语义关联的能力[7]。可见,关于隐喻能力,学界并未给出一致的界定。本文的隐喻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外语环境下,识别、理解、阐释目的语中的隐喻性表达的能力,挖掘语言表达背后的隐喻内涵的能力,以及创造隐喻的能力。

(二) 外语教学中隐喻能力培养问题的研究现状

Littlemore强调,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能够帮助学生丰富语言产出,促进对语言的理解,提高全方位交际的能力[3]。王寅、李弘认为隐喻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并列为三大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8]。李卫清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在外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和隐喻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9]。陈朗提出,可通过在词汇、阅读和文化方面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隐喻的分析方法,培养其隐喻能力[10]。邓雪梅提出了师范院校高级英语课程隐喻能力的培养方案,指出应在教学中充分发挥隐喻的教育功能,从认知隐喻的角度进行外语教学[11]。田苗指出,应建构隐喻思维模式,积累常规隐喻,加强目的语文化导入,完善习得体系,从而全面增强二语习得者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12]。

二、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隐喻能力的意义

高级英语课程开设于英语专业三、四年级,此时学生经过专业基础阶段的学习已具有较高的语言水平,他们的认知能力也较为成熟,具备了较高的认知、分析、理解、判断能力,这为他们隐喻能力的培养提高提供了充分的基础条件。同时,高级英语课程的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其中大量的隐喻性内容可作为教师用来培养学生隐喻能力的有效素材。另外,近几年语言研究者和教学者也意识到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较为薄弱,这显然不符合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隐喻能力的提高,能够帮助学生创造性地建立事物之间的关联,深化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思考。因此,在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同时能够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实现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在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隐喻能力的实施方案

(一) 从修辞学的隐喻概念入手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

培养学生隐喻的能力,教师可以从修辞隐喻入手,让学生形成隐喻的意识。英语专业常用的高级英语教材《新编英语教程》第5册中的“cultivating a Hobby”一文中出现了大量隐喻性语言,是培养学生隐喻意识的较好素材。这篇文章的概念隐喻有“A hobby is a medicine”“A hobby is a plant”等,且从文章开始便出现了这样的隐喻:适当的兴趣爱好可以让人慢慢放松下来,慢慢恢复到正常状态;兴趣爱好的培养如同植物的生长,土壤要肥沃,要选好种子,要悉心照料,而后才会有硕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修辞学角度先讲解传统隐喻的概念,进而从认知角度介绍隐喻的概念,如:隐喻不仅仅只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是一种认知世界的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是通过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关系来解释相对抽象的概念;隐喻具有系统性,一个隐喻概念可以生发大量的、彼此和谐的语言表达;不同的隐喻概念共同构成协调一致的网络体系,影响人们的言语和思维[13]112。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注意留意隐喻语言的搜集,以加深隐喻意识,不断提高隐喻能力。

(二) 通过词汇教学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

近年来关于隐喻的研究,让我们意识到隐喻是词义产生的重要理据,因此将隐喻引入词汇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在高级英语教学中,大量的习语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概念隐喻的引入就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例如:“boost up”“liven up”“brighten up”等体现的概念隐喻是“Good is up”;“An unrelieved diet of”“to furnish the energy”“bits and pieces”等体现的是“Information is food”;“Be rooted in”“vivifying fruit”“burst into fabulous flower”“be engrained into”等体现的是“Mind is plant”。还有很多经典的概念隐喻如“Argument is war”“Life/love is a journey”等都可以用来解析很多英语的习语和惯用法,帮助学生拓展和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能够有地道的隐喻产出。

隐喻对于一词多义现象也提供了很好的解析。一词多义现象是人们认知能力不断发展的结果,而多义词的形成过程与隐喻密不可分:由词汇的原型义项通过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引申出各扩展义项从而形成紧密相连的词义范畴。因此,在讲解多义词时,教师可以在基本词义的基础上通过隐喻让学生产生合理的联想和推断,从而立体性地理解词汇。例如,“cloud”的基本词义是“云,云雾”,而通过隐喻延伸出了一些意义,如“a cloud of suspicion(一团疑云)”“cast a cloud over(给……蒙上阴影)”“acloud on the horizon(可能出现的麻烦)”“under a cloud(在阴影下使名誉受损)”“cloud the issue(使……变得混乱复杂)”“one's face clouds over(某人脸色阴沉下来)”等。在讲解此类多义词时,教师通过隐喻就可以将其基本词义和隐喻意义关联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词义网络,培养隐喻能力。

(三) 通过语篇教学提高学生的隐喻能力

高级英语课程的另一个教学难点是语篇的分析理解。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能够超越词句层面成为篇章隐喻的主要组织手段,起到前后衔接的作用。以《新编英语教程》第6册课文“Appetite”为例,教师在讲解时可以从“appetite”的词义入手,鼓励学生利用隐喻尽可能多地给出界定,而不拘泥于食欲、胃口,如此学生便能理解文中的“appetite”是指一种生活热情。接下来,教师可鼓励学生发挥联想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这种发散性联想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隐喻思维训练。学生大体会预测出作者可能会进一步强调“appetite”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preserve appetite”。经过这样的预测,学生便可更轻松地理解作者的谋篇。最后,教师还可结合文中多处出现的隐喻性表达充分分析文章的主旨,即现代社会物质文化的富足造成了人们对很多美好事物丧失了欣赏的能力,从而变得迟钝、麻木。这种将隐喻思维分析和语篇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无疑可以同步提高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和隐喻能力,强化他们的隐喻思维。

(四) 通过文化教学提升学生的隐喻能力

在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中,文化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组成部分。隐喻根植于人们对世界的体验,因此隐喻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国内外众多研究者也指出,隐喻具有文化传承功能。由于隐喻和文化密不可分,因此将隐喻思维分析和文化教学结合起来,既能提高文化教学效果,也能有效促进学生隐喻能力的提升。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挖掘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充分了解英汉隐喻文化的相似点和差异,升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隐喻能力。例如,在《新编英语教程》第6册“Teaching as Mountaineering”的教学中,教师可从英美国家教师的作用和角色这一文化背景入手:教师犹如登山队的教练,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只有让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并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既定教学目标(避免登山队遭遇危险)。在讲解这一文化背景后,教师还可以和中国文化中“教师是园丁”“教师如同蜡烛”等意象进行对比分析,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还能强化学生中西方隐喻文化对比的意识,使他们能够按照目的语习惯进行隐喻思维,从而进一步提升其隐喻理解能力和隐喻产出能力。

不同于传统的方法,将隐喻和隐喻能力培养引入高级英语课程教学,能够从思维和认知的高度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这对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 Low G.On Teaching Metaphor[J].Applied Linguistics,1998(2):125—147.

[2] Danesi M.Metaphorical competen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 The Neglected Dimension[c]//Georgetown University Round Table o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Washington: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92.

[3] Littlemore J.Metaphorical competence: A Language Learning Strength of Studies with a Holistic cognitive Style?[J].TESOL Quarterly,2001(3):459—491.

[4] Masumi A.Metaphorical competence in an EFL context —— The Mental Lexicon and Metaphorical competence of Japanese EFL students[M].Tokyo:Toshindo Publishing co. LTD,2005.

[5] 严世清.隐喻能力与外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1(2):60—64.

[6] 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7] 袁凤识,许保芳,王立非.再论隐喻能力的定义[J].外语教学,2012(5):1—7.

[8] 王寅,李弘.语言能力、交际能力、隐喻能力“三合一”教学观——当代隐喻认知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6):140—145.

[9] 李卫清.大学英语教学隐喻意识和隐喻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9(8):80—84.

[10] 陈朗.二语教学中的隐喻能力培养[J].外语学刊,2010(5):47—49.

[11] 邓雪梅.师范院校高级英语课程隐喻能力培养方案[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5):143—147.

[12] 田苗.认知视角下隐喻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分析[J].学术交流,2013(7):161—163.

[13] 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张继金〕

H319

A

1006-5261(2016)03-0151-03

2016-03-18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GH-740);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4]-JKGHB-0014)

周冠琼(1978—),女,河南固始人,副教授,硕士。

猜你喜欢

词义英语专业英语课程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诛”的词义演变及其在古籍中的释义
衡阳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建设特色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